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增效减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核心理念,倡导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习的效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策略进行研究,旨在推动教育发展与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增效减负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40-01
一、引言
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以考试纲要为主导,以大量机械化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对学生造成极大的负担,不但不利于学生提高能力,更容易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增效减负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在此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增效减负策略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二、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纵观现代教育发展的历程,以应试教育理念为核心的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极大的制约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同时也是增加学生负担的主要原因。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夯实学生基础、提高学生成绩为主要目标,通常安排大量的习题要求学生练习,使得学生不得不进行反复机械的练习,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因此,教师需要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改革,要秉承素质教育理念,突出学生主体性,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究中建构知识,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以《两小儿辩日》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汉字词典等工具书对课文中的疑难字词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将课文翻译为白话文,对课文的中心意思进行了解与探究。以此为前提,教师可以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以此指明学习的方向,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辨两个小孩所述是否有理,也可以要求学生模仿孔子对两个小孩的讲述进行点评。
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的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与理解,需要整合所学的知识,充分利用个人的能力进行探究与思考。由于失去教师直接的讲述,学生虽然会在探究过程中遇到更多的问题与挫折,但也在无形中加深了学生的认知,同时也能够以此磨练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随着现代教育不断发展,教师也逐步认识到课堂教学方法并不是单一机械的,不但拥有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同时也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的选择与组合,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与活力,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
以《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師要求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课文,不但要完成字词句的积累,同时需要对课文的人物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课文讲述的精神与内涵。其次,教师在学生获得一定认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按照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以此还原故事。最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分享自己的认知,同时提出个人遇到的问题,并对课堂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与点评。
其中,教师首先运用自主探究学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建构更加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开展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课文中的情感,使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感知,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此外,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与研究,在思维的碰撞中对课文进行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
基于此,教师改变了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与模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与灵性。在此过程中,整个课堂变得更有活力,学生也不会再面对大量枯燥的练习,不会承受庞大的压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达到减少学生负担的目的。
四、对课后作业进行改革
最后,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增效减负就需要考虑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安排,需要对课后作业进行改革,降低学生的负担。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精简课后作业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具体地说,教师不再要求学生完成大量的课后习题,而是对课堂学习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及时的点评,同时总结出学生遇到的问题与挫折。以此为背景,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课后作业的安排,使课后作业变得更有质量。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改变作业的内容与模式。例如,在学习《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这一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预习,将课后作业安排为课前预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在第二堂课上给学生布置一定的思考题。这种作业的安排迎合了翻转课堂模式的理念,使课后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将课堂变为学生巩固与提高的平台。
通过对课后作业进行变革,学生才能在更有针对性的练习指导下获得提升,同时达到优化学生课后作业,减少学生负担的目的。
总的来说,实现增效减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目标,也是众多小学语文教师不得不重视的主要问题。针对于此,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讨,完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推动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仲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J].科教创新导刊,2013(30)
[2]王玉芳.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3(23)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增效减负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40-01
一、引言
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以考试纲要为主导,以大量机械化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对学生造成极大的负担,不但不利于学生提高能力,更容易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增效减负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本文在此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增效减负策略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二、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纵观现代教育发展的历程,以应试教育理念为核心的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极大的制约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同时也是增加学生负担的主要原因。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夯实学生基础、提高学生成绩为主要目标,通常安排大量的习题要求学生练习,使得学生不得不进行反复机械的练习,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因此,教师需要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改革,要秉承素质教育理念,突出学生主体性,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究中建构知识,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以《两小儿辩日》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汉字词典等工具书对课文中的疑难字词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将课文翻译为白话文,对课文的中心意思进行了解与探究。以此为前提,教师可以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以此指明学习的方向,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辨两个小孩所述是否有理,也可以要求学生模仿孔子对两个小孩的讲述进行点评。
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的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与理解,需要整合所学的知识,充分利用个人的能力进行探究与思考。由于失去教师直接的讲述,学生虽然会在探究过程中遇到更多的问题与挫折,但也在无形中加深了学生的认知,同时也能够以此磨练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随着现代教育不断发展,教师也逐步认识到课堂教学方法并不是单一机械的,不但拥有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同时也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的选择与组合,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与活力,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
以《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師要求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课文,不但要完成字词句的积累,同时需要对课文的人物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课文讲述的精神与内涵。其次,教师在学生获得一定认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按照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以此还原故事。最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分享自己的认知,同时提出个人遇到的问题,并对课堂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与点评。
其中,教师首先运用自主探究学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建构更加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开展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课文中的情感,使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感知,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此外,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与研究,在思维的碰撞中对课文进行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
基于此,教师改变了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与模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与灵性。在此过程中,整个课堂变得更有活力,学生也不会再面对大量枯燥的练习,不会承受庞大的压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达到减少学生负担的目的。
四、对课后作业进行改革
最后,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增效减负就需要考虑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安排,需要对课后作业进行改革,降低学生的负担。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精简课后作业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具体地说,教师不再要求学生完成大量的课后习题,而是对课堂学习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及时的点评,同时总结出学生遇到的问题与挫折。以此为背景,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课后作业的安排,使课后作业变得更有质量。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改变作业的内容与模式。例如,在学习《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这一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预习,将课后作业安排为课前预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在第二堂课上给学生布置一定的思考题。这种作业的安排迎合了翻转课堂模式的理念,使课后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将课堂变为学生巩固与提高的平台。
通过对课后作业进行变革,学生才能在更有针对性的练习指导下获得提升,同时达到优化学生课后作业,减少学生负担的目的。
总的来说,实现增效减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目标,也是众多小学语文教师不得不重视的主要问题。针对于此,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讨,完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推动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仲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J].科教创新导刊,2013(30)
[2]王玉芳.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