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在中学时期将完成从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过渡,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迅速成长。中学体育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身体机能特点进行研究,采取合理的、科学的体能训练,既要着眼于学生普遍身体素质的提高,又要善于发现学生潜在的运动技能,开拓和创新中学生体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
关键词:中学生;身体机能;体能训练;中学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时期将完成从少年期向青年期的成长,因此其最大特点就是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迅速成长和复杂变化,形成青少年时期特有的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成长期。就体育运动与竞赛训练来讲,青春期中学生在身体形态和技能上均发生一系列的“质”的变化,这些特点将对中学阶段学生的体能训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1.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逐步完善,表现在思考能力和承受能力的明显提高
在青春期,大脑体积增大、重量增长;脑功能逐步完善,人的神经系统结构更加趋于复杂,神经功能更加完善。
2.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稳定、肺功能逐步增强,表现在对大运动量训练的适应能力增强
学生在青春期的心率逐渐减慢,并接近成人,一般稳定于60~70次/分钟;血压逐渐升高,并稳定于110~120/70~80mmHg。
3.性发育成熟,男女学生在力量、柔韧性等方面发生明显的分化
青春期,性器官迅速发育成熟,功能完善,男女第二性征变化显著。与此相应,男女学生的力量、柔韧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区别,对不同项目的适应性出现明显分化。
4.身体素质提高,力量、速度、耐力、灵活性等适应竞技体育对抗性能力增强
中学生身体发育极为迅速,身体素质快速提高,神经系统和肌肉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力量、速度、耐力、灵活性等逐步适应竞技体育对抗性的能力要求。这一时期,针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和变化,教师在体育教学上应抓住基本教学和基础训练,并结合进行合理的竞技运动训练,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
1.体能
体能是身体适应学习、生活、运动及其外界环境的综合能力。体能好的人在从事体力性活动或运动时充满活力,能较快适应运动要求,保持正确的身体形态和良好的运动素质,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感或乏力感,这正是中学生体能训练的基本目标。
2.保持身体健康的体能训练
健康体能训练的基本目的是增进健康和提高基本活动能力,主要目标是训练和提高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增进日常生活工作效率所需的体能,主要包括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柔韧性以及适当的体脂肪百分比。通过一定的运动训练,中学生各器官系统机能水平和身体形态得到锻炼,获得和保持正确的身体形态以及一定的运动素质。
3.基本运动体能训练
基本运动体能训练,简而言之,即培养和锻炼人具备一般性体育运动或体育活动的能力。
基本运动体能是人们在进行一般性体育活动中完成跑、跳、投等所需各种基本运动和动作的体质和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生活日益优越,舒适优裕的环境,家长、老师的呵护与关爱,造成中学生普遍缺乏运动,体能下降。因此,有必要通过一定量和强度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方式和健康体态,在灵活性、迅速、力量等方面得到提高,从而保持正常学习、生活、工作所需要的体能。
4.竞技运动体能训练
竞技运动体能是以在竞技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的。竞技运动体能强调对竞技运动项目的适应,要锻炼与特定竞技项目相适应的竞技体能,追求极限体能开发,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此,必须针对特定项目,针对机体适应能力进行特定性和综合性训练,并训练调整最佳体能的方式方法。中学阶段的运动竞技体能训练是为后期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打基础的。
中学生的体能训练,要针对中学生的身体机能成长和变化的特点,合理安排一般性的和特定项目的体能训练。一般性的体能训练,目的在于全面发展学生的力量、耐受力、速度、灵敏性和柔韧性,使学生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均衡发展。特定项目的体能训练则因人而异,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的训练。
1.强化学生肌体的训练
