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时光里的小人书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cld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四年级之前,我一直在乡村的小学里读书。
  那所小学叫增坂小学,是由一座乡村祠堂改造的学校。青瓦,青砖,前后两进,依山而建,后进比前进高出几个台阶,偌大的天井使得两边的教室非常明亮。二楼是木板的,干净整洁,是老师的宿舍以及办公室。整个学校古朴、精致。大门是巨大的青石板,夏天我喜欢把脸贴在上面。天井的地板用石板拼成,是南派古建筑的典型。至今我想起来,我们当时是在一个艺术宫殿里上学。
  我之所以对学校的建筑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在学校里过得并不愉快。可能是我性格孤僻、不合群,一直是男同学排斥、孤立和取笑的对象。我很怕下课,一下课,成帮结队的男同学就把我当成动物园的猴子,朝我扔纸,故意找碴儿。因此一下课我就找个角落躲起来,愣愣地看着学校里的一砖一瓦,看着雨滴掉在石板上激起的水花,胡思乱想些自然界的奥秘,以摆脱现实的干扰。
  有时候我也屈服于他们,给他们当马玩,就是一个同学在我后面,用双手搭着我的肩膀,嘴里叫着“驾驾”,两人往学校的后山上跑。有一次要跃过一条水渠,结果我跃不过去,掉了下去,后面的“马手”当然能及时刹住。正是枯水期,水渠里全是泥浆,于是我成了个泥猴子,不好意思从街上走,只好绕到山上走回去。
  有一个男同学是我的好朋友,住得离我家最近。后来他叛变投敌,把我的秘密全告诉了他们,于是他们有了更多嘲讽我的笑料,他也因此在团伙中立功。我难受极了,用粉笔在墙上写他的名字诅咒他。
  生活中彻底没有朋友的时候,我瞄上了和我同桌的女生,我想这也许是世界上唯一有可能成为我的朋友的人。虽然男女生不怎么说话(一说话就会被人嘲笑),但我觉得她应该不会鄙视我。我在心中建立起对她的好感,也认为她对我有好感。但是有一次考试的时候,我偷看了铅笔盒里的乘法口诀表,结果她毫不犹豫,当场就向老师告发了。我瞬间崩溃,明白所有的好感来自一厢情愿。
  但我会不自觉地在心中寻找一个盟友。我们的数学老师,一个城里来的姑娘,高高的个子,戴着黑框眼镜,留着油光水滑的长辫子。现在想起来,造型有点像《丑女贝蒂》中的贝蒂,面容、气质又像好莱坞明星安吉丽娜,茱丽,嘴唇的造型特别像。她脾气暴躁,操着一口我很喜欢的有陌生感的普通话,敢于怒斥班上的团伙学生。她成为我的精神盟友。渐渐地我觉得自己喜欢、崇拜上她。放学后经常找机会看她去食堂打水、拿饭,来来去去,听她说话,甚至观察她在走廊上如何吃饭,听她和别的老师说笑时爽朗的声音。
  有一天,一个同学从家里带来了一窝刚刚出生的小老鼠,红彤彤的。老师们午睡时,鞋子都脱在门外的走廊里。他们要求我把小老鼠放在数学老师的鞋子里,只要数学老师一开门习惯性地穿上鞋子,我们准能欣赏到尖叫。乃至看到她被吓得屁滚尿流的场面。我坚决地拒绝,被他们怒骂,但是我不能阻挡其他同学这么做。我第一次看见她被吓得眼泪都出来了。
  数学老师成为我在人群中唯一的精神寄托,因为她,我感到心灵上有一个同盟。虽然我从来没有跟她说过什么。有一回。记不清为了什么事,应该是作业没做,我被数学老师留堂了。我被罚站了一个小时,后来她终于在办公室里惩罚我了,一边骂一边揪我的耳朵,我感觉自己的耳朵被她拉长了很多,火辣辣的。这次的惩罚又让我有点崩溃,但从她的办公室出来后,我还是很怀念她揪我耳朵的感觉。
  每个人都令我失望,我不得不寻找其他方法逃避孤独。
