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文化,展现历史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y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老师来说更是义不容辞的。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素质,开展丰富的活动,以学生感兴趣为主,从不加重学习负担做起,以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学生承载着祖国的希望与未来。但是当今初中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家境相对优越,一些家长对于孩子过于溺爱,他们缺乏集体意识,遇到事情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以自己为大,有的一些孩子盲目追星,甚至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在追星上。还有的孩子与同学盲目攀比,造成了不好的风气。而我们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修身、治国、平天下”。那么重视传统教育,教师就必须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的我们来说,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是我们艰巨的
  使命。
  一、提高教师修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学生要向全方面发展,要开展素质教育,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肩上承担着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而要完成这一重任的前提就是教师自身对于传统文化要热爱,然后把这份热爱传递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也同样热爱,才会引导他们有热情去学习。教师对于传统文化不仅要有热爱,还要有能力来带动学生。自身还要有一定的修养,要有渊博的知识,要能谈古论今,其实教师本身就是最好的感召力。有一句话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当饱读诗书后,气质都会与人家不同,让学生也可以自觉主动地跟随教师的步伐,一起学习传统文化。带动学生将学习化的被动为主动。比如在学习《弟子规》时,教师结合传统文化中的为人处世的方法深入探究,并通过为学生介绍其中的道理,让学生走进弟子规,进而对学习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同时,教师要有让学生信服自己的能力,试想,若自身不能为学生所信服,那么课堂势必是无法控制的,又怎么能为“师”呢?那么,让学生信服,不仅需要自身的人格魅力,还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在知识上为学生所信服。因此,提高教师素养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的基础。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素养是多么重要,这也是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二、开展丰富的活动
  教师要多开展一些丰富有趣的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中。比如在学习《孔子语录》的时候,让学生变身为小老师,通过自己的课下查阅资料,自己不理解的词问老师或者是与同学讨论等方法,在上课时,将自己所理解的这六则论语解释给大家听,并说出自己的感想。有不同的意见,大家可以在课上互相讨论,但是一定要有秩序。有一位同学说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一句,然后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对于这句话的想法——要虚心,自己有优于其他人的长处,别人也有优于自己的长处,要虚心向其他人讨教,别人身上不足的地方,要看看自己身上有没有,要及时加以改正。这节课之后,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对于《论语》还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这种方法印象也更加深刻。我们还开展了一场关于“你认为论语是否适应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的辩论赛,同学们在辩论场上非常活跃,反响也非常热烈,通过此次比赛学生对于《论语》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明白了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的深远意义。因此,开展丰富的活动,也是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选好了方法不仅可以为学生带来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
  三、以学生感兴趣为主,不加重学习负担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中,就是要在不经意间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更加热爱,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兴趣的前提就是不能增加学生的负担,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就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并且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逆反心理非常严重。因此,不能以增加课业负担,作为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的结果。比如我们还在课余时间开展了成语比赛,以年级划分组别,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报名参加,结果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初赛就共有三分之一的人参加了,初赛采用的是笔试,由教师出试卷作答,每组选取其中的前五十人晋级复赛,复赛采用的是两个人组合的方式“我来比画你来猜”的形式,复赛需要的就不仅是知识的储备量,还要有两个人的默契,同学们在课下也认真准备比赛,都普遍反映经过这个比赛自己的成语水平有了提升,对于成语的理解更加透彻,对于传统文化也更感兴趣。因此,我们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以學生感兴趣为主,不加重学习负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传统文化对于教师、对于学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将传统文化继续弘扬下去。因此,作为教师,从提高自身修养素质、开展丰富的活动、以学生感兴趣为主,从不加重学习负担做起。将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
  参考文献
  [1]吴荣永.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
  [2]罗博.优化古诗文教学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教师,2012(24).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当中所列举的谚语,从百姓的衣食住行到教育大众以及对于社会的意义,没有哪一条是过时的,反而因为其口语化特  征,更易于传播。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之下,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展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生活中去应用它,认真地去传承它才是我们的使命。  【关键詞】谚语;中国文化;衣食住行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从思想、文字、
【摘要】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极为有力的途径。所以,如何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语文的巨大魅力,是所有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课堂;探究实践;减轻课业负担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每天,我们都会看着孩子们背着书包迎着朝阳,快乐得像小鸟一样向学校走去,他们渴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渴望生动鲜
【摘要】汉语拼音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识字和口语的基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拼音板块编排做出的新的调整,也对我们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拼音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兴趣教学为基本策略,从明确目标、创新教具、设置情境、诵读儿歌和优化评价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以进一步适应新教材拼音教学的需要,提高拼音教学实效。  【关键词】兴趣;汉语拼音教学;部编版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
【摘要】目前,实施全面的新课改以后,语文教育不再像过去一样,语文课程缺乏语文元素,固定的教学模板和模式使得语文教育呈现出非语文化的状态。样的情况引起了语文老师的高度重视,不少语文老师存在一定的担心和对语文学科教学的焦虑。因此,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得语文教育呈现出非语文化的问题,“语文味”的提出开始流行起来。“语文味”是指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结合现在学生的学习特
【摘要】课程统整是全面发展教育观念在课程结构中的重要呈现,其重视的问题就是整合以幼儿经验作为代表的现实世界和以课程理论作为代表的科学世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与把握世界,促进和谐进步。  【关键词】课程统整;主题;“青果文化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统整理念越来越被认同与提倡。所谓课程统整,主要指学校课堂中有关的、类似的课程和科目进行结
【摘要】高考作文几乎占据了高考语文试卷分值的半壁江山,习作教学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优化范文教学,充分发挥范文的引领作用,可以让高中习作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习作;范文;引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作文过程中,想必都有此番困惑:为什么写作的方法或技巧都已经讲过无数遍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没有提高呢?笔者认为,讲方法或
【摘要】语文课中背景知识影响着学生的阅读理解,如何有效地利用语文课中的背景知识?笔者通过“课始介入、课中相溶、课尾拓展”三个板块进行阐述,如何帮助学生利用好课文背景知识,积极地赋予文本时代内涵,盘活文本、教活文本,激活文本,引领学生到充满各种文化现象的“大语文”环境中去体验、去学习,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挖掘背景;介入背景;开发背景;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
【摘要】良好的习惯成就人的一生,良好的习惯需要从小养成。在当前的新农村背景下,很多留守儿童面临监护缺失,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强化培养无疑成了“真空”地带,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老师,我们广大语文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重任,从“头”开始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關键词】新农村;语文;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摘要】《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一篇写人的文章。本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践行新课标理念,在不断改进中形成此教学设计。  【关键词】《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教材分析  《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篇写人的文章,记叙的是美国总统林肯第一次在参议院演讲时发生的一段往事。字里行间彰显着林肯的宽容与
【摘要】新课改理念引领下,小练笔如一股清泉给语文教学注入活水源泉。但练笔中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缺失引领的“浅练笔”、千篇一律的“伪练笔”、错过良机的“空练笔”……如何矫治,才能使小练笔更有实效?笔者认为适时、适度、突出个性、有效引领等是比较好的策略。  【关键词】小练笔;适时;适度;个性;引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现今语文教学中小练笔的身影不时出现。初中阶段小练笔是基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