采用中等或中等以上的运动强度,具有韵律性的、较长时间的(约15分钟或以上)运动方式,保持最大心率值的60%~80%,进行耐久运动训练。主要目的是锻炼心脏和肌肉,增加耐力和柔韧性,不易产生疲劳感;提高肌肉的强健性,能给予关节更好的支持,不易遭受运动损伤;有良好的柔韧性与协调性,避免在剧烈的活动中发生肌肉拉伤或关节扭伤的问题。典型的有氧运动训练项目有变速跑、武术、体操、舞蹈等。
2.培养专项能力的训练
针对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能力。如选择短跑、跨跃等,提高速度能力;选择长跑、游泳等,增强耐力能力;选择跳跃、投掷等,增加力量能力;选择舞蹈、球类、器械运动等,提高灵敏度和协调能力;选择体操、按压等练习,提高柔韧能力。
3.提高竞技运动能力与水平的训练
竞技运动的魅力在于比赛的竞争性、刺激性。中学阶段,因势利导,因时、因项、因人而异通过适当的课余竞技体能训练,可以使学生中一些运动能力突出的人员获得正确和具有竞技性质的运动体能和竞技能力,使学生具备在竞技体育方面健康、稳步上升的基础,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并为高水平的体育竞技项目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以篮球活动为例,篮球是一项对抗性非常强的运动,同时对于无氧能力(多次数短时间快跑)、快速反应能力(急速起动、急速制动、突然变速、变向、转身、抢断)、爆发力(跳)、灵活性与柔韧性(投篮、传球)、力量(投篮、传球)等有着很高的要求以及在机体疲劳程度下仍要求发挥最好的力量水平。在移动过程中,所有力量都来自腰部,由腰腹部调节重心、改变用力方向,腰部力量直接影响到快速反应能力,而篮球运动员身材高大,如果过多地进行上肢力量训练会导致上肢肌肉肥大,进而导致重心上移;下肢同理,不适合快速反应能力的提升。同时,手指、手腕、肘部、肩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直接影响投篮、传球的幅度和速度。因此,篮球的训练要保证力量、快速力量、靈活性、柔韧性、肌肉协调性、快速反应能力、无氧耐力以及体能的训练,才能使得训练效果迁移到篮球运动中。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身体机能特点的研究,采取合理的、科学的体能训练方式方法,既要着眼于学生普遍身体素质的提高,又要善于发现学生中潜在的运动技能。通过专门的训练,使学生获得竞技体育竞赛所需要的体能和知识,开拓和创新中学生体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
[1]张 剑.初中体育训练与竞赛对学生身心发展影响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6(24):73-74.
[2]陈崇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特征与体能训练理论研究[J].新课程(教师版),2010(4):54.
[3]刘世望.新课改下初中生体能训练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4(21).
关键词:中学生;身体机能;体能训练;中学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时期将完成从少年期向青年期的成长,因此其最大特点就是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迅速成长和复杂变化,形成青少年时期特有的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成长期。就体育运动与竞赛训练来讲,青春期中学生在身体形态和技能上均发生一系列的“质”的变化,这些特点将对中学阶段学生的体能训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一、中学生身体机能成长变化及其特点
1.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逐步完善,表现在思考能力和承受能力的明显提高
在青春期,大脑体积增大、重量增长;脑功能逐步完善,人的神经系统结构更加趋于复杂,神经功能更加完善。
2.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稳定、肺功能逐步增强,表现在对大运动量训练的适应能力增强
学生在青春期的心率逐渐减慢,并接近成人,一般稳定于60~70次/分钟;血压逐渐升高,并稳定于110~120/70~80mmHg。
3.性发育成熟,男女学生在力量、柔韧性等方面发生明显的分化
青春期,性器官迅速发育成熟,功能完善,男女第二性征变化显著。与此相应,男女学生的力量、柔韧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区别,对不同项目的适应性出现明显分化。
4.身体素质提高,力量、速度、耐力、灵活性等适应竞技体育对抗性能力增强
中学生身体发育极为迅速,身体素质快速提高,神经系统和肌肉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力量、速度、耐力、灵活性等逐步适应竞技体育对抗性的能力要求。这一时期,针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和变化,教师在体育教学上应抓住基本教学和基础训练,并结合进行合理的竞技运动训练,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中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基本任务
1.体能
