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抢的文物想回家有多艰难

来源 :今日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ialaog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国众多的博物馆中,苏格兰的阿伯丁大学博物馆虽然历史悠久,但并没有多大名气。然而这家博物馆最近的一个举动,不仅在英国开了先河,而且可能带来雪崩效应,对西方国家博物馆的运作带来重大影响。那就是,该博物馆馆长在今年3月宣布,将会把馆藏的一座雕塑“无条件”归还非洲。
  这是一座青铜头像,展现的人物据说是西非古代王国贝宁的国王。铜像生动细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然而,这是一件抢来的文物,归还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古国贝宁曾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非洲王国,当地金属铸造工艺十分发达,这座青铜头像可能铸造于16世纪。这里还曾是一个贸易枢纽,葡萄牙商人很早就到过这里,因此在古贝宁的浮雕中,还有欧洲人轮廓装束的头像。
  1897年,正值大英帝国四处扩张殖民之际,因为一支先遣分队遇袭,英国海军派出1000多名军人攻陷贝宁,大肆屠杀并将皇宫夷为平地,贝宁王国从此灭亡。在捣毁皇宫之前,英国人将大量雕塑、浮雕拆下,连同象牙等其他许多掠夺而来的物资一起运回。英国一位非裔历史学家在BBC系列纪录片《文明》中介绍说,这些雕塑和浮雕曾在当时引起轰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很难理解为什么非洲“蛮夷”竟然能制作出这么精美的艺术品。
  这些被统称为“贝宁铜像”的雕塑和浮雕,之后流入博物馆和私人手中,其中以流入大英博物馆的数量最多,有900件左右。英国各地的博物馆,以及德国和美国的一些博物馆也有收藏。阿伯丁大学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青铜头像是在1957年从私人手中购入,现任馆长说拥有这座雕像是“不道德”的,正确的做法是归还原主。
  呼吁西方国家博物馆将馆藏的“掠夺品”归还原主的声浪一直不断,博物馆方面也不能说无所作为。其实从2007年起,就有一个名为“贝宁对话”的活动,试图让这些艺术品回到贝宁展出,然而多年来进展缓慢。
  不得不承认,归还被掠夺文物是件极为复杂的事情。相对来说,围绕贝宁铜像的问题还比较简单,至少大家都认同这些文物是抢夺而来的,而且应该归还到今天的贝宁城,因为古王国的后人一直居住在那里。其他的事例就没那么清晰,例如英国拒绝归还希腊雅典帕特农神庙浮雕的理由之一,就是这些大理石块是通过“合法”途径取得的。
  在2019年,德国的林登博物馆曾将馆藏的一部《圣经》和一条鞭子送回非洲的纳米比亚,但是“谁有权接收”的问题却引发了争议。纳米比亚政府认为这两件文物应该放在国立博物馆中,但是原物主的后代族人认为,自己才是正當的接收人。部落间长期的矛盾埋藏其中,错综复杂。
  在阿伯丁大学博物馆做出榜样之后,其他博物馆也可能紧随其后,但是藏品最多的大英博物馆却不可能采取行动,因为英国法律规定,大英博物馆本身只有托管职能,无权自作主张出售、赠予或转移藏品。所以要让大英博物馆内的贝宁铜像回家,必须由英国政府作出决定,甚至需要英国议会通过法案,估计这条道路将会漫长而艰难。
  (林逸明荐自《看世界》)
其他文献
智齿问题越来越严重和中国快速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咱们暂时放下发展问题,先看看人类的历史,大家就知道智齿是怎么回事。  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还不会使用火,大自然馈赠了丰富的食材,包括树上的果子、地上的蘑菇、植物的叶子、捕猎的大型动物等。这些食物有粗有细,有大有小,有硬有软。要能吃下这些食物,必须要有发达的咀嚼肌、宽大的颌骨、足够坚硬和足够数量的牙齿。当时人类进化出宽大和前突的颌骨,32颗整齐的牙齿以
期刊
最近碰到了一個巧合,我的支付宝芝麻信用分和美国的信用分达到了同一数字:758。我把这个数字告诉了自己的地产经纪人林姐,她恭喜了我,说以后买房凭借这个信用分,在美国哪家银行都能贷到款了。  支付宝的信用分我只用过一次,前年回国在某个短租公寓交易,凭借着750以上的信用分,免去了租房押金,至于其他的用途,我还没有体会到。不过信用分对美国人来讲极其重要,美国人通常没有现金存款,超过60%的美国人存款不超
