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奶粉为主食的4个月大女婴雌激素水平竟达到成年女性水平,出现性早熟症状。
家住武汉的三名女婴,疑因食用同一品牌奶粉,患上“外源性食物引起的性早熟”,4个月大的女婴不仅乳房已经发育,其雌激素水平竟已达到成年女性的水平。
无独有偶,江西省奉新县10个月女婴、山东省临沂市8个月女婴,以及广东湛江3个月男婴均出现早熟症状,雌激素检测皆超标。上述婴患父母均称小孩自出生就一直喝圣元奶粉。
8月7日,圣元国际发布声明,称其产品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违规物质的行为。
8月6日,武汉一位涉事母亲邓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凭借50多年临床经验,国内著名小儿外科专家、武汉市儿童医院教授江泽熙在初步推测是激素引起的性早熟,同时建议邓女士停止向女儿小菲(化名)喂食涉事奶粉。近一个月后,在未辅以任何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小菲的乳房硬块变软了,持续膨胀的状况有所减缓,阴道炎等并发症也基本痊愈。
停食奶粉乳房消肿
7月5日,武汉市江夏区的年轻母亲邓女士抱着只有15个月大的女儿小菲来到武汉市儿童医院就诊。邓女士说,小菲较同龄女婴瘦小且不长个儿,“我跟她爸爸的身材都算高大的,宝贝一出生有7斤重、50厘米长,医生都说块头大;但一年过去了,不仅体重比同龄人轻,身高也只长了20厘米”,“满周岁时前来道贺的朋友都以为宝贝刚满8个月”。
更令全家人忧心忡忡的是,小菲的乳房处有两个硬核,“以为是肿瘤,赶紧送医院检查。”邓女士回忆道,看到小菲明显隆起的乳房,了解孩子的饮食情况后,江泽熙医生在小菲的诊断书上写道:检查双乳大,外阴充血,建议停服一切奶粉。
邓女士第二天又去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做了整套抽血化验检查,检查结果与江教授的预判近乎一致,在医学上这叫“外源性食物引起的性早熟”。
按照医嘱,邓女士不再给小菲喂食涉事奶粉,由于婴忠年龄过小,院方没有辅以其他药物配合治疗。邓女士称,近一个月过去后,小菲的乳房硬块真的变软了,持续膨胀的状况有所减缓,阴道炎等并发症也基本痊愈,过去常常不肯睡觉、脾气异常暴躁的情况也有所好转。
20万元“封口费”
医生将疑点指向女婴们吃的奶粉,商家一边坚决不承认,另一边又主动上门与家长商量赔偿额度,以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邓女士向记者称,7月15日左右,自称是圣元厂家的三名女工作人员拎着水果到小菲家声称以个人名义来看望孩子。其中,一位50多岁被同伴称作“医生”的圣元工作人员向邓女士问了一揽子有关小菲“吃过什么”的提问。
“小孩长这么大主要吃什么?”圣元方面这位“医生”问道。
“从她出生起到现在,15个月,每天吃的都是圣元的奶粉,半岁之后每天吃一顿米粉,也是圣元牌的。”邓女士答道。
“没有添加别的辅食吗?”圣元问。
“吃过鸡蛋。”邓答。
“鸡蛋里头有激素啊!”圣元回应道。
“鸡蛋都是农村家养的土鸡下的蛋。”邓说。
“吃过鱼吗?”圣元再问。
“吃了一点点,非常少。”邓答。
“鱼里头也有激素啊!”圣元再次回应。
“能吃多少条鱼?这么小的孩子,还不会剔刺。”
邓女士称,圣元方面随后又送来了一批玩具慰问小菲及其家人,还要给邓女士2000元钱“人道主义慰问金”,邓当即拒绝了,并称“如果奶粉没问题,为什么要给我钱?不说2000元,就是20万也买不到女儿的健康!”
