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就课堂观察的“火眼金睛”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课堂观察作为专业的听评课手段,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合作体通过专业的课堂研究活动来提升教师群体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实施贯彻新课程理念。为了使课后会议的点评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参与课堂观察的教师要从不同的观察维度,细致入微地洞察课堂,炼就课堂观察的“铁齿铜牙”。
  关键词:课堂观察;课后会议;观察维度
  
  课堂观察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教学行为的预设和改进、课堂结构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参照,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课堂观察的过程中,参与课堂的观察老师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扮演了双重角色,既要进入“学生”角色,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才能体会到学生是否学的有效;同时还要进入“教师”角色,怀着欣赏的心态去观察,带着包容的眼光去评价,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但是笔者发现在课堂观察的最后环节——课后会议上往往敷衍了事,形式主义味道浓重。而课堂观察的目的和意义之所在就是要求合作体通过这样的专业研究活动来提升教师群体的专业素养,最终引导学生改善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所以作为观察者必须身兼“教师和学生”两个角色,全身融入到课堂中去,运用透视课堂观察的“火眼金睛”,才能抓住课堂的瞬息万变,做好细致入微的记录工作,为课后会议提供依据和基础。笔者以人教版必修三《毛泽东思想》一课为例,记录并精选了课后的交流汇报,以期有益于中学历史教学。
  在课堂观察的课前会议准备阶段我们以历史教研组为合作体,高中三个备课组明确分工,根据教学内容、课堂流程以及活动环节,从三个维度开发了课堂观察量表。
  观察维度一:学生课堂的主体性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情况的课堂观察量表)
  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并在对上表进行详细记载分析的基础上,高一备课组负责学生思维参与这个观察角度的老师交流点评摘要如下:
  这八位学生在每个探究环节上,在充分思考的情况下答题情况基本正确。在有的答题上学生还能进行拓展、有所创新,表现出了充分的课前预习以及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学生自我思考、小组讨论的时间充分,他们对知识点的把握更为透彻,同时还会提出生成性问题,例如,在探究“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环节中,学生在充分思考讨论后,在小组间展开头脑风暴。在这一组学生讨论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后,突然有一男生提出,“我觉得毛泽东这个人后来不好,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所以毛泽东思想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同组另一女生马上反驳道:“毛泽东这个人是有功过的,但是你也不能否认毛泽东思想,因为这个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而是当时很多人的思想结晶。”那个男生顿时恍然大悟,连连称是。其实关于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个人思想的辨析是课堂教学探究三中涉及的,学生在探究一中就已经通过头脑风暴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
  
  通过对授课老师教学情况的观察,并在对上表进行详细记载的基础上,高二备课组负责观察“见解”这个观察角度的老师交流点评摘要如下:
  首先,课堂上老师发扬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使学生敢想。比如,在小组讨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背景”时,老师穿梭于小组之间,俯下身姿,柔声轻语,倾听学生的疑问和不成熟的见解,并及时给予指导。其次,老师在学生感悟历史的时候给予了学生方向,提出了思考的角度,让学生会想。再次,老师不断地给予学生鼓励,打破学生思想上的藩篱,让学生肯想。在回答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背景中,面对学生不太成熟的回答,老师始终给予学生正面的点拨、及时的鼓励,一共用了11次“好极了,有道理,不错!”等激励性评价语言。最后,在学完整堂内容后,围绕着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老师又给学生预设了两个问题,使学生在课后依然能沉浸在历史的感悟和反思之中。
  通过点评,使参加活动的老师们明白在课堂上要注意情感投入,让人性化的课堂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教师要敢于放下“师道尊严”,将情感与个性融到课堂中去。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的作用,加强师生双边活动,使学生勤于思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保持对新知的渴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可以是多种形式的,灵活多变的,但不变的是对课程目标的把握,并指导学生真正掌握课堂知识,在课堂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观察维度三:课程·目标达成(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历史基础知识落实的课堂观察量表)
  
