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工作通过多角度的介入,在创新社会治理中作用显著,但国内发展迟缓且覆盖面低,探究其发展困境与解决对策有望推动创新社会治理。本文主要围绕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专业两个角度,对现阶段中等城市社会工作在推动社会创新治理的发展困境进行探析,并从政府层面与机构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治理;发展困境;对策建议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在我国快速转型的新时代,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社会工作来协同社会治理[1],社会工作具有服务面广、专业性强等特征,通过多角度的介入,在社区、医疗、学校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相较于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迟缓,公众认可度低,给创新社会治理带来了阻力。分析社会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发展困境和解决对策,有助于响应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央部署,推动社会治理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模式。本文在这方面做一些浅析。
一、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整体而言,我国社会工作从改革开发以来便开始逐渐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初步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三个时期[2],现阶段从全国范围来看,岗位数量正逐年增加,有较大发展潜力。如图1所示。
论其发展现状,可大致分为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专业两个角度。
(一)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现状
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差异,国内不同地区的社会工作机构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发达或沿海城市,社会工作机构的规模更大、数量更多,结构也较为完善,成都、武汉等内陆新一线城市次之,其他大部分区域发展缓慢。本文就中等发展的城市地区做简要剖析。根据笔者调研,中等地区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目前主要有以下特点:
1.由政府主导,提倡政社联动
在社会治理中,政府和社会工作机构是相辅相成,各有所长的关系。例如,当前社会服务类型大多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由政府出资、社会工作机构出力,通过政府的目标导向和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能力结合,形成由政府主导,政社联动的治理模式。
2.与高校关联,形成校社融合
近年来,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设立数量明显增多,全国有超过200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高校与社会工作机构人才之间多见聘任关系,由社会工作机构的人才队伍促进高校的教学和培养工作,高校继而为社会工作机构提供后备力量。
3.重视程度高,正在快速发展
以成都为例,中等地区的城市现已基本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为进一步提升人民的精神水平、幸福感,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这类城市逐渐重视将社会工作的力量融入到日常的社会治理工作中。由于重视程度高,社会工作机构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反应在数量的提升和覆盖面的扩大。
4.人才需求多,质量有待提升
笔者曾在实习过程中了解到,社会工作机构的就职人员大多并不是专业性的人才队伍,导致在开展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工作服务方式时,存在手足无措的情况,对社会工作机构的整体水平影响较大。
(二)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现状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结构的标志性产物,在追求社会公平、补偿社会损失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社会转型的极速变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也频频发生,整合社会资源、维持社会秩序,健全社会管理成了重中之重。从专业角度上来看,现阶段社会工作主要面临专业理解偏差的问题,国内大部分地区对这个行业认可度不高,导致社会工作队伍的专业形象卑微,尽管开设本专业的高校数量多,毕业生多,但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不清晰,专业地位不高,导致大部分地区发展迟缓。
二、社会工作创新社会治理的发展困境
通过上述发展现状可知,我国大部分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缓慢,究其具体发展困境,仍然可以从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专业两个角度予以探析。
(一)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困境
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社会工作机构肩负着基层社会治理、完善公共服务、柔性化治理等使命。笔者认为,大致面临以下几点发展困境:
1.机构定位不清晰
社会工作机构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应当满足社会的真实需求,继而去进行资源链接、矛盾处理、大众服务等事项。但据笔者了解,大多社会工作机构缺少发展目标,不追求长远规划,服务项目广泛但较为杂乱,对自身对定位没有清晰的认识。
2.机构运行机制不先进
目前,社会工作机构存在两种运行机制:一是政府运行机制、二是民间运行机制。在政府运行机制中,社会工作机构对政府对依赖性强,导致机构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由于行政参与,导致机构服务半专业化,降低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3.机构人才队伍较欠缺
机构成员的专业性决定了机构组织的水平高低,而人才队伍的建设直接决定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水平高低。在此方面主要存在3个问题:1)部分甚至多数社会工作机构成员不是专业类型的社工出身,专业素质较为欠缺;2)社工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存在脱节现象,导致服务模式无法契合社会的真实需求;3)很多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不从事社工行业,机构人才的后备力量跟不上。
4.资金来源单一化
社工机构是性质是非营利性组织,为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从而更好地扩张社工机构的服务,实现稳定的生存和长期向好的发展。现阶段社工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来自于政府购买服务,也有少量来自社会企业和个人的捐助。政府购买服务除了要支持活动经费外,还需要支出一部分满足社会工作者的薪资补贴,这导致社区营造活動在开展过程中由于经费的限制,在质量上难以进一步提升。
(二)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困境
