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在螺丝钉上的光芒(组诗)

来源 :含笑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ti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手举着金属,一手握紧扳手
  在马关,都龙是必须去的
  华联锌铟公司是必须去的
  强边固防的硬盘里
  蓄满矿业工人的力量
  沿途,我不能因为
  层叠的山峦跌宕起伏
  呈现出洪水冲刷过的痕迹
  就改道,山河必须
  依次序进行
  雨点跟着雨点,夜跟着夜
  界碑是路标,也是灯光
  党委副书记黄光喜
  以军人的风范走在前列
  小路把峻岭领向高处
  山脉一跃而起,群峰准备就绪
  矿业工人一手举着金属
  一手握紧扳手
  他们正在为强边固防
  防护网的螺丝钉加固
  深夜,电话铃声突然响起
  196号界碑,数公里国境线
  华联锌铟公司派出
  专人6名,专车一辆
  山大林密、蛇患不断
  境外边民强行越界
  防疫守边,任务严峻
  一个深夜
  电话铃声急促响起
  一位守护员的儿子病了
  发着高烧,电话那端听不清
  是几个月大的孩子在哭
  还是年轻母亲的泪在流
  时间屏住呼吸
  听长夜穿越黎明
  “疫情不退,我们不撤”
  守边人用行动兑现诺言
  勘探层层叠叠的储量
  矿业人的梦,挂在夕阳上
  夕阳很重
  一头撞开紧闭的幽谷
  轰轰隆隆挺进漆黑
  挺进深邃
  一双透视的眼睛
  勘探层层叠叠的储量
  流水线,每一个环节
  环节中,每一台机器
  机器里,每一部零件
  零件上,每一颗卯钉
  一步一个脚印
  一年一个里程
  挖出滚烫的夕阳,足够辉煌
  矿工的心里有一团火
  矿能读懂
  山的不动,是聚积了
  渴望飞翔的图腾
  云能读懂
  光的移动,为山的站立
  升起了崭新的高度
  这一次我读懂了
  矿工的心里有一团火
  像通红的落日,起起,落落
  熄了,又复燃
  仅仅是对石头的敬畏
  都龙铜街曼家寨
  多金属矿床和生产基地
  这里是矿的故乡
  大自然的美仿佛是一种奇迹
  史诗在这里打开册页
  一字一句阅读金属的储量
  铟位居全国第一
  锡位居全国第三
  锌位居全省第三
  借助地心深处的呼唤
  赤子找到了回家的理由
  我的到来不是为了捡一块石头
  而仅仅是对石头的敬畏
  浮选的姑娘令人动心
  新田选矿车间
  浮选的工艺,最令人动心
  浮选铜、浮选锌,浮选铁
  粗细分级脱泥
  ……
  浮选的姑娘
  选择了这山、这水
  是否小城的爱巢
  关不住满园春色
  姑娘一双秀眼
  深藏在智慧的镜片里
  以无言的微笑
  穿过我沉沦的脑海
  将一種褐色的情绪
  托在掌心,那些普通的石块
  便高贵起来
  在姑娘的操作下
  我也成了一块原矿
  渐渐闪现出,质的光泽
  青春是一种特殊的燃料
  青春是一种特殊的燃料
  壮族小伙查兴江和他的伙伴
  就垒在炉边上
  太阳是炉
  从很深的谷底拔地而起.
