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评价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病人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3月-2021年6月,接诊的脊柱骨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外侧植骨融合术后,研究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病人,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恢复的效果好,值得推进应用。
关键词:后路手术内固定;脊柱骨折;效果
脊柱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情况,主要是由于外力的大力撞击而造成的。脊柱的特殊性,起到承重、运动调节等,一旦骨折治疗不及时,严重的甚至瘫痪,丧失活动能力,对患者的健康、生活等多方面造成严重影响。临床对于脊柱骨折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常规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手术的切口较大,术后恢复有一定的影响,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同时外侧植骨融合术术中需长时间压迫及牵引椎旁肌肉组织,易导致肌肉功能下降及肌肉萎缩,引发长时间的腰痛,影响预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病人成为可能,且逐渐广泛应用,本文研究时间2019年3月-2020年10月,接诊的脊柱骨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研究时间2019年3月-2021年6月,接诊的脊柱骨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年龄22-73岁,平均(59.11±3.21)岁;男性21例,女性20例。研究组年龄24-75岁,平均(59.82±3.05)岁;男性22例,女性19例。上述两组一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外侧植骨融合术后,术前全面检查,确诊脊柱骨折位置;采用全麻,俯卧位,充分暴露创伤位置,根据术前检查确诊位置做切口,长度8.0 ~ 15.0 cm 的切口;暴露骨折椎体后,植入椎弓根钉,并在 C 臂 X 线机的指导下予以定位和固定。连接患者螺钉连接杆后,咬除部分椎板与关节突,并清理骨折碎块。以咬除的椎板和关节突为植骨材料,予以小关节、椎板和棘突周围植骨融合。
研究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对患者的骨折情况全面掌握,制定手术方案;手术取俯卧位,采用全麻,麻醉效果满意后,并于脊柱损伤处局部注射 0.5 ml 美蓝注射液,在患者的受伤的脊柱进行切口操作,逐层切开皮肤后,分离棘突两侧椎旁肌,以显露骨折椎体,然后借助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柱( 采用 Weinstin 定位法) ,在透视下对受损椎体及上、下椎体两侧开展打孔操作,注意合理控制横切面角度( 约 5° ~15°) ,然后于横突中部水平线和上关节突外缘交界处置入螺钉,并开展椎弓根植骨操作,向病椎体内部钻孔,扩宽骨道后,向椎体中植入骨粒;上述操作完成后,确认无误进行缝合操作,对切口用浓度0.9%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进行引流操作;然后缝合切口。
所有患者手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以改良 Prolo 功能评分作为评价依据,17分及以上为優,9~16 分为良,4~8 分为可,低于4分为差。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脊柱骨折是常见骨科常见情况,且主要以胸腰椎骨折为主要的发病情况,此类患者常常伴有马尾神经损伤以及脊髓损伤。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脊柱畸形。目前普遍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通过对脊柱的重新塑造而达到治疗,避免进一步损害。常规主要以外侧植骨融合术,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手术的创伤大,术后的恢复不理想。特别对于年龄较大患者,术后容易并发其他并发症,脊柱功能障碍等问题。同时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因手术时间较长、 出血量较高,导致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有所延长。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脊柱骨折通过后路内固定手术成为可能,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种治疗模式在患者创伤位置投影位入路治疗,可以充分暴露创伤位置,也能够降低手术对患者肌肉、神经及血管的损伤。临床的相关研究也表明,施术者在后侧入路,操作更方便,且术野更清晰,大大提高手术准确性,也更小的损伤周围的神经组织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也进一步提高,后入路内固定术治疗的有效性。进一步分析,后路手术内固定术依据椎弓根钉位置,将螺钉位置设置于椎体前方,达到贯通脊柱三柱的目的,并可发挥三维固定效果,为脊柱重建创造了良好条件,提高临床固定和稳定作用;同时后入路的切口更小,利于患者的术后预后,减少术中出血。并且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手术切口在脊柱后侧,接近脊柱骨折部位,能全部暴露手术部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病人,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恢复的效果好,值得推进应用。
参考文献:
[1]余虎 .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12):1426-1427.
[2]毛永康,王玉虎 . 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效果分析 [J]. 中国综合临床,2017,33(9):843-846.
[3]王海涛 .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J]. 当代医学,2017,23(1):50-51.
[4]冉仁国,王齐兵 .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对高龄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研究 [J]. 中国医药导刊,2016,18(3):253-254.
[5]谷韶平,倪海平 . 后路手术内固定方法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57-58.
