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兹别克斯坦,为啥总被喊作“高丽人”?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c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合朝鲜族、乌兹别克斯坦传统元素的服饰

  Koreys(高丽人),这是我来到乌兹别克斯坦后学会的第一个词。
  走在乌兹别克斯坦的街头,一张东亚面孔总是显得格外惹眼。在这个相对保守的国家,高鼻梁大眼睛的路人们,时不时会向你投来好奇但友善的目光,一如我们当年在北京街头看金发碧眼的老外一样。一些胆子大点儿的乌国人,会善意地主動来到你身旁,向你热情地打招呼,然后问出那个我不知道在这里听过多少遍的单词:

“Koreys?”


  起先我并不以为意,但后来被误认的次数多了,心底难免会觉得不快。记得在中国尚未崛起之前,在海外的国人们总是被误认为是日本人或韩国人,感觉被忽视的国人们往往以此激励自己。我前不久在英国的时候,听到不论是奥特莱斯商城还是伦敦牛津街,店员们脱口而出的已经是“China”了,心下的虚荣被小小地满足。
  难道,“一带一路”仍没有让乌国人更青睐中国人吗?
  我心怀疑虑地向当地青年汉学家Nigina请教,她听罢哈哈大笑,连忙解释道,乌国人的误认与国家轻视无关,对他们而言,中日韩三国都很强盛,自然没有嫌贫爱富之说,他们也很难从相貌上分清游客来自哪国。
  乌国算不上热门的旅游国度,来此自由行的东亚人相对较少,大部分都是随团出游。当地人看到一个东亚面孔的人独自上街时,之所以会优先说“Koreys”,是与乌兹别克斯坦民族历史休戚相关的。因为他们头脑里的第一反应,并不是这是一个中国人或韩国人,而是这个人是不是当地高丽族的?就像汉族人时常把在华乌国人误认为来自新疆一样。
  Koreys一词音译自“高丽”,等同英文Korea。为了同中国语境里的朝鲜与韩国相区别,且乌国朝鲜族人大部分是朝韩分家前的后裔,故本文采用了“高丽人”这一传统的说法。Nigina强调说在乌国,一般称他们为Rus-Koreys。
  同中国一样,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虽然总人口仅有3308万,却拥有多达130个民族。其中,境内的高丽族占0.7%,约23万,是乌国八大民族之一,境况类似于中国境内的俄罗斯族。
  从地理版图上看,乌兹别克斯坦与朝鲜、韩国相距甚远,中间隔着整个中国,那为什么乌国会有为数众多的高丽人呢?他们身上有着怎样的过往呢?

从朝鲜国到俄国


  对乌兹别克斯坦的高丽人而言,他们的民族志其实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避难和流放史。
  故事要从19世纪说起,强盛的沙皇俄国与腐朽的晚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从中国攫取了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直接拉近了俄国与朝鲜国之间的距离。
  相传在1860年,第一对高丽夫妇越过边境进入俄国,开启了先例。而在1863年年底,一些高丽人向俄当局请愿,希望能够移居。在考量过诸多因素后,1864年1月,他们的请愿被沙俄滨海省总督批准。14户65名高丽人正式进入俄国,建立了第一个高丽人村。之后,越来越多的高丽人向俄国南乌苏里地区慢慢渗入。
  俄国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坐拥肥沃的耕地,加上日本不断干涉朝鲜王朝的内政,这些均成为彼时俄国吸引高丽人的重要因素。早先的移民数量不算多,也有过一段相对安定的时光。但进入20世纪后,情况急转直下。
  1904—1905年,为了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辽东半岛的控制权,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进行了一场非正义的战争。最终俄国战败,日本借机彻底侵占了朝鲜半岛,并施行了残酷的殖民镇压。
  受到日本压迫的一部分高丽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流亡俄国,寄望能在异国他乡觅得安身之所。前来避难的高丽人越来越多,在俄国远东(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等)形成了聚集区,到1915年前后,已有7.5万人迁徙至此。
  一战爆发,夹缝中的在俄高丽人进退两难,有的逃回了朝鲜半岛,有的留在了远东。十月革命后,列宁倡导的“民族平等”政策在当时强烈吸引着在俄高丽人,一些人甚至加入了红军队伍,高举布尔什维克的大旗对抗白军,成为苏维埃在远东重要的革命力量。
  在俄高丽人在一战胜利之后,渐渐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他们修建了母语学校,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并随苏维埃政权完成了农业集体化改造。其间,有一万多人加入了苏联国籍,在俄高丽人似乎正在实现在地化。

“高丽族的女儿”


  怎奈好景不长,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不仅将中国与苏联卷入了远东的战火,也将那些刚刚获得归属感的在俄高丽人拉下了火海。
20世纪初,受到日本压迫的一部分高丽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流亡俄国

