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人念家的燕子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85954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时任花池乡党委书记的彭必文表弟告诉我,说亮垭村二社老彭家的燕子恋人念家,燕子从2000年3月来到老彭家后,已由最初的两只燕子一个巢穴,发展到18个巢穴数百只燕子。
  好奇的我,如约来到亮垭村二社,老远就见老彭家的上空飞舞着许多小黑点,叽叽喳喳翱翔在蓝色的天空里。老彭家背靠一座山丘,朝向坐北朝南,四周被碗口粗的松柏包围着,只露出了部分灰色瓦盖的房脊,树枝和房脊上歇息着一些刚归来的燕子,正梳理着散乱的羽毛。来到院坝里,密集的燕子在我头顶盘旋,有的从屋内斜飞而出,有的从野外一闪飞回老彭家里家外的巢穴。来来往往的燕子,看得我心花怒放,仿佛我也变成了一只燕子,与它們一起飞起来。老彭的三间砖木结构瓦房,屋外屋里的墙角,被燕子们精心构筑了18个巢穴,每个巢穴约有两个巴掌那么大,椭圆形紧紧粘贴在墙角。巢穴里面的小雏燕,见到觅食回来的父母,个个伸着脑袋张着小嘴巴,叽叽喳喳与父母们亲吻,喜滋滋地吃着香香的美食。
  那年,四月来得早,正是农家最繁忙的季节,老彭和其他庄稼人一样,天麻麻亮就下地耕田、播种、锄草,还遇上了当年的天旱,更是让他累上加累,没日没夜地辛勤劳作。老彭说很喜欢他家这些远道来的客人,对它们情有独钟,每天按时为燕子早早开门,不厌其烦地听燕子歌唱,年复一年享着燕子带来的欢乐,守候着丰收和喜庆的日子。十三年来,每当春天到来,秧苗刚刚泛绿,树木冒芽,柳儿飘絮,老彭家屋外屋内墙壁上睡醒的燕子就展开双翅,轻盈地飞出住所。一只,两只,三只,十只,三十只,一百只……叽叽喳喳的叫声划破村野的寂静,转眼间飞进农家屋顶,绿树丛中。它们时而箭一般上下翻飞,冲散片片白云和缕缕炊烟;时而歇落在屋顶、门前,四处张望。在里外长长的电线上,布满密密麻麻的小点,远看像一串歌唱乡村风光的五线谱,又像一排刚上小学的孩子在做早操,别有一番韵味。
  老彭家的燕子恋人,也念家。虽然他家不够富裕,房子低矮,自2000年3月燕子选中到他家,就在屋外屋内筑巢,每年的春天不顾路途遥远,不顾路程艰难,不顾风雨雷电,历经磨难,年年按时回到老彭的家。与他相处13年,一直和和睦睦,燕子每天六点多钟就飞出窝捕食昆虫,保护农作物,守候他家和附近几个村子农民的收成。燕子最体谅人、最关心人,从不给老彭添麻烦,连窝里的垃圾也是一点一点地叼到野外。主人在家时,燕子躲在燕窝里呢喃细语,温文尔雅。如果天要下雨,燕子们总是喳喳叫着,在老彭面前反复低飞,给他预报天气。即使下雨天羽毛被雨淋湿了,燕子们总是在进屋之前先抖抖翅膀。燕子离开老彭家,都是寒夜里悄然而去,不留任何声息,不留只言片语,连一片羽毛也不留下……
  劳动一天的老彭,随着燕子的身影,感到格外的舒畅。
其他文献
在秋天,我把最饱满的那一粒,当作一枚提前衰老的落叶,捂在胸口。  我站定的地方,是河西走廊,手扶的窗口,继续向北。  生活有时,就是这么小,小到一個点上,小到弱不禁风,小到你要说出一句话时,找不到一个恰当的人。  责任编辑:蒋建伟
期刊
不要老是迷恋在下面,其实,上面的更要好看。休掉低处,将高的文趣,奉为圣殿。  呵,这是一种春天的华美,让男的、女的转悠和跨越雷池,紧迫成,明目张胆。  伸出你的手,今夜无眠,提起你的腿。今晚,我们诗心欲动,唱吧、跳吧,开合、开合、开开合。  责任编辑:蔣建伟
期刊
