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是一种痴鸟

来源 :名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ei411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曾在大作中提到过这样一个情节,男子被女子抛弃后只说了一句话:“看吧,你要把我变成诗人了!”
  诗人们将伤口用辞藻包扎起来,香兰相绕,让人误以为那是可以艳羡的。殊不知,这只是一出诗人的悲剧爱情罢了。梁实秋先生曾经有个绝妙的比喻:诗象牡蛎肚里的——颗明珠,那本是一块病,经过多久的滋润涵养才能磨练孕育成功。其实,即使诗人在历史里,有时也象一个笑话。
  自古诗人就分为两类,一类诗人入世,他们吟咏着民众的悲欢,好像永远都站在我们中间,如杜甫。另一类诗人出世,或如陶渊明采菊东篱,或如诗仙李白俯视着人间众生。但还有一类诗人则纯是为艺术而生的,抒写着自己的性灵,他们降临尘世,经历人生的洗礼和情感的磨难,写出和泪滴血的诗篇,然后就像流星划过夜空,倏然而逝。他们才是纯粹为诗而生的诗人。
  执着终究是苦,但也伴随着快乐。如同徐志摩写的那样:“诗人也是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浑成的一片。”
  
  叶芝:一场无望的爱情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这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28岁时,写下的一首广为流传的抒情诗一《当你老了》的第节。
  叶芝出身于新教家庭,父亲是肖像画家。他本人也曾在都柏林艺术学校学画。1885年他开始出版诗作。1889年1月30日,二十三岁的叶芝第一次遇见了美丽的女演员茅德冈,她二十二岁,是一位驻爱尔兰英军上校的女儿,不久前在她的父亲去世后继承了一大笔遗产。茅德冈不仅美貌非凡,苗条动人,而且,她在感受到爱尔兰人民受到英裔欺压的悲惨状况之后,开始同情爱尔兰人民,毅然放弃了都柏林上流社会的社交生活而投身到争取爱尔兰民族独立的运动中来,并且成为领导人之一。这在叶芝的心目中对于茅德冈平添了一轮特殊的光晕。
  叶芝对于茅德冈一见钟情,而且一往情深,叶芝这样描写过他第一次见到茅德冈的情形:“她伫立窗畔,身旁盛开着大团苹果花;她光彩夺目,仿佛自身就是洒满了阳光的花瓣。”叶芝深深地爱恋着她,但又因为她在他的心目中形成的高贵形象而感到无望,年轻的叶芝觉得自己“不成熟和缺乏成就”,所以,尽管恋情煎熬着他,但他尚未对她进行表白,一则是因为羞怯,一则是因为觉得她不可能嫁给一个穷学生为妻。
  茅德冈一直对叶芝若即若离,1891年7月,叶芝误解了她在给自己的一封信的信息,以为她对自己做了爱情的暗示,立即兴冲冲地跑去第一次向茅德冈求婚。她拒绝了,说她不能和他结婚,但希望和叶芝保持友谊。此后茅德冈始终拒绝了叶芝的追求。她在1903年嫁给了爱尔兰军官麦克布莱德少校。1917年,茅德冈的丈夫因为政治原因被处以极刑。即使这最后的一次机会,叶芝也没有能够完成他的宿愿,她依然拒绝了他的求婚。再次遭到拒绝之后,叶芝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他转向茅德冈年轻的女儿伊莎贝尔求爱。遗憾的是,娘儿俩如出一辙的坚定和决绝。直至53岁时,正慢慢步入老境的诗人才不得不与一个景仰他的英国女人乔治海德利斯结婚。
  1938年8月22日,此时的叶芝已是73岁的高龄了,这时离他和茅德冈初次相遇已近半个世纪。这天下午,叶芝用他那双写下了无数诗章的巨手,提笔给茅德冈写了一封短信:“我亲爱的茅德,我想诘你和你的朋友来我这儿喝茶,星期五下午四点半,四点或稍晚些会有车去接你们的,我一直想见你,你的WB叶芝”。茅德冈是否去见了他,我们不得而知。5个月后,怀着对这个世界的无限眷念的叶芝飘然仙逝,在他的葬礼上,人们没有看见茅德冈的身影。
