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渠草莓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angfeng0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草莓已经成为安宁渠镇的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分析了草莓日光温室栽培的技术要点,旨在提高安宁渠镇草莓产业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安宁渠镇;草莓;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3-58-02
  草莓生产现已成为安宁渠镇的主导产业,形成了以西戈壁村为主的草莓生产基地。目前已有267hm2的种植规模,成为新疆境内最大的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使农民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且安宁渠镇的草莓生产和销售也带动周边的县,形成了以安宁渠镇为中心的草莓生产、销售辐射网。
  通过几年的发展,草莓种植户基本上掌握了日光温室栽培的技术要领,但是部分草莓种植户对于栽培技术还有不少欠缺,影响了草莓产业的发展,鉴于此,笔者根据工作实践,总结了草莓日光温室栽培技术,旨在提高安宁渠镇草莓产业发展水平。
  1 品种选择与幼苗培育
  1.1 品种选择 日光温室与塑料大棚促成栽培相似,要求选用果大、品质优、抗白粉病、丰产、耐贮运性强、休眠浅的品种,一般需冷量在0~200h,如“红颜”、“甜查理”、“丰香”、“章姬”、“幸香”、“佐贺清香”等。
  1.2 培育壮苗 培育壮苗是草莓日光温室丰产栽培的关键。为保证高产稳产,必须选用优质壮苗。培育壮苗可以利用假植育苗、钵育苗等方式达到[1]。壮苗标准为:植株完整无损,没有病虫害和病毒,具有4~5片以上发育正常的叶片,根颈粗度在1cm以上,叶柄短粗,根系发达,有较多新根,多数根长达5~6cm,单株鲜重在30g左右,地下部分重量占整株的1/3以上[2]。
  2 栽前准备
  2.1 地块选择 草莓种植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有充足的阳光和较好的排水条件,土壤最好是沙壤土或者壤土,土壤酸碱性以略酸为好。如果前茬作物为西红柿、黄瓜、西瓜等,应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共同的病虫害。
  2.2 整地施肥 日光温室栽培草莓要施入足够的基肥,以满足长采收期的肥料供应[3]。一般每667m2施入充分腐熟的堆肥5 000kg,配施50kg豆饼。将温室内上茬作物根、草清除,浅翻30~40cm,结合耕翻全层施入无污染、腐熟的优质农家肥。
  2.3 土壤消毒 如果是连作3a以上的温室,栽植前还需要消毒。草莓连作后,致病菌虫卵增多,危害草莓的正常生长,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为了保证草莓的品质和产量,必须对土壤进行定期消毒。草莓栽培时主要采用太阳能高温消毒法,在前茬草莓采收结束后,去掉秧苗,清理地块,平整土地,在夏季炎热季节,每667m2施粉碎秸秆等有机物1 000kg左右,然后深翻、打碎、起垄、灌水,地面覆盖透明塑料薄膜,盖上棚膜,密闭15~20d,土壤温度可达50℃以上,达到消毒目的。上暄下实,细碎平整。每垄铺设滴灌管1~2根,首部安装叠片式过滤器和文丘里施肥器。
  3 定植
  做南北向垄,采用大垄双行,垄宽85~95cm,垄高30~40cm,株行距为(15~20)cm×25cm。垄栽可以提高地温,促进生长发育,并减少病害的发生。选阴雨天栽苗,边栽边浇水,浇透。根据品种不同每667m2栽植8 000~11 000株,种苗弓背一定要朝向垄旁,栽植时“深部埋心,浅不露根”。
  4 温室覆盖
  日光温室草莓促成栽培覆盖棚膜时间是外界气温降至8~10℃,一般在10月上、中旬扣棚。覆盖棚膜时间还要看产品上市时间和品种不同而异,计划提早上市和休眠浅的品种早扣棚,计划推迟上市和休眠深的品种晚扣棚。扣棚后要覆盖地膜,既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温室湿度,也可提高土温促进根系生长。
  5 温度、肥水及光照管理
  5.1 温度 草莓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温度要求不同,营养生长期最适温度是25~30℃,开花期最适宜温度是28~30℃,果实膨大采收期最适宜温度是20~25℃,温度高时要及时通风。如果生长发育期间温度低于6℃,必须进行加温[4]。
  5.2 水管 湿度也是草莓管理的关键环节。一般情况下,温室内的湿度要保持在70%以下,如果超过了70%,要及时进行通风。土壤吃水量也要控制好,一般花芽分化期60%、营养生长期70%、花果期80%为好。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以70%以下为宜,湿度过大要及时通风。灌水方法以滴灌最好,也可小双行中间浅沟勤灌,不要大水漫灌,否则病害严重并影响作业。从植株和棚内空间观察,以早晨揭帘为叶片有吐水现象、棚内没有雾气为好,叶片没有“吐水”可能是土壤缺水,棚内雾大可能是土壤偏涝。温室内湿度大、温度低时,易感染灰霉病、白粉病等。
  5.3 追肥 日光温室栽培的品种结果时间长、需肥量大,因此除施足底肥外,还要合理追肥以增强苗势、增大果个、提高产量。追肥在叶色变浅时(表现脱肥)进行,可通过滴灌或叶面进行追肥。叶面追肥是将肥料溶于水,直接喷洒到有机草莓的叶片上,使叶片直接吸收利用营养元素,可以喷施稀沼液或其他发酵有机肥液;滴灌施肥首先准备一定容积的水池,投入经腐熟发酵的有机肥,再放水制成肥液。液肥要经过2~3级沉淀过滤,以防止堵塞滴头。也可以用沼液代替液肥使用。
