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地理环境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cjma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民族繁多,各民族在历史轮迹的进程中,产生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流传至今,遍布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在这些种类繁多的民族民间舞蹈中,由于存在着各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宗教信仰、所在地理環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形式多重多样、风格截然不同的舞蹈文化艺术。本文探讨地理环境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由于我国幅远辽阔不能一一举例,因此以游牧文化下的蒙古族和藏族以及农耕文化下的羌族和汉族为研究点,探讨其地理环境对本民族舞蹈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地理环境;民间;舞蹈;影响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地理环境对游牧民间舞蹈文化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对蒙古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影响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在广阔无垠大草原上生活着的被称为骑在马背上的蒙古族,他们有着逐水草而居、时常迁移的生活方式,也因此让这一民族的人们有着好斗、粗犷豪爽的性格,这些在蒙古舞蹈中也得以体现。蒙古舞蹈常有模仿马的形态的舞蹈动作,如男子群舞《奔腾》表现了一群男子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驰骋,舞蹈通过脚下模仿马奔腾的步伐动律,给人一种磅礴的气势、锐不可当的感觉。男子们时而是英俊潇洒的青年,驾着自己心爱的马匹一路奔腾,时而化身为一群骏马,势不可挡。又如“酒盅舞”,传说由古时打仗获得胜利,人们在庆祝时击酒盅来助兴演变而来,它是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舞者双手各上下重叠两个酒盅,按音乐节拍上下敲击酒盅,使之击打出快、慢、碎、抖等节拍声音,脚下和腿部有一前一后踏步、跪、迂回步等动作。蒙古族舞表达了蒙古族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也凝结了他们美化生活的智慧,丰富了蒙古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因此蒙古族人民的精神及性格特点在舞蹈中得以体现。
  (二)地理环境对藏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影响
  我国的藏民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甘肃甘南、四川西部以及云南迪庆等地,是我国的民族中一个较大的民族。他们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在藏族中有句俗话讲得好,能说话的都会唱歌,能走路的就会跳舞,即充分说明了藏族是一个有感染力的、能歌善舞的民族。在琳琅满目的风格和类型迥异的藏族舞中,它们虽然各自有着独特不一的个性和其本有的审美标准,但又都含有相同的精髓要素和动作规律,而这种精髓要素和规律则成为了藏族舞蹈整体的审美内涵和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西藏的藏族人民由于长年生活在雪域高原,海拔较高,氧气稀薄再加之山比较多而且极其复杂,同时藏族又是一个直接从农奴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的民族,因此在藏族舞蹈风格中,腿上膝盖的“颤”构成舞蹈最主要的美学特征,这主要是由藏族的地理环境决定的。比如中央民族大学的男子群舞《翻身农奴把歌唱》,舞蹈用膝盖的深颤外加甩一副四米长的水袖,把西藏人民从农奴时代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激动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深深地感动了观众。
  生活在青海、四川阿坝等牧区的藏族人民,他们在辽阔的草原上吃着牛羊肉,喝着青稞酒,使他们有着强健的身躯与豪迈的性格,因此在他们的舞蹈中也得以充分体现。男子舞蹈刚劲有力,脚下舞步飞旋,变化多种多样;女子舞蹈豪迈中也不失优雅,腰身韵律的运用,把藏族女孩的妩媚典雅体现得无与伦比。
  二、地理环境对农耕民间舞蹈文化的影响
  (一)地理环境对羌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影响
  羌族,自称尔玛,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现今我国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部、茂县、汶川、理县以及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等地。羌族同时被称为生活在云朵上的民族,由于历史等种种原因,现在的羌族大多数生活在高山峡谷里,一年四季与大山为伴,与河流为伍,因此羌族舞蹈艺术热情奔放,体现出男子如山一样的健壮,女人似水一样美丽动人。由于生活在高山之中,他们经常要翻山越岭,斜坡险坎比比皆是,因此造就了他们舞蹈动律体现在膝盖的屈伸、颤腿、跳跃、顶跨、转跨、绕肩、左右拧倾及一边顺的韵律中等等。羌族的舞蹈种类繁多,有萨朗舞、羊皮鼓舞、盔甲舞、猫舞、麻龙舞等等,其中本人认为以萨朗舞最能体现羌族地理环境对该舞蹈艺术的影响。早期,古羌人的生活以游牧业为主,他们在这种环境下,让祭祀活动显得更为隆重,而这些祭祀活动中能发现有舞蹈的影子。萨朗舞就是从祭祀舞演变来的,后来逐渐成为了有着较强自娱性的舞蹈,以娱己娱神。“萨朗”即“锅庄”,有“跳起来,唱起来”的意思。在跳萨朗时,男女老少手牵手,边欢唱着边愉悦地跳着,时而上身仰俯,时而脚下腾跃,气氛特别活跃热情。萨朗舞是羌族最具特色的圆圈舞,由此看出地理环境对羌族舞蹈艺术文化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对汉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影响