  一朵火花,点燃梦想
  那个冬天,起雾
  原矿运输胶带断裂
  车间缺料停产,必须硫化接头
  查兴江和他的工友
  一干就是十四天,不分昼夜
  查出严重的椎间盘膨出
  仍坚持,置换了人工骨
  依然坚持,终于
  查兴江苦心专研的
  原矿输送隧道皮带
  比骨头硬了一度
  与生俱来,青春
  有一种燃烧在火之外
  有一种幸福在苦之内
  有一种辉煌在黑暗之下
  有一种永生在毁灭之上
  华联锌铟公司,炉火正旺
   【作者简介】王建芬,笔名明妹,女,1961年8月出生于云南文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诗刊》《诗选刊》《民族文学》《中国边防警察》《边疆文学》《云南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1000多(篇)首,共计100多万字。诗歌《渴望相逢》获《诗刊》全国首届新诗“珍酒杯”大赛优秀奖;诗歌《一种创伤》获《诗神》全国首届新诗大赛三等奖;散文诗《爱情安魂曲》获首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三等奖。
其他文献
一  从省会昆明往西走上三百多公里  到了一個种植三七的地方  中医上有一种道地药材  叫——文山三七  甘、微苦,温  归入肝、胃两经  能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这个开满红色三七花的地方  还有一种叫西畴的精神  二  在滇西高原东南部  有一个县城,它有五个少数民族  两个镇,七个乡,和近三十万的人口  你知道吗,有人说这里是  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山大沟深,出门就是望不到头的石头  那
期刊
恶劣环境不低头,  挺直脊梁往前走。  愚公移山勤苦干,  改头换面迎新生。  群山裸露,怪石林立,  好似這地方没有烟火气,  苦干实干,对自然宣战,  瞧,  那一片绿色多好看。  还记得当年,  这一片,  光秃秃全是石头,  没想到现在竟,  发生巨变!  啊!那一群可敬的人儿啊!  他们不甘心等,  他们敢为人先,  他们自强不息,  他们书写传奇。  为民造福,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期刊
千里之外的號子声  那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斗志  为了圆祖祖辈辈的梦  一代代西畴人挑起了重担  开天辟地,寻找新的生命之根  摸石谷,叮当叮当  用坚强的毅力、挺直的脊梁  托起一片精神高地  石漠化的山有灵性  岁岁年年终被改天换地  在西畴人的眼里,只有苦干实干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炸石造地、凿石修路  延续着红旗渠的拼搏精神  他们在思索中迎难而上  他们用热血汗水与石头抗争  因
期刊
去年七月,我有幸参加由丘北县文联组织的第九届普者黑笔会,和广大文学爱好者们一同前往景区欣赏荷花。那时正是普者黑万亩荷花开得旺盛的时候,荷花在夏日的水面举起无数花的火把,在翠绿圆润的荷叶上头捧出洁白与粉红。它们花瓣简洁大方,顶端锐利,姿仪高洁,无私奉献着淡淡的幽香。它们总是与平静的水联系在一起,于是,荷花、荷叶、水珠、蜻蜓、蝉鸣组成一系列夏季的意象,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喜爱有加。  这大片大片的荷花
期刊
孩子出生记  当护士掀开包裹着我刚出生的儿子的大毛巾,儿子睁开眼睛瞥我一眼,眼中似有一丝光彩掠过,我只觉得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一种巨大的幸福感潮水般漫遍全身,精神一振,觉得连日来的辛劳都是值得的……  算起来,我在医院产房外,精神高度紧张地足足守候了三天三夜,身体已经疲惫到极点。  三天前的晚上,我一边在书房里看书,一边听着卧室里妻子的动静。妻子怀孕再过一天就满九个月了。按她的说法,这个时间
期刊
老山,是一座凝集力量的英雄之山,是一座固本铸魂的精神之山,是一座镌刻史诗的信仰之山,是一座丰饶的文化之山。2020年6月27日,以“弘扬老山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名人专家学者谈老山诗》昆明征稿会,在昆明如约举行。  来自中国作协、云南省文联、省作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省社科联、省政府文史馆、省社会科学院和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文山学院等十多个单位的著名评论家、作家、诗人、教授、博导、
期刊
编者按:  刘诚,男,汉族,1980年2月生,2003年12月参加工作,200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21年1月8日,刘诚带队到开远市开展案件调查工作,1月9日凌晨突发疾病,经连日抢救无效,于1月21日去世,生命定格在41岁。  刘诚同志生前一直从事反渎、反贪工作,战斗在反腐治贪第一线,留下了善攻破大案要案的“老猎手”,无冤假错案的 “铁包公”等生动形象,被称为“拼命三郎”,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
期刊
滇东南地处高原,多山,越往南走,山愈加高险、厚重。云南麻栗坡的边境线上,山是天然的屏障,立于群山间,人便显得极渺小。与群山存在的漫长光阴比较,个人的存在无疑是短促的,但人会思考,能做事,且有爱与温情。在新冠病毒肆虐下的特殊时期,为了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疫情防控,麻栗坡县麻栗镇组建了一支全员皆是女子的护卫队。  6月3日清晨,天气晴好,无风。简洁的活动室里,墙上挂着“护卫队成立”的横幅。参加护卫队的多是
期刊
乡愁,是生长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泥土上,一朵永不凋谢的鲜花,在两千多年的诗歌长河中,从屈原、李白、杜甫到现当代的一大批诗人留下的优秀作品,不少都是抒写乡愁情怀的。我们不少人发蒙时读的第一首诗,不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是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开大陆故土后定居台湾的诗人余光中,对
期刊
疫情防控进常態,出门口罩必标配。  强边固防段长制,关口前移戍边寨。  村村堡垒家家所,人人哨兵个个铠。  织密织牢防疫网,群防群治杜疫害。  走乡村  走进乡村看小康,父老乡亲喜洋洋。  人居环境大改观,千家万户换新房。  美丽乡村见雏形,五谷丰登六畜旺。  全面小康再提速,乡村振兴又换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