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寓教于乐策略探究

来源 :新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gang98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孔子非常重视寓教于乐。其实,日常教学中,要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并不容易。中学生课业繁重,绝大部分学生對语文不感兴趣,甚至厌倦。究其原因,语文涉及的范围太广,老师教学方法单调呆板,课堂气氛沉闷,导致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
  可是,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做到寓教于乐呢?
  一、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寓教于乐是通过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热情。寓教于乐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情趣化,给学生愉快的体验,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所以语文老师要注重感情培养。用心为学生营造快乐成长的乐园,为学生创设充分表露情感和释放激情的宽松环境,用自己的好思想、好行为、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每天心情愉悦,每天充满希望,与老师畅所欲言,建立起比较良好的信任关系;这样,学生紧绷的神经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无拘无束享受精神的自由,追求快乐的学习。
  课堂上,老师一定要排除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演好自己的“情感角色”。如在上课前,老师说:我最喜欢在你们班上课,你们回答问题最积极。学生一定跃跃欲试,课堂气氛特别活跃。过一段时间,又告诉学生:在我教过的十几届学生中,你们最单纯、最可爱,我和你们班最有感情。这样学生思维和情绪处于兴奋状态。学生“动”起来,语文课堂就可能“活”起来,师生在爱教乐教爱学乐学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相长。
  二、因材施教进行教学设计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有良好的语文素养,课堂上才能信手拈来、从容应对。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看书多积累,厚积薄发。备课要深入教材,深入学生,采用最科学、最有效、最实用、最接地气的教学方法,针对好、中、差不同学生分层次备课,遵循“差生能够做,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教学原则。以生为主,以学定教,围绕学生的“乐学”来确定课堂主线,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学习《醉翁亭记》我最初的教学设计是:学生读课文、背课文;读注释,掌握重点文言词句;老师翻译,学生理解课文。整整用了3课时,学习效果并不佳。
  后来,我在另一个班上课时,重新进行教学设计:要求课前预习,找出难点词句,同组互学互帮;课堂上配音乐范读,完成课文背诵;浏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文言词句,找出难点词句,老师解答疑难;小组合作把写景部分归纳成不同的画面,选择一个画面改写成片段,全班交流展示,老师点拨提示;这样,课堂设计设计有了针对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开口说、动手做。尖子生脱颖而出,中等生乐此不疲,差等生主动参与,大家各有所获。
  三、优化课堂教学,讲究授课艺术
  课堂的生动是学生学得主动,课堂的精彩是学生学得出彩。常言道:教学有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讲究授课艺术,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语文课堂寓教于乐。
  (一)精心设问,注重启发式教学
  语文老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提问的技巧,争取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课堂设疑有利于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在学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一上课就提出了“诱惑性”的问题:孔乙己姓甚名谁?看似简单却不知怎么回答的问题,立马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学生通过研读课文,终于明白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迫害之深。
  总之,有经验的教师注重在“巧”字上下功夫,在“活”字上做文章。把握提问时机,在学生理解困难处,注意力不集中时来巧妙提问,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参与,踊跃地展示,在愿学乐学的氛围中,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二)巧妙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导入新课需要艺术,它能让课堂妙趣横生,让学生会神思飞扬如痴如醉。
  如讲解人物细节描写时,我先给同学们讲解唐代诗人贾岛《题李凝幽居》中的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敲”字用得精妙,因为作者喜欢咬文嚼字,在“推”“敲”两字上反复斟酌,最后决定用“敲”字。这样水到渠成地让学生领悟到细节描写的妙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开门见山,揭示新课;巧设悬念,引人入胜;讲述故事,启迪思维;多媒体展示,形象直观等,只要新课导入巧妙,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
  (三)适时讨论,启迪智慧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是人机智。讨论能让学生明辨是非,取长补短,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能有利于发扬教学民主,做到寓教于乐,让整个课堂变得活跃,把老师的“独唱”变成师生的“合唱”。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师教学艺术发挥的极致。
  有的老师提出了担忧:让学生讨论会不会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完不成教学任务。我认为没有必要过分担忧。一堂看似完美的课不一定学生收获得多,一堂完成不了教学进度的课不一定是一节失败的课。衡量的关键是学生做到乐于参与,主动求知,主动思考,有效地避免“走神”现象;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讨论启迪智慧,让学生树立积极参与的意识。