  “九一八事变”让中国东北沦陷,直接威胁到了苏联远东边境的安全。日本从中作梗,利用东亚人样貌相似的特点,收买了大量高丽人做间谍。这些“朝奸”为非作歹,泄密、暗杀、破坏铁路、炸毁建筑等事件频发。一时间,远东地区成为是非之地。

  一路上就这样零零散散,从哈萨克一直“播撒”到乌兹别克。

  几代人用鲜血与汗水换来了今朝的岁月静好,他们为自己是乌国人而自豪。

  与此同时,针对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的“苏联肃反运动”也牵连到了在俄高丽人。在俄高丽人并未真的被视作苏联的一分子,反被认作“日本侦探员人才的源泉”,成了对苏联的安全与稳定有着重要隐患的“人民的敌人”。因此,在这场运动中,有2500多名高丽人被捕、流放与处决。   1937年中国卢沟桥事变后,远东地区的局势愈发紧张。莫斯科当局为了确保远东边境安全,掌控对战局的主动权,根绝日益嚣张的间谍活动,于时年8月21日颁布决议勒令生活在苏联远东地区的近20万高丽人,在新年之前整体搬迁到中亚地区。
  此举一来让他们在广袤的中亚进行垦荒,二来杜绝在俄高丽人与日本的勾结,三来断了高丽人另立门户的异心。地处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就是在这个时候与高丽人发生关联的。
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与其说是迁徙,不如说是流放。莫斯科当局深知这近20万人的潜在能量,为了消解他们,当列车临近哈萨克加盟共和国阿尔马林州的乌什托别时,当局就开始对高丽人进行有计划地“播撒”了—每行进一段距离,就有一两千高丽人被驱赶下车。一路上就这样零零散散,从哈萨克一直“播撒”到乌兹别克。饥饿、寒冷、疫病、车祸,很多高丽人都不幸在流放的途中过世。
  虽然相关部门后续对这些移民予以了相应的安顿,勤劳的他们也凭借不屈的努力在中亚逐渐站稳了脚跟,成为当地的高丽族,但对他们而言,这场大迁徙无疑是饱尝辛酸与悲痛的。
  后来的高丽人,将这些中亚的零散居民点称为“高丽族的女儿”,因为俄语中“点”与“女儿”谐音。一声“女儿”,不禁让了解那段悲惨历史的高丽人为之落泪。

“真的回不去了”


  从布哈拉到塔什干的火车上,我的邻座恰巧是一位乌国高丽族人,年纪在50岁上下,头发有些花白。他告诉我说,自己算是第三代移民,目前在一家日企供职。
  由于日据时代的关系,他爷爷那辈平时更多说的是日语,而到了他这辈,尽管很多高丽人都能说乌语、俄语和日语,却唯独不会说朝鲜语了;即便会说的,也带着极浓重的口音。
  语言的退化,意味着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瓦解。幸运的是,流落至此的高丽人终于得到了来之不易的平静。当地的中亚人向他们伸出了热情的双手,为漂泊无依的他们送去了“家”的温暖。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时,中亚的高丽人再次陷入了身份的迷茫,虽然兴起过短暂的回归故土的热潮,但很快归于平静。“是真回不去了,完全回不去的。”那个高丽族中年人说这话时,很平静,没有任何波澜。
  在中亚的高丽人与故国分离太久了,语言和习惯已经存在了较大的差异,无法真正做到叶落归根。加之朝韩的分裂,他们彷徨于南北之间,情感上更近朝鲜,理智上更倾向韩国。然而,不论是在朝鲜还是韩国,中亚高丽人都受到了冷落与歧视—被视为蹭吃蹭喝不懂规矩的穷亲戚。彼时迸发出的民族热情,就这样很快熄灭了。
一名朝鲜族妇女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一市场内出售朝鲜族传统泡菜