  叶芝对于茅德冈爱情无望的痛苦和不幸,促使叶芝写下很多针对于茅德冈的诗歌来,《当你老了》、《他希望得到天堂中的锦绣》、《白鸟》、《和解》、《反对无价值的称赞》
  都是叶芝为茅德冈写下的名篇。这是场旷日持久和没有结果的单相思。这位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大诗人,终其一生也没有获取那个他深爱的女人的芳心。
  
  叶赛宁:陨落于幻想与现实之间
  
  1921年11月7日,莫斯科大剧院的舞台上,是曾经风靡美国和欧洲的著名舞蹈家阿赛朵拉邓肯表演着即兴舞蹈。观众席上位模样英俊、举止潇洒的青年男子完全被台上舞蹈家的出色演出征服了,他就是苏联当时著名的抒情诗人叶赛宁。当叶赛宁被介绍给邓肯时,诗人微觉情绪激动,心旌飘荡。然而,当两人紧握双手,简单寒暄后互相凝视时,彼此都感到又惊讶又兴奋,便见倾心,互相钟情,接着便陷入热恋中。
  从恋爱婚姻的角度来说,叶赛宁和邓肯是不太相称的。叶赛宁当时仅二十六岁,而邓肯已经四十三岁。其次,两人语言不通。然而,这一切并不妨碍两人如痴如狂的热恋,彼此都能从对方身上和眼睛里感受到一种特别强烈的爱。更重要的是,他俩似乎仅凭直觉便知道彼此都需要对方的这种爱。
  不久,叶赛宁正式与邓肯同居。叶赛宁也随邓肯道去苏联各地旅行,先后经德国、意大利、法国、比利时,最后到达美国,历时一年多。然而,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金钱至上,贫富悬殊,以及人们追求享乐,轻视艺术的现象,使叶赛宁深感不安,以至于反感。他的创作兴致和情绪,全然被破坏了,他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日益加深。由于在国外的旅行生活中显示出来的和邓肯在各方面的严重差异,两人为时不久的爱情和婚姻面临着危机。
  到巴黎时,两人矛盾公开爆发,一度闹得不可开交。到后来,当他们两人都意识到分手已是不可避免的事时,便彼此都冷静下来,相互间达成一个不成文的“君子协议”:回到俄罗斯以后就分开,彼此以朋友身份相处。1923年秋,叶赛宁和邓肯返回莫斯科不久就分居了。叶赛宁将邓肯送到高加索疗养,自己则和两个妹妹一起搬到过去的情人别尼斯拉夫斯卡娅那里去住。别尼斯拉夫斯卡娅的父亲是俄籍法国留学生,母亲是格鲁吉亚人。她不仅漂亮聪慧,而且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和艺术见解。她十九岁时,第一次见到叶赛宁,给她留下深刻印象。三年后,她再次听到叶赛宁的诗朗诵。她对叶赛宁的崇拜达到了狂热程度,叶赛宁的公开诗朗诵会,她场场必到,而且每次总是买同排的座号:第四排第十六号。一个偶然的机会,别尼斯拉夫斯卡娅结识了叶赛宁。随着交往接触加深,她成了叶赛宁的朋友和情人。遗憾的是,这段感情并没保持多久。叶赛宁见到邓肯后,他离开了别尼斯拉夫斯卡娅。
  别尼斯拉夫斯卡娅是一个富有牺牲精神,而且内在力很强的女子。她却没有沉溺在悲痛中不能自拔,她以坚强的毅力和无畏精神去忍受痛苦,并在静默中自我排解。当和邓肯分手的叶赛宁重新回到自己身边,多情而善良的她原谅了叶赛宁,将自己的爱无私地献给叶赛宁。邓肯在高 加索和克里米亚旅行休养一段时间后,于1924年秋离开了苏联。她和叶赛宁就这样结束了。
  叶赛宁重新寻到了安宁和谐的环境和脉脉温情。但遗憾的是,和谐与安宁没能保持下去。不久后,这位多情诗人又跌入了另个爱情旋涡。1925年3月,在一次家庭晚会中,叶赛宁 见到世界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索菲娅安德列夫娜,就被其吸引住了。生性聪明的索菲娅,也极想寻找个多情而有才气的艺术家或诗人做自己的生活伴侣。