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笔者认为大致存在以下几点发展困境: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治理;发展困境;对策建议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在我国快速转型的新时代,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社会工作来协同社会治理[1],社会工作具有服务面广、专业性强等特征,通过多角度的介入,在社区、医疗、学校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相较于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迟缓,公众认可度低,给创新社会治理带来了阻力。分析社会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发展困境和解决对策,有助于响应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央部署,推动社会治理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模式。本文在这方面做一些浅析。
一、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整体而言,我国社会工作从改革开发以来便开始逐渐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初步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三个时期[2],现阶段从全国范围来看,岗位数量正逐年增加,有较大发展潜力。如图1所示。
论其发展现状,可大致分为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专业两个角度。
(一)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现状
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差异,国内不同地区的社会工作机构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发达或沿海城市,社会工作机构的规模更大、数量更多,结构也较为完善,成都、武汉等内陆新一线城市次之,其他大部分区域发展缓慢。本文就中等发展的城市地区做简要剖析。根据笔者调研,中等地区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目前主要有以下特点:
1.由政府主导,提倡政社联动
在社会治理中,政府和社会工作机构是相辅相成,各有所长的关系。例如,当前社会服务类型大多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由政府出资、社会工作机构出力,通过政府的目标导向和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能力结合,形成由政府主导,政社联动的治理模式。
2.与高校关联,形成校社融合
近年来,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设立数量明显增多,全国有超过200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高校与社会工作机构人才之间多见聘任关系,由社会工作机构的人才队伍促进高校的教学和培养工作,高校继而为社会工作机构提供后备力量。
3.重视程度高,正在快速发展
以成都为例,中等地区的城市现已基本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为进一步提升人民的精神水平、幸福感,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这类城市逐渐重视将社会工作的力量融入到日常的社会治理工作中。由于重视程度高,社会工作机构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反应在数量的提升和覆盖面的扩大。
4.人才需求多,质量有待提升
笔者曾在实习过程中了解到,社会工作机构的就职人员大多并不是专业性的人才队伍,导致在开展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工作服务方式时,存在手足无措的情况,对社会工作机构的整体水平影响较大。
(二)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现状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结构的标志性产物,在追求社会公平、补偿社会损失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社会转型的极速变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也频频发生,整合社会资源、维持社会秩序,健全社会管理成了重中之重。从专业角度上来看,现阶段社会工作主要面临专业理解偏差的问题,国内大部分地区对这个行业认可度不高,导致社会工作队伍的专业形象卑微,尽管开设本专业的高校数量多,毕业生多,但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不清晰,专业地位不高,导致大部分地区发展迟缓。
二、社会工作创新社会治理的发展困境
通过上述发展现状可知,我国大部分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缓慢,究其具体发展困境,仍然可以从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专业两个角度予以探析。
(一)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困境
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社会工作机构肩负着基层社会治理、完善公共服务、柔性化治理等使命。笔者认为,大致面临以下几点发展困境:
1.机构定位不清晰
社会工作机构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应当满足社会的真实需求,继而去进行资源链接、矛盾处理、大众服务等事项。但据笔者了解,大多社会工作机构缺少发展目标,不追求长远规划,服务项目广泛但较为杂乱,对自身对定位没有清晰的认识。
2.机构运行机制不先进
目前,社会工作机构存在两种运行机制:一是政府运行机制、二是民间运行机制。在政府运行机制中,社会工作机构对政府对依赖性强,导致机构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由于行政参与,导致机构服务半专业化,降低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3.机构人才队伍较欠缺
机构成员的专业性决定了机构组织的水平高低,而人才队伍的建设直接决定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水平高低。在此方面主要存在3个问题:1)部分甚至多数社会工作机构成员不是专业类型的社工出身,专业素质较为欠缺;2)社工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存在脱节现象,导致服务模式无法契合社会的真实需求;3)很多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不从事社工行业,机构人才的后备力量跟不上。
4.资金来源单一化
社工机构是性质是非营利性组织,为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从而更好地扩张社工机构的服务,实现稳定的生存和长期向好的发展。现阶段社工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来自于政府购买服务,也有少量来自社会企业和个人的捐助。政府购买服务除了要支持活动经费外,还需要支出一部分满足社会工作者的薪资补贴,这导致社区营造活動在开展过程中由于经费的限制,在质量上难以进一步提升。
(二)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困境
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笔者认为大致存在以下几点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