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视角下《论美》论点辨析及教学反思

来源 :语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荣生教授根据教材中文本的不同功能,将其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类。对于“例文”,材料要能够“足以例证知识”,同时,“又能避免篇章中其他部分可能引起注意导致精力涣散而干扰了所‘例’的主题”,所以,材料不要求一定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片断。
  培根的《论美》是一篇杂感。本文论美,从人的外貌美说到德行美,但是又没有具体论说德行美,而是以较大的篇幅议论美貌,没有严格规范的论证。故而,《论美》不宜做“定篇”和“样本”处理,做“例文”更为适合。
  在议论文文本里,文本生成的内容可以是论点的辨析、论据的解读与选用、议论文论证方法的探究等等。就《论美》而言,生成的课程内容较好的是论点的辨析解构。
  一、《论美》论点辨析
  《论美》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就连权威的教学参考书也有矛盾。《教参》是怎么表述的呢?第一处,文本旁批这样说:“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美德最美。”第二处,探究练习第一题参考答案说:“文章的主要观点是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这两处表述既模糊又矛盾。
  论点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作者的看法——是什么(实然或者认识性命题),另一类是主张——应该是什么或者怎么做(应然或者行为性命题)。对于《论美》,如果看作实然性命题,那么中心论点就是“美德最美”;如果看作是应然命题,那么中心论点就是“把美貌和美德结合起来”。如此,看作是实然,还是应然,就必须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培根这篇随笔是写给谁看的,是针对特定对象還是普通大众?他的生活阅历和这篇文章目的有没有关系?作者是泛泛而论美还是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二,文本为什么用了大量的篇幅谈美貌,而没有正面论述美德?仅仅是因为文本是随笔性质吗?
  关于问题一,先说一下议论文的写作价值和意义,作者围绕论题写什么。从生活经验分析和逻辑分析得出结论,本文就是一篇应然性命题文章。这样,问题二就好解释了。培根面对的是一群拥有美貌和追求美貌的人士,他们不注重美德的修炼,这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培根认为这是很危险的。所以,培根论美的原点是美貌而终点是美貌与美德结合,那么,文本没有正面论述美德也就合理了。对于追求美貌的上层人士,培根在《论美》中着重论述了三层意思,每一层意思立足点都是源于美貌。
  第二自然段论述美貌和美德完全可以兼具。如古代帝王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例子的意图是告诉人们可以像古代帝王一样做美男子式的大丈夫,具有极大导向感染作用。
  第三自然段论述美貌的人不在于各个美点,而在于整体和谐,而整体的美又和优雅的行为联系在一起。这一段的写作目的是美貌的人如果注重美德的内涵,才整体和谐感人,否则只有顾影自怜。
  第四、五自然段论述拥有美貌的年青人放弃美德是很可怕的,会迎受着愧悔的晚年。作者似乎提醒那些人不要做“老大徒伤悲”的事。
  以上分析,还可以概括为:美貌和美德可以兼具(观点)——如果美貌相恋美德才真美(正面)——如果美貌丢弃美德会愧悔(反面)——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主张即中心论点)
  一篇议论文文本,如果对中心论点做出深入的辨析,结合作者的背景知识以及创作的阅读对象,就能辨析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对文本做出“实然性”和“应然性”命题的判断,而不是依据议论文的一般三段论格式做出主观判断。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教参解读的困惑,答案就很清晰了。
  为了发挥《论美》“例文”功能的作用,文本解读应该有迁移阅读,吴晗的《谈骨气》非常适合。解读思考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还是“我们要学习做有骨气的中国人”?前者是做实然性命题解读,后者是做应然性命题解读。此文可以结合论据的选取与运用角度来解读论点,自然也可以结合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来解读。
  二、《论美》的两种教学反思
  下面从“例文”角度设计文本的问题和一篇省级获奖课堂的问题设计做一下比较,没有比较优劣的意图,只是提供一种新的探究路径,为议论文教学寻求新的方向。
  1.“例文”问题设计
  主问题:文本的中心论点的辨析。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的学生说:“美德最美”,有的说:“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从不同答案中导出本课的教学主问题。(以学定教)
  ②讲解论点的两种类型:实然性论点和应然性论点。(这一点有几位老师讲过,概念不清,导致学生对文本理解总不够清晰与深刻。)
   ③培根写这篇随笔是写给谁看的,是针对特定对象还是普通大众?他的生活阅历和这篇文章目的有没有关系?作者是泛泛而论美吗,还是有很强的针对性?(介入背景知识,背景知识教学功能不是外在于文本的,也不能一味采取“附带介绍”方式,它是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美德最美”这个观点,对于培根的阅读对象来说有意义吗?他的阅读对象会如何看待“美貌”和“美德”?