  碰壁后的他们,不得不“重新返乡”。1994年,俄罗斯政府通过《关于为被镇压民族平反的法律》,承认1937年强迁高丽人是错误决定,并完全恢复了高丽人的正当权利与自由。中亚诸国也始终张开着双臂,抚慰与接纳了心灵受到创伤的游子们。
  中亚各国内部情况也略有不同,如与俄罗斯接壤的哈萨克斯坦的俄化程度最高,距离较远的乌兹别克斯坦则早早开始了去俄化。高丽人纷纷做了百年来的最后一次人生选择,一部分人前往了俄罗斯,另一部分人则留了下来,安安心心地做中亚人。
  “我身体里流淌着高丽人的血,但心,已经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了。”途径撒马尔罕时,这位邻座的高丽族人与同伴一道,在车站月台买了一大兜当地有名的撒马尔罕馕,然后像其他乌国人一样,一面笑盈盈地喝着可乐,一面用手掰着刚出炉的馕饼。车厢里顿时弥漫起一股诱人的乌兹别克麦香。
  历经百年的颠沛流离,乌国的高丽人终于真正安定了下来,心底不再为身份问题而纠结。与当地融为一体的他们,仍保留着些许传统与特点,譬如用大酱缸腌制泡菜,去楚苏巴扎买五花肉(乌国是穆斯林国家,但仍为部分民族供应猪肉),追捧《继承者》这样的流行韩剧;受20世纪90年代韩国传教士入中亚传教的影响,大多高丽人信奉的是天主教……
  曾經的苦难,铸就了乌国高丽人顽强的品格。几代人用鲜血与汗水换来了今朝的岁月静好,他们为自己是乌国人而自豪。在这片仁慈的土地上,高丽族人正为自己的民族书写着新的华章。
其他文献
有一个年轻人,因为家贫没有读多少书,他去了城里,想找一份工作。可是他发现城里没人看得起他。   就在他决定要离开那座城市时,他给当时很有名的银行家罗斯写了一封信,抱怨了命运对他的不公……   信寄出去了,他一直在旅馆里等,几天过去了,他用完了身上的最后一分钱,也将行李打好了包。   这时,房东说有他一封信,是银行家罗斯写来的。信中,罗斯并没有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而是在信里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句话一直激励着我:“我是最棒的!”  语文课上,老师宣布让我去参加學校组织的书法培训班,听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刻,我有点不敢相信,更是激动不已,于是,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练字,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  书法老师告诉我们,要在培训班的成员里选出几个最优秀的学生去参加比赛,我左看看,右看看,周围同学的字个个都写得那么漂亮,那时我的信心一下子就没了。突然,有一个声音向我袭来:“你是最棒的!”这一句话
2021年6月29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巴伦西亚,一个新住宅项目  “所有区房子的售价都有了明显增长,多的涨了20%。”美国马里兰州洛克维尔县的房地产中介于会峰说道。她有7年的房地产销售经验,但房价出现持续大幅的增长,是她从业生涯里几乎从未经历过的。  于会峰记得,她最近经手的一套房子,挂牌价98.5万美元,经买家的相互竞价后,最终成交价达128万美元,“你算一算加了多少?”  位于加州首府萨克拉门
马连良是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1922年,马连良来到上海演出,其间,有一场他与白牡丹(荀慧生)合作演出的《打渔杀家》。当时,宣传的海报刚一贴出,买票者就蜂拥而来,大家都想一睹马连良的精彩表演。   不过,就在马连良准备演出的前几天,上海剧评界为了一件事争论不休:谭鑫培当年在《打渔杀家》中饰演萧恩时穿的什么鞋。一派说是“鱼鳞洒鞋”,另一派却说是“薄底靴子”,两派为此大打笔墨官司,场面好不热闹。 
五十年来,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FARC)一直在丛林中与政府军作战。如今,FARC终于决定放下武器,哥伦比亚政府正试图将这些战士改造成普通公民。但对许多战士来说,改变或许比战争更可怕。  每天早上10点一到,丛林中部的发电机准时启动,前游击队员们连上了互联网。哥伦比亚政府架起卫星天线,是为了将这些曾经的战士们拉回现代世界:过去几十年里,这些人从未接触过网络或电话,完全和现代文
说到童年登过的山,最有趣的当数天台赤城山。赤城山,自古便与长城、雁门关齐名,《千字文》中就有“雁门紫塞,鸡田赤城”的说法。读了《千字文》,我们便在地图上找到了它,趁着双休日,坐车直奔天台,冲着赤城山来了。  车子稳稳地停在山脚下。只见一条几乎淹没在绿荫中的林间小路出现在我们面前,沿着小路往里走,路边的树木搭成了一个绿色的穹顶,把刺眼的阳光滤走,留下的,只有那柔和的翠绿。起初,山上没有什么声音,只能
《被瘟疫侵袭的罗马城》,描绘发生于541-549年间的查士丁尼瘟疫  2020年的新冠疫情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运行轨道。这当然不是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广泛蔓延的疫情。发生于541-549年间的查士丁尼瘟疫,是有文字记载的人类文明进程中,第—次大范围传播的病菌。查士丁尼一世本是东罗马帝国最伟大的皇帝,以他命名的病毒却夺去了他领地内的1/5人口。  14世纪,两千万人(将近当时欧洲人口的1/3)丧生于肆
我喜欢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只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已是秋天了。  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就是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就只剩下钟表了。  城市不是没有秋天,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旭日与晚霞,都与夏天时大不相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
圣誕帽
加兹温风光  冬天并不是在伊朗境内旅游的好日子。灰黄色砖构建筑和少许点缀其间的萨法维、恺迦时期的园林,勾勒出一幅更加萧瑟的加兹温街景。  这是2015年年初,我打算沿着伊利汗(ilkhan,指蒙古人在伊朗建立的汗国的统治者)冬、夏两季的巡游路线做一次考察。为了至少能在形式上稍许贴近“游牧”的风格,我决定沿途尽可能搭乘短途公交,比较随性地安排每天的行程,并尽可能选择为当地人而非旅游者服务的客栈。“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