  我的堂姐家里有十几本小人书,当我被同学取笑或者羞辱之后,我就会条件反射地去看那些小人书,大多是《说唐》《杨家将》之类。我钻到书中的古代世界,和草莽英雄们一起喜怒哀乐,惺惺相惜,好像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小人书里的世界让我得以和孤独挑战。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产生了一些想法,比如说我想练一种轻功,这样就可以不怕任何人挑战。开始的时候。我想可以每天不断跳跃矮树,等矮树长大时,自己应该也能跳得和树木一样高了。但是春天的树长得太快了,我很快否定了这种想法。接着第二种想法又从脑海里诞生,我可以练习双脚在空气中交替往上跳,不待一只脚落到原处,另一只脚就往上提。这种想法一直盘旋在我脑海中,后来到了中学,学了能量守恒定律之后,才知道这是一种幻想。
  孤独的经历使得我一直在潜意识中想练就一种超人的本事,这种幻想一直存在心中。不知道这跟我走上写作之路有没有关系。但是,那些孤独的感受,那些孤独时进入的小人书的世界,不得不承认,是对我写作的一种启蒙。
  
  [路子对你说]
  我的爷爷做了一辈子教师。记得我读小学时,家里客厅最显眼的一面墙上,悬着两只玻璃匾。一只匾上写着四个大字“光荣离休”;另一只匾上的字小些,有两行:“辛勤四十载,桃李满天下。”这十个字我都认识,当时却不大明白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夸我爷爷种果树成绩显著吗?爷爷的学生很多。有一位是颇有名气的书法家,写信来,抬头总恭恭敬敬写“××先生”,“××”是爷爷的字而不是村里人都直呼的那个名;还有一位是木匠,记得他应爷爷的要求,为我做过一面小小的木黑板……到今天还有印象,逢年过节来拜望爷爷的学生,都是彬彬有礼的,他们和曾经的老师之间仿佛有一种温和的默契,很牢固,很独特,是其他感情无法替代的,简直让我嫉妒。
  作家余秋雨先生的文章《三十年的重量》,我很久前就读过。当时好像只注重读其“故事”,前些天为选文章重读时,我被一句话打动了:“你们或许已在创造着某种永恒。你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些立即就会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回想自己求学的经历,和老师们相处的一些小事,想来真的感觉沉甸甸的。
  大家看到本期杂志的时候,可能已临近教师节了,升入新的年级,你对老师的感情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吗?
  对正在读书的学生来说,9月在某种意义上比新年还重要,因为9月是学习的新起点。在新的学年里,你会经历更丰富的人生,获取更丰富的知识。
其他文献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这一切都是徒劳。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
期刊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晋书·袁宏传》中有“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唐代,中秋逐渐成为固定的节日;宋代,中秋习俗盛行;至明清时,中秋上升为与春节、端午齐名的民俗大节。  中秋节的起源,与先民对月的崇拜有关。古人视“日、月、星、江、海、岱”为“六宗(神)”,由此产生了祭月、拜月之俗。月球是距离人类最近的天体,每当农历十五日。人们仰望天空一轮明
期刊
小的时候,我见过一个奇妙的现象,不敢忘却,一直到现在,我已是垂暮之年了,仍还百思不得其解呢。  我们的隔壁,住着一位老头儿。他极能养鸟,门前的木架上,吊下各式各样的鸟笼:里边住着云雀,绿嘴,画眉,黄鹂儿……尽是些可怜可爱的生灵儿。整天整天里,我们就守在那鸟笼下,听着它们鸣叫。叫声很是好听,尤其那只云雀,像唱歌一样,老远就能听见,使人禁不住要打一个麻酥酥的战儿了。  时间一长,那云雀叫声就不比以前那
期刊