  汉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人口最为庞大、分布最为广阔的民族。为了符合农耕经济的发展需求,华夏族以及而后的汉族由西北向东南迁移扩延,在这个进程中不停地吸取和融入他民族的文化,而后产生了有着较高发展程度的汉文化,产生了汉族民间舞蹈特有的文化与特色的艺术,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与其他五十五个民族对比, 汉族则是拥有较少舞蹈的一个民族,其民间的秧歌舞可能是至今仍存在于民间的汉族舞蹈的典型代表。如在山东南胶县一带的胶州秧歌,人们时常插秧及耕田劳作,因此使他们舞蹈动律有着“抻、韧、碾、拧、扭”的特点,表现出女子含蓄、挺秀的风格特征。在舞蹈《水中草》中,舞者运用“三道弯”体态、“正丁字拧步”“倒丁字碾步”“推扇”等动作,将水中草的柔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初期发源于济南商河县的鼓子秧歌,由于位于黄河岸边,人们总是遭到黄河水的冲击,也因此劳作耕耘使之丰收是多么的不易,人们为庆祝丰收而欢快地舞蹈,舞者将鼓子套在手腕上,运用托、撩等动作,配合脚下跑、跳使其不停舞动,体现了男子豪迈之情和阳刚之气。在中国,从地域上看多数的汉族人都生活在平原地区,汉族民间舞蹈的活动主要是在农村,并且这些活动都带着浓厚的小农经济与封建宗族的色彩,而带着浓厚的小农经济和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历经两千年一直延续下来。客观上,它通过对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起推进的作用,让许多古时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得到传承。
  三、结论
  由此可以看出,地理环境对民族民间舞蹈具有深厚的影响。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映现了民族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可以说,它的形成与其自身的环境紧密相连着。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可以形成风格、特征、种类各异的舞蹈,即使是同一种舞蹈,也会因时间、空间的差异变化而表现出一定的区别,尤其是在原始舞蹈形成初期,其主要是受自然环境诸要素的作用和影响,之后在其发展、演变、传播的进程中,也受到各人文要素的制约。由于舞蹈来源于生活和劳动,而不一样的区域繁衍生息的人群在其自然生存环境的制约和陶冶下,他们的劳作方式、生活途径、表达手段必定会带上鲜明的地域性色彩,也就不得不给舞蹈打上地域的烙印。正是因为我国地域的不同而影响了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风格的不同,使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艺术呈现出各式各样的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民间舞蹈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并绽放其光彩。
  参考文献
  [1]隆荫培.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纪兰慰.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指导教师:李晓欣
其他文献
【摘要】休止符即乐理中记录停顿的符号,在音乐旋律中,休止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旋律中的地位等同于音符,体止符在乐曲的曲式结构、语法、区域划分上都具有明显作用。本文以休止符在音乐作品中的意义为研究理念,通过对体止符的定义、作用和意义的理解,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探究体止符在表达意蕴中的作用和效果。  【关键词】形象语言;趣味表达;形象感知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有声的音符
期刊
【摘要】话剧《雷雨》的发表,距今已有80 多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在文学论坛中的地位不容小觑。本文是以2004年版的话剧《雷雨》中人物关系冲突与背景音乐的关系的考论。全剧有多重戏剧冲突线,贯串始终的主要冲突是繁漪和周朴园、周萍父子的冲突,以繁漪、周萍的冲突加强繁漪、周朴园的冲突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周宅的母子乱伦事件是周朴园的家庭专制造成的。  【关键词】《雷雨》;背景音乐;人物冲突;场景  【中图
期刊
【摘要】普契尼是十九世纪末伟大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歌剧《蝴蝶夫人》是他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以歌剧咏叹调《晴朗的一天》作为切入点,准确把握作品的背景、曲式结构、创作风格和艺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女高音歌唱家的不同演绎进行分析和把握。体会女高音在演唱普契尼歌剧咏叹调应注意的问题,更好地去把握作品的意境,更好地演绎普契尼的歌剧咏叹调。以此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平和艺术修养。  【关键词】普契尼;晴朗的
