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效体验中累积经验,让学习自然发生

来源 :天府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q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关注“基本知识”和 “基本技能”的同时,要积累“基本数学经验”和发展“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基本数学经验,张奠宙教授认为:当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 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显然,让学生获得基本数学经验不仅仅是达成“双基”的手段,更是需要达成的重要教学目标。
  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中,数学活动与数学经验两张皮的现象屡见不鲜,看似学生也进行了操作、思考,然而就是累积不了数学经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如何让数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数学经验,促进孩子的学习?以本人对人教版四上《梯形的认识》部分片断的磨课经历权作为引玉之砖。
  《梯形的认识》的部分设计如下:
  一、生活情境,引入梯形
  1.老师搜集了一些图片,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梯形状的物体图4幅)
  师:这些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有梯形)
  师:对,梯形在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梯形。(板书 课题)
  二、自主探索,认识梯形
  1.出示方格图背景下的三个四边形
  师:老师在方格图中画了一个图形,你们认为这个是梯形吗?(逐一出示)
  2.请给这些不是梯形的图形添上一条线段,创造出一个梯形。 学生操作。
  3.汇报交流:
  层次1:任意四边形
  展示学生的作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视情况补问:他是什么意思?(创造出一组平行线,就可以得到一个梯形)
  除了这样画,还可以怎样画也可以创造出一组平行线?
  课件演示
  小结:这几种画法不一样,但实际上想法一致,都是通过创造一组平行线来得到一个梯形。
  层次2:从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中能得到梯形吗?
  展示学生作品:說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补充问题:这一条线能这样画吗?
  (不行,那就成了平行四边形了。)
  那你们这样画的意思是?(破坏一组平行线,留下一组平行线)
  层次3;
  回顾刚才的活动,你觉得梯形是怎样的一个平面图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试教结果:
  镜头一:对任意四边形添加一条线段,展示学生作品:
  教师追问:“你是怎样想的?”生1:“上面要平的.”生2:“上面不能突出来。”老师继续追问:“你这个平是什么意思?”学生支支唔唔无法说清。在老师的多次引导下,只有极个别孩子想到了“平行”这个词来描述。
  镜头二:展示如下三种方法后,教师追问:“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得到梯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多数学生保持沉默,只有极个别学生回答“它们都有一组平行线”。
  镜头三:学生都能顺利地从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中添加一条线段得到梯形,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这左右两边要斜的”。仍无法用前一活动经验(“一组平行线”等数学语言)来回答这一问题。
  为什么看似比较充分地实践操作,最终却形成不了学生的数学经验,学生无话可说?这让笔者不得不深思:
  一、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否已真正被唤醒?
  众多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有关“关系”的数学知识,如“平行”、“垂直”、“倍数”、“因数”等概念,对于学生都有难度的。梯形的认识虽是在平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之后学习的,但不意味着学生会用“平行”主动来描述梯形中对边之间的关系。在本课中,虽在设计中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提供生活中的梯形实例以及任意四边形添加一条线段使之成为梯形的活动,但这样的观察与操作仅仅停留于直观上的感受或直觉,还未与已有的数学知识与经验(平行线)联系起来,所以在操作后,体验无法深入,表达停留在用生活语言直观描述上就不足为奇了。
  二、提供的生成性材料是否有助于学生体验,进而累积经验?
  在实践中,展示了学生创造的梯形,仅凭一个材料就让学生总结反思方法,显然是有难度的。据有关研究表明,数学活动要形成经验,首先需要重复经历,用相同的活动做相同的事情或不同的事情;其次需要在重复经历中进行反思总结。在教学中,虽也提供出了三种创造梯形的方法,但由于每一种梯形添加线段的方式是不同的,尤其是在第一种方法没有很好地获得经验的情况下,让学生感悟任意四边形创造梯形的方法显然有强人所难之嫌。
  基于此思考,对第二块“自主探索,认识梯形”设计进行重构:
  (一)巧设问题,唤醒经验,感悟新知之新
  1.出示方格图背景下的任意四边形
  师:老师在方格图中画了一个图形,你们认为这个是梯形吗?
  师:你们心目中的梯形是怎样的?(引导: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
  出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
  师:这里有平行线吗,它是你们心目中的梯形吗?(它们有两组平行线)
  通过问题 “你们心目中的梯形是怎样的?”,唤醒学生的相关数学知识经验,再通过“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有平行线它是你们心目中的梯形吗?”让学生在辨别这些图形时,初步感知梯形的不同之处。
  (二) 逐层体验,累积经验,感悟新知之质。
  1.请给这些不是梯形的图形添上一条线段,创造出一个梯形。 学生操作。
  2.汇报交流:
  层次1:依次展示学生作品,如图,这样创造的都是梯形吗?它们都是怎样来创造出梯形的?
  根据学生实际,重复提供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创造的、只有稍微变化的材料,让学生在寻找共性中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创造梯形的经验。
  层次2:逐一展示变式图:
  这样创造的是梯形吗?为什么?   在积累了创造梯形的基本经验之后,理解创造梯形的变式就水到渠成,进而使数学经验更加丰富、深刻。
  层次3:展示学生从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中得到的梯形,这些创造的都是梯形吗?
  补充问题:这一条线段能这样添吗?