  通过对整个课堂教学情况的观察,并在对上表进行详细记载的基础上,高三备课组负责观察基础知识落实角度的老师交流点评摘要如下:
  在“了解”活动环节,老师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历史地图册,并提供了四个阶段、五个角度的表格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从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学生能熟练说出四个阶段,能正确归纳不同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但个人认为这部分内容可以结合高考命题范题做若干练习加以巩固。
  在“理解”活动环节,老师设置了四个探究问题,为学生精心收集提供了《全球通史》文摘和其他四则材料,并设计了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认识毛泽东思想。从课堂实效来看学生分析材料得出史论的能力较强,起到了思维训练的效果。但学生在语言组织和关键词运用方面有待于训练提高。
  在“见解”活动环节,老师预设了两个探究题供学生课后讨论思考,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渗透到了历史课堂中,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课后仍能沉浸感悟之中,使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通过观察老师的点评,我们可以看出在学生预习充分的情况下,在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在教学环节的层层推进下,学生的课堂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学生对于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落实情况效果良好,并表现出了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
  课堂观察的课后会议旨在使观察者与被观察者进行有效的专业探讨,通过多视角、多方位寻找有效教学的策略,实现课堂观察的目的。而在课堂会议上观察者应该基于课堂的资料积累和分析,给出中肯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既要看到被观察者的成功之处、个人特色以及可推而广之的有效做法,但同时又要本着共同发展受益的出发点指出课堂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只有炼就课堂观察的“火眼金睛”,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进而给予正确的评价,才能真正起到课堂观察对教学提升和学生有效学习的作用。(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摘 要:东胜小学前瞻性地把握教育脉搏,以“保证基础、发展个性、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以“注重母语、强化外语、探索教育国际化”为办学理念,将写字教学作为特色办学项目深入实施。早在2010年学校就以“一手好字成就孩子一生”为战略出发点,率先在全市创办了首家翰墨书香校园,以书写和诵读为特色打造学校品牌文化。  关键词:母语;写字教学;校本教材  作为一所人文历史渊源深厚的学校,东胜小学见证了过去的沧桑和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人文性的语文教学呼唤诗意。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以文本为基础,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诗的意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教师通过美感的语言熏陶学生的诗情,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体验文本的情感。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努力让诗意萦绕语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诗意地栖息。  关键词:语文;培养;诗意  “诗意”词典里的解释指“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由此,不禁让人想起
(沙河市体育街第三小学,河北沙河05410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例3-例5。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歌。    一、导入    师: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歌曲?你喜欢《西游记》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一段《西游记》的故事。  电脑出示《西游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师徒三人图片。    二、谁挑着担,谁牵着马    师:
“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这是当下小语界颇为流行的一句话。因为“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所以要“用课文来教语文”。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指出:长期以来,用课文来教语文还停留在对语文课程的理性认识层面,“教课文”却是当下语文课堂中的一种常态,令人遗憾。什么是教课文,什么是教语文呢?吴教授指出:教课文的主要特征是以思想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以文本的深人解读组织教学过程,课堂表现为引导学生感悟教师的感悟。在此
摘 要:朗读感悟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知识内化的重要过程。因此如何把朗读教学落到实处,如何做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朗读水平,是我们工作中要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语文教参上的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里的第一项都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似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文字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日常工作中一项费时低效的任务,然而其重要性又是不言而喻的。一次作文下来,作文簿像小山一样压在语文老师的案头,老师辛辛苦苦地“精批细改”,有的要一直忙到下一次作文即将开始时,再加班突击一下才勉强改完。所谓“评讲指导”,也大都是匆匆搜几个“典型案例”,向学生打一通褒奖加指责的“马后炮”。许多有经验的写家都承认: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写作训练的关键在于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经历写作过程,尤
人是社会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群体中,在人与人的互动交流中,常产生许多奇思妙想,我们的教学就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多,学生说的少,缺少彼此间的互动交流。据调查统计,课堂上教师授课时间占70%,学生练习时间占30%,而在教师授课中提出问题,学生知道却不想说的约占30%,怕表述不清被同学嘲笑约占50%,不知道答案的约占20%。  如何突破以“教”为中心的课堂,
[摘 要]    课堂应是学生生成新知、构建知识、发展智能的“学场”,探究学习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成长的“高地”,教师对探究学习的定位也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探究过程即知识生成过程、思维成长过程。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地图教学和问题的导入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关键词]    区域地理;探究性教学;探析   一、教学课例介绍   在一次同课异构的研讨会上,两位教师共同执教湘教版初
摘 要:香港的工作坊实践教学是活动教学的一种形式,深受学生的喜欢。“工作坊”实践教学强调多人合作、过程教学、相互沟通、方案策划、展示成果等。本文结合笔者学校专业特色以及学生情况,着力于研究“工作坊”实践教学在建筑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并以建筑构造课程为例展开探索。在初次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了注意要点。  关键词:参与式工作坊 实践教学 建筑构造  早前,笔者在香港职业训练局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
摘要:今年是安徽省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新高考的第一年,也是首次对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进行自主命题,对化学教学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以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化学试题为研究对象,分析试卷的特点,并探讨其对平时教学的导向。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试卷;导向    2009年是安徽省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新高考的第一年,也是首次对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进行自主命题。理综化学试题较好地落实了《考试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