邓女士称,对方以为20万是索要赔偿的额度,就声称要回去商量。7月30日,圣元方面打来电话询问20万元赔偿金额是否可以少一点,被邓女士断然拒绝。
双方协商期间,三位自称是武汉市防疫中心的男子也找过邓女士,表示要调查此事,“问的那些问题跟圣元问的一模一样”。临走前,他们拿走了一罐没有开封的圣元奶粉,“但至今没有检测结果出炉”。
激素催奶大量存在
记者近日采访获悉,产品质检机构一般不受理个人申请,医院也没有检测能力与资质,质监部门则声称“无此抽检项目”。记者查阅最新的我国婴幼儿奶粉检测标准中,确实没有“激素检测”这一项。这意味着对激素的检测、监控是目前我国奶粉业的一个监控盲区。
中国奶协常务理事王丁棉表示,儿童性早熟的成因非常复杂,至今并无定论。医学界也普遍同意这一“成因难定”的说法。
但也有医学、乳业专家、学者将矛头指向了奶牛催奶挤奶生产环节。国家乳品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涛博士近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透露,奶粉中含激素并非个案,对不孕奶牛注射催奶液追求高出奶率已成行业潜规则。
“我国当前的奶牛饲养方式与传统不一样,差别体现在出奶率上。因为奶牛分泌乳汁的多少与身体内的激素含量有关。为追求更高的出奶率,一般就是对奶牛进行肌肉注射。你看奶牛场的工人经常帮奶牛按摩乳房,别以为那是人性化的管理,其实是为了缓解奶牛乳房胀大时所产生的不适感。这跟人类等其他哺乳类动物催奶的原理是一样的。”李涛博士介绍道。
事实上,激素催奶最早曝光于国外。国际第四大出版商——布拉克威尔出版社的特约作者克伦·道恩指出,人们在喝牛奶的时候可能不会想到为奶牛多产奶采取的措施,一年一次的人工授精、流产、注射催乳素……除此之外,美国加州一些奶牛场还给奶牛注射“控孕催乳剂”,使奶牛不怀孕就大量产奶,其产量竟然能够达到自然产奶量的lO倍之多。人们应当注意的问题是,牛奶中所含大量雌性激素对妇女健康产生的危害,因为过量的雌激素会导致孩子性早熟,男性性功能障碍,及女性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发生。
近日,记者在慧聪网上找到一则“供应兽药奶牛专用催奶药不孕奶牛催奶注射液”信息,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显示为“黄体酮、苯甲酸雌二醇、利血平等”,用途则是“促进奶牛泌乳器官发育,诱导不孕奶牛泌乳等”。
制作工艺成帮凶
在奶牛养殖模式上,国际上确实存有两种形态。美国采取圈养模式,而且根据该国相关法规,允许在养殖过程中,在一定情况下使用激素;新西兰国家养殖奶牛,在繁育配种阶段,也会注射激素;欧盟则不允许使用激素,并采用放养模式。我国在奶牛的养殖模式上也采用美式圈养,故也会使用到激素。
乳制品行业近十年来的超常规高速发展,打破了奶牛养殖业与乳制品加工业之间的天然平衡——为追求奶牛更多泌乳,以致“激素催奶”大量存在。
多位乳业专家初步推测,乙烯雌酚(DES)等激素不排除在奶牛养殖环节进入牛体,导致原奶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脂类物质),并传递到奶粉、液态奶等下游乳制品产品中。这意味着奶粉疑致婴儿早熟很可能并非个案。
奶牛为何要摄入DES?该雌激素又是如何进入奶粉的?激素奶粉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三聚氰胺?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展开了进一步调查。
国家乳品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涛博士告诉 记者,外源性激素的种类很多,其中与此次事件最相关的激素是DES。“这种激素属亲脂性激素,完全可在乳牛机体的性腺和肾上腺皮质等器官合成,并随乳汁与胆固醇、乳脂肪进入乳中。”
李涛介绍,目前我国奶粉的制作工艺多采用多段高压喷雾技术,该技术为增强雌激素的活动能力创造了条件。据介绍,经过高温处理(喷雾干燥)后的含巯基钼化合物,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钼酸,为受体结合创造条件。实际上,雌激素就是结合在胞内受体上的激素,它与受体结合后,能使受体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最终构成性器官提前发育。
