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学家”一词背后社会心理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mo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凡学家”一词是在网络环境下产生、流行、火爆起来的,其含义丰富,使用频率高,运用范围广,被网友们竞相模仿。网络热词在一定程度上是当下大众社会心理的真实写照,故本文从“凡学家”出发探讨其含义以及不同的表现形式,发现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代社会风气、社会态度、社会认知的现状和转变,以及受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与外部交往动机等因素影响的心理现象。与此同时,分析其正反功能,并从个人、社会、国家角度探讨提高网民素质、引导积极风气、营造良好氛围的针对性措施,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凡学家”;自我欺骗;社会风气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1-0-02
  大数据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媒介不断更新,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大量的流行事物如网络热词不断涌现、更迭。其中,“凡学家”一词无疑是最近各大网络平台上高频出现的词语。通过对这一词语的深入探析,在了解当下大众心理现状的同时探索出一味能够归正风气、正确引领的“良药”。
  1 “凡学家”的语义
  近年来,丰富的网络传播媒介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也让各类网络热词得以通过不同平台和方式迅速传播、发展。不难发现,以“凡学家”为代表的“凡尔赛文学”一夜之间火爆全网,引发一场无数网友围观、调侃、嘲讽、模仿的网络狂欢,甚至一度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
  说起“凡学家”就不得不谈起“凡尔赛文学”这一社会现象。所谓“凡尔赛文学”,简称“凡学”,指的是热衷于通过先抑后扬、自问自答或第三人称视角,不经意间露出“贵族生活的线索”,而“凡学家”正是对这类人的戏称。事实上,“凡尔赛”一词最早出自凡尔赛宫,是精致、奢华的代名词,后来被微博博主小奶球重新定义。她从漫画《凡尔赛玫瑰》中得到灵感,创造出一种看似抱怨、吐槽生活,实则炫耀自身优越感的说话方式,现在多指那些通过明贬暗褒的方式反向描述自我优越实则只是空虚的精神贵族们写下的文字。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首先,该词的产生源于现实生活与网络世界的结合,通过联系现实中存在的社会现象加以虚拟化,借用新型信息媒体进行传播。其次,以“凡学家”为代表的网络热词是人们对现实生活中存在问题作出反映的产物,其中蕴含了不同的情感意味。最后,由于人们大量学习、模仿“凡学”,该词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泛,由最初对一类人的他称、众称逐渐转变为人们调侃的自称。
  從总体上看,“凡学家”的流行与火爆反映出该词展现了现代社会中部分人急于炫耀、追求虚荣浮夸生活的状态、大部分人对此“反感厌恶却又羡慕渴望”的矛盾心理以及其脱离现实、缺乏精神价值引领的真实内心写照。
  2 “凡学家”在不同语境下的表现
  由于“凡尔赛文学”热潮不断高涨,“凡学家”不断涌现,该词的语义在频繁使用中逐渐泛化,适用的情境也愈加广泛。通过在各大网络平台的观察,又结合相关研究报告,可以发现该词在不同语境下的表意主要有两种。一是指贵族为了满足自身虚荣心的快感,但不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故作低调进行炫富,感情色彩上呈现贬义,有反讽之意。二是指并非为了炫富的普通大众以这种方式作为一种精神鼓舞或自我调侃,没有明显的褒贬色彩,就如其首创者所说“凡尔赛是一种精神,它不跟金钱和地位挂钩,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凡尔赛人”[1]。
  第一种情境常见于各大网络媒体、社交平台,特别是微博、小红书、知乎等,大多是某些博主、网红、网友利用社交网络的虚拟性大胆分享、炫耀生活日常,不经意地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生活的富贵奢靡,传递扭曲的价值观念,营造出浮夸感十足的“海市蜃楼”图景,从而博取关注、羡慕和追捧。相比之下,第二种情境多见于日常生活中,或是个人朋友圈、空间等较为私密的空间,或是与亲朋好友的闲谈之中,以模仿此种说话模式的方式作为自己生活工作前进的动力,也可以作为相互聊天、谈笑间调侃、玩笑打趣的内容或自称。
  3 “凡学家”折射出的社会心理现象
  “凡学家”热度的持续高涨主要体现以下在三个方面。一是“凡尔赛文学”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理解其含义。二是“凡学家”一词本身的广泛流行,被人们在不同情境下使用。三是处于现实生活与网络世界之间的普通大众,受到相关话题的吸引而不断学习模仿,“凡学”现象层出不穷。
