糖化血红蛋白,你查了吗?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zhan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糖值易受影响,只看几次瞬间的血糖水平,容易被一些“假象”所蒙蔽,产生错误印象。所以,身为“糖友”的你,查查糖化血红蛋白更靠谱。
  一份源自欧洲的报告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熟知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重要性,并且很多人可以坚持按照规定去检测。但是,对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必要,大部分人却不知晓,能够去做的患者就更少了。甚至,一些非内分泌科的医生对此所知也不多。一份来自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的调查报告指出,8个国家的“糖友”对糖化血红蛋白的认知有所不同:瑞典的“糖友”认知程度最高,90%的人都知道应该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认知程度最低的是印度和中国,仅有10%~20%的“糖友”会去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由上表可以看出: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血糖长期控制水平的最有效、最可靠的指标,因而被喻为“金指标”。但糖化血红蛋白不能用来评估检测“当时当刻”的瞬间血糖水平,因此,检测血糖是否达标要“点”“面”相结合。依据病情,定期检测空腹、餐后、睡前或凌晨不同“点”的血糖水平。“点”上的血糖保持正常,再看3~4个月内的糖化血红蛋白。如果二者都保持稳定,才说明控制方法是有效的。
  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的3大优势
  1有助于血糖控制目标的细化
  根据糖化血红蛋白可推算出平均血糖的水平,再用推算值与同一标本的空腹血糖值对比,可预测出近期血糖控制的好坏,从而可以作为调整某个阶段血糖的依据,是侧重调整空腹血糖还是加强干预餐后血糖等。
  2评估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据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报道指出,糖化血红蛋白值很高的患者,酮症酸中毒的几率会大大增加。研究认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每升高1.0%,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会升高21%,相关死亡率增加25%,患者总死亡率升高17%;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0%,出现视网膜和肾脏并发症的风险会降低35%,周围血管病变会降低43%,心肌梗死发生率会降低14%。
  3评估治疗方案是否有效
  作为一个缓慢发展的疾病,糖尿病需要长期控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根据病情随时更改和完善原有的治疗方案。当判断一个治疗方案是否有效的时候,糖化血红蛋白值是最有说服力的。
  深度解读糖化血红蛋白指标
  世界权威机构对于糖化血红蛋白有着明确的控制指标,ADA(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应该在小于7%的范围内,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标准小于6.5%即可。我国则结合二者,采取了更适合的指标:
  4%~6%:说明血糖控制正常;
  6%~7%:说明血糖控制得还算比较理想;
  7%~7.3%:说明餐后血糖对糖化血红蛋白影响较大,所以应该侧重干预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反应;
  7.3%~8%:说明血糖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要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且此时,空腹和餐后血糖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功效差不多,所以要兼顾二者。
  >8%:说明血糖控制很差,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有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同时表明,空腹血糖所扮演的角色更重要,要侧重改善空腹血糖。并且,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整体治疗方案。
  怎么测最有益?
  同血糖监测一样,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也有一些要求和禁忌。
  ●标准区别化 用糖化血红蛋白值来诊断糖尿病,到底应该以什么数字为准?这个临界值与地区、性别、年龄和当地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有关。因此,用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最好根据当地人群糖化血红蛋白的流行调查结果来确定。
  ●最适用的人群 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但是对某些人群的意义重大。例如妊娠糖尿病患者,仅仅测定血糖无法完全避免巨大儿、死胎和畸形胎儿的发生。所以,一定要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并使其保持在8%以下,才能更有效地确保胎儿的健康。
  ●最不适用人群 一些患特殊疾病的患者,如慢性肾功能衰竭、靠频繁血透以维持肾功能的病人、慢性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症、地中海性镰状红细胞贫血和白血病等病人,均不能依据糖化血红蛋白值来诊断糖尿病。因为这些病可能影响红细胞,使测到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偏低或偏高,从而出现误诊。
  TIPS