李涛指出,婴儿奶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在没有氮气保护的情况下,奶粉的过氧化值增大也会造成雌激素活动能力增强,进而改变受体蛋白的构象,导致性早熟。
李涛认为,利用荧光分析法和红外光谱法可测出奶粉中是否含有DES或其他雌激素。
8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卫生部已关注奶粉疑致女婴性早熟报道。但目前仍没有权威检测部门公布相关抽检报告。
超速发展后遗症
中国奶业协会顾问王怀宝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我国奶业近十年超常规高速发展,在世界上前所未有,“每年增长30%左右,内蒙古更是达到40%。从1949年的12万头奶牛、20万吨奶起步,已经发展到今天的1300万头奶牛、3650万吨奶的规模,增长均超过i00倍。”
产量剧增的背后,却是失衡的奶源价值链。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原所长吕政教授指出,我国原奶80%来自于散户,奶源分散、规模小、标准化欠缺,与高度集约化的乳品加工业极不匹配。而“公司+农户或公司+奶站+农-户”订单模式又致使我国奶业产业链各环的利益关系相互割裂。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蒋建平说,我国奶业价值链上的农、工、商利益之比为1:3:6。
“绝大部分奶牛饲养户出于降低成本考虑,已转为喂养合成饲料,催情素、卵巢素等激素也常被用来进行催产。”中国乳业资深专家王丁棉透露,10年前一头母牛一天最多产奶20公斤,而今在催奶饲料或药物辅助的情况下,一头母牛一天产奶可达近百公斤。
或牵连进口奶源
曾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主角之一的圣元国际,在旗下圣元优聪8个批次的产品中测出不同含量的三聚氰胺,其奶源来自我国内蒙古和河北。据圣元国际新闻发言人张从玖称,“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公司全部改用进口奶源,“大部分从新西兰进口”。
如果圣元方面所指情况属实的话,那么意味着陷入“激素门”风波的原奶范围将随之扩大。
王丁棉介绍说,在奶牛养殖模式上,国际上确实存有两种形态。“美国采取圈养模式,而且根据该国相关法规,允许在养殖过程中,在一定情况下使用激素;新西兰国家养殖奶牛,在繁育配种阶段,也会注射激素;欧盟则不允许使用激素,并采用放养模式。”
王丁棉称,我国在奶牛的养殖模式上也采用美式圈养,故也会使用到激素。他同时指出,在发达国家,对奶粉成品中的激素残留等,会有严格的规定。而我国目前对激素在奶粉中的残留量却没有相关规定,也没有相关研究。
家住武汉的三名女婴,疑因食用同一品牌奶粉,患上“外源性食物引起的性早熟”,4个月大的女婴不仅乳房已经发育,其雌激素水平竟已达到成年女性的水平。
无独有偶,江西省奉新县10个月女婴、山东省临沂市8个月女婴,以及广东湛江3个月男婴均出现早熟症状,雌激素检测皆超标。上述婴患父母均称小孩自出生就一直喝圣元奶粉。
8月7日,圣元国际发布声明,称其产品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违规物质的行为。
8月6日,武汉一位涉事母亲邓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凭借50多年临床经验,国内著名小儿外科专家、武汉市儿童医院教授江泽熙在初步推测是激素引起的性早熟,同时建议邓女士停止向女儿小菲(化名)喂食涉事奶粉。近一个月后,在未辅以任何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小菲的乳房硬块变软了,持续膨胀的状况有所减缓,阴道炎等并发症也基本痊愈。
停食奶粉乳房消肿
7月5日,武汉市江夏区的年轻母亲邓女士抱着只有15个月大的女儿小菲来到武汉市儿童医院就诊。邓女士说,小菲较同龄女婴瘦小且不长个儿,“我跟她爸爸的身材都算高大的,宝贝一出生有7斤重、50厘米长,医生都说块头大;但一年过去了,不仅体重比同龄人轻,身高也只长了20厘米”,“满周岁时前来道贺的朋友都以为宝贝刚满8个月”。
更令全家人忧心忡忡的是,小菲的乳房处有两个硬核,“以为是肿瘤,赶紧送医院检查。”邓女士回忆道,看到小菲明显隆起的乳房,了解孩子的饮食情况后,江泽熙医生在小菲的诊断书上写道:检查双乳大,外阴充血,建议停服一切奶粉。
