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改进与加强学校美育,本着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原则,促进学生审美、人文素养的提升。”可清晰地看出现阶段国家非常重视学校的美育教育工作。即便近年来我国学校美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教学方面仍然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乡村中小学校的美育工作,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资源配置偏少的问题。现从新时代下乡村中小学美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前困境与实践策略做一分析。
一、新时代中小学美育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困境
(一)社会认同感不足
基于社会角度来看,受到地理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乡村美育的发展一直较为滞后,同时对乡村美育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基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领导普遍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比赛轻普及、重应试轻素养的问题,进而没有充分认识到美育课程育人、育德、审美的功能。基于家庭角度来看,部分乡村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好,因此选择外出务工的父母较多,进而没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关注孩子的艺术学习。
(二)建设缺乏一定的竞争力
首先,存在着一部分美育教师所具有的职业发展能力相对薄弱。究其根本是因为美育教师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不突出,导致优秀美育人才相对匮乏。其次,美育教师所具有的职业发展动力严重不足,教师要按照规定参与培训,但培训并未落实到根本,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一些教师培训效果不好,能力并未得到大幅度提升;还有些教师因居住地较为偏远,往返路费较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二、新时代乡村美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策略
(一)立足新时代,凝聚建设的向心力
1.改变观念,提高地位
一是要提高美育教师政治地位。美育教师的教育责任和使命较为重大,不仅要肩负起对学生人格、感性及创造方面的教育,还要承担成“以美立人”重要职责。加强对乡村美育教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得教师对职业充满自豪感。二是要提高美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社会认同感,将教师专业优势充分的施展出来,使得教师可以感受到职业满足感。三是要提高美育教师职业地位。校领导要从根本上解决美育课资源配置和课时问题,尊重每位教师,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专业地位,使得教师可以充满职业成就感。
2.践行师德,乐于奉献
将美育教师本位工作落实到根本。乡村美育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品质和道德情怀。美育教学是由内而外的教育,对生命具有较大的意义和影响。教师应该始终坚持育人精神,使得学生的德育品质可以得以提升。
3.唤醒认知,重塑角色
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乡村中小学美育教育的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一是美育教师是艺术文化的重要推广和宣传者。在传统文化的同时,自己也乐在其中。二是美育教师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开拓者。教育应该为学生创造健康、温馨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得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其中。三是美育教师是审美教育的推行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可将乡村特色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品格和情操,以及崇高的理想。
(二)面对新机遇,提升建设的竞争力
1.关注主体,改善教学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加强美育教師教学反思,以教师为主体,学校为平台,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不断的反思,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二,加大职后培训力度。在“国培计划”的引导下,乡村中小学有必要构建完善、健全的保障机制,同时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进而帮助乡村美育教师规划教学前景、创新教学思维;其三,优化乡村美育教学管理。乡村中小学应该构建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以实现美育教师注重教学职责、提升教学能力的目标。
2.内生意识,加强科研
一是对美育相关理论应用研究给予较高的关注度。乡村中小学可以联合高校团队、教育机构组建课题研究小组,通过实践来丰富理论,利用理论来带动实践,这对于教师自信心的增强,反思能力的提升都将会发挥出较大的促进作用。二是美育知识更新研究要不断加强。教师可以借助于现有网络资源优势,对理论知识进行不定期的更新。三是将美育特色文化研究全面彰显出来。教师是审美教育的推行者,是艺术文化的宣传者,教师被赋予的双重身份,促使教师在实践中要学会观察艺术与教育间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
(三)落实新政策,提升建设的发展力
1.动态管理,优化配置
一是省政府构建统一选拔、统筹规划的美育教师补充机制。对教师流动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使得教师本身活力可以被充分的激发,将人才更好的留在现有队伍中。二是初次和二次配置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统筹乡村、优化结构及总量调控的原则,推进教师前往乡村去支教,使得乡村美育教育工作可以趋向均衡。三是依据中小学的规模情况,进行适当增加教师指标,推行教师轮岗制度。
2.立足省情,完善制度