[6]崔爱科 . 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方法对于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J]. 中国伤残医学,2017,25(9):44-45.
关键词:后路手术内固定;脊柱骨折;效果
脊柱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情况,主要是由于外力的大力撞击而造成的。脊柱的特殊性,起到承重、运动调节等,一旦骨折治疗不及时,严重的甚至瘫痪,丧失活动能力,对患者的健康、生活等多方面造成严重影响。临床对于脊柱骨折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常规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手术的切口较大,术后恢复有一定的影响,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同时外侧植骨融合术术中需长时间压迫及牵引椎旁肌肉组织,易导致肌肉功能下降及肌肉萎缩,引发长时间的腰痛,影响预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病人成为可能,且逐渐广泛应用,本文研究时间2019年3月-2020年10月,接诊的脊柱骨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研究时间2019年3月-2021年6月,接诊的脊柱骨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年龄22-73岁,平均(59.11±3.21)岁;男性21例,女性20例。研究组年龄24-75岁,平均(59.82±3.05)岁;男性22例,女性19例。上述两组一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外侧植骨融合术后,术前全面检查,确诊脊柱骨折位置;采用全麻,俯卧位,充分暴露创伤位置,根据术前检查确诊位置做切口,长度8.0 ~ 15.0 cm 的切口;暴露骨折椎体后,植入椎弓根钉,并在 C 臂 X 线机的指导下予以定位和固定。连接患者螺钉连接杆后,咬除部分椎板与关节突,并清理骨折碎块。以咬除的椎板和关节突为植骨材料,予以小关节、椎板和棘突周围植骨融合。
研究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对患者的骨折情况全面掌握,制定手术方案;手术取俯卧位,采用全麻,麻醉效果满意后,并于脊柱损伤处局部注射 0.5 ml 美蓝注射液,在患者的受伤的脊柱进行切口操作,逐层切开皮肤后,分离棘突两侧椎旁肌,以显露骨折椎体,然后借助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柱( 采用 Weinstin 定位法) ,在透视下对受损椎体及上、下椎体两侧开展打孔操作,注意合理控制横切面角度( 约 5° ~15°) ,然后于横突中部水平线和上关节突外缘交界处置入螺钉,并开展椎弓根植骨操作,向病椎体内部钻孔,扩宽骨道后,向椎体中植入骨粒;上述操作完成后,确认无误进行缝合操作,对切口用浓度0.9%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进行引流操作;然后缝合切口。
所有患者手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以改良 Prolo 功能评分作为评价依据,17分及以上为優,9~16 分为良,4~8 分为可,低于4分为差。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脊柱骨折是常见骨科常见情况,且主要以胸腰椎骨折为主要的发病情况,此类患者常常伴有马尾神经损伤以及脊髓损伤。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脊柱畸形。目前普遍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通过对脊柱的重新塑造而达到治疗,避免进一步损害。常规主要以外侧植骨融合术,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手术的创伤大,术后的恢复不理想。特别对于年龄较大患者,术后容易并发其他并发症,脊柱功能障碍等问题。同时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因手术时间较长、 出血量较高,导致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有所延长。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脊柱骨折通过后路内固定手术成为可能,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种治疗模式在患者创伤位置投影位入路治疗,可以充分暴露创伤位置,也能够降低手术对患者肌肉、神经及血管的损伤。临床的相关研究也表明,施术者在后侧入路,操作更方便,且术野更清晰,大大提高手术准确性,也更小的损伤周围的神经组织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也进一步提高,后入路内固定术治疗的有效性。进一步分析,后路手术内固定术依据椎弓根钉位置,将螺钉位置设置于椎体前方,达到贯通脊柱三柱的目的,并可发挥三维固定效果,为脊柱重建创造了良好条件,提高临床固定和稳定作用;同时后入路的切口更小,利于患者的术后预后,减少术中出血。并且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手术切口在脊柱后侧,接近脊柱骨折部位,能全部暴露手术部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病人,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恢复的效果好,值得推进应用。
参考文献:
[1]余虎 .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12):1426-1427.
[2]毛永康,王玉虎 . 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效果分析 [J]. 中国综合临床,2017,33(9):843-846.
[3]王海涛 .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J]. 当代医学,2017,23(1):50-51.
[4]冉仁国,王齐兵 .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对高龄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研究 [J]. 中国医药导刊,2016,18(3):253-254.
[5]谷韶平,倪海平 . 后路手术内固定方法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57-58.
[6]崔爱科 . 后路手术内固定的方法对于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J]. 中国伤残医学,2017,25(9):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