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高速护栏横隔板又持刀抗拒抓捕的定性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comput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盗窃;转化型抢劫;既遂;破坏交通设施罪
  基本案情
  2009年1月13日20时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被告人徐某伙同杨某、朱某、李某(均另案处理)窜至金丽温高速公路五云镇姓姚村路段,由杨某、朱某等人负责拆卸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防撞护栏横隔板,并扔到高速公路下,由徐某在高速公路下负责望风及搬运。当地村民发觉后赶往高速公路,与因发现人影而向高速公路涵洞口走的杨某、朱某、李某、徐某四人相遇。杨某、朱谋等三人立即逃跑,被告人徐某当即被村民抓住,但却挣脱并一路逃往姓姚村某居民家二楼躲藏,被追赶而至的村民找到。被告人徐某遂拿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系管制刀具)挥舞,威胁旁边村民,后被村民制服。次日上午,公安民警在高速公路下发现前晚被盗的15块横隔板,经鉴定,横隔板的价格为人民币1890元。
  诉讼经过
  本案由当地公安局侦查终结,于2009年4月移送审查起诉,我院审查后,于同年5月提起公诉,指控徐某犯破坏交通设施罪,同年6月当地人民法院因徐某系从犯,予以减轻处罚,后以犯破坏交通设施罪,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徐某并未上诉。
  争议焦点
   对被告人徐某的行为定性存在无罪、转化型抢劫、破坏交通设施三种不同观点。
  法理评析
   第一种观点认为被告人徐某主观上虽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且客观上伙同他人实施了秘密窃取财物的行为,但由于数额不到2000元,达不到当地数额较大的标准,其行为不构成盗窃罪。且由于前面的盗窃行为已经实施完毕,后面在逃走过程中用刀威胁的行为系独立行为,未造成人员伤亡,也不构成其他犯罪,因此被告人徐某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而不是犯罪行为。
   第二种观点认为被告人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伙同他人秘密窃取公私财物,虽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但在后续逃跑过程中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之规定,以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之规定定罪处罚,即转化型抢劫犯。但问题一,被告人徐某所盗财物金额仅为1890元,没有达到数额较大,其盗窃行为尚不足以构成盗窃罪,似乎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中的行为规范前段“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05]8号)规定,行为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未达到“数额较大”,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情节较轻、危害不大的,一般不以犯罪论处;但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以抢劫罪定罪处罚;(1) 盗窃、诈骗、抢夺接近“数额较大”标准的;(2)入户或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诈骗、抢夺后在户外或交通工具外实施上述行为的;(3)使用暴力致人轻微伤以上后果的;(4)使用凶器或以凶器相威胁的;(5)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见,被告人徐某的盗窃数额不大,但具有使用凶器或以凶器相威胁之情节,仍然可适用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之规定。问题二,被告人徐某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是否为盗窃之“当场”。村民看见行为人实施的盗窃行为后赶往高速公路,而被告人徐某等人也因看见人影而走离高速公路,于是双方遇见,直至徐某前后二次被抓,徐某其实从实施盗窃行为开始,到在逃离过程中使用凶器相威胁这段时间,一直未脱离当地村民的追捕,也就是说被告人徐某的暴力抗拒抓捕行为与盗窃行为具有时间上的连贯性以及空间上的限制性(都在姓姚村内),应属于当场。问题三,本案被告人徐某等人在实施盗窃行为时被村民发现,后徐某被抓获,赃物(隔离板)又在高速公路下(盗窃行为地)被发现,被告人的行为是否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不能得逞,是否为犯罪未完成状态,系未遂?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条件的适用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之规定,而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有既遂与未遂之分,即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财产权利又侵犯人身权利,具备劫取财物或者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两者之一的,均属抢劫既遂;既未劫取财物,又未造成他人人身伤害后果的,属抢劫未遂。据此,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的八种处罚情节中除“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这一结果加重情节之外,其余七种处罚情节同样存在既遂、未遂问题,其中属抢劫未遂的,应当根据刑法关于加重情节的法定刑规定,结合未遂犯的处理原则量刑。因此,决定被告人徐某行为完成状态就看其有无劫取财物或者致人轻伤以上后果。本案赃物盗窃于高速公路上而藏匿于高速公路下,高速公路上与下虽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但由于本案被告人在实施行为时就被村民发现,也即此时高速公路上与下都在村民的视线监管范围内,因此,高速公路上下应属同一的概括的空间,也即财物并未失控,从而体现出被告人秘密窃取财物的行为未能得逞,即未取得财物,而本案又无人受伤,因此被告人徐某的行为系抢劫罪未遂。