一是福利制度。借助于政策调控,对美育教师生活给予相应的补助,确保教师可以享受到国家的生活津贴补助,这样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心思放在教育工作中。二是荣誉制度。依据教师教学情况加大表彰力度,使得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三是评聘制度。依据教师特点,选择多元化职称评定方案。
一、新时代中小学美育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困境
(一)社会认同感不足
基于社会角度来看,受到地理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乡村美育的发展一直较为滞后,同时对乡村美育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基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领导普遍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比赛轻普及、重应试轻素养的问题,进而没有充分认识到美育课程育人、育德、审美的功能。基于家庭角度来看,部分乡村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好,因此选择外出务工的父母较多,进而没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关注孩子的艺术学习。
(二)建设缺乏一定的竞争力
首先,存在着一部分美育教师所具有的职业发展能力相对薄弱。究其根本是因为美育教师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不突出,导致优秀美育人才相对匮乏。其次,美育教师所具有的职业发展动力严重不足,教师要按照规定参与培训,但培训并未落实到根本,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一些教师培训效果不好,能力并未得到大幅度提升;还有些教师因居住地较为偏远,往返路费较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二、新时代乡村美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策略
(一)立足新时代,凝聚建设的向心力
1.改变观念,提高地位
一是要提高美育教师政治地位。美育教师的教育责任和使命较为重大,不仅要肩负起对学生人格、感性及创造方面的教育,还要承担成“以美立人”重要职责。加强对乡村美育教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得教师对职业充满自豪感。二是要提高美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社会认同感,将教师专业优势充分的施展出来,使得教师可以感受到职业满足感。三是要提高美育教师职业地位。校领导要从根本上解决美育课资源配置和课时问题,尊重每位教师,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专业地位,使得教师可以充满职业成就感。
2.践行师德,乐于奉献
将美育教师本位工作落实到根本。乡村美育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品质和道德情怀。美育教学是由内而外的教育,对生命具有较大的意义和影响。教师应该始终坚持育人精神,使得学生的德育品质可以得以提升。
3.唤醒认知,重塑角色
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乡村中小学美育教育的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一是美育教师是艺术文化的重要推广和宣传者。在传统文化的同时,自己也乐在其中。二是美育教师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开拓者。教育应该为学生创造健康、温馨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得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其中。三是美育教师是审美教育的推行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可将乡村特色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品格和情操,以及崇高的理想。
(二)面对新机遇,提升建设的竞争力
1.关注主体,改善教学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加强美育教師教学反思,以教师为主体,学校为平台,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不断的反思,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二,加大职后培训力度。在“国培计划”的引导下,乡村中小学有必要构建完善、健全的保障机制,同时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进而帮助乡村美育教师规划教学前景、创新教学思维;其三,优化乡村美育教学管理。乡村中小学应该构建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以实现美育教师注重教学职责、提升教学能力的目标。
2.内生意识,加强科研
一是对美育相关理论应用研究给予较高的关注度。乡村中小学可以联合高校团队、教育机构组建课题研究小组,通过实践来丰富理论,利用理论来带动实践,这对于教师自信心的增强,反思能力的提升都将会发挥出较大的促进作用。二是美育知识更新研究要不断加强。教师可以借助于现有网络资源优势,对理论知识进行不定期的更新。三是将美育特色文化研究全面彰显出来。教师是审美教育的推行者,是艺术文化的宣传者,教师被赋予的双重身份,促使教师在实践中要学会观察艺术与教育间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
(三)落实新政策,提升建设的发展力
1.动态管理,优化配置
一是省政府构建统一选拔、统筹规划的美育教师补充机制。对教师流动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使得教师本身活力可以被充分的激发,将人才更好的留在现有队伍中。二是初次和二次配置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统筹乡村、优化结构及总量调控的原则,推进教师前往乡村去支教,使得乡村美育教育工作可以趋向均衡。三是依据中小学的规模情况,进行适当增加教师指标,推行教师轮岗制度。
2.立足省情,完善制度
一是福利制度。借助于政策调控,对美育教师生活给予相应的补助,确保教师可以享受到国家的生活津贴补助,这样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心思放在教育工作中。二是荣誉制度。依据教师教学情况加大表彰力度,使得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三是评聘制度。依据教师特点,选择多元化职称评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