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应当如何看待财富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eni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嘉诚曾说,如果子孙是优秀的,他们必定有志气,选择凭实力去独闯天下。反言之,如果子孙没有出息,只会享乐,好逸恶劳,存在着依赖心理,动辄搬出我爸是某某,子凭父贵。那么留给他们万贯家财只会助长他们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的恶习,最后不但一无所成,反而成了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岂不是害了他们?
  复制成功模式需谨慎
  确实,很多少年天才的成功很惊艳,颇有点比尔·盖茨学生时代的风采,让人羡慕,让人佩服。然而,这些身家千万的学生富翁只是特殊的个例,并不是普适的励志典型。
  孩子当然要从小就培养独立意识,但这种独立主要指思维的独立、行为能力的独立和人格的独立,而不是指经济的独立。未成年人在经济上依附于家庭顺应法理和情理,非常正常,家长可以让孩子逐渐懂得长大后要在经济上独立的道理,可以教给孩子独立的经验和技能,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社会实践,但不该让他们提前在经济上独立。
  经商创业要涉及市场主体资格的问题,而未成年人不是完全行为能力人,不具备责任能力,一旦未成年人在创业过程中涉嫌违法、发生严重亏损或产生其他纠纷,他们往往难以承受风险,难以承担责任。
  未成年人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经商创业势必会让他们分散精力,影响他们的学习。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现在的中考、高考等竞争也很激烈,当然,如果家庭有经商传统,未成年人在不耽误学习的前提下给父母帮帮忙,提出一些创意,或者在放假期间实践一下倒是可以。如果没有平台,也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还是不要盲目独立经商为好。
  另外,在“创业教育”理念上,我们跟国际潮流已经脱节太多。研究显示,美国18~ 24岁的青年人,创业比率居世界之冠;2005年,美国从少年开始创业的成功企业家有4名,他们均在15岁以前创业,20岁前个人资产都超过100万美元; 2012年,全美20位最年轻亿万富豪的总收入近1000亿美元……而这些少年富豪中,基本财富和学业两不误。他们的成功=良好的创业+教育+个人勤奋努力。
  反观我们的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根本没脱离应试教育的锁链。唯分数论、唯学历论,与此相左者皆为异类。创业教育,不单单是教人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培养国民的创业素质,可以提高全社会的创业成功率。比尔·盖茨并不是神话,企业家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就好比每个人都会跑步,但通过训练绝对可以比只靠本身潜力跑步的人要跑得更快,耐力更久。
  现在提起对年轻人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健康创业心态这个话题,很多人还是会提起李嘉诚。可是谁又还记得,李嘉诚不只是单纯在思想上为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还言传身教,在严格要求儿子们的同时,也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虽然在对社会捐赠方面他始终都是大手笔,但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却是十分平淡、克勤克俭、不求奢华。直到今天,他戴的只是廉价的只值26美元的日本手表,穿的仍旧是多年前的西装,居住的是30年前的房子。李嘉诚说:“如今我赚钱不是为了我自己,我已不再需要更多钱。”
  财商教育也很重要
  在中国社会,父母总觉得让孩子开口闭口都提到钱,是很市侩的事情。说起财商教育,不少父母都会说“他太小了!” “他一定会乱花钱吧?”“长大了自然会懂!”而迟迟没有将金钱的意义教给下一代。
  在全球化的年代,往外见识才能拓阔视野,而赴外国升学,能全面认识世界,与国际接轨。根据胡润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人数已连续三年位列美国国际学生首位,“胡润百富榜”的企业家之中,就有不少选择美国为子女的留学地,包括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居的女儿宗馥莉、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女儿刘畅、碧桂园董事长杨国强的女儿杨惠妍,以及东方希望集团刘永行之子刘相宇,他们子女的中学或大学生涯均在彼邦度过。
  昔时经济条件不太好,留学生都是苦学生,在外国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下课到餐馆打工,深夜回家通宵温习。时移势易,今天许多富二代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应付异国高消费生活,却往往因“炫富”而造成其他问题。这跟国人的财商教育,是不是有点关系?
