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借助学生作品更好地认识钟面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m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是一年级教学中学生比较难理解、难掌握的内容之一。为了让学生在正式学习“时间”前对钟面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教师经常在课前请学生自己画或者做一个钟面。充分利用学生的作品资源,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钟面结构。
  【课前准备】画一畫你心目中的钟表。
  【教学过程】
  (一)展示作品,缺中求齐
  教师呈现学生作品中数字不齐全的钟面作品(如图1)。
  1.评一评:画对了吗?学生观察后发现钟面上缺少1~12这12个数。
  2.议一议:怎么画好一个钟面?借助交流引导:钟面上要画上时针、分针和秒针,12个数要从小到大顺时针均匀分布在钟面上,其中3、6、9、12这4个数分别位于钟面的右、下、左、上4个位置。
  3.想一想:给你一个空白的钟面,你会怎么画?
  方法一:从某一个数出发,顺时针依次排列,一般来说先选择12或1。
  方法二:先画3、6、9、12这4个数所在的特殊位置,再依次填数。
  4.比一比:哪种方法更好?学生讨论后发现,方法一能做到不遗漏,更有次序;方法二能让数的位置更加准确。
  (二)观察作品,凸显特征
  教师呈现学生作品中时针、分针区分不明显的钟面作品(如图2)。
  1.评一评: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吗?学生观察后发现这个钟面上的数字分布合理,但是时针和分针的区分不明显。
  2.想一想:有什么好方法能一下子就区分出时针和分针呢?学生探究后发现,可以根据长短和粗细来区分时针和分针。
  3.找一找:观察生活中的钟面,找出时针和分针。
  (三)对比作品,建立时、分关系
  教师呈现学生作品中时针、分针位置正确和不正确的钟面(如图3)。
  1.选一选:在合理的钟面下打钩,说一说理由。学生思考后交流,钟面1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3,是3时,所以合理。钟面2分针不到12,时针不到6,是6时不到,所以合理。
  2.议一议:钟面3合理吗?钟面3分针指向3,时针指向12,看起来是12时多,但时针还要往右再走一点点,所以不合理。
  进行以上判断时,可以用真实的钟面拨一拨,看是不是合理。
  (四)重构作品
  请学生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重新设计和改进自己的钟面,并在组内评一评。
  以上教学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对钟面各要素的理解,更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与数学眼光。
  (华师大宁波艺术实验学校东校区   315101)
其他文献
【摘 要】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思维,教师可尝试在单元整体视角下,采用画数学、说数学、做数学、联数学等方式设计探究性作业,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显性化,思维结果深刻化。这种探究性作业注重多感官融合,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迁移,体现问题探究空间,能让学习过程自主有效,学习结果个性多元。  【关键词】整体视角;探究性作业;思维过程  促进思维发展是数学学科的核心使命,也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
【摘 要】统编教材在单元习作中增加了大量的“习作支架”。“习作支架”介入习作命题,既是对编写意图以及正确学习方法的再次强调,也提醒教师及学生多关注、多积累、多思考各种“习作支架”,从而真正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而言,可从文体要素、主体脉络、经验及语境、元认知监控这四个方面进行“支架”设置,解决现有习作命题中的一些问题,生成语文习作命题新样态。  【关键词】习作命题;习作支架  
教材因版面设计限制、面对对象限定等原因,往往缺少让学生真正体验过程的习题内容.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探究性作业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补充.围绕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这一单元,从单元内容分析、常见习题概总、探究性作业设计三个板块进行分析,充分展现能让学生经历操作、体验、辨析等过程的探究性作业设计思路.通过作业提升学生的量感,深化学生对测量本质的理解和对计量单位的认知.
[教材分析]rn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朋友相处的秘诀”,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集体讨论,根据讨论目的学会记录信息、整理信息,并能够清楚、有条理地汇报小组的意见.交际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也契合了本单元的“成长”主题,是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这一成长课程的重要载体.同时,讨论、整理小组意见并有条理地汇报这一能力可以迁移运用于今后的其他活动或学科学习中.
期刊
[教材分析]rn《神奇的探险之旅》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内容,属于想象习作.教材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编写一个神奇的探险故事;第二部分提示了本次习作需要关注的人物、场景、装备、险情等关键要素,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组建团队、确定地点、选择装备、设想险情,为开启探险之旅做好准备;第三部分提出了习作要求,提示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也可以把心情变化写出来,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续编探险故事.
期刊
[教学过程]rn一、温故知新,诗歌导入rn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会背诵诗歌,那今天谢老师来考考你们.rn(师生合作背诵《古朗月行》《青蛙写诗》)rn师:果然难不倒大家.这两首诗歌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运用了比喻,充满了想象.写诗最重要的就是想象.(板书“想象”)李白望月作诗,青蛙用标点写诗.今天,我们一起来用数字写诗吧!
期刊
可能性是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有利载体.教师应精准定位学生立场、切实分析单元视角,对可能性单元的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带领学生从散点到结构、从割裂到关联、从封闭到开放来感悟数据,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走向清晰、深刻、全面、合理.
【摘 要】写话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可从低段学生的学情与特点出发,通过“搞竞争”“玩游戏”“重赏识”等策略,以学生喜爱的方式,无痕地引导他们拓宽写话题材、掌握写话方法、体验写话乐趣,最终实现提升写话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策略  小学低段的写话教学直接关系学生未来习作能力的发展。受生活经验、语言表达和思维发展等因素的限制,低段学生写话并非易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
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围绕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进行探究性作业设计.以经历探究过程、促进知识内化、加深知识理解为基本出发点,设计了“知识讲解员”“数学小诗人”“超级设计师”“猜谜小高手”等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经历分析、推理、判断、辨别等过程,推升思辨能力.
【摘 要】通过对“上山下山”问题、“涨价降价”问题和“鸡兔同笼”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若实现平均的平均即强度量的平均,应满足单位大小对应和单位数量对应的条件。之所以能够实现单位对应,是因为在“求同”思维的驱使下利用了“多多转换”的辩证思维过程。  【关键词】平均;单位;单位化;多多转换;强度量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分东西”的情境,如将一定数量的橘子分成几份,问每份有几个,或将一段路程分成几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