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与岗位对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研究

来源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m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影响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因而关于职业技能与岗位的对接问题,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也备受高校的重视,以实现专业技能与从业岗位技能的同意,使得毕业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将计算机基础课程转化为岗位所需的技能。本文先是从职业技能与岗位对接的重要性简单介绍,指出了职业技能若与岗位脱节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影响,最终提出了如何更好的将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与岗位对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现应用。
  关键词:职业技能;岗位对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1-0265-02
  21世纪,信息技术实现了高速发展,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对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工作中,计算机已经成为一门必须牢固掌握的技术与技能。但因为高职院校在教育中,存在着职业技能与岗位对接脱节的问题,所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这一问题备受关注,为了更好的应用计算机技能,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广泛应用职业技能与岗位的对接。
  1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与岗位对接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教育,旨在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系工程,在新形势的影响之下,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与岗位对接也极具重要性。学校教育与岗位相挂钩,将从教学动机、教学性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益与结果上发生变化。本文也指出了,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的培养,最重要的依据就是岗位职业。特别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实用的课程,在打破以往学科性课程体系的同时,要以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为导向,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的能力。
  换而言之,职业技能与岗位的对接,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方向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因为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需求,从而该岗位工作就对劳动者的素质以及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要求。
  当前,这一需求,需要由岗位技能的培训和获得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两方面来实现。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更需要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一般岗位培训与高职院校的教育相比,在教学中的许多内容上都不一样。正如此,高职院校在教育中,特别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改变了办学理念,将职业教育作为就业教育,并将高职教育和职业资格证制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为构建一个对今后工作任务能够起到导向,对职业岗位能力能够进行培养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改变课程内容,为教育教学搭建平台。
  2 职业技能与岗位脱节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影响
  2.1 理论偏多,实践少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理论偏多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至于专业技能的训练课程内容则太少,因而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从而也大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够带动起学生的学习乐趣。
  2.2 教学课程内容体系滞后
  计算机是一门更新换代较快的专业,新事物与新概念的出现,仅仅两三年时间就会发生变化,但是在高职院校中,教材却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会变更,从而其知识体系相对落后,关于时间的教学互动也不能够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调整。这一现实情况,就很难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也不能够给社会生产发展培养具有相应技能的计算机人才。
  2.3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单一
  在高职院校中,特别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形式单一,而且教学方法也相对死板,及时一些实训的教学课程中,也多是一种注入式的教学。具开发性、创新性的实验少之又少,不能够将学生的实训能力有效的提高,更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一些教师在上计算机实验课时,首先会讲实验,将实验的具体内容从头到位详细的讲解一遍后,并将每一个步骤中所遇到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如何解决问题,都会讲解一遍。如此学生的实践过程,只是将老师的演示过程再次重复演习一遍。再就是,在知道过程中,老师还强调学生,不能删除系统文件,不能修改注册表等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就与实际操作发生了严重的脱节,也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规律不相符合,大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与独立性,也不能够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2.4 生源问题
  高职院校的发展,扩招在所难免,而这些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薄弱,许多学生本身就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和主动性,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在这一事实情况前,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和运用也严重不足,他们对计算机的认识不足。
  3 职业技能与岗位对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高职院校职业技能若要与岗位实现对接,就必须实现工作任务和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对接,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实现对接,最终还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对接。
