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背景下的乡村公共图书馆建设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d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村振兴需要各部门各机构的协同配合,其中文化扶贫作为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工作,其目的在于通过“扶智”和“扶志”,使贫困地区群众能够在脱贫路上形成内生动力,具备可持续的能力。公共图书馆是以引导、推动、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的机构和场所,根据乡村公共图书馆深入基层农村的特点,使其成为文化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文化扶贫;乡村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
   1993年“文化扶贫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文化扶贫成为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认为,“文化扶贫即通过公共文化设施向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把扶贫工作同扶志和扶智相结合,使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更具内生性动力,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更加提高”。
   精准扶贫和提高脱贫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激发贫困人口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即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为此,应当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将公共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而公共图书馆同文化扶贫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资源优势,又为脱贫提供了内生动力,有利于实现可持续稳定脱贫,提高脱贫质量。
   一、基层文化扶贫的发展情况
   文化事业费作为文化支出的重要指标,可用于观察我国政府对文化事业发展的支持。从2010年开始,我国对县及县以下地区投入的文化事业费开始上升,直至2016年,县及县以下地区的资金分配比超过县以上。
   近10年来,我国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中县级图书馆的发展(见图1)总体呈现稳步发展的趋势。2014年,“全民阅读”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实施大力举措,从2014至2015年,无论是县图书馆机构数量、馆藏量和流通人次都出现了猛增,之后回落至正常的稳步增长。从2016年至2018年,县级图书馆则发展开始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增长,机构数量变化较少。然而在藏书量和流通人次这些反映质量的指标上,呈现稳步快速增长。
   尽管县级图书馆在近年来获得了结构和质量较为良性的发展,在公共图书馆数量中的占比也基本上维持在50%左右(见图2),占比较高,但在图书资源的占有率上却基本上维持在低于20%的水平,分配极为不均,可见基层图书馆的内涵发展还不充分。
   二、我国乡村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中的问题
   近年来,在全民阅读工作的开展下,公共图书馆事业进入了黄金发展阶段,成为文化扶贫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发展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存在许多的问题与不足,需要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给予解决和完善。
   (一)总体发展程度低,城乡、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匮乏,资金投入较少,城乡和地区间差异大。一方面整体发展程度较低,当前只有大约0.41%的公共开支用于公共文化投入。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从1995年至2016年,东部地区文化事业费占总支出的40%~48%,中部地区占22%~28%,西部地区占21%~28%。
   (二)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脱节
   在服务形式上,现今农村群众文化娱乐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公共图书馆服务相比较而言没有跟上群众需求。在传播形式上,许多技能和扶贫培训未能与群众的现实需求相吻合,导致效果并不理想。在书目设置上,存在图书报刊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对于农民群众的农事活动缺乏实用性。
   (三)服务形式单一被动,创新不足
   乡村公共图书馆原本在农村地区是从无到有的文化服务设施,在农民群众中的认知度有限,加上维护成本过高,影响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因为农民群众是乡村图书馆的使用者,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图书馆借阅管理,难以做到让人民群众真正懂得使用公共图书馆,主动利用公共图书馆。
   (四)执行效果难以把控
   文化扶贫的执行和效果应是长期的过程,然而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缺乏经济方面的供给驱动力,因此造成以乡村公共图书馆为路径的文化扶贫易被简单化、粗暴化,并变相地演变为经济扶贫,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无法得到凸显。
   三、乡村公共图书馆发展问题原因探究
   (一)乡村地区特点
   乡村地区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相对城市较为单一,文化氛围中缺乏阅读习惯,對阅读的态度也较为消极,多是被动接收而非主动参与。另外,外出务工的普遍现象改变农村常住人口结构。多数老年村民相对于青年文化水平较低,对信息化的新型媒介难以掌握和应用,其文化习惯更难以改变,适龄劳动力的缺乏使得新文化服务形式难以推广。
   (二)财务资金
   乡村公共图书馆是非营利性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严重依赖地方政府财政支持,资金的缺乏也致使图书馆硬件设施过于陈旧,书籍资料更新较慢,无法满足当地群众的需求。另一方面,乡村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营资金多由地区政府负担,越是经济落后地区越难以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至文化扶贫的层面,加剧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
   (三)政策因素
   我国社会大环境中政策因素是公共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乡村公共图书馆推动文化扶贫事业上起到引领作用。现阶段在政策层面还处于地方政府各自探索的阶段,对该领域工作较为重视的地区已初步摸索出自己的施行模式,形成一定规模。反之,则空有设施而无后续工作展开,成为耗费资金的空壳项目。
   (四)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乡村公共图书馆建设中的主要社会力量有高校图书馆和社会第三方图书服务营利性机构。前者较少开展长期深入的定点帮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后者由于其营利性,使得购买此类服务多少取决于当地政府支持力度。从总体看,乡村图书馆建设中社会力量的参与呈现出不均衡和不连续的特征。
   四、乡村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乡村图书馆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和财政配置,还应以长期连续的财政和行政政策为基础;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发挥高校和省、市级图书馆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发挥新媒体和网络等新的文化传播途径的作用;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选择适合的推广读物,提升文化传播能力,帮助和引导不具备文化基础的公众充分享有同等的公共文化权利。
  参考文献:
  [1]刘波.高校图书馆文化扶贫工作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09):33-36.
  [2]李薇.高校真人图书馆助推文化扶贫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05):18-22.
  [3]饶世权,鞠廷英.从文化扶贫到文化精准扶贫:近三十年来我国文化扶贫研究述评[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6(02):46-49+55.
  [4]周鸿雁.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公众评价的视角[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06):21-27.
  [5]赵迎芳.当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J].云南社会科学,2016(05):181-185.
  [6]陈辉玲.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以信阳市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5(09):56-60.
  [7]杨阳.“四位一体”格局下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初探——以吴江区图书馆为例[J].上海文化,2013(12):39-44.
  [8]邱冠华.示范区创建中深化“苏州模式”的制度设计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03):20-25.
  [9]程焕文.岭南模式:崛起的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03):15-25.
   基金项目:2018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乡村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文化扶贫问题研究”(编号:SKL-2018-864)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图书馆)
其他文献
中国南方岩溶区地处湿润热带、亚热带,水资源充沛,是我国南方水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就地开发20%左右的天然水资源即可满足水稻灌溉的需求。但由于①季风固有的年际和季节
电力企业青年职工是电力企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我国电力事业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对青年职工进行政治教育是电力企业思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电力
各区商务局,相关企业:为规范节能减排商品销售企业经营行为,加强对销售企业的动态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结合政策执行实际,对《北京市节能减排商品销售企业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对已经建设的精品课程进行的升级改造,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开放课堂,充分展示高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应用型本科教育旨在紧密
1关于两个效应的概念立窑煅烧中烧成带存在着中部效应和边壁效应这两个效应。
中原大地,金黄滚浪,丰收在望。素有"天下粮仓"之称的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2020年河南夏粮总产749.08亿斤,创河南夏粮总产历史新高;眼下,水稻、玉米、花
介绍了我国婴幼儿奶粉奶源的质量安全现状、风险评估现状及未来研究发展趋势,围绕最新实施的《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3版)》,建议新形势下在加强全产业
广西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岩溶区之一,碳酸盐岩分布面积达8.95万km^2,占广西总面积的37.82%。区内有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为丰富多彩的岩溶旅游资源,至今已发现的、比较重要的岩溶旅游资源实体
本文作者在阐述当前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时以其所在城市的石化行业为例,事实上同样的问题存也存在于包括建材行业在内的其他各行业中,这些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