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缺损治疗新技术:骨类器官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缺损修复一直是再生医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难题。近年来骨组织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提升了骨缺损修复水平,但是骨再生研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病理条件下骨再生困难、再生调控机制不清等,导致骨组织工程技术发展遇到瓶颈,制约了对骨再生修复的深入研究。骨类器官是一个全新概念,是一类特殊复杂的硬组织,可根据生物学基础理论,借助组织工程3D培养技术在体外构建,模拟体内骨组织的复杂生物学功能。骨类器官有助于阐明骨再生调控机制、筛选组织工程材料、促进骨再生修复,在骨再生研究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就骨类器官的特点、构建策略及价值进行初步探讨,为骨缺损治疗提供新思路。“,”Bone tissue repair has long been a hot topic and difficult issue in the field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 research. Althoug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ignificantly accelerates the level of bone repair in recent years, bone regeneration research still faces many challenges such as difficulty in regeneration under pathological condition and unclear regenerative regulatory mechanisms. As a result, the evelopment of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encounters a bottleneck, restricting more researches over bone regeneration and repair. As a novel concept, bone organoids are proposed and constructed n in vitro with the help of tissu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based on biological theory, and can simulate the complex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bone n in vivo. Bone organoids show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research of bone regeneration, including elucidating regulatory regeneration mechanisms, screening biomaterials and promoting regeneration, etc.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s preliminarily discuss the features, construction and value of bone organoids so as to provide new insight for the treatment of bone defect.n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CD20或CD79α异常表达的成熟T/NK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的641例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筛选14例CD20阳性和1例CD79α阳性的成熟T/NK细胞淋巴瘤,收集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及免疫球蛋白(Ig)、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检测,并分析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男性13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56岁。8例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3例结外
受操作时间窗口和工作空间的限制,空间遥操作任务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同时确保末端执行器满足物理约束.此外,时延和外部扰动使不确定遥操作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受到严重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变输出约束的机器人遥操作有限时间控制方法.首先,利用积分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处理操作空间的时变约束问题,实用有限时间李雅普诺夫稳定定理保证了系统的快速稳定性.然后,利用神经网络估计环境力以及消解模型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利用鲁棒项补偿神经网络的估计偏差和消解未知外部扰动的影响.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
目的:探索快速免疫细胞化学技术(RICC)应用于乳腺癌术中腋窝前哨淋巴结(SLN)印片检查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收集2020—2021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患者术中送检的SLN,大体观察SLN转移情况,同时行细胞学印片(TIC)及RICC检测并分别计数染色操作和阅片时长,RICC检测指标为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术后均行组织学检查。对TIC及RICC诊断所需时间、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等进行评价。结果:本实验共入组138枚SLN,共检出32枚阳性SLN。其中6枚淋巴结
期刊
目的:探讨新型逆行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南华大学衡阳市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1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5例,女6例;年龄18~70岁,平均54.7岁;骨折根据AO/OTA分型:关节外骨折7例(43-A1型3例,43-A2型3例,43-A3型1例),关节内骨折4例(43-C1型2例,43-C2型2例);闭合性骨折7例,开放性骨折4例(Gustilo分型:Ⅰ型2例,Ⅱ型2例)。均采用新型逆行胫骨髓内钉治疗,术后观察胫骨远端有无内外翻畸形及
目的:探讨经Chaput结节截骨联合外踝矢状位斜形截骨治疗距骨外侧穹隆或肩部骨软骨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距骨外侧穹隆或肩部骨软骨损伤患者资料。男9例,女2例;年龄22~45岁,平均32.6岁;Hepple分型:Ⅴ型11例;采用Chaput结节截骨联合外踝矢状位斜形截骨,自体股骨外侧髁骨软骨移植术治疗。通过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
目的:探讨嗜酸性空泡状肾肿瘤(eosinophilic vacuolated tumor of the kidney,EV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2014至2020年间的4例EVT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高通量DNA靶向测序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其中女性2例,男性2例。患者年龄44~63岁,平均年龄51岁。肿块最大径1.5~4.2 cm(平均肿块最大径2.3 cm)。镜下肿瘤境界清楚、无包膜,
以“祝融号”火星车为研究对象,基于车辆地面力学理论分析了火星车发生沉陷的机理,基于滑转率、电流、沉陷深度等给出沉陷判别方法,制定了不同条件下“祝融号”火星车的沉陷判别准则及脱困策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临界沉陷时滑转率为61.25%、驱动电流为1.90A,达到沉陷临界值后“祝融号”火星车将无法直接驶离,而“祝融号”火星车主动悬架的蠕动是实现脱困的有效方法.研究成果可为“祝融号”火星车在轨使用策略提供试验数据和参考.
目的 针对武器装备典型故障环境效应进行统计并分析.方法 以收集到的208个试验故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近10年来武器装备进行环境试验后产生的各种环境效应,以及环境效应的分类、分布及失效原因等,获取武器装备环境试验失效的统计数据.结果 环境效应引起的故障主要集中在电子元器件和机械件的失效上,且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所占比例在所有统计试验中占比最大.在环境试验中,高温、低温、振动等环境试验产生的环境效应和故障模式有所差别.结论 提出了加快针对信息化武器装备环境效应的基础设备建设和研究的投入力度,应对电子元器件故障比
目的:探讨不同长度的髓内钉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骨科收治的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采用的髓内钉长度不同分为两组:短钉组135例,男38例,女97例;年龄(82.2±7.7)岁;采用长度为170 mm的髓内钉固定。长钉组32例,男8例,女24例;年龄(81.5±7.1)岁;采用长度大于300 mm的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红蛋白下降值、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及
目的 评估弹上高硅氧/酚醛玻璃钢结构件在25℃条件下的贮存寿命.方法 针对弹上高硅氧/酚醛玻璃钢结构件,开展90、110、130、150℃4个温度水平的加速老化试验,分析玻璃钢结构件的性能变化规律,建立半经验数学模型,利用阿罗尼乌斯模型评估其在常温下的贮存寿命.结果 高硅氧/酚醛玻璃钢结构件的初始弯曲强度为181.2 MPa,且随时间表现为先快速上升、然后缓慢下降的退化规律.结论 以弯曲强度保留率95%作为失效阈值,评估该玻璃钢结构件在25℃条件下的贮存寿命为66.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