小昭是个10岁的男孩。他爸爸是个做生意的。每过一段时间,小昭和妈妈就会收到爸爸从南方一座城市某条路的73号寄来的信。后来小昭问妈妈:“爸爸为什么过年也不回来?”妈妈说:“爸爸这两年生意刚起步,肯定很忙,等忙完这阵子他就回来了。你给他回封信吧。”于是小昭趴在桌子上开始写信。  小昭很喜欢看爸爸的回信。在一封信中,爸爸提到7他所住的73号,说那是一幢很大的老式房子,他住在那幢房子的四楼,房间里铺着抛光
期刊
漫画上,第一棵牵牛花走的是捷径,当第二棵牵牛花还在下面徘徊时,它已铆足了劲儿爬上了墙头,贪婪地吮吸着阳光,早早地绽放;第二棵牵牛花绕着三棵树干攀爬,爬升的速度也随之锐减,它缓慢地朝着太阳的方向挪移,艰难地攀爬成了它这一时期的主题。  这里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第一棵付出的辛劳明显少于第二棵,但它爬得高、开花早,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棵费时费力,但仍远远落在第一棵的后头。但是。请把你的视线移向统领
期刊
[关于儒勒·列那尔]  儒勒·列那尔(1864—1910)是法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和戏剧作家。他的作品数量不多,但很精致、凝练、犀利,用字不多,但极其讲究。他说过,要像罗丹雕塑那样去写作。他热爱大自然,认为“自然界是真实、生动而纯净的世界”。在法国,他是继布封等人之后的又一位描绘大自然的高手。    一个树木之家    穿越过烈日照晒下的一片平原之后,我遇到了他们。  他们因为不爱喧闹,所以不住在
期刊
拥有一双慧眼  叶万安    图一里的男人一身西服,外加一副眼镜,看上去多像一个艺术家。而图二里的男人穿得土里土气,卷起衣袖抡起斧头就往树根上劈。他们两个人到底意欲何为?  眼镜男发现这个形状奇特的树根后艺术灵感突发——要是能把这树根拉回去做成根雕来放置盆景。该多好!于是一个栩栩如生的根雕完成品跃然于脑海。也许这位艺术家把树根雕成艺术作品后,不难卖个好价钱。然而,这构想中的艺术品还没面世,就被一个
期刊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温柔缠绵,手捧一杯浓浓的咖啡,屋中弥漫着丝丝香气。但咖啡喝到嘴里,却是难忍的苦涩,味道如多年前的那个雨天……  思绪追寻到那年的初夏,大地被灰暗的云笼罩。操场上有一群女孩,围坐在一起,看似密不可分,其间却暗潮涌动。突然,一个女孩的吼声打破了沉寂。不久,一阵吵闹声响彻整个校园。一道闪电划破天空,雷声惊天动地。雨来了,倾盆而下,砸在她们身上。但她们并未散去,而是待在原地。雨,使她们在
期刊
我的父亲丰子恺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爱世间一切有生之物。他爱人类,更爱儿童。他认为“世间最尊贵的是人”,而“人间最富有灵性的是孩子”。孩子做事认真,心地纯洁,对世间毫无成见,对万物一视同仁。孩子好比一张白纸,最初在这白纸上涂色的,便是自己的父母亲。  我生长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中。母亲是一个善良而懦弱的人,在我们这些白纸上涂颜色的主要责任落到父亲身上。然而,在我们的童年时期,父亲画笔上的颜料是那么吝啬,
期刊
说明文《故宫博物院》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它的段落结构模式,也就是它的段式。品味文章的段式,既是对阅读能力的训练,也是对写作能力的训练。《故宫博物院》中最值得学习的,是它的描述式说明段。描述式说明段多用形容词,语汇生动,其基本构段方式,是简洁的说明加生动的描述。在介绍建筑、风景之类的说明对象时,人们常常用这样的语段来对事物进行说明,一方面尽显事物的特点和美感,一方面渗透作者的情感。描述式说明段的展开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