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公文探析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k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岐山县周公庙内,有一处非常著名的古泉——润德泉。根据泉旁所立唐碑记载,唐大中元年(847年),忽如一夜大风,久枯绝流的泉水复涌,时任凤翔节度使的崔珙立刻把这一现象赋予瑞意,上报了朝廷,唐宣宗李忱遂赐名“润德泉”,取意润泽于民。
  次年,崔珙在泉旁立碑一通,碑文《润德泉记》完整地转录了有关这件事的所有文件,是研究中国古代公文报批程序的珍贵资料。
  其一是崔珙的奏状,其二是中书门下签呈。唐代中书省和门下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掌管决策、审议大权,负责审查诏令、签署奏章。崔珙奏状送至唐都长安中央机关,必然要经中书门下签呈,才能到皇帝手中。其三是唐宣宗李忱的答诏。唐宣宗之所以能及时答复并赐名,是因为崔珙所奏的事件有利于维护其统治。其四是崔珙的谢赐诏表。这四部文件反映了唐代议事公文的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唐代公文的科学性及以皇帝为中心的集权统治之等级森严。
  唐代为我国封建社会文化、政治鼎盛时期,诸多领域均有其代表性。公文中的“表”、“状”、“诏”等承前启后,从时间概念上讲,都有其一定意义的瞻承性。
  “公文”名称,始见于《后汉书·刘陶传》:“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惟当时称公文者极少,多称“文书”、“文簿”、“文案”等。到三国时“公文”的称谓逐渐增多,《三国志·魏志·赵俨传》:“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以公文为主的历史文献总集,由于为孔子删定,被儒家尊为经典,又称为《书经》。关于《尚书》的内容和体例,唐代刘知几曰:“《书》之所主,本于号令,所以宣王道之正义,发话言于臣下。故其所载,皆典、谟、训、诰、誓、命之文。”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也曾说:“《书》之六体例有:曰典、曰谟、曰训、曰诰、曰誓、曰命,是为六体。然其中有《禹贡》,颇似记,余则概为训下与告上之词,犹后世之诏令与奏议也。”如《牧誓》一篇,为周武王伐纣灭商前的动员令,是为鼓舞士气、振奋军心而发告的“誓”。
  周以前,公文比较单纯,没有严格的格式,体现在以文件交付、传达某种意图。从周朝开始,渐有上对下的公文表达形式,传达君王旨意,一般原话记录王言:“王曰……”或“王若曰……”晚清岐山出土的国宝级文物之一的毛公鼎,首句即为王若曰:“父,不显文、武……”
  从秦到清,公文名称约有百种,各朝叫法不一。有的古有而今无,有的古无而今有;有的名同而实异,有的实同而名异。
  大体说来,古代公文可分朝廷公文和官府公文两大类:前者是帝王与臣属之间使用的公文,后者是官僚或官府之间的来往公文。
  朝廷公文可分为“诏令”和“奏疏”两类。
  诏令类公文是帝王告臣属的,属王者之言。最早的此类公文称为“命”,夏、商、周三代又增加了“诰”、“誓”,主要体现在《尚书》当中;到秦时,又改“命”为“制”,“令”为“诏”;汉初,皇帝之命令又分为四类:策书、制书、诏书、戒敕;唐代将“王言”分为七种,其戒敕一分为四:发敕、敕旨、论事敕、敕牒;宋有御札;元清称圣旨。诏令类公文皇帝一般不亲自撰写,而由词臣翰林等代笔。
  蔡邕《独断》:“制者,帝王制度之命也。”“制”又称“制书”,秦汉时皇帝用以颁布重大制度。唐代凡行大赏罚,授大官爵,改革旧政,宽赦降虏,都用制书。宋承唐制,用以封三公、三省(即门下、中书、尚书)等和罢免大臣。明代皇帝对臣属有所宣告时使用制书。到了清代,“凡大典礼,宣示百寮,则有制辞”(《清会典》卷二注)。
  明陈懋仁《文章缘起》注云:“诰,告也,训饬戒励之言也。”“诰”是皇帝对臣民进行训诫的公文。秦以前,上下可以通用。《尚书》中《大诰》、《洛诰》是上对下的,而《召诰》则是下对上的。秦废“诰”而用“制”、“诏”。唐不称“诰”,而称曰“告身”,宋则称“诰命”,用于赐爵授官,与制书通用,设“知制诰”官员专管其事。