  一般情况下,一个网络词语的流行往往仅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或受到特定情境的影响,或聚焦于某个具体的热点事件,而“凡学家”一词的长时间、大范围流行让我们看到该词较于其他网络热词所具有的普遍性之外的特殊性。该词火爆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普遍性原因。“凡学家”产生于网络,虽然其基于原有漫画《凡尔赛玫瑰》,但无论是在词义,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有所创新,兼备新奇性和嘲讽性。出于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理,和对现实问题真实反映的感同身受,让该词产生了大范围的流行,以至一度成为爆点。二是该词的语义内涵十分丰富。其既变相表现了当代社会存在的浮夸炫富现象,又涵盖了大多数群众在面对此类现象时所持的态度。三是在信息传输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网络传播媒介多,热点人物事件曝光率高,让大众看到许多具有炫秀色彩共性的人物或事,进而引发“凡学家”一词的频繁使用。
  针对社会中“凡学家”不断增多的现象,浅析其原因,主要总结出以下观点:
  第一,“凡学家”心理的产生受热点事件本身意义与价值的影响。“人们对于某个事物所具有的态度,取决于该事物对人们的意义大小,亦即是事物所具有的价值大小。”[2]社会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向三部分构成,具有动机作用和情绪作用。在不同事件产生,引发舆论后营造出的不同情境下,人们会因价值观的不同,根据事件本身特性产生不同的认知与情绪倾向。如果现实生活、网络世界对于炫秀等行为视而不见、甚至鄙视,那么大众对“凡学家”会表现出不在意、不屑一顾;相反,若是社会中不乏这种重度滤镜下的虚拟人生,那么反感与渴望交织的情感倾向也就随之产生。   第二,“凡学家”是快节奏生活的产物。人们对某一事件的认知与认知者本人的态度以及当下的情境有关。一方面,生活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人们习惯了每日接收大量信息,长期高速的生活状态使得人们变得浮躁、精神匮乏,日益追求物质财富上的富足,缺乏思想沉淀与深度思考,沉溺于高消费、名牌堆砌、文字炫富的生活,进而缺乏内在深度与判断能力。另一方面,长此以往形成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一大批的“凡学家”,人們身处人群之中,更易受到来自多数人共同进行“凡学”炫耀带来的暗示,“凡学”因此成为大部分人的常态。
  第三,特殊情况下“凡学家”现象的激增还与大众心态的变化有关。事实上,“凡尔赛文学”现象早已在社交网络上流传了大半年,用主持人何炅的话总结说凡尔赛文学就是“用最低调的话,炫最高调的耀”[3],但其之前并没有激起水花。然而网络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杠精”“柠檬精”这两个网络“物种”的出现也使得人们发表个人言论时不得不瞻前顾后,过于直白的炫耀会使得自己招致一些令人气愤的评论,因此大家不得不放低姿态,即便清楚自己有资格秀优越感,也要自嘲“穷”“丧”“难”,从而助力“凡学”的不断走热。于是,今年“凡尔赛文学”因情感作家“蒙淇淇77”的微博迅速走红,甚至在网上掀起了模仿“凡学家”的疯狂热潮。
  第四,来自外部的交往性动机也常促使人们参与“凡学”,成为“凡学家”的一员。在某一群体中,人们常常通过聚在一起谈论相关热点话题进行交流,促进感情。为了融入群体不被他人排斥,人们往往会主动了解、学习相关热点话题,满足自身的归属感,收获共鸣。
  第五,从自我评价的角度来看,“凡学家”们以此自称、自嘲或互嘲,实质上是一种对自身存在感与归属感的追求,在网络虚拟世界寻求满足感以填补现实中的精神空虚。相对于真正的高贵,“凡学家”或是缺乏实际物质条件或常识,或是因为内心显摆、攀比的浮躁情绪,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存在自我欺骗,内心敏感而匮乏,很在意别人的评价,生活不够充实,精神思想不够成熟,却又追求、渴望社会的认可与认同,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与成就,所以以此展现自己的“自信”与存在。
  4 “凡学家”带来的影响
  “凡学家”带来的影响有利也有弊。其积极作用在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凡学家”心态有助于人们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物质生活的欲望与周围炫秀的风气,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去思考探索。二是“凡学家”人群可以形成一种无声的力量与无形的标志,起到提醒、督促、警醒公众的作用。三是“凡尔赛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为生活压力较大的人们提供了情绪放松与缓解压力的出口,以玩笑调侃的口吻表达自己对于期望生活的憧憬。四是借助“凡尔赛文学”让人们能够将梦想和幻想投射于网络世界,塑造出一个理想中的自我人设,为心灵留存一方空间。
