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沪教版初中化学第三章教学中的现象与思考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hfww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化学教学就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化学的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同时,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其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文章作者基于多年一线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经验,就沪教版初中化学第三章的知识结构、课时安排、重难知识点做了系统的分析和说明;教师和学生在实践课堂中会遇到哪些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困惑,就这些困惑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和手段加以解决,作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和做法,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希望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化学;沪教版;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05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2-0105-02
  对学生来说,初中阶段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学习化学之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许多与化学科学相关的事实,使用过不少化学制品,在学习其他课程时也或多或少地接触了一些化学知识。
  沪教版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首先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喜闻乐见的案例出发,结合实验,让学生体会化学科学的意义;其次,通过一系列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研究的内容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所以第一章和第二章难度不大,加上实验探究活动比较多,学生在领略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时,能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课堂气氛好,学生的好奇心强烈、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能轻松地获得理想的成绩。
  但是当学生学习第三章时,都面临着一次严峻的考验。因为学习本章内容时,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有所降低,再加上第三章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对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缺乏感性的认识。因此,沪教版化学第三章就像一道认知的鸿沟,相当一部分学生始终突破不了,导致学生学业水平两极分化现象提前出现。
  一、对第三章教材内容的分析说明
  沪教版初中化学第三章旨在引导学生用微粒的观点来学习化学,运用观察、想象、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有关物质结构探索科学史实,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在第一、第二章内容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从微观层面学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弄清“物质具有不同性质的原因是什么”“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各种变化”等问题,本章内容的学习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建立分子、离子等概念,有利于理解溶解过程,酸、碱、盐的组成及性质等;建立元素的概念,有利于形成物质分类的概念,理解如何给物质进行分类;通过学习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学习如何用化学符号简洁地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这对今后的化学学习是极为重要的。
  因此,第三章在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地位相当高,是初中化学核心内容之一,是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的工具。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帮助学生建立物质和反应的微粒观、物质的分类观;②帮助学生正确地使用化学符号;③开始定量研究物质的组成;④是关于化学史介绍最多的一章;⑤能为学生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
  本章内容虽然只有三节,但是完整的课堂教学加作业讲评和单元测试,需要三周左右的课时数,和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所用课时数几乎相等。
  对本章的课堂教学,笔者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为四课时,“微粒的性质”“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离子”均为一课时。有关离子部分的内容主要依据教学大纲及相关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拓展。班级中学生的基础好,能力强,甚至可以拓展到第七章离子的检验、高中化学中的焰色反应等知识,让微粒部分的知识更具有系统性。
  对第一节的难点,笔者认为有三块:①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和联系;②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③理解原子的微观结构。其实关于原子的微观结构,义务教育阶段的八年级物理也有原子部分的相关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从分析身边的一些现象和简单实验入手,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媒体技术展示一些分子和原子的模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第二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分为两课时:“元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元素与人体健康”“物质的分类”均为一课时。笔者认为本节的难点如下:①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②根据纯净物中元素的组成划分纯净物的类别。
  第三节“物质的组成”分为七课时:“化学式及意义、单质化学式的书写”一课时、“化合价、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课时、“练习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及命名”一课时;“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四课时。笔者认为本节的难点如下:①化学符号的意义和书写;②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尤其是各类综合运用计算。
  本节需要识记的内容比较多,如元素符号、化合价等。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对比、归纳,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计算能力和微观的想象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产生的一些困惑
  (一)学生的困惑
  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可能会在本章的课堂学习中遇到如下困惑:①微观的世界看不到了,实验太少了,宏观中直观的现象没有了,严重影响思维判断。比如教师在课堂中可能会拿球棍模型代表分子、原子,直接导致学生认为所谓原子就是一个小球。②一些概念太过于抽象和空洞,学生难以把握其内涵和外延。比如学生会混淆元素的概念和原子的概念。③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很密切,单个知识点有疏漏,影响也可能是非常大的。比如元素符号书写错误,会导致化学式书写错误,化学式书写错误,根据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也会发生错误。④初步涉及化学计算,题型多,对学生能力要求也比较高。比如求纯净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根据质量比求原子个数比,学生就需要有理解的过程,如果再增加相对质量来确定纯净物的化学式,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再如求纯净物中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已知纯净物的质量求纯净物中某种元素的质量,再根据纯净物中某种元素的质量求纯净物本身的质量,有的题型中再增添纯度计算,难度更大。所以要求過高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他文献
物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但是传统的物理教学往往因为缺乏合理的手段,所以常常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文章首先分析了“激活一探究”模式的内涵以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
提出了适用于大规模网络的组合随机用户平衡模型,能够同时预测出行分布和交通分配。因为出行分布、交通分配子模型都是建立在随机效用理论基础上,因此,整个模型具有一致性,且具有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开始重视数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这种实践教学往往具有一
米哈伊洛维奇1969年2月20日出生于武科瓦,父亲是塞尔维亚人,母亲是克罗地亚人。在米哈的记忆里,武科瓦是一个安宁的地方,人口约5万人,这座小镇坐落在多瑙河河畔,位于克罗地亚东部,靠近塞尔维亚边境。  米哈最早从NK伯罗沃俱乐部开始踢球,随后到了诺维萨德效力(1988 91),而后转会到国内的顶级豪门贝尔格莱德红星(1991-92)。夺得丰田杯后红星队球星纷纷出走,年轻的米哈也不例外,他镞快便登
崔颢为盛唐著名诗人,在诗歌创作方面继承了汉魏唐初诗人所推崇的“风骨”。山水纪行诗使崔颢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人们把他与王昌龄、高适、王维并提,他的诗歌呈现出盛唐诗歌的特点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血压变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临床明确诊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8例,根据IMT水平分成两组:IMT正
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同时也应是动态生成的过程。一个好教师要重视动态课堂,尊重学生反映,发挥教育教学技巧,完成甚至超越完成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智
多媒体(计算机、录像、投影等)是实现教学现代化的标志。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可以突破传统教学不能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的难点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从多媒体课
文章在学校固有教育的基础上,借助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与互联网教学融合,使二者能够优势互补,研究“课堂教学+微课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基金项目:省级“六卓越、一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