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学困生是最令数学教师头疼的一类学生群体,他们的数学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故数学学习成绩较他人落后。现阶段,转变数学学困生,重燃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循序渐进提升其数学学习成绩成为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飨读者。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心理特点;干预措施
小学生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使其在数学学习中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创新能力不尽相同,这必然会导致学习水平参差不齐,长此以往,学困生自然而生。学困生容易产生消极、厌学、自卑、焦虑、孤僻等心理,教师只有认真研究其心理,才能改变现状。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一)消极、厌学与自卑心理
从学习成绩上看,学困生在付出了努力而得不到回报后,便会随即出现消极、自卑与厌学心理。这些心理特征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成绩的极度落后,另一方面是受到教师或者其他学生的过分冷漠与忽视。久而久之,教师、家长的批评与指责,同学们的孤立等使这种暂时的内心想法发展成为永久的心理特点,这更坐实了其“学困生”的名号。鉴于此,教师必须重视学困生,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
(二)焦虑、孤僻与叛逆心理
焦虑、孤僻與叛逆思想是学困生的另一心理特点。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常常会焦虑难安,害怕考试、害怕突击检查、害怕回答问题,害怕教师批评等,这种焦虑思想加剧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恶化。再者,学习成绩的一落千丈往往会使学生产生莫名的孤独感,有些学困生喜欢独处,爱好孤独,孤僻心理由此而生。另外,长时间未受到教师的关注与重视,很多学生渴望通过叛逆行为得到教师关注,于是更多的学困生具有叛逆心理,不符教师管教。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干预措施
(一)对学困生进行情感式干预,提升其自信心
对于学困生来说,其消极、自卑、焦虑、叛逆等心理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与激情,感受不到来自他人,特别是数学教师的认可与接受,体会不到教师基于的温情关怀与深情爱意。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情感出发,用尊重与关爱、理解与包容、温情与鼓励去打动学困生,对其进行有效的情感式心理干预。具体来说,教师要给予学困生特别照顾,如主动接触学困生,打破师生心理隔阂;了解学困生心理与学习需求,并及时帮助其解决难题;多一点鼓励与赞扬,少一点批评与指责;多为学困生提供课堂表现机会,改变其自卑、消极心理,提升其自信心。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习后,教师出了以下题目:9+3=( );6+4=( );8+7=( )等题目,教师可以先在课下对某位学困生进行指导,然后让你上台讲台,解答其中较为简单的几道题,以此来提升其信心。
(二)对学困生进行学习认知干预,激励其参与
每一位学困生的学习认知不尽相同,一些学生也曾进行了系统、长期的复习,但数学成绩依然不见提升,这便极大挫伤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认知,时刻了解学生的思维进程,设计既能迎合学困生学习认知能力,又能满足学其他学生学习需求的数学课堂教学。诚然,学生只有跟得上教师教学步伐,才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继而端正学习动机,提升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具有层次性、丰富性与多元性,要能够迎合学困生的思维进程,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减慢教学进程,或者优化教学设计。例如,可以专门设计一个“课堂反思”环节,让学困生在此阶段对教师的课堂进行归纳总结、巩固升华,以攻破数学学习难点。
(三)干预学困生学习成绩,全面改善学习效果
数学学困生的最明显特点便是数学成绩极差,学生的焦虑、自卑、逆反等消极的心理思想很大程度上根源于学生学习成绩差。因此,。教师要想使学困生拥有健康、积极、阳光的心理特点,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干预十分必要。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帮助学生分析成绩无法提升的原因。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并分析成绩落后或者成绩始终无法提升的原因,并基于其鼓励,帮助其提升成绩。
2.对某些学困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与培育。对于那些十分“严重”的学困生,教师应进行个别对待、个别辅导,如可专门设计针对学困生的练习题辅助其进行数学练习。
3.教会学困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数学学科虽枯燥抽象,艰涩难懂,但只要有科学学习方法作支撑,加之学困生自身的努力,要想提升数学成绩便容易很多。
综上所述,学困生同一般学生不同,其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差,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伴有焦虑、自卑、孤僻、叛逆、不服管教等心理特点。而要转变学困生,帮助学困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运用积极有效的方式对学困生这些不良心理特点进行干预很有必要。简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可通过情感干预法、学习认知干预法以及学习成绩干预法等几种途径来解决,使学困生逐渐走出“困境”,提升自信。
参考文献:
[1]刘仲刚.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干预研究[D].鲁东大学,2013
[2]杨爱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干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