体能是身体适应学习、生活、运动及其外界环境的综合能力。体能好的人在从事体力性活动或运动时充满活力,能较快适应运动要求,保持正确的身体形态和良好的运动素质,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感或乏力感,这正是中学生体能训练的基本目标。
2.保持身体健康的体能训练
健康体能训练的基本目的是增进健康和提高基本活动能力,主要目标是训练和提高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增进日常生活工作效率所需的体能,主要包括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柔韧性以及适当的体脂肪百分比。通过一定的运动训练,中学生各器官系统机能水平和身体形态得到锻炼,获得和保持正确的身体形态以及一定的运动素质。
3.基本运动体能训练
基本运动体能训练,简而言之,即培养和锻炼人具备一般性体育运动或体育活动的能力。
基本运动体能是人们在进行一般性体育活动中完成跑、跳、投等所需各种基本运动和动作的体质和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生活日益优越,舒适优裕的环境,家长、老师的呵护与关爱,造成中学生普遍缺乏运动,体能下降。因此,有必要通过一定量和强度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方式和健康体态,在灵活性、迅速、力量等方面得到提高,从而保持正常学习、生活、工作所需要的体能。
4.竞技运动体能训练
竞技运动体能是以在竞技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的。竞技运动体能强调对竞技运动项目的适应,要锻炼与特定竞技项目相适应的竞技体能,追求极限体能开发,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此,必须针对特定项目,针对机体适应能力进行特定性和综合性训练,并训练调整最佳体能的方式方法。中学阶段的运动竞技体能训练是为后期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打基础的。
三、中学生体能训练的几个层次
中学生的体能训练,要针对中学生的身体机能成长和变化的特点,合理安排一般性的和特定项目的体能训练。一般性的体能训练,目的在于全面发展学生的力量、耐受力、速度、灵敏性和柔韧性,使学生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均衡发展。特定项目的体能训练则因人而异,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的训练。
1.强化学生肌体的训练
采用中等或中等以上的运动强度,具有韵律性的、较长时间的(约15分钟或以上)运动方式,保持最大心率值的60%~80%,进行耐久运动训练。主要目的是锻炼心脏和肌肉,增加耐力和柔韧性,不易产生疲劳感;提高肌肉的强健性,能给予关节更好的支持,不易遭受运动损伤;有良好的柔韧性与协调性,避免在剧烈的活动中发生肌肉拉伤或关节扭伤的问题。典型的有氧运动训练项目有变速跑、武术、体操、舞蹈等。
2.培养专项能力的训练
针对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能力。如选择短跑、跨跃等,提高速度能力;选择长跑、游泳等,增强耐力能力;选择跳跃、投掷等,增加力量能力;选择舞蹈、球类、器械运动等,提高灵敏度和协调能力;选择体操、按压等练习,提高柔韧能力。
3.提高竞技运动能力与水平的训练
竞技运动的魅力在于比赛的竞争性、刺激性。中学阶段,因势利导,因时、因项、因人而异通过适当的课余竞技体能训练,可以使学生中一些运动能力突出的人员获得正确和具有竞技性质的运动体能和竞技能力,使学生具备在竞技体育方面健康、稳步上升的基础,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并为高水平的体育竞技项目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以篮球活动为例,篮球是一项对抗性非常强的运动,同时对于无氧能力(多次数短时间快跑)、快速反应能力(急速起动、急速制动、突然变速、变向、转身、抢断)、爆发力(跳)、灵活性与柔韧性(投篮、传球)、力量(投篮、传球)等有着很高的要求以及在机体疲劳程度下仍要求发挥最好的力量水平。在移动过程中,所有力量都来自腰部,由腰腹部调节重心、改变用力方向,腰部力量直接影响到快速反应能力,而篮球运动员身材高大,如果过多地进行上肢力量训练会导致上肢肌肉肥大,进而导致重心上移;下肢同理,不适合快速反应能力的提升。同时,手指、手腕、肘部、肩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直接影响投篮、传球的幅度和速度。因此,篮球的训练要保证力量、快速力量、靈活性、柔韧性、肌肉协调性、快速反应能力、无氧耐力以及体能的训练,才能使得训练效果迁移到篮球运动中。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身体机能特点的研究,采取合理的、科学的体能训练方式方法,既要着眼于学生普遍身体素质的提高,又要善于发现学生中潜在的运动技能。通过专门的训练,使学生获得竞技体育竞赛所需要的体能和知识,开拓和创新中学生体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
参考文献:
[1]张 剑.初中体育训练与竞赛对学生身心发展影响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6(24):73-74.
[2]陈崇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特征与体能训练理论研究[J].新课程(教师版),2010(4):54.
[3]刘世望.新课改下初中生体能训练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