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亚里士多德声称,所有道德德性是统一的:如果一个人不具有所有道德德性,他就不可能具有其中任何一个.该论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实践智慧的统一性.由于亚里士多德并未阐明实践智慧为何是统一而不可分的,这一点颇受学者质疑.理解实践智慧统一性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原则,二是诸道德德性领域的高度交叉融合.中道原则有两个不同的含义,即每种德性特有的性情的中道,以及德性在实践和运用上的中道.对于任何德性,想要符合它在实践和运用上的中道,人们必须拥有完整的、系统化的实践智慧,因为在亚里士多德的定义中,诸道德德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里士多德声称,所有道德德性是统一的:如果一个人不具有所有道德德性,他就不可能具有其中任何一个.该论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实践智慧的统一性.由于亚里士多德并未阐明实践智慧为何是统一而不可分的,这一点颇受学者质疑.理解实践智慧统一性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原则,二是诸道德德性领域的高度交叉融合.中道原则有两个不同的含义,即每种德性特有的性情的中道,以及德性在实践和运用上的中道.对于任何德性,想要符合它在实践和运用上的中道,人们必须拥有完整的、系统化的实践智慧,因为在亚里士多德的定义中,诸道德德性的领域是高度交叉融合的,伦理生活的复杂性使得不同领域的实践知识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其他文献
表叔年过五旬,下岗待业多年,没什么文化,两年前好不容易谋到一份新差——在一家物业公司当保安,工资每月仅2000元.由于他为人热情,还懂点水电,很受业主欢迎.但工作之后他才发现,保安这个饭碗并不好端.rn这是个十多年前的小区,基础设施严重老化,物业换了好几任.尤其是去年,小区变压器连出几次故障,导致大面积停电,已到非换不可的程度.粗略一估算,要花费上千万.按规定,这笔钱得业主自筹,业主们不干了,认为变压器没过保修期,得由开发商负责.开发商早跑路了,于是就赖物业公司管理不善,一些人以此为由,开始拖欠物业费.这
物理哲学家普遍认为不可能性定理对深入理解和正确构造物理学的理论及诠释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每个不可能性定理是否如其断言那样否定了某种理论可能性以及具体是在何种意义上否定的,则难以一概而论.冯·诺依曼提出隐变量不可能性定理数十年后,学界围绕它又展开新的争论.本文借助一个新分析框架重新考察此定理,探讨应该如何诠释和反思这类不可能性定理.
行动相关的认知规范问题是当代知识论的新兴话题.一种流行观点认为,知识可以作为实践推理的认知规范.然而近期研究表明,这种观点主要关注的是行动“理由”,而忽视了在实践推理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行动“意图”,因而出现了主张“能力之知”是意图规范的观点.但迄今对意图的“能力之知”规范的阐释存在重要缺陷,使得“能力之知”与有意行动之间的规范性关系难以澄清.“能力之知”在慎思能动性中起着关键作用,它对意图的规范性作用正是慎思能动性的体现.基于慎思能动性的关系视角,可以给出意图的能力之知规范的析取形式,并把这种规范定位为一种
年终奖使人冲动,女邻居最近入手了人生第一只爱某仕包包,俨然一副交到心仪新男友的表情——满面春风藏不住.据她说买金刚色的话要配货二十万,而且还要排队等,不挑颜色的话配货一万就可以.“金刚色就是最抢手百搭的黑色、金棕色和大象灰.二手店里的包包都是有些冷门的颜色,橘红色、大红色、玫粉色.”
近日和朋友的聚餐上,不知谁带头聊起了诗歌的问题,气氛终于热起来了.于是,哀叹、顿足、冷嘲、热讽,仿佛在谈国足.不知何时,诗歌沦落到被全民娱乐调侃的地步,诗人成了骂人的代名词.把此现象归结为现代诗人的问题,或者时代的原因,似乎失之草率——我宁愿相信是年龄的问题,就像当你不再相信爱情,没别的原因,你老了,如此而已.
人类社会正加速步入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创新的速度前所未有,运用数字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中国建设,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数字技术革命引发依法治国场景、范式、路径的重大变革,对现有法律学科体系造成一定的冲击.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诸如数字主权与安全、数据权属、算法
创作者写不出来东西,其状甚萌.古人写诗有剃须刀的效果,“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我写东西是费笔,明明用电脑写,笔却叼在嘴上把外壳咬成牛油果.日剧《世界奇妙物语》的一期,编剧三谷幸喜自编自演在酒店闭关憋剧本,为了一句台词辗转反侧,祈求台词之神降临救他于水火.电影《改编剧本》里,王牌编剧面对打字机上的白纸迟迟起不了头,一边想着赶紧写个主题大纲,一边饥饿感来袭,想吃松糕,吃啥味的好呢?香蕉坚果味的吧.
有效的法律所给予的行动理由是取代而非辅助行动者的自行判断,但无论在行动哲学领域还是在法哲学领域,难题都在于说明法律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可以把法律整体看作一种事实,事实给予理由.当事实作为一种工具能满足行动者的目标时,事实就以工具性的方式给予行动理由.拉兹的法律理由论采取的是工具性论证的路径,他先提出了效率论证,后来又发展了权威服务观.但经过达沃尔的批评之后,拉兹又修正了自己的理由论.他认为,当且仅当法律整体作为工具能提升人类福祉时,法律才给予人们行动理由.但只有当提升人类福祉是普遍价值时,拉兹的论证才
伊壁鸠鲁是否最早发现了自由意志问题,在学界一直有争论.在《致美诺伊库斯信》中,伊壁鸠鲁对“命运”的反对确实带出了决定论问题,同时,他指出了万物产生的三种原因:必然性、偶然性和那些关于我们的东西.以德谟克里特为代表的自然哲学家认为偶然性不过是另一种必然性,它和原子的必然性一起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命运.伊壁鸠鲁反对的正是这两种必然性造成的决定论问题.考察伊壁鸠鲁的现存文本可以发现,首先,伊壁鸠鲁接受必然性的存在,必然性被理解成我们的先天构成(原子结构);其次,他把偶然性理解为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环境(不过,环境的必然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主体是计算机,旨在通过计算机的逻辑计算来模拟人类思维和认知的过程,从而实现“使机器具有人类智能”这一目标(闫坤如,第31页).但是,机器不具有意向性(intentionality),只能识别编写为程序指令的语法,不能理解和识别语义.因此,即使机器能够对所交付的问题作出正确反映,也不能说明它们具有人类的理解能力和智识.美国哲学家塞尔(J.Searle)设计的著名思想实验“中文屋论证”(Chinese Room Argument),旨在以“机器无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