[3]承龙.小学插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措施[D].苏州大学,2010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心理特点;干预措施
小学生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使其在数学学习中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创新能力不尽相同,这必然会导致学习水平参差不齐,长此以往,学困生自然而生。学困生容易产生消极、厌学、自卑、焦虑、孤僻等心理,教师只有认真研究其心理,才能改变现状。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一)消极、厌学与自卑心理
从学习成绩上看,学困生在付出了努力而得不到回报后,便会随即出现消极、自卑与厌学心理。这些心理特征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成绩的极度落后,另一方面是受到教师或者其他学生的过分冷漠与忽视。久而久之,教师、家长的批评与指责,同学们的孤立等使这种暂时的内心想法发展成为永久的心理特点,这更坐实了其“学困生”的名号。鉴于此,教师必须重视学困生,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
(二)焦虑、孤僻与叛逆心理
焦虑、孤僻與叛逆思想是学困生的另一心理特点。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常常会焦虑难安,害怕考试、害怕突击检查、害怕回答问题,害怕教师批评等,这种焦虑思想加剧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恶化。再者,学习成绩的一落千丈往往会使学生产生莫名的孤独感,有些学困生喜欢独处,爱好孤独,孤僻心理由此而生。另外,长时间未受到教师的关注与重视,很多学生渴望通过叛逆行为得到教师关注,于是更多的学困生具有叛逆心理,不符教师管教。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干预措施
(一)对学困生进行情感式干预,提升其自信心
对于学困生来说,其消极、自卑、焦虑、叛逆等心理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与激情,感受不到来自他人,特别是数学教师的认可与接受,体会不到教师基于的温情关怀与深情爱意。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情感出发,用尊重与关爱、理解与包容、温情与鼓励去打动学困生,对其进行有效的情感式心理干预。具体来说,教师要给予学困生特别照顾,如主动接触学困生,打破师生心理隔阂;了解学困生心理与学习需求,并及时帮助其解决难题;多一点鼓励与赞扬,少一点批评与指责;多为学困生提供课堂表现机会,改变其自卑、消极心理,提升其自信心。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习后,教师出了以下题目:9+3=( );6+4=( );8+7=( )等题目,教师可以先在课下对某位学困生进行指导,然后让你上台讲台,解答其中较为简单的几道题,以此来提升其信心。
(二)对学困生进行学习认知干预,激励其参与
每一位学困生的学习认知不尽相同,一些学生也曾进行了系统、长期的复习,但数学成绩依然不见提升,这便极大挫伤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认知,时刻了解学生的思维进程,设计既能迎合学困生学习认知能力,又能满足学其他学生学习需求的数学课堂教学。诚然,学生只有跟得上教师教学步伐,才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继而端正学习动机,提升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具有层次性、丰富性与多元性,要能够迎合学困生的思维进程,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减慢教学进程,或者优化教学设计。例如,可以专门设计一个“课堂反思”环节,让学困生在此阶段对教师的课堂进行归纳总结、巩固升华,以攻破数学学习难点。
(三)干预学困生学习成绩,全面改善学习效果
数学学困生的最明显特点便是数学成绩极差,学生的焦虑、自卑、逆反等消极的心理思想很大程度上根源于学生学习成绩差。因此,。教师要想使学困生拥有健康、积极、阳光的心理特点,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干预十分必要。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帮助学生分析成绩无法提升的原因。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并分析成绩落后或者成绩始终无法提升的原因,并基于其鼓励,帮助其提升成绩。
2.对某些学困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与培育。对于那些十分“严重”的学困生,教师应进行个别对待、个别辅导,如可专门设计针对学困生的练习题辅助其进行数学练习。
3.教会学困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数学学科虽枯燥抽象,艰涩难懂,但只要有科学学习方法作支撑,加之学困生自身的努力,要想提升数学成绩便容易很多。
综上所述,学困生同一般学生不同,其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差,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伴有焦虑、自卑、孤僻、叛逆、不服管教等心理特点。而要转变学困生,帮助学困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运用积极有效的方式对学困生这些不良心理特点进行干预很有必要。简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可通过情感干预法、学习认知干预法以及学习成绩干预法等几种途径来解决,使学困生逐渐走出“困境”,提升自信。
参考文献:
[1]刘仲刚.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干预研究[D].鲁东大学,2013
[2]杨爱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干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
[3]承龙.小学插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措施[D].苏州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