  去年,在伦敦发生了一连串针对我国留学生的偷、抢事件。当地的媒体追访了一些中国富二代留学生,发现他们自成一个圈子,吃喝玩乐、买手表、玩名车,进赌场玩一晚可以输掉一年学费。不少富有的留学生到外国后,先做的不是搞学问,而是买房子和车,至于随身装备如手机、手表、包包等自然是要多奢华有多奢华。如果歹徒要找对象,当然会瞄准那些穿戴招摇的富孩子。
  除了是“受害人”,中国留学生有时也会饰演“加害人”。同样在英国,一位中国硕士学生因为论文差几分才及格,从口袋掏出5000英镑向教授“买分数”,不得逞后还故意从外套里掉出一把手枪以示威胁。学校报警处理,结果这位一边读书一边在父亲公司工作、年薪高达230万人民币的富二代,被判入狱1.5年。除了炫耀财富,不少富二代留学生也由于从小到大的积习,认为所有问题都能用钱轻易解决。
  中国留学生的违法事件,强奸的有、超速驾驶撞死人的有,令人哗然的是,这些犯了法的富二代的父母居然提出“赔钱了事”。私了,可能只适用于国内,在奉行普世价值、注重法治精神的异国,打关系、走后门,可是罪加一等的罪行。而且孩子犯错没有受到教训,重犯的机会很大。况且,我国学生到这些地方留学,要学习的,不正是这些精神吗?
  富二代留学生的诸多问题,不光影响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人,甚至引起了中国人的内哄。近日先后有两起中国女留学生遇袭的案件。人,总有恻隐之心,听到同胞遇害,理应义愤填膺、谴责凶徒;但是网民对这两起案件却有迥异的反响,有人表示对异国极度失望,也有人认为她们反正是富二代,死了也活该!
  是什么造成这种撕裂现象?是不是有不少人都受够了富二代、甚至是富一代的气?天下乌鸦,也不是一样黑。上文提到的伦敦媒体对中国富二代留学生的追访中,也找到好些低调勤劳、自力更生的富二代。例如一位来自深圳的女生,父亲是金融和房地产巨子,她却一直很低调,毕业后留在当地过上班族的生活。她说她也有不少富二代同学,毕业后回国继承父业,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她表示,即使家里有钱,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事业理想。
  这要归功于什么?就是家庭教育、财商教育。从小她父亲就对她要求严格,要求她要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能轻易依靠他人——甚至不能依靠父母。说到底,近年中国富二代留学生在世界各地引起的热议,不过就是家教问题。
  什么是真正的“富二代”呢?且听听这个故事:在德国汉堡有一个富有家族,他们有很多佣人,无需工作,而且单靠财富滚存已能过超豪华的生活。在孩子18岁的时候,做爸爸的吩咐他独自出去旅行最少一个月,给他的旅费却少得不能想象——结果这儿子40天后回来,家人用最名贵的香槟、美食为他举行欢迎派对,庆祝他成为大人。
  这位富家子看着满室的名酒美食,回想起过去40天吃面包、喝白开水,晚上叩门借宿,有时只能睡马槽的日子,这时桌上任何一杯香槟的价格,都足够他整天的花费了。他把想法告诉父亲,父亲对他说: “我花的是我的钱,你花的,也是我的钱。”那一刻,他真正长大了,父亲已经将人生真正的“财富”传授给他了。
  如果父母不懂得“富”的真义,只懂得在子女临上飞机到异国留学时把钞票往他们口袋里塞,富二代的负面问题,只会无休无止。
其他文献
在这些体育院校里,或许少了些捧书游园的诗意与浪漫,缺了点对月吟唱的温柔与唯美,但这里从不缺的是运动过后的大汗淋漓、精彩赛事时的激情澎湃,以及穿梭在各种体育场馆的青春活力。没错,这里是体育的摇篮,是体育人的梦想殿堂,更是孕育世界冠军的苗圃。  虽说绝大多数的人都把体育归结成一种只需要强壮的体魄,无关思维活动的莽夫的作为,但我想说你们错了,体育是有思维的,想要赢得比赛,我们拼的不仅仅是体力,更是头脑。
期刊
世界上最令人失落的事情是什么?  就是那些依附了心血和努力的物件还在,人却消失不在。  世界上最令人悔恨的事情又是什么?  就是有很多很多的爱,却空留心间,无法再给予。  我的一个同学,她有一个对她要求十分严格的母亲,她的性格又活泼好动,追逐潮流。母女俩总会因为一些穿衣服,外出时间之类的小事爆发争吵。她总会和我们抱怨她妈管她管得太严,自己没有自由,总渴望赶快上大学离开妈妈。没想到,她的妈妈在她高考
期刊
过度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家庭亲情教育,父母与子女 缺乏沟通,父母与子女思想不同步等现象,都折射出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当下我们所面临的新考题。  “请说出你6位亲人的生日,包括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并不是在做户口登记,而是武汉六中国际部的入学面试题。就是这一道看似简单却出乎意料的题目,却令200余名前来报考的学生哑口无言,近九成学生答不出来。不但学生面试成绩受影响,一旁陪考的家长也尴尬不已。 