  3.1 工作任务和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对接
  首先,在建设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时,要对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剖析和专门研究。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组织教师团队,到专门的企业和公司的生产一线中,对从业人员所担负的责任和工作任务进行了解,从而能够在实际中了解到目标岗位上的具体工作任务。其次,学校也可以组织专业的教师、行业专家,以及企业相关的优秀计算机人才,一起论证并研究讨论,以便能够在实际工作任务重,选取较为典型的工作任务;最后,将典型化的工作任务,与计算机及课程进行对应,至此也就形成了具有学习性质的工作任务。
  在实际中的工作任务,并不是对企业的活简单的集合,其要能够对从业人员在职业发展中做出进一步的介绍和反映,能够对部分具代表性质的任务进行反应,这也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构成重要部分。像这种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运用职业技能与岗位对接,能够将计算机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或者工作形式清晰的呈现出。然计算机这个专业,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协调工作任务,也培养了学生在未来参加工作后面对工作任务时候的综合能力。因而,对职业中典型的工作任务,通过课程标准设计出来,也遵循了人们的职业成长,却并非是一种完全的职业工作。
  3.2 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实现对接
  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建设,主要是构建一种工学结合的形式,其中,不仅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相融合,同样还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关于课程内容的选取,则主要是借助和依赖极具典型的工作任务。因而,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的设定,要与职业技能的要求或者需求相适应,对该课程标准的制定,要对计算机行业中的各职业所需的技能标准进行充分的借鉴和学习。目前,在计算机行业中的职业岗位,都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以及及时等不同的级别,并针对这些级别进行培训与考核,甚至还有考试鉴定。由此,高职院校根据这些需求,在原有的课程大纲基础上,与相关的职业技能标准规相结合,并且制定出一种心的课程标准,同时根据这以标准开展教学。
  如此,学生也能够在三年的学习中,在学业与职业技能方面,都可以达到和完成计算机专业在教学目标以及职业资格证书上所列出的标准。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在毕业的时候,经过层层考核后,直接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一过程之后,最终也就实现了计算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工作。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与岗位对接的重要性,以及从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最终指出了计算机课程教育与职业岗位需求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在教学中将实际需求结合,才能最终为计算机行业需求培养适用的人才,也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参考资料:
  [1]刘晓欢,向丽.告知课程标准基本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杂志,2009(4).
  [2]刘云,陈国靖.高职院校基于职业岗位模式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12,33.
  [3]覃国蓉,何涛.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艺术教育,2012,10.
  [作者简介]江媛(1980-),女,山东省沂源人,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控制工程研究。
其他文献
提出行业水环境经济综合指数的概念和确定方法,建立多目标区域水污染物总量行业优化分配模型。该模型以社会生产总值最大化与新增处理污染物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在满足环境、资源
作为认知研究的工具,西方经典哲学中的“范畴”和“概念”体现了哲学家们探索世界、语言、心智的视角和方法,相对容易把握;现代认知科学中的“范畴”和“概念”既反映了学者们的
我国从1998年开始的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和从2000年开始的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飞利浦杯),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走向市场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但是从推动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的设
高校陶瓷艺术专业类学生课外学习多维实践平台的构建对于学生兴趣、能力、知识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社会性、多向性、延续性等特点,应采取切实途径与策略加以构建与完善
摘 要:阐明了商丘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实验教学改革、实验队伍建设、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建设中的显著成效,尤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组织和实施,探讨了商丘学院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践中积极创新,形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鲜明特色。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示范教学中心;实验教学;计算机网络;示范中心  中图分类号:TP393-4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进步,IPTV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了信息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IPTV具有多媒体服务功能,特征十分鲜明,可以实现数字节目的播放、网络交互、电子邮件接收和个性化点播等功能,为不同终端的客户提供服务。本文基于以上背景,提出了基于嵌入式IPTV数字机顶盒的构建方案,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意义。  关键词:IPTV;数字机顶盒;嵌入式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48.55
本文就景德镇御窑和民窑瓷器生产中,管理者和工匠等业瓷者的生活境遇、生产场所、工具、材料等多方面进行比较梳理,展示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中隐含的反差现象,并探析其形成的原因
考察一个封闭的平面图形绕坐标轴或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旋转得到一个立体时,介绍一种不通过已知平行截面的面积求旋转体体积的一般方法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方法——柱壳法来求
本文设计了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是建立在高可用容错系统下的子系统。通信系统进行了冗余设计,容错系统中单元之间的数据通信,是通过通信总线来实现的。该系统采用的是可靠性
技术引进效果的优劣,不仅取决于一国的宏观政策,还取决于共微观机制的有机配合。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课题,为此,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