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问题与高校诚信教育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un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就业压力随之增大,在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不诚信现象也越来越多,这对大学生个体、用人单位、社会均造成不良影响,也破坏了学校的声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大学生德育和智育主要培养者的高校,它的诚信教育处于前沿地位。因此,更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诚信教育,这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人才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高校;诚信教育
  
  在中国文化中,诚信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如同仁义礼智一样不可或缺。“在日常交往中,诚信成了人们相互信赖的伦理基础。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人们遵从诚实守信规范,良好的个人诚信,是人的第二张身份证。”[1](p145)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特别强调“明礼诚信”,明礼诚信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是其立身处世之本。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改革,我国迎来了大学生就业的高峰,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大学生就业中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诚信危机”。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中不诚信的具体表现[2](p471)
  
  (一)简历制作及就业推荐材料上的不诚信
  在招聘会的现场,几乎所有用人单位的用人条件上都标有“择优录用,有经验者优先”等字样,部分大学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迎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使出浑身解数使自己的材料完美无缺,填写资料时随意修改学习成绩,把本来不及格的课程改为及格甚至优秀,伪造各种证书;假冒学生干部,虚构个人经历,本来没有参加过任何社会实践,却千方百计地把自己包装成有经验者。总之,就是把不利于自己的资料省略掉,夸大其词地介绍自己。
  (二)面试上的不诚信
  对于很多用人单位来说,与大学生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可以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考察其实际能力,因此,面试就变得至关重要。而且,近几年来,就业竞争又异常激烈,面试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大学生能否被用人单位接收。因此,有的大学生为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尽管没有实践能力,但在面试时往往言过其实,随意夸大自己的能力,隐藏对自己应聘不利的一些真实情况。对于用人单位的提问,有的甚至不懂装懂,而当用人单位进行严格考察时往往漏洞百出,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正常工作,同时也干扰了正常的就业秩序。
  (三)签订就业协议后的不诚信
  大学生在求职时,往往向许多用人单位散发自荐材料,不诚意签约。有的学生幸运地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接收,尽管不很满意,但为了给自己加上安全阀,留条后路,还是早早地与之签订协议,他们以先把工作拿到手再说的想法,然后再去找更好的单位,“这山望着那山高”,遇到好的就毁约,再好的就再毁约。失信、弄虚作假,不履行自己的承诺,这极大地损坏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也必然会影响到用人单位的人才招聘和使用。
  
  二、大学生就业中诚信缺失的不良影响
  
  (一)对大学生个体的影响
  大学生在就业中的不诚信表现会使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应聘材料的信任度下降,对应聘学生加强戒心,甚至对大学生一些能力提出质疑,由于对他们的不信任,就不会委以重任。为了防止大学生无故毁约,可能会对应聘学生进行过细的调查了解,提高应聘的条件,会以更加苛刻的政策来控制人才的流动,这样由于一部分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导致所有大学生受到人们的质疑,尤其对于那些靠真才实学找工作的学生来说更是不公平,破坏了大学生整体的就业环境。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使找工作变得越来越难,大学生的自信心随之下降,产生悲观的情绪,同时也使大学生的形象受到破坏。
  (二)对高校的影响
  “大学生诚信的缺乏降低了用人单位对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认可度与信赖度,这就直接影响到了高校的声誉和生源[3](p56)。一般意义上来讲,一所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在毕业生素质上可以得到体现,人们对一所高校的评价往往也是从其学生的品德上进行考察,而由于大学生在就业中的不诚信表现,使学校的声誉和精神风貌受到了破坏,在社会上引起不良的影响,使人们对学校的信任下降。
  (三)对用人单位的影响
  大学生诚信的缺乏增加了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上的成本,不利于用人单位挑选具有真才实学的人,而毕业生一旦违约,用人单位又要消耗人力、物力、财力重新选人,给用人单位造成了诸多不利,浪费了用人单位的精力,甚至造成了经济损失,使用人单位的正常工作受到扰乱,也干扰了正常的就业秩序,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大学生就业中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诚信意识薄弱及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从精英式教育转入了大众化教育,连年扩招使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衡,大学就业率急剧下降,使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面对着竞争和就业压力,许多大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再加上多年来高校诚信教育的缺失,使得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十分淡薄。为了求职成功,一些大学生便完全将个人诚信抛之不顾,不符其实地装扮自己,想方设法弄虚作假,使就业市场上出现了信用危机。大学生初入社会,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对诚信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
  (二)学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不够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和智力的培养,却忽视了诚信教育。“高校在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在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上过于理论化和原则化,不能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育方法上,说教和形式主义现象严重;重灌输、轻实践,高校对学生的教育也越来越倾向于实用性,以解决就业为第一目标,虽然各高校都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但多是些技巧性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对诚信教育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往往涉及很少”。[4](p136)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诚信是关系到其成才的基本要求。高校诚信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十分淡薄。
  (三)用人单位招聘的方式和标准的不客观
  “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按实际选拔毕业生,只是一味地抬高学历要求或者把当学生干部、获奖证书、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等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忽略了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考察”。[2](p475)用人单位列出了大量条条款款,有的单位对毕业生的了解只是通过应聘者提供的材料。随着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多,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很多用人单位不考虑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对大学生提出了过高的要求,这样一来,为了使自己能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把握住机会,大学生只好通过造假来迎合招聘者的喜好,一些学生就违背诚信原则,随意更改个人材料,甚至不切实际的夸大自己的能力,社会对大学生要求的高标准是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还有的单位一旦给大学生提供职位后,就催促其赶快签约,不给学生充分考虑时间,这就埋下了违约的隐患。
  (四)社会缺乏诚信的氛围[2](p474)
  在现实生活中,信用危机正渗透在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大发展,现今社会诸如学术造假、品牌产品造假、证书造假、认证造假等各种造假现象层出不穷,在利益面前,诚信已变得脆弱不堪。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群体,虽然身处校园,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不稳定,极易受这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使大学生逐渐学会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生存”,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效仿欺骗行为,导致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诚信问题。
  