期刊
在别处症候群  在别处症候群,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指一种现代人特有的心态。人们总觉得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好,认为也许换个工作、换个城市,生活就能得到改观。在一成不变的生活夹缝中求生存,人们难免会幻想“在别处”的美好,以为在别处,有清新空气、有高薪待遇、有闲暇时光,更有簇新的梦想和志同道合的人群。但事实上,真到了别处才知道还是原来的那一处好。生活中,有许多人在同一个环境待得越久,越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和对别处
期刊
生活在南方的人总是会问,北方的冬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美景只有身临其境,才会知道它到底有多美。洁白的雪花、晶莹剔透的冰柱、光亮如镜的溜冰场、美轮美奂的树挂……这一切,都要在北国上演。然而,最令人心醉的不仅是这独有的北国风光,更有令人心驰神往的冰雪世界中的游戏与运动。  令人心醉的北国风光   一个洁白的童话 雪后的大地,一片洁白,房屋、道路、树木,放眼望去,只有放晴的天空是一片
期刊
在Web2.0时代,信息传递与交流变得越来越快速、高效。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杂志……一系列的微型产品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在向我们宣告,世界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在这个“微时代”,任何冗长的东西都已无法轻松俘获人们的心。而当下,利用移动设备刷微博、看新闻、看视频却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久前,“微课”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微课,一种以5至10分钟甚至更短时长为单位的微型课程,以视频为主
期刊
何为官邸制?从字面上理解,它是国家为官员安排住房的制度,官员只有居住权,没有产权。从各国现行官邸制的实际运作看,它更像是国家为“大官儿”提供住所的制度,并通过制定严格的规则,遏制可能出现的官员房产腐败。在国际政坛,“官员们住哪儿”曾引发不少争议,这些争议倒逼着各国官邸制不断完善。  中国古代官邸“伤不起”  官邸制这种东西,和很多新概念一样,在泱泱中华也是古已有之。  在古代,官邸和公房不仅供官员
期刊
三年前,18岁的胡俊伟第一次踏上樱花之都东京的土地。他说自己永远记得落地日本吃的第一餐——一碗拉面。“我知道日本的日子会很苦,很艰难,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实际情况远比我想的更辛苦。”  方 向  刚到东京,俊伟和人合租了一间公寓。说是公寓,其实只是一间20平米的房间,包括卫生间、厨房、阳台还有两个大男孩的卧室。卫生间和厨房分别位于房门口的左右两侧,做起饭来,厨房的换气扇根本就是摆设,满屋子充满了
期刊
知识是外在于你的东西,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而我们必须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与行为中,才能称之为素养。  人文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暂时接受一个非常粗略的分法,就是文史哲三个大方向。  文学——白杨树的湖中倒影  人们为什么需要文学?如果说,文学有一百种所谓的功能而我必须选择一种最重要的,那就是它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我想作家也分为三种吧,坏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
期刊
从小学开始,能够拥有一块可以看日期的手表就一直是我的心愿。那个时候,每当班里有同学戴着手表在我面前晃悠的时候,我都会羡慕不已。为了拥有它,我缠着父亲,整天在他耳边念个不停。可是,父亲向来不会轻易答应我的请求,所以我念叨了很多年依然未果。  18岁生日前夕,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张万分。因为父亲早先说过,出差回来要送我一份特别的成人礼物。所以,生日那天,我早早地趴在窗前,远远地,我看见父亲手中拎着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