之所以对洋槐花情有独钟,是因为故乡老家门前就有一棵高大的洋槐树,每年一到四五月份,满树槐花盛开,槐香阵阵。  我那时还小,只记得我二哥经常爬到树上看书,到了春天,我们爬上树,摘槐花,吃花萼里的蜜水,哦,好甜好甜啊!槐花可以炒着当菜吃,是长大后才知道的,我妈有没有给我们炒过,现在已没有印象了。倒是盛夏时,我妈经常在树下放一张凉床,中午可以休息,晚上可以乘凉。  这棵大洋槐树洁白一片,见证了我无忧无虑
期刊
对于家庭主妇来说,脚踏实地就是从进厨房这一刻开始的。  前不久,看一个国产小众文艺片叫《岁月无声》,英文名翻译是“Timeflies”(时光飞逝),人到中年的男主人公回忆18年前从青春一路走来的岁月——为初恋情人打伤渣男而坐牢,与落了残疾的芭蕾舞女演员同病相怜而结婚,妻子不孕,抱养孩子,妻子得病而死,孩子青春期叛逆……生活中的烦恼无尽时,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中过来,已人到中年。当初的梦想去哪儿了,当初
期刊
父母都快80岁的人了,今年是二老结婚56周年。我是他们养育的4个孩子中的老幺,1972年出生。  父亲非常啰唆,啰唆得让我们捂住耳朵,甚至躲开才清静。父亲母亲只要在一起,没有不争几句的。母亲人缘好,几乎没有和村里人红过脸。一天与父亲三吵五吵、十吵八吵,九成以上是父亲惹的或胡搅蛮缠。哎!摊上这么个丈夫,如果我是她,与我父亲一支烟的时间都过不下去!  前年,我把母亲接到津市市区(说好父亲处理完春收随后
期刊
五月中旬,我因参加一次专家高研培训班,客居萧山某国际酒店。  我安放好行李,来到东面窗前,拉开白色的纱帘,隔着玻璃窗看过去,视线较远,直到被一线黛绿色的小山挡住,小山后面是什么,不得而知了,不想去猜,也不想去了解。我已步入知天命之年,可没有一点天命之年的从容,反而因为精力与记忆力的严重衰退,带给我内心的慌乱,还有工作上的委屈也降临到了我的头上,一段时间以来,情绪在低迷中徘徊。这几天,除了学习和就餐
期刊
老家的社背河不是大河,十来米宽,是一条活水的小河。我最爱吃的,就是社背河里的小鲫鱼,手指那么大小,油煎的、做成汤的,味道鲜美,夹在筷子上,一口就可吞下一条。  鲫鱼对生长的水质环境要求很高,水质好才会有鲫鱼。鲫鱼很小,但它确实是江南水域里特有的生灵。灿烂的霞光在河面上跳跃,社背河畔生机勃勃。老屋前是泥路,路旁有篱笆和花草。老屋旁边有菜园,向日葵、扁豆、南瓜应有尽有。看不尽的绿色,闻不厌的鸟鸣,天幕
期刊
那天,你来到了我们村里,大家都叫你第一书记。你却说你不算什么官,是我们的房东亲戚。  你说你也是农家子弟,這样的村子你最熟悉,来到这里就是回到家中,有啥困难咱们一起努力。  从此,你就住在我们村里,成了我家最近的邻居。来到这里,你深知责任重大,要把咱村变得更加美丽。  责任编辑:蒋建伟
期刊
小的时候不像现在,水果蔬菜这么丰富。夏天的时候还好,有茄子、豆角、黄瓜、西红柿,冬天就只是土豆、萝卜、白菜,我颇为恼火,谁把土豆这东西搞过来的?  直到有一天,有个太姥姥,比我外婆还要长一辈,她知道我不爱吃土豆,笑吟吟地对我说,“傻孩子,土豆是从日本那边传过来的,那个时候闹灾,土豆救过我的命啊!”  我对土豆的印象有所改观,但依旧是不喜欢吃。在农村,谁家要是办事,那可是相当隆重了,亲戚朋友、七大姑
期刊
“从北京到南京,中间隔个徐州城。中原人爱吃‘烙馍馍’,那么地个狠劲咬,那也不嫌牙根疼。”这个小曲,听着不禁莞尔。  旧时,徐州地区的女子出嫁前除了要学会女红,还要会做饭。而做饭的十八般武艺中,做烙馍是必不可少的。做烙馍的面要软硬适中,太硬,馍很难做薄;面软,做的馍容易烂。做烙馍的擀面杖两头尖,中间粗。手巧的女人擀面的时候,面皮会绕圈旋转,薄得透明。擀烙馍是巧手活儿,翻馍也是技术活儿。鏊子支好,柴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