邓女士第二天又去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做了整套抽血化验检查,检查结果与江教授的预判近乎一致,在医学上这叫“外源性食物引起的性早熟”。
按照医嘱,邓女士不再给小菲喂食涉事奶粉,由于婴忠年龄过小,院方没有辅以其他药物配合治疗。邓女士称,近一个月过去后,小菲的乳房硬块真的变软了,持续膨胀的状况有所减缓,阴道炎等并发症也基本痊愈,过去常常不肯睡觉、脾气异常暴躁的情况也有所好转。
20万元“封口费”
医生将疑点指向女婴们吃的奶粉,商家一边坚决不承认,另一边又主动上门与家长商量赔偿额度,以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邓女士向记者称,7月15日左右,自称是圣元厂家的三名女工作人员拎着水果到小菲家声称以个人名义来看望孩子。其中,一位50多岁被同伴称作“医生”的圣元工作人员向邓女士问了一揽子有关小菲“吃过什么”的提问。
“小孩长这么大主要吃什么?”圣元方面这位“医生”问道。
“从她出生起到现在,15个月,每天吃的都是圣元的奶粉,半岁之后每天吃一顿米粉,也是圣元牌的。”邓女士答道。
“没有添加别的辅食吗?”圣元问。
“吃过鸡蛋。”邓答。
“鸡蛋里头有激素啊!”圣元回应道。
“鸡蛋都是农村家养的土鸡下的蛋。”邓说。
“吃过鱼吗?”圣元再问。
“吃了一点点,非常少。”邓答。
“鱼里头也有激素啊!”圣元再次回应。
“能吃多少条鱼?这么小的孩子,还不会剔刺。”
邓女士称,圣元方面随后又送来了一批玩具慰问小菲及其家人,还要给邓女士2000元钱“人道主义慰问金”,邓当即拒绝了,并称“如果奶粉没问题,为什么要给我钱?不说2000元,就是20万也买不到女儿的健康!”
邓女士称,对方以为20万是索要赔偿的额度,就声称要回去商量。7月30日,圣元方面打来电话询问20万元赔偿金额是否可以少一点,被邓女士断然拒绝。
双方协商期间,三位自称是武汉市防疫中心的男子也找过邓女士,表示要调查此事,“问的那些问题跟圣元问的一模一样”。临走前,他们拿走了一罐没有开封的圣元奶粉,“但至今没有检测结果出炉”。
激素催奶大量存在
记者近日采访获悉,产品质检机构一般不受理个人申请,医院也没有检测能力与资质,质监部门则声称“无此抽检项目”。记者查阅最新的我国婴幼儿奶粉检测标准中,确实没有“激素检测”这一项。这意味着对激素的检测、监控是目前我国奶粉业的一个监控盲区。
中国奶协常务理事王丁棉表示,儿童性早熟的成因非常复杂,至今并无定论。医学界也普遍同意这一“成因难定”的说法。
但也有医学、乳业专家、学者将矛头指向了奶牛催奶挤奶生产环节。国家乳品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涛博士近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透露,奶粉中含激素并非个案,对不孕奶牛注射催奶液追求高出奶率已成行业潜规则。
“我国当前的奶牛饲养方式与传统不一样,差别体现在出奶率上。因为奶牛分泌乳汁的多少与身体内的激素含量有关。为追求更高的出奶率,一般就是对奶牛进行肌肉注射。你看奶牛场的工人经常帮奶牛按摩乳房,别以为那是人性化的管理,其实是为了缓解奶牛乳房胀大时所产生的不适感。这跟人类等其他哺乳类动物催奶的原理是一样的。”李涛博士介绍道。
事实上,激素催奶最早曝光于国外。国际第四大出版商——布拉克威尔出版社的特约作者克伦·道恩指出,人们在喝牛奶的时候可能不会想到为奶牛多产奶采取的措施,一年一次的人工授精、流产、注射催乳素……除此之外,美国加州一些奶牛场还给奶牛注射“控孕催乳剂”,使奶牛不怀孕就大量产奶,其产量竟然能够达到自然产奶量的lO倍之多。人们应当注意的问题是,牛奶中所含大量雌性激素对妇女健康产生的危害,因为过量的雌激素会导致孩子性早熟,男性性功能障碍,及女性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发生。
近日,记者在慧聪网上找到一则“供应兽药奶牛专用催奶药不孕奶牛催奶注射液”信息,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显示为“黄体酮、苯甲酸雌二醇、利血平等”,用途则是“促进奶牛泌乳器官发育,诱导不孕奶牛泌乳等”。
制作工艺成帮凶
在奶牛养殖模式上,国际上确实存有两种形态。美国采取圈养模式,而且根据该国相关法规,允许在养殖过程中,在一定情况下使用激素;新西兰国家养殖奶牛,在繁育配种阶段,也会注射激素;欧盟则不允许使用激素,并采用放养模式。我国在奶牛的养殖模式上也采用美式圈养,故也会使用到激素。
乳制品行业近十年来的超常规高速发展,打破了奶牛养殖业与乳制品加工业之间的天然平衡——为追求奶牛更多泌乳,以致“激素催奶”大量存在。
