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诵读将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达到“以声传情,因声会意”的效果。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上)的古诗词诵读为例,通过注重古诗词诵读方法,品读语言魅力;多媒体技术手段应用,创设学习意境;多角度意义内涵评价,培养鉴赏能力等,探讨了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具体措施,实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诗词教学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古诗诵读;初中语文;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注重古诗词诵读方法,品读语言魅力。从字音准确认读、古诗词诵读节奏把握,以及个性化朗读三个方面,帮助学生结合古诗词诵读方法,仔细品读古诗词语言的无穷魅力。首先是字音准确认读。古诗词十分注重遣词造句,语句对仗工整,语言讲求押韵。经过数百年的历史演变,古诗词中的字、词与现在的用法相差较大,一些通假字、生僻字、异义词等,都会增加中学生古诗词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在讲授每一首古诗词时,要帮助学生准确诵读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词的读音。如学习朱敦儒的《相见欢》,教师用标准的普通话示范朗诵古诗,带领学生认识“簪缨”“倩”生僻字、多音字的准确读音,初步感受古诗中透露出的悲愤气概。其次是把握古诗词诵读节奏。断句主要依靠标点符号,但在教材中选用的古诗词诵读,主要依靠简单的“句读”符号进行断句,而且每一句古诗词中的断句又需要具体分析,一般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都有其相应的断句规律,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诵读古诗词时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掌握。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其中,“酒、旧、几、无、花、燕、独”重音。再次是个性化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个体差异促成了“因材施教”教育理论的诞生。古诗词诵读教学既要强调统一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及其创造力,突破传统,走向自主、独立,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个性发展。个性化诵读能力对学生个性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课堂的短暂教学外,应让学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诵读中对古诗词的字、词、段、结构的感悟潜移默化的进入大脑,最终体现在口语及写作中。
二、多媒体技术手段应用,创设学习意境。声、光、图等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融入到古诗词诵读教学中,能够使古诗词充满了立体感、情景感,也使古诗词教学变得更加活泼、生动和有趣,因此,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学会将多媒体技术手段应用到古诗词诵读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更加丰满的意境当中,感受古诗词的意蕴之美。首先是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渲染文学气氛。古代文人墨客喜爱寄情于山水,经常有感而发,借物喻人、借景生情,因此,现存的古诗词中保存了大量边塞、田园、山水描写。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通过古诗词诵读不仅可以加深古人对于生活场景的理解,还可以增加阅读能力,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感悟古人的情感变化。而这些仅靠课本的诵读难以完全感知,这就需要老师利用视频、音频和图片,打开学生感知视野,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进一步加深对古诗词理解。例如在学习欧阳修《采桑子》时,可在正式学习之前,播放关于颍州西湖春景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对颍州西湖春天的景色有个初步的感知,当学生对颍州西湖自然景观有了初步认知后,将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的时代背景,以及词人创作《采桑子》(十首)的心路历程进行穿插讲解,使学生们进一步感知《采桑子》描绘颍州西湖自然之美,整组词表现的恬静、澄澈、富有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无论是在内容上,手法上,还是风格上都较传统山水描写有了较大的突破。通过情景播放,让学生真实感受到颍州西湖春景的自然之美,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打开学生思维,拓宽视野,让学生置于当时词人的视角感受当下美好生活的心情,更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其次是借助古诗词配乐诵读,进一步引领学生感悟古诗词丰富的内涵。一直以来,音乐与诗词密不可分。《诗经》《楚辞》《汉乐府诗集》等诗词创作时都追求辞藻的音乐美,因此,古诗词诵读既要追求其内在的丰富内涵,也要注重其音乐美的一面。在学习曹操《龟虽寿》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播放《龟虽寿》背景音乐,在第一次听完歌曲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情;第二次听完歌曲,让学生回想并描述出自己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在多次音乐听了之后,结合古诗词引导学生猜想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通过这种反复的听觉刺激,可以有效唤起学生内心情感认同,把握古诗词的内在情感表达和外在韵律美。
三、多角度意义内涵评价,培养鉴赏能力。多角度、多元化评价方法的运用,能夠让学生从不懂角度、不同方向感受古诗词的美,让学生从古诗词的学习中受益匪浅。一方面,通过评价,肯定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优良表现,另一方面,也及时指出其不足,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习李清照《如梦令》,是一首表达了宋代词人李清照早期生活情景和心境的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境界优美怡人。每一句的情感基调不尽相同,朗读时而轻重,时而急缓,抑扬顿挫各不相同,教师在听取学生的诵读后,及时根据学生的诵读情况给予客观评价,并鼓励前后、左右同学之间进行互评,甚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组团评价,或者组织古诗词诵读小组,通过教师的评价,以及学生的相互评价,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古诗词的应有表达之意,拓宽古诗词人借助古诗词进行的情感表达,从而感受诵读的乐趣,增强古诗词鉴赏能力,不断增强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语
诵读可以将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从而达到“以声传情,因声会意”的效果。古诗词蕴含了丰富的古人情感表达,以及博大的精神世界,开展好的古诗词诵读教学,对传承、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具有积极而重要作用,因此,作为中学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用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实现预期的古诗词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韦露莎.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探析[J]中学语文,2021(18):40-41