  对昏迷病人的诊断需要注意,在脑血管急症时,由于应激反应,可能使血糖增高,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正常,所以此时的检测数值不能用作糖尿病的诊断。但如果同时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也偏高,则提示了患者处于高血糖的状态。
  ●不宜过严 血糖控制的原则是可适度宽松而不宜过低,以杜绝低血糖的风险。糖化血红蛋白也是如此,因此医疗人员在制定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时,必须考虑患者个人的健康状况、低血糖风险、特殊健康风险等具体情况。例如,对于青少年和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和成人有所不同,因为这部分人群血糖多变不易控制,而且在发育中的大脑比成年人的大脑更容易受到低血糖的损害,血糖控制不宜过分严格。
其他文献
女人不能完全不做家务,可也不能像黄脸婆一样默默做家务,聪明地做家务是在增加夫妻的沟通。  女人不能只负责貌美如花  曾有一句网络流行语,在女性中广泛流传:老公负责挣钱养家,老婆负责美貌如花。于是,不少女人在家里,看得最多的是镜子中的自己,其余一概不管。女人的道理是:“只要我漂亮,就有婚姻竞争力。”实际上,婚姻的竞争力远不止漂亮。就像老话说的那样:男人镜子照得越多,对老婆看得越少;女人镜子照得越多,
期刊
入秋后,早晚温差大,天干气燥,人们很容易上火。常按揉以下穴位,既能除湿健脾,又能去燥消火。  阴陵泉  位置: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与足三里相对。  功效:拇指推揉阴陵泉穴2分钟,以感觉酸麻为宜。阴陵泉穴有健脾除湿的作用,每天坚持按摩,可以保持脾胃功能正常,去除体内湿气。  足三里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功效:拇指按揉足三里穴2~3 分钟,以感觉胀痛为宜。
期刊
当前,人们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病越来越重视,但对导致这些疾病的源头性因素之一的睡觉打呼噜、长期睡眠障碍等却非常“淡陌”。  规律才健康  一般认为晚上10点半到11点间上床睡觉最好。不过,尽管科学的睡眠时间很多人早已获悉,但因为工作等原因,却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如果长期无法保证科学的睡眠时间,比如需要上夜班等,只要养成了相对固定的生活规律,这类人群也能获得健康的睡眠。但这里面的关键就是“规
期刊
他汀药物的发现,被认为是药物史上继青霉素之后的第二次革命,它的出现攻克了长期以来人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遇到的难题。  调脂宠儿:他汀药  脂质代谢异常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是血质病变与生命衰亡的起源。医学的发展进一步揭示了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同人体脂质代谢失调的内在联系。多年来,人类对调脂药物的寻求与探索从未间断。  血脂异常的诊断主要包括4个方面: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二者均高、高密度脂蛋白过低。根据
期刊
成为“糖妈妈”之后,为了宝宝的健康出生,她开始严格控制饮食,甚至忍饥挨饿。没想到,孩子生下来体重太轻,身体各项机能都较弱。是什么导致了宝宝体重过低?“糖妈妈”又该如何孕育健康宝宝?  为什么我的宝宝那么小?  小怡体型瘦弱纤细,身高158厘米的她,怀孕前体重42公斤,怀孕7个月时体重也只有52公斤,远看依然苗条,但在例行产检时,小怡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当医生告诉她一些关于妊娠期血糖高会造成的危害
期刊
俗话说:“十人九痔”,现在治疗痔疮的方法中,尤其针对内痔,PPH手术被公认是最好的。可即便如此,作用在不同患者身上,效果也有天壤之别。PPH手术,到底是天堂还是地狱?  PPH,解决了我多年的烦恼  林强 39岁 出租车司机  我可以算是痔疮患者的代表了,长期坐着,不运动,喜欢吃辣的,饮食不规律,得了痔疮不重视,这些习惯我统统都有。扛了很久,终于有一天我坚持不住了。不但肛门难受得让我无法继续开车
期刊
大多数女人,一生中总有一些时日会遭遇痛经的困扰。治疗痛经,中医选择分型辨体质,西医则认为应该分性查根源。  中医  中医:通则不痛  中医认为,当经血排出通畅时,一般不会出现腹痛的情形。如果出现腹痛,则肯定是某种原因导致了经血排出的路径受阻,此时就需要疏通。中医根据痛经发生的时间、性质、部位以及痛的程度,结合月经量、色、质及体质情况,将痛经分为五型:肝肾亏损型、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蕴结型、
期刊
爱抽烟的父亲咳喘已经十几年了,每到秋冬季节症状都会加重。几天前,父亲没及时增加衣服,患了感冒。这下咳嗽、咳痰不但加重了,指端、口唇四周也变得青紫,稍一动就上不来气。这两天发现他的腿居然“胖”了,一按一个坑。到医院,医生给父亲拍了胸片、做了肺功能检查,父亲被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住院1周多才有所好转。医生说这种病特别容易复发,而且每次复发病情都会加重,出院后,每天要保证15小时以上的低流量
期刊
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也不断增高,但出院仅仅说明早产儿的生命得以延续,在TA未来的日子里还存在着各种风险,你知道如何应对吗?  金豆在妈妈肚子里才呆了7个月就急急忙忙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从此,家里6个“超级保姆”不离左右地呵护关爱,生怕有点风吹草动伤到孩子。虽然金豆的身高体重很快就达标了,但每次定期的能力发育检测都不大合格。爷爷奶奶说,没事儿的,不就是比人家晚点儿吗,以后就都会了。转眼到
期刊
谁说腰椎间盘突出是老年病!20~40岁的男性竟是“腰突”的“主力”患者!如何应对“腰突”这个难以根除的不速之客呢?  年纪轻轻就得了“腰突”  张先生,32岁,从事软件研发工作,整天对着电脑,工作一旦进入状态,常常几个小时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厕所都不愿意去。最近几年,他经常觉得后腰酸痛难忍,严重时,腰部、臀部、左腿酸痛麻木,走路吃力。他原来以为自己有点腰肌劳损,没当回事儿,自己服用了些止疼药,腰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