  《说文》:“诏,告也。”秦以前与“诰”一样,上下通用。汉以后,为天子专用。其有制诏、亲诏、密诏、手诏、遗诏等名目。周公庙唐碑《润德泉记》中的唐宣宗赐诏即属于此类。汉武帝的《策贤主诏》,当时又称为“制”。到了唐末,“诏”有时也被称做“制”。明初,诏书首称“奉天承运”,以表皇帝是“见人言动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典故纪闻》卷一),即把王命说成是天命。
  策书是古代命官授爵的公文,亦可用于罢免,“策”与“册”通。《说文》云:“册,符命也”,“策”作为王命公文,有所谓策问,即作为试题书之简策,选拔人材。
  奏疏类是臣下对君王敷奏谏说的公文的总称。秦以前称为“上书”,秦时改为“奏”。汉将其分为四种:章、奏、表、议,《文心雕龙·章表》曰:“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奏”又称“上疏”。贾谊的《陈政事疏》非按劾而是议政。表之应用范围更广,举凡论谏,劝进、荐举、弹劾、庆贺、贡物等,皆可用表。
  唐代盛行表、状,故而周公庙唐碑上崔珙的奏疏和中书门下的签呈均为奏状,也属古代标准公文范畴。
  上书是古代君臣或同僚之间,为公务而互致书简,属公文范围。下致上的,即为“上书”,是大臣给君王的公文,它是秦以前奏疏的统称,李斯的《谏逐客书》等即是。
  章亦称“上章”,在前汉是大臣受封赠后用以谢皇恩的公文,唐以后不再用“章”,而是用“表”。唐碑《润德泉记》中,崔珙接到唐宣宗赐诏后,为了谢恩,又上了谢表,以感谢皇帝对自己的垂爱。
  驳议、对策、射策、弹文是朝廷议事时陈述己见的公文。
  奏本、题本、揭帖、奏折这四种均为明清时百官上奏君主的公文。
  官府公文分下行、上行、平行三类,有的上下通用。下行公文主要有:令、告、教、宣、帖、符、牌、指挥、照会、案验、揭帖等;上行公文主要有:牒、刺、申、申状、呈、详文、揭帖、状和辞等;平行公文主要有:移、刺、关、咨、咨报、平牒、照会和牒。
  公文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统治产物和文化遗产,其篇幅之多,作者之众,内容之广,在古代各类文章中居于前列。由此反映的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让人惊叹,其对于传统文化研究的作用也自不待言。
其他文献
我与孙惠芬作品相遇,是在孙老师的高光时刻。21世纪的头十年,孙惠芬的长篇创作灵感如井喷,《歇马山庄》(2000)、《街与道的宗教》(2002)《上塘书》(2004)、《吉宽的马车》(2007)、《秉德女人》(2010),如果再加上她的中短篇小说创作,简直让人目不暇接。或许,这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吧,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文坛,经过20多年创作上的不懈积累打磨,孙惠芬的创作勃发期理当到来,并且至今仍佳
期刊
《周礼》规定当事人在提起诉讼时要缴纳“钧金”和“束矢”。  刑事案件的起诉要求当事人递交诉状并交纳“钧金”。  据《秋官·大司寇》记载:“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按照郑玄的解释,“狱,谓相告以罪名者。”即“狱”是解决有关刑事责任的问题,也就是现在理解的刑事诉讼。剂,本义为券书,在这里指提起诉讼的状子。如郑玄注:“剂,今券书也,使狱者各赍券书。”贾疏:“剂为券书者,谓狱讼之要
期刊
在我的认知里,人对人的印象,往往来自半生不熟的体验,这体验因距离而生,只有远近适度时,才能工笔兼写意地刻画和表述,进而勾勒出一个人物的“印象”。可我与惠芬从1983年因文学相识至今,已经360度无死角地相互了解了,那个需要距离才能获得的最佳观察视角早已消失。这就好比当你被一片森林吸引,跨越了整体的感知而不断深入充满迷人细节的腹地时,那个原本清晰的叫作森林的东西,反而因过于宏观而无从描摹。     
期刊
“一条大河波浪宽”,大河不是长江,不是黄河,不是辽河,不是大凌河,是金河,著名小说家金河。我20世纪80年代中期调入辽宁省作家协会,正值金河的黄金时刻,不数他身上集聚的作协主席、党组书记、辽宁省劳动模范、省委委员、全国党代会代表等诸多光环,单凭《重逢》《不仅仅是留恋》《打鱼的和钓鱼的》接连获得三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79、1982、1984),《历史之章》获得第一届(1977—1980)全国优