关键词:古诗诵读;初中语文;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注重古诗词诵读方法,品读语言魅力。从字音准确认读、古诗词诵读节奏把握,以及个性化朗读三个方面,帮助学生结合古诗词诵读方法,仔细品读古诗词语言的无穷魅力。首先是字音准确认读。古诗词十分注重遣词造句,语句对仗工整,语言讲求押韵。经过数百年的历史演变,古诗词中的字、词与现在的用法相差较大,一些通假字、生僻字、异义词等,都会增加中学生古诗词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在讲授每一首古诗词时,要帮助学生准确诵读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词的读音。如学习朱敦儒的《相见欢》,教师用标准的普通话示范朗诵古诗,带领学生认识“簪缨”“倩”生僻字、多音字的准确读音,初步感受古诗中透露出的悲愤气概。其次是把握古诗词诵读节奏。断句主要依靠标点符号,但在教材中选用的古诗词诵读,主要依靠简单的“句读”符号进行断句,而且每一句古诗词中的断句又需要具体分析,一般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都有其相应的断句规律,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诵读古诗词时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掌握。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其中,“酒、旧、几、无、花、燕、独”重音。再次是个性化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个体差异促成了“因材施教”教育理论的诞生。古诗词诵读教学既要强调统一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及其创造力,突破传统,走向自主、独立,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个性发展。个性化诵读能力对学生个性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课堂的短暂教学外,应让学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诵读中对古诗词的字、词、段、结构的感悟潜移默化的进入大脑,最终体现在口语及写作中。
二、多媒体技术手段应用,创设学习意境。声、光、图等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融入到古诗词诵读教学中,能够使古诗词充满了立体感、情景感,也使古诗词教学变得更加活泼、生动和有趣,因此,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学会将多媒体技术手段应用到古诗词诵读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更加丰满的意境当中,感受古诗词的意蕴之美。首先是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渲染文学气氛。古代文人墨客喜爱寄情于山水,经常有感而发,借物喻人、借景生情,因此,现存的古诗词中保存了大量边塞、田园、山水描写。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通过古诗词诵读不仅可以加深古人对于生活场景的理解,还可以增加阅读能力,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感悟古人的情感变化。而这些仅靠课本的诵读难以完全感知,这就需要老师利用视频、音频和图片,打开学生感知视野,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进一步加深对古诗词理解。例如在学习欧阳修《采桑子》时,可在正式学习之前,播放关于颍州西湖春景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对颍州西湖春天的景色有个初步的感知,当学生对颍州西湖自然景观有了初步认知后,将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的时代背景,以及词人创作《采桑子》(十首)的心路历程进行穿插讲解,使学生们进一步感知《采桑子》描绘颍州西湖自然之美,整组词表现的恬静、澄澈、富有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无论是在内容上,手法上,还是风格上都较传统山水描写有了较大的突破。通过情景播放,让学生真实感受到颍州西湖春景的自然之美,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打开学生思维,拓宽视野,让学生置于当时词人的视角感受当下美好生活的心情,更能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其次是借助古诗词配乐诵读,进一步引领学生感悟古诗词丰富的内涵。一直以来,音乐与诗词密不可分。《诗经》《楚辞》《汉乐府诗集》等诗词创作时都追求辞藻的音乐美,因此,古诗词诵读既要追求其内在的丰富内涵,也要注重其音乐美的一面。在学习曹操《龟虽寿》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播放《龟虽寿》背景音乐,在第一次听完歌曲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情;第二次听完歌曲,让学生回想并描述出自己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在多次音乐听了之后,结合古诗词引导学生猜想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通过这种反复的听觉刺激,可以有效唤起学生内心情感认同,把握古诗词的内在情感表达和外在韵律美。
三、多角度意义内涵评价,培养鉴赏能力。多角度、多元化评价方法的运用,能夠让学生从不懂角度、不同方向感受古诗词的美,让学生从古诗词的学习中受益匪浅。一方面,通过评价,肯定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优良表现,另一方面,也及时指出其不足,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习李清照《如梦令》,是一首表达了宋代词人李清照早期生活情景和心境的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境界优美怡人。每一句的情感基调不尽相同,朗读时而轻重,时而急缓,抑扬顿挫各不相同,教师在听取学生的诵读后,及时根据学生的诵读情况给予客观评价,并鼓励前后、左右同学之间进行互评,甚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组团评价,或者组织古诗词诵读小组,通过教师的评价,以及学生的相互评价,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古诗词的应有表达之意,拓宽古诗词人借助古诗词进行的情感表达,从而感受诵读的乐趣,增强古诗词鉴赏能力,不断增强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语
诵读可以将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从而达到“以声传情,因声会意”的效果。古诗词蕴含了丰富的古人情感表达,以及博大的精神世界,开展好的古诗词诵读教学,对传承、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具有积极而重要作用,因此,作为中学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用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实现预期的古诗词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韦露莎.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探析[J]中学语文,2021(1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