期刊
【摘要】贵州黔东地区位于国家重点扶贫的武陵山区,处于经济较发达的中部地区向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过渡地带。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以其为立足点开展的高职高专音乐教育教学现状和改革研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论文在调查基础上对现状所作的分析和提出的对策,对类似地区高职高专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贵州黔东;高职高专;音乐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进入新世纪,我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近几年体态律动对我国钢琴艺术教育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做出分析。作为一名钢琴艺术教育的研究者,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当中,不断积累和总结了大量的钢琴教学法并付诸于实践。目的是将我国的钢琴艺术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领域当中,培养出更多的钢琴艺术人才。  【关键词】体态律动;钢琴艺术教育;节奏;发展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体态律动的来源与发展  (一)体态律动的来源  体
期刊
【摘要】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音乐课程的教学尚属发展的初期阶段,但随着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的进一步探索和深入,该技术将会日趋成熟。本文以广东省音乐类非遗课程为例,从理论框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评价体系四方面初步探讨了如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高校音乐课程,阐述其将带来音乐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变革,对教学、非遗的传承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音乐教育;
期刊
【摘要】在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下,2005年教育部号召全国高校开展普及高雅艺术活动,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在全国各高校火热开展拉开了序幕,高雅艺术进校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为校园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使高雅艺术不再“高高在上”只能够满足部分人群,而是更加贴近普通的学生群体使广大学生受益,高雅艺术在校园中的普及具有一定的实践和探索性。  【关键词】高雅艺术
期刊
【摘要】小学音乐课通常以教唱课为主,欣赏课为辅。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的音乐欣赏课,已经逐渐成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课也是学生提高自身音乐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欣赏课还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本文就主要围绕小学音乐欣赏课进行分析,探讨其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音乐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J623 【文献标识码】A  一、营造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
期刊
【摘要】民俗舞蹈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音乐、舞蹈文化本身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是宝贵的民间艺术活化石。本文以甘肃庆城地区民间舞蹈为例,探寻其舞蹈的文化与艺术价值,探讨传统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活态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徒手秧歌;活态传承;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一、甘肃庆城徒手秧歌的文化价值  (一)深厚的历史价值
期刊
【摘要】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儿童音乐教育首先应该用更纯洁的真正民族民间音乐作为重要材料,因此,音乐教育必须根植于民族音乐艺术肥沃的土壤,认真挖掘民间音乐的优秀内容,探究教学之式,进一步活跃中小学音乐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所以说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可以使中小学生了解中国音乐之美,增加爱国情怀。  【关键词】民族文化;民族经典;民族乐器  【中图分类號】J60 【文献标识码】A  我们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