  (四)巧用现代教学手段
  语文课要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必须充分借助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学生通过优美的画面、直观的图像、悦耳的旋律、丰富的知识,在趣味盎然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品味词语的意境美,把握作品的人文美。学生意犹未尽,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如在教《安塞腰鼓》一文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西北安塞腰鼓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的旋律,观看美的画面。在气势恢宏的舞蹈场面中,学生领悟到黄土高原人的朴实、粗犷、开朗、豪迈,感受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同学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怎样用文字来表达这惊心动魄的舞蹈,学生就会自然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教海无涯,学海无边,任何精彩的背后都有艰苦卓绝的付出。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寓教于乐,在博览群书旁征博引的同时,创设乐学情境,培养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其他文献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问题倍受社会关注,也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多年来,宁阳县实验小学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认为“师德就是教学水平,师德就是教育质量,师德就是学校发展力”。学校努力提高教师师德水平不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出了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教师的师德水平、业务素质、工作责任心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和提升。  一、学政策,修师德  学校把“以德立校”放在办学思想的首位,坚持
期刊
“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明确目标。而学会自主学习是学生必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那么,怎样借用数学错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几点认识。  一、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错题  恩格斯认为:“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从错题中分析原因。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领悟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差异
期刊
一、体育教学中对困难生现象的分析  我在几年的体育教学中总结出,所谓的“体育困难生”包括两种类型的学生:一种是体育行为差生;另一种是体育成绩差生。  体育行为差生的主要表现有:学生因为家庭的原因以及家长对学生一些思想的灌输。造成学生失去对体育课参与的意愿和热情,拒绝或者抵触体育运动;学生自认为身体素质较好,对教师安排的分解练习和组织教学手段不耐烦,行为散漫;因身体素质较差,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信心不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我们的英语学科教学仅仅侧重于现成的知识结论、技巧方法,而忽视了科学观念的英语教育。我们的英语基本上是不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就范式维持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主动式创新式的教学。随着全国教育教学的改革推进,我们实验初级中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落实新课程理念为宗旨,构建和实施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2010年我校在课堂重建上做出了积极的努
期刊
写作(即书面表达)一直是各种考试的重头戏,它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集中体现,要求较高。由于它是一个知识长期积累的集中体现,许多老师在授课中经常忽略它,要么急于赶进度,要么由于其他原因,往往忽视写作教学,长此以往,学生提到写作就头疼,无从下笔,写不出好文章。  新课改以来,我校一直使用的鲁教版英语教材,这套教材以单元编排,每个单元一个话题,单元内容的安排都由易到难,最后落实到以话题为主的书面写作上来。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念,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秉持“探寻科学之真、体悟人文之善、享受思想之美”的课程理念,建构“真善美课程”,在学生的拔节孕
期刊
美育直接关系人的精神生活、情感生活,关系灵魂的塑造和人格的培养。美育既要面向美,也要面向人生,人生是审美的承载,美是人生的光亮。美育既体现为直接可见的技能,也体现为综合性的修养,包含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深层次内容,有时不是直接体现出来,但却形成了一个人行事的色彩、格调,这就是我们所说人的综合素质。我们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的素质提高。要实现这一点,教育中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不能缺少。学
期刊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期刊
摘要:小学高段的孩子有一个突出的优势:他们接触社会的各种渠道很多,他们的思维活跃,常常有一些出乎意料的表现。他们的自尊心又很强,很容易受到伤害。作为班主任,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学生。当今的孩子普遍心理较脆弱,易感情用事。如何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这是当班主任们长期摸索的目标。“心桥录”这学生自定的作业名称,让我把准了高段学生的心灵之脉并精准地开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