多位乳业专家初步推测,乙烯雌酚(DES)等激素不排除在奶牛养殖环节进入牛体,导致原奶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脂类物质),并传递到奶粉、液态奶等下游乳制品产品中。这意味着奶粉疑致婴儿早熟很可能并非个案。
奶牛为何要摄入DES?该雌激素又是如何进入奶粉的?激素奶粉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三聚氰胺?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展开了进一步调查。
国家乳品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涛博士告诉 记者,外源性激素的种类很多,其中与此次事件最相关的激素是DES。“这种激素属亲脂性激素,完全可在乳牛机体的性腺和肾上腺皮质等器官合成,并随乳汁与胆固醇、乳脂肪进入乳中。”
李涛介绍,目前我国奶粉的制作工艺多采用多段高压喷雾技术,该技术为增强雌激素的活动能力创造了条件。据介绍,经过高温处理(喷雾干燥)后的含巯基钼化合物,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钼酸,为受体结合创造条件。实际上,雌激素就是结合在胞内受体上的激素,它与受体结合后,能使受体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最终构成性器官提前发育。
李涛指出,婴儿奶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在没有氮气保护的情况下,奶粉的过氧化值增大也会造成雌激素活动能力增强,进而改变受体蛋白的构象,导致性早熟。
李涛认为,利用荧光分析法和红外光谱法可测出奶粉中是否含有DES或其他雌激素。
8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卫生部已关注奶粉疑致女婴性早熟报道。但目前仍没有权威检测部门公布相关抽检报告。
超速发展后遗症
中国奶业协会顾问王怀宝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我国奶业近十年超常规高速发展,在世界上前所未有,“每年增长30%左右,内蒙古更是达到40%。从1949年的12万头奶牛、20万吨奶起步,已经发展到今天的1300万头奶牛、3650万吨奶的规模,增长均超过i00倍。”
产量剧增的背后,却是失衡的奶源价值链。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原所长吕政教授指出,我国原奶80%来自于散户,奶源分散、规模小、标准化欠缺,与高度集约化的乳品加工业极不匹配。而“公司+农户或公司+奶站+农-户”订单模式又致使我国奶业产业链各环的利益关系相互割裂。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蒋建平说,我国奶业价值链上的农、工、商利益之比为1:3:6。
“绝大部分奶牛饲养户出于降低成本考虑,已转为喂养合成饲料,催情素、卵巢素等激素也常被用来进行催产。”中国乳业资深专家王丁棉透露,10年前一头母牛一天最多产奶20公斤,而今在催奶饲料或药物辅助的情况下,一头母牛一天产奶可达近百公斤。
或牵连进口奶源
曾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主角之一的圣元国际,在旗下圣元优聪8个批次的产品中测出不同含量的三聚氰胺,其奶源来自我国内蒙古和河北。据圣元国际新闻发言人张从玖称,“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公司全部改用进口奶源,“大部分从新西兰进口”。
如果圣元方面所指情况属实的话,那么意味着陷入“激素门”风波的原奶范围将随之扩大。
王丁棉介绍说,在奶牛养殖模式上,国际上确实存有两种形态。“美国采取圈养模式,而且根据该国相关法规,允许在养殖过程中,在一定情况下使用激素;新西兰国家养殖奶牛,在繁育配种阶段,也会注射激素;欧盟则不允许使用激素,并采用放养模式。”
王丁棉称,我国在奶牛的养殖模式上也采用美式圈养,故也会使用到激素。他同时指出,在发达国家,对奶粉成品中的激素残留等,会有严格的规定。而我国目前对激素在奶粉中的残留量却没有相关规定,也没有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