   第三种观点认为被告人徐某的行为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首先,被告人徐某盗窃的中央隔离带横隔板是一种交通设施。中央隔离带横隔板的作用是固定防护栏,而防护栏是一种交通安全设施,一般只有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才有,因为高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技术等级高、车速快、线型好,高填方地段多,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伤亡及财产损失,在这些高填方地段都设立了防护栏。在实际生活中,由于设立了防护栏而避免了许多车毁人亡的惨剧。证人陈巍:“中央护栏横隔板是起到固定中央防撞护栏的作用,如果横隔板失窃,中央防撞护栏就形同虚设了,一旦有汽车撞上中央防撞护栏,就会穿过中央护栏进入对方行驶车道,极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可见,被告人徐某等人盗窃的横隔板属于交通设施,其盗窃行为属于破坏公路上的设施的行为。该种行为虽不如其他破坏交通设施行为(如在正在使用中的公路上挖大坑等)那般明显地直接地足以使汽车发生颠覆、毁坏危险,但由于高速公路区别于一般公路,其上面行车的速度较快,要求有区别于一般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而高速公路护栏正是为防止高速公路重大交通安全事故而设立的安全设施。鉴于被告人的对横隔板的盗窃行为致使防护栏形同虚设,使防护栏丧失了护栏作用,从而增加了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可能性,因此被告人徐某等人盗窃横隔板的行为与发生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具有直接因果关系;再者,防护栏作用的丧失,使高速公路上一方车道发生的交通事故足以影响会车车道行驶车辆的安全,也就是说,如果一方车道上发生事故是与驾驶车辆的人的行为有因果关系的话,相对于发生事故的会车车道上行驶的车辆来说,被告人的行为与该会车车道上行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行为人的行为无疑危害了公共安全。综上,被告人徐某的行为危害了公共安全,足以使汽车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客观上,被告人盗窃地的高速公路属于正在使用中的高速公路,该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被告人主观上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客观上实施了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从表面上看,此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但根据一般人正常的思维,应当预见拆卸横隔板的行为会使防撞护栏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可能引发交通事故,仍然放任之,主观上具有破坏交通设施的间接故意。客观上实施的拆卸15块横隔板的行为,足以使汽车发生颠覆、毁坏危险,符合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客观要件。因此,本案被告人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七条之规定,涉嫌破坏交通设施罪。而被告人徐某持刀抗拒抓捕的行为应属酌定从重情节。被告人以盗窃的方式破坏交通设施后被群众发现,拿出随身携带的刀具抗拒抓捕,但未造成人员伤亡。说明被告人具有较大的主观恶性,行为性质较恶劣,应予以酌情从重处罚。被告人徐某在破坏交通设施的共同犯罪中起望风等辅助作用,系从犯。
   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首先,刑法对被告人徐某等人的盗窃行为有明文规定,因此,认为被告人徐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不符合客观实际。其次,第二种观点认为的转化型抢劫是以前行为是盗窃行为(因盗窃行为本身不构罪时也可转化为抢劫罪,因此,笔者此处不说盗窃罪)为前提,继而存在后续的转化可能性。而被告人徐某等人盗窃对象是交通设施这一特殊对象,其行为侵犯了特殊客体,危害了公共安全。法律对该种盗窃行为有特别条款予以规制,基于特别条款优先于一般条款的原则,本案应适用该特殊条款,被告人徐某的行为应构成破坏交通实施罪。且综合比较抢劫罪未遂犯与破坏交通设施罪,后者量刑重于前者,也就是说存在法条竞合,法律无明确规定如何适用时,择一重罪处罚,因此,对本案被告人也应以破坏交通设施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作者通讯地址:浙江省缙云县人民检察院,浙江 缙云 321400)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有关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在刑事诉讼中适用逮捕措施已成为加强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的一重要课题,因此本文提出,司法机关应尽量减少逮捕措施的适用,并对如何完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逮捕适用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逮捕;立法   逮捕是最严厉的的强制措施,它在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司法实践中,对未成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明显增多,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何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更好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社会的焦点。本文通过对近三年来我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的调查,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并提出对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原因;预防对策  一、基本情况  2007年,我院共提起公诉各类刑事案件120件179人,其中未成年