  其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凡学家”群众本身来说,行动上的“凡学”炫秀与思想上的空虚、追求物质会进一步降低群众的思想觉悟与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判断力,进而影响其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与人相处、面对事件时的态度与三观,使自身价值的发挥受到局限。二是“凡尔赛文学”的流行,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一味模仿“凡学家”,“凡学”自身潜在的扭曲性与浮夸性,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社会的风气、价值观体系产生了冲击。三是针对网络媒介来说,短时间内突然兴起的“凡尔赛文学”浪潮可能会引发网络媒介的瘫痪,在一定程度上扰乱正常的网络秩序。“凡学”模仿热潮泥沙俱下,占用公共空间资源,可能影响到不具有优劣文化选择能力的青少年成长轨迹。
  5 “凡学家”现象的应对策略
  网络的发达与信息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多数事件、人物、话题处于大众视野,地域间的界限趋于模糊,两地间的路程逐渐缩短,我们获知信息也更加便捷。但是,快节奏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让人们的精神思想日趋浮躁、空虚,过分关注物质层面的满足感。因此,针对“凡学家”现象,我们更应明确如何避免受到“凡学家”带来的消极影响,怎样引领大众正确面对、处理“凡学家”现象,弘扬积极健康的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从网民、大众群体的角度来看:第一,我们应把握好观察、了解与参与、模仿的适当区间,分清楚虚拟与现实。在面对虚拟世界、社交网络中涌现出的“凡学家”时,坚持自己的思考与理解,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第二,事实上,是否受到暗示与受暗示程度与受暗示者的个人特征有关。我们要有辨别是非真假与好坏的能力,以理性、成熟、认真的态度对待“凡学家”现象,而不是人云亦云,一味在线上追随“凡学家”以满足自己的内心欲望、获取别人的认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素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树立实际的人生目标与追求,不迷失自我,不盲目从众,“真正的高贵是靠学识、修养和个人能力构建的,是炫不出来的”[4]。第三,网民、大众群体不要局限于线上接收到的信息,要立足于现实,理性思考,开阔自己的眼界,学习榜样,追求有意义的信息,努力寻求真实,过好真正的生活。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成了信息的筛子,将最有吸引力、最有热度、最适合使用者的信息呈现在人们眼前,看似方便快捷,实则在无形中蒙蔽了人们的双眼,限制了人们的视野。所以,我们需要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理性而冷静的判断与分析,以整体、科学的知识代替零散、局部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要摆脱虚拟网络上“凡学家”欺骗性的束缚,回归生活的本真。第四点,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树立独立、健康、正能量的价值观。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首先,需要政府因情施策,加强管控,积极倡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三观。其次,要健全针对刻意虚假“凡尔赛文学”与借“凡学家”身份炒作网民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惩罚机制,加大打击力度。最后,需要国家强化关于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与踏实生活的正面宣传,“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耕耘和收获,才能带来真正的充实感、安全感与幸福” [5]。为人们在网络中健康有益地分享日常生活提供良好的空间与平台。
  6 结语
  “凡学家”这一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今社会的一大潜在问题——浮躁之风,这值得每个人深思。因此,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工作中,面对“凡学家”“凡尔赛文学”时,人们应该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把握其中尺度,而不是一味效仿,要坚持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引导,脚踏实地,真正把握自己现实生活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张锐.“凡尔赛文学”:关于身份与财富的想象[EB/OL].南方周末,http://www.infzm.com/contents/188831,2020-11-09.