  1925年5月,叶赛宁来到巴顿,他给别尼斯拉夫斯卡娅寄回一封信,提到自己健康状况欠佳,并暗示她分手。这是叶赛宁写给她的最后一封信。这年9月,叶赛宁与索菲娅正式结婚。令叶赛宁失望的是,婚后生活并不像原来设计的那样美满。叶赛宁是一个天性喜爱自由、理想大于现实的人,不习惯于传统的家庭生活。这时,他才真正感到当初别尼斯拉夫斯卡娅的重要和可贵。叶赛宁的性格愈来愈暴躁,医生认为他已患有精神抑郁症。12月,叶赛宁孤独地离开了莫斯科。他绕道去克里米亚同自己的两个孩子吻别,然后到了列宁格勒,住在一家旅馆里。
  1925年12月28日凌晨,叶赛宁在旅馆的房间里自杀了。那年,他刚满三十岁。死前,他咬破手指,用血写成一首八行的绝命诗:“再见吧,朋友,不必握手也不必交谈,无须把愁和悲深锁在眉尖一在我们的生活中,死,并不新鲜,可是活着,当然更不稀罕……”在国外的邓肯惊悉叶赛宁自杀消息后,悲痛不已。1927年,她在大街上穿过时,由于精神恍惚,围巾被卷进汽车轮子,遭受严重车祸而死。
  1926年冬,正当叶赛宁去世周年之际,别尼斯拉夫斯卡娅一个人来到坐落在莫斯科近郊的瓦干科夫公墓。她在诗人坟前跪了许久,最后,拿出自己随身带来的手枪自杀了。只留下一封遗书:“1926年12月3日我在这里结束自己的残生。尽管我知道在我死后会有人对叶赛宁无休无止地狂吠,但是这对他、对我都已无所谓了。对我来说,一切最珍贵的东西都在这坟墓里。”她凄凉悲惨地结束自己的人生时,也还不足三十岁。
  
  马雅可夫斯基:婚外恋,抑郁症
  
  1893年7月7日,格鲁吉亚巴格达奇村一位守林员的家里出生了一个小男孩,他就是前苏联著名诗人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童年时父亲就去世了,马雅可夫斯基全家搬到了莫斯科,那时他们贫困到了极点。1912年的初冬,马雅可夫斯基19岁时爱上了只有16岁的爱尔莎。爱尔莎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一名出色的律师,母亲是位优秀的钢琴家。
  爱尔莎的姐姐莉莉,有一头棕红色的长发,栗色的眼睛睁得圆圆的。她与爱尔莎性格截然相反,她性情飘逸,放荡不羁。还在上中学时,她就学男孩子的样子,操起剪刀把长发剪去,让父母大吃一惊。她性格十分开朗,好交际,加上她天生丽质,早在15岁时,追求她的男孩子就几乎挤破了家门。她做什么事都随心所欲,先是在数学小组里学习,后来突然心血来潮跑到慕尼黑一所美术学院学习雕塑,但不久就弃学返回俄国。1915年,父亲不幸病逝,莉莉与勃利克结了婚,迁居彼得堡。
  那时马雅可夫斯基也住在彼得堡,爱尔莎常到姐姐家去,马雅可夫斯基为了找爱尔莎在那里认识了莉莉,莉莉很快成了他的“诗神”和情侣。马雅可夫斯基的激情像狂风暴雨般向莉莉袭来,他追求女子的固执恐怕世界上绝无仅有。马雅可夫斯基把他的著作全献给了莉莉,从相识的那天起到临死的那一天,他每天都要送给莉莉一首诗,哪怕只有一句,从未间断过。
  马雅可夫斯基坚决要求同莉莉和勃利克生活在一起,他们住在同套住宅里,一起去看戏,一块远出度假。莉莉始终恪守自己的生活原则,从不在外留宿。在莉莉面前,马雅可夫斯基有时显得非常暴躁。他充满神经质,有时将别人的一举一动都认为是对他的疏忽与冷淡的表示,有几次他因妒忌气得脸都发青了。但莉莉对此没有作过丝毫让步,她说:“如果我嫁给了他,为他生儿育女,到那时他也许会觉得一切都索然寡味,也就不会再为我写诗了。而写诗对他才是最重要的,诗就是他的生命……”
  1922年,莉莉与马雅可夫斯基之间的感情出现了裂纹。马雅可夫斯基几乎神经质了,天天以酒打发日子。1925年,莉莉给马雅可夫斯基写了一封长信,提出要与他分手,她说自己已不再爱马雅可夫斯基了,而且她发现马雅可夫斯基也不像以前那么爱她了,她说她相信,这次分手不会给彼此带来太大的伤害。然而,这只是莉莉个人的感觉,马雅可夫斯基仍然爱着她,虽然不再是那么疯狂,但却是深情的。马雅可夫斯基只有偷偷地爱着莉莉,他也尝试着去爱别的女人,但只有莉莉才是他的女人,他这一生只爱过莉莉一人。