  (不行,那就成了平行四边形了。)
  那你们这样添的意思是?(破坏一组平行线,留下一组平行线)
  通过对任意四边形创造梯形的经验的积累,实际上也使孩子对梯形的认识已经相当深刻。因此,在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上,一次性地展示,并通过一个问题“那你们这样添的意思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刚才积累的经验去表达、去归纳与总结,进而积累更深层次的经验。
  层次4:回顾刚才的活动,你觉得怎样才能创造出一个梯形?
  通过回顾反思活动的过程,让逐层积累的经验进行更高层次地反思与重构,促进学生的认识走向深入。
  第二次的试教并没有出乎意料。课堂教学自然流畅,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了创造梯形的过程,自然地理解了梯形的特征。反思这堂课成功与失败的经历,使笔者有了新的收获:
  一、立足学生实际的活动是获得数学经验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验源于实践”。但数学活动是否一定会产生数学经验?这是否定的。只有基于学生现实的数学活动,才能让孩子跳一跳摘到果子,在成功体验中获得数学经验。《梯形的认识》这一课中,学生的现实认知基础是 “顶部是平的”。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孩子,以此为基础,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充分体验,才能丰盈孩子的相关数学经验,真正促进学习的自然发生。
  二、 多层次的经历活动是累积数学经验的关键。
  所谓经验,百科词条的解释是“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人的亲身经历”。由此可知,要形成数学经验,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重复的数学活动或再现重复经历的过程,让孩子经历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多次累积的过程,从而让数学经验更加丰富,内涵更加深刻。《梯形的认识》重构后,第一层次,依次展示:,实际上都是对孩子头脑中“梯形的上面是平的“这个生活认知的经验的再现,通过让学生感悟、体验,获得添加的线段只要平行于底边(水平)即可创造出梯形的数学经验。第二层则提供变式材料,让学生体验到,添加的线段只要平行于任意四边形任意一边即可创造出梯形。第三层展示由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创造的材料,让学生感受到有两组平行线时,需要去掉一组平行线才能创造梯形。最后的回顾,让学生最终感受到,要创造出梯形,必須要有且只有一组平行线才行。这样多层次的体验,使学生累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对梯形的认识自然走向深刻。
  三、张驰有度的体验活动是生成经验的保障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任何艺术都要讲究节奏,数学课堂中的体验活动也不例外。在积累初始经验阶段,要放慢活动节奏,让孩子在慢节奏中真正体验其中的内涵,进而夯实基础。如在上述案例《梯形的认识》体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时,第一层次就只体验“顶上是平的梯形”。在这样的慢节奏中,使全体孩子都能聚焦重点,让孩子对梯形的认识从生活经验(顶是平的)跨越到数学经验上来(组成平行于水平底边的平行线),夯实了深刻认识梯形本质的经验基础。而在本例中第二、三层次的体验时,就一次性提供三种变式创造梯形的材料让学生体验,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创造梯形的体验也是如此,让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高效率地体验其数学本质,利用学生认识的差异,丰盈全体同学的数学经验。这样张驰有度的体验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使不同的学生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学科侧重逻辑性的建立,重视思想意识的提高。随着教育体系改革的推进,教学时培养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了教学的关键点。文章从创设问题情境、创新实践活动、重视数学体验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数学能力  前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适应他们成长和发展需要的关键品格和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逐
期刊
摘 要:数学是和日常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一门学科。目前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也将理论应用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初中数学基本知识内容、公式概念等等理论知识,更要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真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关联,培养数学素养。为此,我们教师需要精心构建数学课堂,做到“巧预设、秒生成”,帮助初中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知识,锻炼数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巧预设;妙生成  为了学生能够
期刊
摘 要: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进行探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移动互联网;有效课堂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课程,不仅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小
期刊
摘 要:在农村地区,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有限,学生缺乏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结合农村地区的特殊教学环境,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策略  提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有利
期刊
摘 要:数学课堂并不是每节课必用课件,也不是每个环节都需要小组或同伴讨论,更不是必须有热闹的活动,再接下来是大家开始静心研究什么是有效的数学课堂,有数学味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注重概念教学;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小测天天练  有幸从我毕业第一年教书开始,刚好也是第一年新教学改革,数学教材开始采用北师大版。数学课堂从开始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每节必有精美的课件、小组讨论、各种活动,到大家沉
期刊
摘 要: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施,在这种现象的背后却有着很多的问题,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当今社会有关课程改革越来越普遍,目前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把握时间,这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课程传授的效率和质量,运用适合学生和
期刊
摘 要:小学时期的学生对游戏活动充满浓厚的兴趣,把游戏化教学形式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目前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大人民教师的运用,而且收获了优良的教育效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激发出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通过游戏化教学形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
期刊
摘 要:创新构建策略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颖高效性、系统完整性及主体探究性的重要措施,也对初中生数学思维、建模、数据分析、自学探究及实践运用等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简要分析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必要性,提出一些具体科学的新策略来提高其构建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角;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引言:以往老师会按照先讲解后练习的顺序来组织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利用大量的练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三启”课堂模式就是其中一种。“三启”课堂模式的出现,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通过启发学生,发展学生知识、情感、能力,提升教学有效性。下文以图形与几何为例,对“三启”课堂模式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三启”
期刊
课题名称:1.1.2余弦定理  设计教师:史宁 学科:数学 年级:高一  一、教学模式简介  1.理论依据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提升课堂质量”中“基于学科素养”是宏观目标,“教学目标引领”是中坚具体操作指南、是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抓手,“提升课堂质量”是在这种教学理念下的必然结果。  学生在学习上通过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进行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