期刊
摘 要:传销活动是对社会危害极大的违法犯罪活动,刑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利的最后一道屏障,必须对这种违法行为加以规制。刑法修正案增加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但结合传销活动的特征来看,目前刑法对其没有统一的构罪标准,容易导致同罪不同罚;主体定义过窄,不利于彻底打击犯罪;且排除了对某些类型的传销活动刑法调整,因此建议对以上方面做适当的调整,以更好地实现和达到设定此罪的目的与效果。  关键词:组织
期刊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侵财型犯罪特别是盗窃案件呈现出上升趋势,在各类刑事犯罪中始终高居首位,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成为影响我县社会治安稳定的因素之一。  2007年至今,共起诉刑事案件452件606人。盗窃案件为206件293人,件数和人数分别占侵财性案件起诉的45.6%和48.3%,涉案金额高达163万余元。  一、盗窃犯罪的特点   1、涉案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法律意识淡薄
期刊
为了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健全对检察权利运行的监控体系,提高办案质量,推进规范化建设,推动检察事业按照司法规律健康发展,检察机关应该通过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对案件进行程序控制、质量管理,并做到持续改进,提高办案水平,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公正执法。  一、案件质量管理的科学内涵及建立的必要性  检察机关案件质量管理机制是指在检察机关内部建立的,为保证案件质量,实现公正执法的目标,对检察业务流程、内部制约、质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诉讼欺诈案件,近年来不断发生,由于对诉讼欺诈的定性及处理,法律上并没有明文规定,加之其与诈骗罪存在诸多异同,学界也存在普遍争议,导致案件的处理结果在司法实务部门呈现千差万别。  案例一:在一起合伙纠纷案件当中,黄某在收到王某支付的款项后,当着王某的面书写了收条一张,但实际交付给王某的则是由他人事先代写的收条。事后,黄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某支付约定的款项。王某出示收条,以证明其已
期刊
举证就是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并加以证明。《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即“谁主张,谁举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对举证责任也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然而各相关学说又混乱不清,加之在形形色色的疑难案件面前,导致在审判实践中工作人员对此原则无所适从。为此,民事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一直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热点和难点,被各国学者讨论和研究
期刊
摘 要:受贿罪证据的特点使司法机关在侦查和取证过程中面临很大困境,现有的侦查措施及手段已无法满足受贿罪侦查和认定的需要。  关键词:受贿罪;证据;侦查  一、受贿罪的概念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受贿罪是职务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近年来我国打击的重点职务犯罪之一。  二、受贿罪证据的特点  受贿罪因其主体特殊性、犯罪
期刊
摘 要: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三项重点工作”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应结合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实际,按照最高检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实施意见》对当前反贪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贯彻落实,以三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强化反贪工作,开创反贪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检察机关
期刊
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高速公路也有了显著发展,有效的提高了车速,使车辆快速流通,缩短物资交流周期,使人民群众生活、工作更为快速、高效、便利。与此同时,一些犯罪分子把目光盯上高速公路,利用高速公路本身的特点大肆实施犯罪活动,其中最多的是在高速公路上实施暴力抢劫。犯罪分子在高速公路实施的抢劫,又不同于一般的抢劫行为,而是有着自己的显著特点,相应的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