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策解读
1994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指出,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突出表现在,有的学校随意增加课时,超纲授课,作业量大,考试频繁,资料泛滥;一律不准以任何名义或形式开办学科奥林匹克学校或“超常班”,社会上各种竞赛、奥校、奥班、读书、评奖等活动名目繁多必须得到纠正;杜绝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下达升学指标等。
《意见》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坚决抵制其它单位或个人向学生推销这类复习资料;作业的分量和难度要适当。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二三年级每日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初中各年级不超过1.5小时(以上均按中等水平学生完成的时间计算)。高中各年级每日作业量由各省制定。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期)由学生自主支配,学校或教师都不得占用,不得给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对不同年级学生在校活动时间做出具体规定。要教育学生,并与学生家长配合,原则上保证小学生每日有9小时以上的睡眠,初中生9小时睡眠,高中生8小时睡眠;改革考试办法,严格控制考试的科目与次数。考试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着重考核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把考试权交给学校。除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可与初中毕业考试合一)、高中会考外,废止其它年级任何形式的统考统练。义务教育阶段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减少留级人数,可选择部分地方和学校进行取消留级制度的试验;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单纯以学科考试成绩或升学率高低评价学校和教师,不得给学校,学校也不得给教学班和教师下达学生考试成绩或升学率的指标;不得以此排列学校、教师、班级的名次,也不得以此作为评价他们工作好坏、进行奖惩的主要依据;学校、教师不得按学生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努力办好每一所小学和中学。义务教育阶段不应分重点学校(班)与非重点学校(班)。所有学校都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凡已开办的,各地要认真研究,妥善做好善后工作,限期撤消。
减负故事
1995年,张琳那时还是北京市某重点高中的高一学生, “小学是在很一般的胡同小学上的。我那时候傻乎乎的,也不知道用功,所以小学毕业也没考上重点初中。” 她说,直到有一次考试,她的名次落到了第25名,才开始急了。随着中考的来临,她突然就感受到了一种前途命运的压力。整个初三年级,同学们都被那做不完的习题和反反复复的测验、考试。又一次发习题,仅数学一科就发了大16开纸19张,老师要求一周内做完。虽然,老师也说过,做不完也不要勉强。可是谁不玩命做?你不做,别人做了,考试中就要吃亏。张琳说,那时自己每晚都到12点才能睡觉,最晚到过凌晨两点。而早上照例六点多起床,因为中考,该从8点上的第一节课提前到了7:30分。张琳原以为考上了高中,总可以轻松几天了。一进校门老师就开始讲考大学的事了。老师告诉张琳,学校虽然是重点学校,可是只属于重点里的二类学校,连一类学校都不能保证100%的升学率,她们就更不能懈怠了。高一时候,张琳每天写作业的时间也需要几个小时。
1995年,孙刚的女儿读高二,他是北京某机关干部。“我们一家三口,每天最辛苦的就数女儿了,早上7点到校,晚上做功课至少到10点多,只有星期天才能看半小时电视。”孙刚说,女儿的学校已经加了三次课。当时,就有媒体指出:“旧社会三座大山都被推翻了。但是,孩子头上的‘课程’山‘作业’山,却屡推不动。在中国,政令唯独在减轻学生负担长期上失灵。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更权威地操纵着整个过程。”
1994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指出,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突出表现在,有的学校随意增加课时,超纲授课,作业量大,考试频繁,资料泛滥;一律不准以任何名义或形式开办学科奥林匹克学校或“超常班”,社会上各种竞赛、奥校、奥班、读书、评奖等活动名目繁多必须得到纠正;杜绝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下达升学指标等。
《意见》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坚决抵制其它单位或个人向学生推销这类复习资料;作业的分量和难度要适当。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二三年级每日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初中各年级不超过1.5小时(以上均按中等水平学生完成的时间计算)。高中各年级每日作业量由各省制定。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期)由学生自主支配,学校或教师都不得占用,不得给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对不同年级学生在校活动时间做出具体规定。要教育学生,并与学生家长配合,原则上保证小学生每日有9小时以上的睡眠,初中生9小时睡眠,高中生8小时睡眠;改革考试办法,严格控制考试的科目与次数。考试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着重考核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把考试权交给学校。除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可与初中毕业考试合一)、高中会考外,废止其它年级任何形式的统考统练。义务教育阶段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减少留级人数,可选择部分地方和学校进行取消留级制度的试验;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单纯以学科考试成绩或升学率高低评价学校和教师,不得给学校,学校也不得给教学班和教师下达学生考试成绩或升学率的指标;不得以此排列学校、教师、班级的名次,也不得以此作为评价他们工作好坏、进行奖惩的主要依据;学校、教师不得按学生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努力办好每一所小学和中学。义务教育阶段不应分重点学校(班)与非重点学校(班)。所有学校都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凡已开办的,各地要认真研究,妥善做好善后工作,限期撤消。
减负故事
1995年,张琳那时还是北京市某重点高中的高一学生, “小学是在很一般的胡同小学上的。我那时候傻乎乎的,也不知道用功,所以小学毕业也没考上重点初中。” 她说,直到有一次考试,她的名次落到了第25名,才开始急了。随着中考的来临,她突然就感受到了一种前途命运的压力。整个初三年级,同学们都被那做不完的习题和反反复复的测验、考试。又一次发习题,仅数学一科就发了大16开纸19张,老师要求一周内做完。虽然,老师也说过,做不完也不要勉强。可是谁不玩命做?你不做,别人做了,考试中就要吃亏。张琳说,那时自己每晚都到12点才能睡觉,最晚到过凌晨两点。而早上照例六点多起床,因为中考,该从8点上的第一节课提前到了7:30分。张琳原以为考上了高中,总可以轻松几天了。一进校门老师就开始讲考大学的事了。老师告诉张琳,学校虽然是重点学校,可是只属于重点里的二类学校,连一类学校都不能保证100%的升学率,她们就更不能懈怠了。高一时候,张琳每天写作业的时间也需要几个小时。
1995年,孙刚的女儿读高二,他是北京某机关干部。“我们一家三口,每天最辛苦的就数女儿了,早上7点到校,晚上做功课至少到10点多,只有星期天才能看半小时电视。”孙刚说,女儿的学校已经加了三次课。当时,就有媒体指出:“旧社会三座大山都被推翻了。但是,孩子头上的‘课程’山‘作业’山,却屡推不动。在中国,政令唯独在减轻学生负担长期上失灵。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更权威地操纵着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