  [2] 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96.
  [3] 任思雨.火遍全网的凡尔赛文学,让你自卑了吗?[EB/OL].中国新闻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2990100621556662&wfr=spider&for=pc,2020-11-19.
  [4] 游永恒.“凡尔赛文学”不是一种健康导向[N].环球时报-国际论坛,2020-11-12(015).
  [5] 封寿炎.“凡尔赛文学”遭奚落是对扭曲价值观的纠偏[N].光明日报,2020-11-17(002).
  作者简介:阮若桐(2001—),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国际教育。
  指导老师:朱美芬
其他文献
Background: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 have greater central arterial stiffness, wave reflections, and hemodynamics, all of which promote the accelerated cardiova
本文以民间文学类作品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为例,基于如今的抖音利用短视频形式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作与传播的现状,探究短视频传播的特征,以求找到民间
摘要:我国科幻作家郝景芳在2016年凭借《北京折叠》荣获第74届雨果奖。这部小说讲述了未来的北京被折叠成三个空间,主人公穿梭于三个空间之中冒险的故事。主人公的经历反映了未来社会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改变以及不同阶层生活的巨大差异。这部小说引发了人们的争议,即我们社会的发展是否会如小说中一样陷入难以跨越的阶层分化呢?  关键词:《北京折叠》;异化;贫富差距;阶层分化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在数字媒体语境下,影视艺术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创新和突破,影视艺术的视听感受都在不断升级,同时也更加注重受众的体验.近年来,网络互动剧的概念火了起来,因其广泛的适用性
韦伯与阿多诺作为历史上举足轻重的社会理论家,其社会学理论具有深远影响,但两者的音乐社会学理论却较少被提及.韦伯的音乐社会学理论以其社会学理论为基础,将音乐作为社会理
摘要:《溪鳗》是林斤澜“矮凳桥风情”系列小说的开篇之作,总领群篇的文本位置及自觉创新的文体实践使其在当代新笔记体小说中独树一帜。同时林斤澜还拓宽了短篇小说文体写作的叙事空间与审美空间,巧妙地将小说文化内蕴的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溪鳗》中“常中出奇,隐中显魅”的艺术风格,奠定了其饱含新时期文体新质性的总基调。  关键词:新笔记体小说;文体实践;文化蕴涵;审美风格  中图分类号:I
张恨水笔下女性的爱情,大多都在开始的时候令人称羡,最后却都变成了一出出爱情悲剧.这些深受压迫的女性,即使她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恋爱对象以及不同的
摘要:蜡染工艺是贵州独特的民间艺术类型,历史文化悠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及文物产生于秦汉时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贵州民间蜡染工艺一直保持着独特的地域和民族特色,虽已被列入我国非物质保护遗产名录,但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出发,现实中依然存在保护缺口。本文对蜡染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展开研究,为完善立法提出意见,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传承人的保护提出更好的建议。  关键词:贵州;蜡染工艺;知识产权保护 
摘要:在20世纪的文学领域中,威廉·戈尔丁盛名在外。他在小说《蝇王》中引入他始终关注的深刻议题:群众文明所推崇的理性同天性中所携带的野蛮成分的抗争。本文选取《蝇王》进行评估,依托善恶观视角,理解故事主角们后期遵循丛林法则,互相残杀的真实诱因,重新剖析此部作品。  关键词:《蝇王》;人性;善恶观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1-0-02  1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压力的与日俱增,人们的压力也随之而来。而生活质量的提升也促使人们开始更多地追求精神世界与心理世界的满足,这种追求使他们对治愈系绘本产生需求,试图通过治愈系绘本的阅读达到减轻压力、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的目的。本课题研究从治愈系成人绘本兴起的背景和目的出发,解释当下治愈系绘本兴起的原因,并对治愈系成人绘本与成人绘本进行区分,结合当下相关作品论述治愈系绘本的特点。希望本文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