  1933年4月14日,马雅可夫斯基用手枪打中了自己的心脏,死得很突然。他身边留着这样一封信:“…莉莉,爱我吧……爱情的小舟,在日常生活中撞碎,我和生命已经交代清楚,不用再重提。痛苦,不幸,以及彼此的错误。祝你们幸福。”
  莉莉的晚年内心非常地孤独。1978年5月12日,她起床时不小心把腰扭伤,从此卧床不起。87岁高龄的她一次照镜子,看见自己风烛残年的样子,她笑了,笑里含着一丝凄凉。她时常引用马雅可夫斯基的名言:“在这个生命里死亡很容易,建立生命倒是很难。”1978年8月4日,她乘家人不在,服下毒药丸。按照她的遗嘱,她的骨灰被撒在风中,飘散在俄罗斯美丽的原野里。
  美丽的诗句背后却往往并无美丽可言。诗人们在作品中极尽奢华的描绘爱情,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理想之爱的向往。他们初逢少女即能引发遐想,诗意萌动,纯乎自然而不做作,却不知道该叫人如何看待他们的爱情。诗人终要有他的爱情,甚至为了爱情而活。浪漫了以致不切实际,多情以致用情泛滥。他们的初恋更多时候爱的并不是生活着的人,而是自我朦胧的爱情至上论,自我的想象。诗人们将爱情理想化,他们喜欢堆雪人,只是等雪人化了,他们就要哭泣。伟大的爱情可以造就一个伟大的诗人,但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往往并不能造就一个伟大的爱情。
其他文献
在美剧《绝望主妇》里,整个故事是在一个女性的视觉和感受中展开的,把贯穿着邻里矛盾、亲子矛盾、夫妻矛盾、爱情纠葛的这部电视剧看成是女性主义杰作一点不为过。男人在这里面只是陪衬,他们面貌平淡、个性索然、可怜、无辜、粗鲁、冲动、精神分裂、多动症……被女性挑逗、利用、支配、哄骗……受累于女性缔造的疯狂世界中。    四个疯狂主妇代表四种女性对男性的攻击范式,这样的技术在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这四对男女彰显
期刊
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海尔背后站着张瑞敏,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张瑞敏的背后站着杨绵绵。作为张瑞敏的“黄金搭档”和助手,杨绵绵为海尔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虽然功勋在身,但杨绵绵仅仅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参与者,这就是杨绵绵的品格:平和而执著。  美国《福布斯》网站近日评出2007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女性百强”,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再次荣选,位居第43位,比去年上升27位。2006年《福布斯》对杨绵绵当选的
期刊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一批批年轻人只身南下,寻找属于自己的梦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也创造了一批批著名的企业家。这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在深圳这个创造奇迹的城市里,挥洒汗水,创造奇迹。收获成功。刘伟宏,一个自北国冰城的美丽女人,凭借着她独有的勇气、勤奋与智慧,也在这块热土上打造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见过刘伟宏的人都会被她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柔美的外表,高雅的气质,言语中透露着谦逊的品