  5.4 光照 温室生产,冬季光照不足,可给草莓适当补光,防止植株长势衰弱等问题。补光方法:60W灯泡离地面1.5m,每约3m一个,前期补光时间每天从傍晚盖帘开始至22:00止,开花后照至20:00,补光时期从12月中旬(冬至前后)开始至2月末结束。
  6 授粉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6.1 授粉 草莓进行保护地栽培,最大的缺点是座果率低,且容易产生畸形果,主要原因是草莓开花时,温室内湿度大,温度低,日照不足,使花药散粉和授粉受精受到影响。所以温室内应放蜂辅助授粉,熊蜂由其耐低温的特性而成为最佳选择,注意风口处须加防虫网,施药时将熊蜂搬出并按施药说明选定间隔期搬入。同时,为避免低温不出巢的意外,有条件的最好安装内循环风机,辅助风媒授粉。
  6.2 病虫防治 草莓病虫害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从种苗选择、选地、施肥、温湿度调节等环节入手,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利用硫磺熏蒸,黄板、蓝板粘杀等技术辅助防治,一般不要使用化学农药,必要时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第十二师各农牧团场草莓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灰霉病和红蜘蛛。白粉病发病初期使用醚菌脂、苯醚甲环唑防治;灰霉病发病初期使用嘧霉胺、速克灵防治;红蜘蛛采用阿维菌素、双甲脒、三唑锡、四螨嗪等杀螨剂防治,使用计量参照说明。
  7 果实采收
  在草莓采收时,一定要掌握好时间,一般着色达70%以上即可进行采摘。在草莓采摘前,要做好容器、工具及人员准备,最好的采摘时间为傍晚转凉后或者清晨露水干后至中午。采摘时,掐断果柄,并对草莓进行分级,采摘的果实要求果柄短,不损伤花萼,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危害。
  参考文献
  [1]赵玉科.日光温室草莓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9(12):150-151.
  [2]苗晓雨,刘海亮,王德亮.日光温室草莓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06):129.
  [3]刘海军,于永强,陶可全,等.黑龙江省温室草莓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4(09):56-58.
  [4]王静,张立东.日光温室草莓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02):126-127.
  (责编:吴祚云)
其他文献
运用分形技术实现虚拟选线环境中的三维动态建模。所建模型能在铁路选线虚拟环境仿真系统中模拟地面、背景天空、树木等的三维图像。与传统的静态建模方法相比,这种建模方式
以生姜为试材,分析了不同种类肥料配施对生姜根系及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配施处理的生姜根鲜质量增加,根系活力增强,分别比普通化肥处理和
现代农装株洲联合收割机有限公司与华南农大共同研制的2BD-10型水稻精量穴直播机是国内唯一形成批量生产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型,与国内其他直播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机可同步
提出一种基于加权思想的证据调整方法,解决证据融合理论中的不同证据应具有不同重要性的问题,并把这种方法和基于证据理论的神经网络相结合,形成加权证据网络.仿真结果表明这
从四杆机构具有灵活性和平面机构任意封闭图形具有3个约束数的理论出发,对机构学的自由度计算公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公式不仅比1896年俄国科学院院士契贝舍夫建立的
目的探讨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后妊娠因素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的3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后对妊娠因
该文从选地整地、苗床管理与适时播种、大田间管理和科学施肥、冬春两季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渝黄4号优质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旨在改善油菜种植结构和
为进一步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围绕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路线,对品种选择、培育壮苗、造时移栽、肥料运筹和化控、水浆管理、除草、适时收获等7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烟草黑胫病是烟草上的毁灭性病害,主要通过带菌土壤和病残体进行传染。该文通过研究不同N/P比与烟草黑胫病菌生长的关系,找出病菌生长的最适氮磷比例。试验以硝酸钠为氮源,以
摘 要:皖东地区气候变化比较明显,高温、干旱、洪涝、大风等气候性灾害频发,导致玉米高温热害、干旱、渍害、倒伏、烂粒等气候灾害发生。应对气候变化农业适应性技术研究和实践表明,通过选用良种、适期播种、秸秆还田、科学施肥、合理栽培、病虫草害防控、完熟收获、烘干籽粒等技术措施,可以规避或减轻气候灾害风险,促进玉米产业稳产增效。  关键词:玉米;气候变化;农业适应性技术;皖东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