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研究式教学法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要求,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情境创设、组织协同学习、评价体系设计等方面设计了研究式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式教学法;学习共享空间;协同学习
一、前言
普通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已进入试点院校建设阶段,要求转型高校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开发设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地方建设的需要。但是以“传递-接受”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主动、创新、实践等素质能力的培养要求。而以培养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科研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的研究式教学法将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坚强的基础。
二、研究式教学法及基础理论
(一)研究式教学法
研究型教学法是以知识教育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把学习、研究、实践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的高度参与及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并且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多样化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教师是一个“支架”——承担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职能,使学生在研究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造动机、协调利用各种资源、自助设计解决问题方案。
(二)研究式教学法理论依据
研究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要达到对所学理论的性质、规律以及运用的理解和掌握,必须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通过知识和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利用情境、协作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协作、自由创造,实现理解理论、掌握应用的目的。
三、研究式教学设计
(一)确立研究式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和预期结果,学生获得能力的具体表述、教学评价的标准。研究式教学法的教学目标包括授受知识、掌握能力(创新、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分工协作与组织)等。
(二)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学习任务,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啟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由物理情境和任务情境两部分组成。
1.创设教学任务情境。教学任务情境就是设计的与课程理论关联的企业或实际业务。结合课程理论内容,选择一个企业或一个具体业务项目,将实际业务分为若干个阶段任务,每个阶段任务作为一个教学项目,由一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实际业务项目,设定“目标、角色、情景、成果、标准”等五要素。目标就是业务项目最终实现的教学目的,角色就是学生在业务项目中所担任的角色,情景就是业务项目的背景,成果就是业务项目的最终文档如方案、计划等,标准就是评定成果的质量标准(评分条目)。
2.创设教学物理情境。教学物理情境,即教学中所处的空间环境, 一般在学习共享空间内完成。学习共享空间是一站式服务中心和协同学习环境,在共享空间中综合使用互联网、计算机软硬件设施(也可以是手机)和内容丰富的知识库(包括印刷型、数字化等各种信息资源),在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多媒体工作者和指导教师的共同支持下,为学生的学习、讨论和研究等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共享空间由实体层、虚拟层、支持层构成:实体层是由实体空间、硬件设备及服务设施等部分组成。实体空间包括电子教室、讨论室、指导室、多媒体制作室和交流区等;硬件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公共查询机、局域网络及无线网络等,服务设施主要是指休闲设施。虚拟层是由工具软件、信息资源和虚拟环境等部分组成。工具软件包括办公软件、多媒体播放软件、图形扫描与处理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信息资源包括印刷型书籍、数字图书、网上资源等;虚拟环境包括网上合作学习社区、网上课件等。支持层是由服务组织、服务规范和服务评价体系等部分组成。服务组织由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包括参考咨询馆员、IT专家、多媒体工作者、指导教师和学生助理等。
(三)理论引导
教师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在该阶段,教师首先讲解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辅导学生拟定计划、选择方法、制定方案。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寻求解决问题路径、设计方案。
(四)协同学习
1.学生分组。按小组协作完成阶段任务(搜集与分析资料、设计方案)。在实施阶段任务过程中,学习小组必须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成员之间必须通过讨论、协作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实现教师脑存信息、学生脑存信息和信息共享空间增量信息的交汇、互通和互动。
2.教师指导。教师辅导学生拟定计划、选择方法、制定方案。学生团队协作查阅资料、寻求解决问题路径、设计方案。在实施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适当指导,引导学生交流研究学习成果,交流形式包括学生自由发言、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的审核、评价。研究式教学的评价项目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成员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阶段任务成果等。分为阶段评价、课程结业评价。阶段评价就是结合前述的阶段教学任务设定评价指标,每个阶段进行一次评价。课程结业评价就是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一般以课程设计方案(或综合设计方案)为评价对象,考核其解决方案的完整性、规范性、可行性。
四、结束语
研究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组织的实际运用中,按“任务布置(情境设置)-理论引导-分组协作-成果提交及评价”步骤实施。研究式教学法在实施中,要求始终以实际业务问题为导向,引发学生自主、自助为主的思考,并将科学研究的众多要素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使学生在教学环节中体验科学研究、业务运作的全过程,使学生自身的分析问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所康.培养模式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冯露 亢一澜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改革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4.