期刊
喜欢吃烫食、喝热茶、无辣不欢……中国人的食管早已不堪重负。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统计研究表明,全球有一半的食管癌病例发生在中国。中国食管癌的高发与不良饮食习惯脱不了关系。热:爱吃烫食。  食管黏膜正常耐受温度为40℃~50℃,如果超过65℃危害更大,可能造成损伤、溃烂等问题。虽然黏膜皮有自我修复功能,但长期反复刺激会让黏膜产生损伤,进而诱发癌症。福建和广东潮汕等地居民爱喝功夫茶、
期刊
“成年人还用什么纸尿裤?”8年来,每每向别人介绍起自己的生意,刘从海总会听到这样的疑问。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里,纸尿裤天然与婴儿捆绑在一起。而一个被忽视的现实是,2019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5388亿人,占总人口的18.1%。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到中国老龄人口已增长到2.6亿。  这2.6亿老人中,有相当数量的瘫痪长期卧床、半失能的老人,这些因各种疾病引起失禁的人需要用成人纸尿裤。
期刊
巴黎世家创始人克里斯托瓦尔  本文的主角克里斯托瓦尔,出生在西班牙北边近法国的吉普斯夸省,那地方的工业主要是冶金、造纸和纺织。  克里斯托瓦尔早早失去了父親——他爸爸是个渔夫,英年早逝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时常帮衬着当裁缝的妈妈。12岁,他开始独立当裁缝了,当地贵人看中他的天赋,送他去马德里进修。所以他基本功很好:量、裁、缝、设计,他都能自己来。  24岁那年,他在圣巴斯蒂安开了自己的店,之后
期刊
这个夏日,江南大雨倾城,不是春日的绵绵情致,亦非秋日的烟雨萧瑟。庭院的植物,浸润了太多风雨,早已清透澄亮。茉莉花从初夏一直开到如今,也有凋谢,之后依旧白衣清颜。  煮了一壺普洱,打发这雨日漫漫光阴。古人说,对一卷书,一张琴,一帘雨,一溪云,便不寂寞,不生惆怅。而我,一壶酒,一盏茶,一园的花木,也当是称心如意。  或有幸得一知己,品茶论诗,说风景,聊陈事,自是极妙。若注定余生孤独,便与这一瓯禅茶相对
期刊
国学大师吴宓,抗战时期写过的几副对联,既是对当时生活的记录,也是对那段历史的见证。  1943-1944年吴宓代理西南联大外文系主任。在西南联大期间,一家以经营稀饭为主的小饭馆,价廉而味美,被联大师生戏称为“雷稀饭”。吴宓喜爱这平民化的美食,就常到这里用餐,还特意撰写了两副对联,其一:“年高德茂,物美价廉。”对店主人和经营大加赞赏。还有一副:“无名安市隐,有业利群生。”则对小饭馆不求名利,济世利生
期刊
在“没有煤气和天然气”的中国古代,古人一个重大的生活难题,就是“烧火做饭”。明朝人王德章的诗里就说“柴米油盐酱醋茶,七般都在别人家”。  两晋南北朝的炉灶,灶眼明显增加,灶身和烟囱也是越加越长,火门也越来越小。隋唐年间,中国传统炉灶的灶眼也改成了一个。而这些改变,都是为了增加炉灶的封闭性,提高炉灶的温度,更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省燃料。  一部中国古代史,可以说是一部古人“争燃料”的历史。生火做饭的
期刊
19世纪之前,人类对自身消化机能所知甚少。19世纪早期,科学家认识到,胃是消化的关键,但没人能说清它处理食物的方式是什么,是化学作用,还是物理研磨?胃液是不是一种化学溶剂?直到1822年,美国军医威廉·博蒙特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实验对象”,并进行了长达8年的实验,最终获得了对胃液和消化的突破性认识。  出身农民家庭的威廉·博蒙特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医学训练,很大程度上,他是自学成才。他曾跟随全科医生
期刊
在瑞典的街道上,你大概率能看到这样一幅场景:零下五度的大雪天里,一位穿着冲锋衣的母亲(也可能是父亲),推着婴儿车在路上行走,然后在一家人声鼎沸的餐馆(也可能是飘着香气的咖啡厅)前驻足。随后,这位家长将婴儿车靠墙放置,大步流星迈进温暖的室内,和朋友热情地打招呼,自在地坐下,大口咀嚼热气腾腾的食物。  而娃,静静睡在门外的婴儿车里。北风呼啸,白雪飘飘,不一会儿,婴儿车上就堆积起小山似的雪;一墙之隔的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