期刊
不知从何时开始,男人们变得很含蓄。  且不要提当年法国贵族们戴着假发扑着粉的光辉岁月,如今的男人早已生怕身上多了点什么,自己的简洁俊朗就惨变娘娘腔。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征,都隐没进那所谓的“低调奢华”——诸如阿玛尼套装,万宝龙钢笔或是都彭火机。用个纯银袖扣已算是时尚人士,至于戒指之类,大概朴素的结婚指环还能有幸留下,若是其他的金银宝石戒,或许句话能代表大多数男人的心声——“带上不是像gay便像暴发户”
期刊
Susan——双鱼座  Susan或许算“绝望四人组”里最不绝望的个,尽管她已经有了四十多岁的年纪,尽管她曾经历过失败婚姻的创伤,但小女孩的青涩依旧无处不在。和她那位长不大的妈妈一样,Susan从不抱怨生活,她相信爱情,也有勇气为自己赢得幸福。    在Susan身上总能看到《欲望城市》中Come的影子,只是她比左摇右摆、有些伪善的凯瑞更纯真简单一些。在“笨手笨脚”的苏珊身上,的确有双鱼座的特点,
期刊
风靡四十年的MINI    第一部迷你出生在1959年8月,是成立于1952年的英国BMC汽车公司的作品。主设计师的出发点当时很明确:经济省油的同时又能搭载4个成人和一些行李。    MINI问世后,由于它精致、新潮并富有动感的外形很快受到青年消费者的青昧。很快它便成为英国人的标志之一,并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MINI的玄妙之处是巧妙地将变速箱与发动机的相对位置安排妥当,合理地利用空间,减少车体尺寸
期刊
有个中国男人陪女朋友在法国看这部片子的首映,他说他的法语不好,是第一次在外国看电影,很多细节地方都不是很懂。因为这部电影他第一次知道了这个人第一次知道众多耳熟的歌曲是由她所唱。电影结束后,那些热爱着她的法国人并没有急忙离去在黑白字幕打出时也并没有一丝音乐的出现,可全场非常静大家都坐在那里,为这个有争议的有才华的又如此悲哀的人而陷入了一片沉默。当柔和的灯光亮起,众多的人不是哭红了双眼,就是眼中含泪。
期刊
拍完《2046》,王家卫说梁朝伟已经“成了精”  拍完《色·戒》,李安说梁朝伟已经“从‘戏精’修成正果成为了‘戏仙’”  三十几年戏里戏外的时光,成就了一个梁朝伟    不知为什么,他笑起来总是副娇嗲的样子,那样一个大男人,笑出这样的效果,却也并不让人觉得肉麻。看人的眼神很是暧昧,加一点闪躲,于是女fans们一下子就陶醉了,但他兀自模棱两可着,就像周慕云,或者其实就是他自己。其实暧昧与否,根本是众
期刊
红红黄黄的伤感颜色,秋天便是这样的季节。看惯了飘飘的黄叶,大街上忙碌穿过的人群。UCB把五颜六色带给了这个伤感的季节。温暖,就由心尖缓涌而出。本季United Colors of Benelton的冬季系列主题是“炽热”,但却与全球暖化并无关系。这股暖流主要便是从柔软及舒适的纤维而来,配以薄薄的针织,加入瑞士农舍及山区的气氛:林木、壁炉的颜色,由此带来的温暖感犹如被人热烈拥抱。    针织衣物是最
期刊
一个流派的价值与生命力不仅仅在于它的那个时代创造了什么,而更在于它对后人贡献和延续了什么。因此,我们有理由决定,黄镇中近年来创作钟馗题材的动力,前先来源于此。当然,由于他自己笔性和审美情趣的原因,在得缶翁之气的基础上,将浑朴之势化为峭栈之趣了。    据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载:禁中有吴道了画钟馗其卷首有唐人题记。到了宋代熙宁年间,神宗也“令画工摹拓镌板,印赐两府辅臣各一本”,而且还着“内供奉官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