[3]王新娟 胡水秀 托娅研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作者简介:
勾四清(1965- )男,吉林省永吉县人,海口经济学院财会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教学管理、旅游产品开发、流程管理。
李金梅(1974- )女,新疆乌鲁木齐人,广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教学管理、体育产业营销。
基金项目: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Hnjg2017-58)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式教学法;学习共享空间;协同学习
一、前言
普通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已进入试点院校建设阶段,要求转型高校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开发设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地方建设的需要。但是以“传递-接受”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主动、创新、实践等素质能力的培养要求。而以培养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科研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的研究式教学法将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坚强的基础。
二、研究式教学法及基础理论
(一)研究式教学法
研究型教学法是以知识教育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把学习、研究、实践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的高度参与及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并且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多样化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教师是一个“支架”——承担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职能,使学生在研究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造动机、协调利用各种资源、自助设计解决问题方案。
(二)研究式教学法理论依据
研究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要达到对所学理论的性质、规律以及运用的理解和掌握,必须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通过知识和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利用情境、协作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协作、自由创造,实现理解理论、掌握应用的目的。
三、研究式教学设计
(一)确立研究式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和预期结果,学生获得能力的具体表述、教学评价的标准。研究式教学法的教学目标包括授受知识、掌握能力(创新、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分工协作与组织)等。
(二)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学习任务,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啟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由物理情境和任务情境两部分组成。
1.创设教学任务情境。教学任务情境就是设计的与课程理论关联的企业或实际业务。结合课程理论内容,选择一个企业或一个具体业务项目,将实际业务分为若干个阶段任务,每个阶段任务作为一个教学项目,由一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实际业务项目,设定“目标、角色、情景、成果、标准”等五要素。目标就是业务项目最终实现的教学目的,角色就是学生在业务项目中所担任的角色,情景就是业务项目的背景,成果就是业务项目的最终文档如方案、计划等,标准就是评定成果的质量标准(评分条目)。
2.创设教学物理情境。教学物理情境,即教学中所处的空间环境, 一般在学习共享空间内完成。学习共享空间是一站式服务中心和协同学习环境,在共享空间中综合使用互联网、计算机软硬件设施(也可以是手机)和内容丰富的知识库(包括印刷型、数字化等各种信息资源),在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多媒体工作者和指导教师的共同支持下,为学生的学习、讨论和研究等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共享空间由实体层、虚拟层、支持层构成:实体层是由实体空间、硬件设备及服务设施等部分组成。实体空间包括电子教室、讨论室、指导室、多媒体制作室和交流区等;硬件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公共查询机、局域网络及无线网络等,服务设施主要是指休闲设施。虚拟层是由工具软件、信息资源和虚拟环境等部分组成。工具软件包括办公软件、多媒体播放软件、图形扫描与处理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信息资源包括印刷型书籍、数字图书、网上资源等;虚拟环境包括网上合作学习社区、网上课件等。支持层是由服务组织、服务规范和服务评价体系等部分组成。服务组织由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包括参考咨询馆员、IT专家、多媒体工作者、指导教师和学生助理等。
(三)理论引导
教师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在该阶段,教师首先讲解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辅导学生拟定计划、选择方法、制定方案。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寻求解决问题路径、设计方案。
(四)协同学习
1.学生分组。按小组协作完成阶段任务(搜集与分析资料、设计方案)。在实施阶段任务过程中,学习小组必须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成员之间必须通过讨论、协作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实现教师脑存信息、学生脑存信息和信息共享空间增量信息的交汇、互通和互动。
2.教师指导。教师辅导学生拟定计划、选择方法、制定方案。学生团队协作查阅资料、寻求解决问题路径、设计方案。在实施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适当指导,引导学生交流研究学习成果,交流形式包括学生自由发言、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的审核、评价。研究式教学的评价项目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成员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阶段任务成果等。分为阶段评价、课程结业评价。阶段评价就是结合前述的阶段教学任务设定评价指标,每个阶段进行一次评价。课程结业评价就是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一般以课程设计方案(或综合设计方案)为评价对象,考核其解决方案的完整性、规范性、可行性。
四、结束语
研究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组织的实际运用中,按“任务布置(情境设置)-理论引导-分组协作-成果提交及评价”步骤实施。研究式教学法在实施中,要求始终以实际业务问题为导向,引发学生自主、自助为主的思考,并将科学研究的众多要素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使学生在教学环节中体验科学研究、业务运作的全过程,使学生自身的分析问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所康.培养模式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冯露 亢一澜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改革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4.
[3]王新娟 胡水秀 托娅研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作者简介:
勾四清(1965- )男,吉林省永吉县人,海口经济学院财会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教学管理、旅游产品开发、流程管理。
李金梅(1974- )女,新疆乌鲁木齐人,广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教学管理、体育产业营销。
基金项目: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Hnjg20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