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律教义学科学性的再认知——以基尔希曼和卡尔·拉伦茨”共识性”科学观为标准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un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兴起,科学技术进步给法学领域带来众多的挑战,法学科学性的问题也再次凸显.从狭义的法学,即”法律教义学”和”典范知识”的科学语义出发,通过对法学家基尔希曼与拉伦茨对于法律教义学科学性问题不同科学立场的对比,找到两者的”共识性”科学观:即作为以”客观性”和”确定性”为典范知识的科学观.并以此为”最低限度”的科学标准,分别从法律教义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法学家三个大方面去讨论法律教义学具有成为科学的可能.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益智游戏课堂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通过益智游戏,可以让一些课程变得更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让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更有动力、更有创造性.文章通过游戏闯关的模式,教授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5页例2的内容,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沉浸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情景中,达到教学目标.
期刊
期刊
微课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为英语绘本教学提供情景化、视听说结合的数字化资源.文章以小学英语绘本微课”How many”为例,探索小学英语绘本微课的制作与应用,通过选择合适的绘本、设计教学方案、设计微课脚本、制作动画视频、设置配套习题、上传共享资源的小学英语绘本微课动画视频制作流程,使得微课的画面拼接和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教师更好地运用动画视频制作技术.
语法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比较重要的教学地位.文章以课堂实录”赏动词之妙用”教学为例,呈现了初中语文渗透式语法教学方法的研究,课堂的主要环节分为导入新课、任务实施、作业布置.设计了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播放语法微课让学生形成初步的了解,接着结合教材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赏析动词之妙,借助中考题型和作业完成巩固练习,增强学生语法知识实际运用的能力.
期刊
期刊
针对初中名著阅读复习课针对性不强、目标不明确、方法指导不到位等问题,笔者尝试开展基于学情分析的初中名著阅读专题复习课.一是分析学习起点:课前小测,批阅统计,明确复习课的学习目标;二是关注学习状态:分析案例,梳理标准,构建模板,引导学生学会解题方法;三是评估学习结果:展示交流,对标评价,总结步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历史文献是记录有关信息与知识的、以纸张为物质载体的博物馆藏品,它是通过文字来传递文化信息反映历史的,同时兼具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是博物馆文物藏品的另类.近年来”数字人文”概念的提出,给博物馆带来全新的理念,使博物馆面临着新技术的挑战,就博物馆应该如何适应从纸本时代到数字时代的技术变革,运用”数字人文”新的方法和技术,对馆藏历史文献藏品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应用,以达到资源共享,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最终目的作了简单的论述.
一部影片在艺术上的成功.依赖其视听影像引发观者心灵震颤及思维运动的力量,德勒兹对影像时间维度的剖析.恰好为我们拓展了理解这种”力量”的视角,从”运动—影像”到”时间—影像”.我们能够看到影像功能从再现到表现的转变,体现在具体的影像建构之中.”真正时间”显现的前提是影像时间的纵深.而这种时间纵深便赋予影像以表现力与可思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