期刊
属于我的  也是属于你的  百年  仰望华夏大地  于河畔细数过往  鹅卵石上的牛毛藓  颜色极美  峥嵘岁月下最好的见证  江河说  远一些 更远一些  看看日升下蓝色的天  春去秋来的群鸟  和那红星闪耀的燎原  不朽的山川 映出  脚下的土地 鲜花插满  红泥下的每一粒尘土  都是热血的化身  河之上  升腾的 是雾是尘  宛若生命的分秒  好比你的到来  梦中 现实  还有久违的百年  于
期刊
金河的文学创作,从1972年发表第一篇作品到20世纪80年代末“封笔”,持续了十余年时间。从数量上看,金河算不上高产,“短篇六十几篇,六十万字左右,加上三个中篇,也不过七十多万字”。这个数字恐怕也只抵高产作家一个年度的收获吧。然而,数量少不代表质量差,《重逢》《不仅仅是留恋》《打鱼的和钓鱼的》接连获得了1979年、1982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这份成绩单足以让诸多高产的作家汗颜。文学批
期刊
引 子  夜一旦降临,上塘便黑下来。上塘黑下来,房屋、院子、屯街、草垛、田畴、土地便统统睡着,进入梦乡。上塘读过书的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它绕太阳转时,这一半黑了,另一半就亮了;这一半睡了,另一半就醒了。即使没有读过书的老辈人,也从电视上知道这一点。美国“9·11”事件后,有人在街上说:“听说没,美国大楼夜里被飞机炸了。”就有老者纠正道:“咱们是夜里,美国当地时间是白天。”  当地时间,上塘人清楚
期刊
1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生,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在鲁迅提倡的“侨寓文学”的示范下,以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人的作品为代表的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小说,用真诚的笔触描摹了中国乡土文学的雏形状态。自此之后,许多拥有土地情结的作家在乡土文学这面旗帜下集结,依托生活和眼界,用丰沛的情怀和深刻的乡土叙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乡土中国的生动范本。在沈从文、萧红、赵树理、莫言、贾
期刊
战国秦汉时期,中原的青铜文化已近“夕阳”,而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青铜文化却刚刚步入“正午”。云南古代盛产铜矿,对此古代史籍中不乏记载,如:  俞元(笔者注:今云南玉溪、江川、澄江一带)……怀山出铜。(《汉书·地理志》)  贲古(笔者注:今云南个旧、蒙自一带),采山出铜、锡。(《后汉书·郡国志》)  1987年,金正耀先生以铅同位素比值检测法,对著名的河南安阳商代妇好墓中的部分青铜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
期刊
【摘要】中医药联合NB—UVB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银屑病有效的方法,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观察,发现中药外洗熏蒸联合紫外线可明显提高银屑病的疗效并减少复发率,配合中药内服具有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好的优点,自体血穴位注射与NB—UVB结合的疗法,也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中医中药;紫外线;银屑病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中医称之为白疕,是一种常见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此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