  ⑤培根对于拥有美貌的人阅读对象如何论述美貌和美德的关系的?文本从哪三个角度论述的?
  ⑥培根提出了自己什么主张(应然性命题)?培根的观点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还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大部分人如果没有美貌如何看待培根的观点?
  ⑦例文功能迁移:阅读吴晗的《谈骨气》,从论据使用的角度辨析出中心论点是什么。
  2.获奖课堂问题设计:
  ①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培根认为人有哪几种美?什么美最重要?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美?
  ②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来,仔细品析玩味,从中探寻美的真谛。这一次希望同学们进行默读。
  ③引导学生对课文提出质疑;教师范读课文并介绍作者。学生听读、讨论、合作解决。
  ④最后,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再次感悟美的真谛,铭记住那些充满哲理和智慧的格言警句。
  ⑤举例生活中的现象,哪些美,哪些不美?“班级选美”活动,我们周围的同学谁美?美在哪儿?
   反思:从问题设计来看,“例文”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实现了文本某个“点”知识的解读与突破,把文本内外知识勾连起来,可以做出深入的解读,尤其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避免了对文本的泛泛而谈,也规避了那种中规中矩的程序式的教学流程。按王荣生的四种课型教学文本,有趣、有效,从而带来教学观念和课堂模式的改变。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在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师应积极做好教学现状的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期刊
所谓多要素模式,就是从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中,提取一个论述对象,从中开掘进去,发现其内在的若干成分(要素),选择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并分别提炼出分论点,展开议论文写作思维样
期刊
统编版教材关注单元一体化教学的编排,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语文教学重在从精读课文中理解内容、实践练习,继而提炼出相应的阅读方法,然后利用单元中略
期刊
优秀学生的作文不但语言优美,而且构思巧妙,如饮一壶美酒;但是,每次批到那几篇平淡无奇,甚至不成文的作文时,总会眉头紧锁。究其原因:一方面,人的先天智力因素及后天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会影响作文的水平;另一方面,仅靠老师课上的引导对写作能力差的学生来说是不够的。  一、帮助学生克服怕写作文的心理  每次写作文,班上总有学生在动笔前就在嘴里念叨不会写,然后不是半天不动笔就是想办法“移花接木”一篇来应付老师。
期刊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的异军突起,基于短视频平台、以“社交+内容+电商”为特征的直播带货销售模式迅猛发展,市场影响力与日俱增,也深刻地影响了大众的消费行为和习惯.面对直播
期刊
小说文本阅读与其他体裁的阅读相比,需要学生付出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耐心.除了时间和耐心之外,阅读过程还需要有缜密的计划,学生要熟知阅读中应该面对的学习任务.而所谓的学
期刊
写人记事记叙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学生对于写人记事记叙文的理解深刻,并且能在写作中灵活应用的话,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文章写作、情感抒发以及获取知识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故而,在初中语文写人记事记叙文的教学中,笔者提出了四种教学方法,分别为披文入情、主问题贯穿、仔细阅读品味和迁移式读写。下面就对上述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希望给广大同仁提供一点帮助。  一、披文入情  在九年级上册《故乡》中有一段
期刊
“班级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生和任课教师共同构成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学习组织.通常以讨论、倾听和分享等为主要手段,以共同的学习任务为纽带,在学习者之间建立紧密、和
期刊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部编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古诗词的篇目有所增加,如何对古诗词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们一线初
期刊
语文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在语文教学活动设计中,语文教师应该有深入的思考,思考的角度应该是:这篇文章的课堂教学设计能不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怎样才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