  四、高校加强大学生就业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既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高校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作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地,其诚信教育处于前沿地位,对大学生的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更应把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列入重要的教育日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重要保证。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着眼于育人
  很多大学生是进入大学后才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他们涉世不深,没有接触过社会,对社会了解不够,因此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意识不到道德素养的重要性,更意识不到道德失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对于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即将走向社会,缺乏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这时就需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德育则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德育的任务是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就业指导工作中,帮助大学毕业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择业观,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并将它们落实到择业标准、求职道德、成才道路上。”[5](p63)高校首先是以育人为其根本出发点,端正学生的思想,从思想的层面上使大学生形成一种诚实守信的品德。
  (二)教师在教学上应将理论灌输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灌输是诚信教育的重要方法,但理论灌输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认识必须在实践中转化和提升。教师应在教学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将诚信理论认知内化为个体的道德需要,锤炼道德意志,使他们形成稳定的诚信习惯。要发挥学生的个体能动性,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细致地对其进行诚信教育”。[6](p67)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也要营造一种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如可以设置策划一些诚信教育专栏,发起一场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还可以利用学校网站、广播、报刊等宣传诚信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相信,尽管社会上不讲信用的现象很多,但诚信仍是我们需遵守的原则。教师也要以身作则,事事讲诚信,求真务实,给学生作以榜样。
  (三)强化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5](p63)
  毕业生在就业时应与用人单位在诚实信用原则基础上签订就业协议,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应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促进大学生诚信意识。目前,高校通过发放推荐材料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但有的学生在填表时存在不实情况,因此,高校应严把推荐关。毕业生就业的过程,就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签订和执行合同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到合同法的保护,所以双方应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所以,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要让他们意识到违反法律法规,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要让他们意识到不诚信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要让大学生从法律的高度来认识诚信问题。
  (四)完善高校诚信管理机制[2](p477)
  从高校的角度讲,完善诚信管理机制,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对保证诚信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学生诚信状况的监督,建立全体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监督的约束机制,建立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档案,这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以加强对失信行为的防范;大学生思想尚未成熟,种种不诚信情况存在,容易使大学生进行效仿。因此,在高校加强对不诚信行为的惩罚力度是对诚信体系的有利维护,根据学生教育、管理的变化,及时修正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并狠抓制度的落实,用制度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
  大学生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是社会中素质较高的群体,人们对他们的期望较高,社会对他们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他们的诚信状况对周围的人甚至整个社会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它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对于即将就业的大学生来说,就业是其从校园迈向社会至关重要的一步,而且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引导其遵循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道德规范,也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诚信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诚信教育,并不断地在实践中改进教育的模式,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大学生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小明.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2]华东政法学院思想理论、党建理论研究会编.探索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马飚.试论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问题[J].江苏大学学报,2006,(2).
  [4]靳文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的思考[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8,(2).
  [5]张洪伟.大学生诚信教育之我见[J].科教文汇,2008.
  [6]思想政治教育[M].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08,(9).
  
  作者简介:伍敏(1985—),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在读研究生。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摘要】女大学生成为就业弱势群体,在校女大学生因此而迷惘。女大学生就业期待全社会的关注。女大学生需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思虑;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尤其难,成为就业弱势群体。严峻就业形势冲击着在校女大学生,引发了她们系列的思想和心理问题。    一、女大学生就业窘境扫描    女大学生成绩比男生优秀,但因性别歧视,就业机会远低于男生。有调查显示,80%的
2010年8月7日晚11时,舟曲县突降暴雨,引发了特大山洪泥石流,致使白龙江流水阻塞,舟曲县城成为一片汪洋,并导致许多房屋被毁,人员伤亡众多,交通通讯中断,城区断电断水,灾情触
国资委7月15日宣布:在所监管的中央企业中开展“四项改革”试点,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央企入围此次试点,改革涉及细项主要包括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组、混
ShiZijun,6,satinthecorridorofthe emergencypediatricsdepartmentofa hospitalin Beijing. He wantedtotake a good look at the toy of a nearby child, but he didn’t dare move since he had an intravenous (IV)
期刊
在低温积雪地区,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难以提升其建设成效,因此,相关设计者人员需要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明确低温积雪环境下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设计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也在逐渐提升.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有重要作用.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Last year’s weather was the most unusualsofarthiscentury,accordingtothe2010ChineseClimateBulletin,areportreleased bythe China MeteorologicalAdministration(CMA) onJanuary 12, withextreme weatherandprec
期刊
家乡情怀教育是我校近年着重推出的一项特色德育活动,致力于使本校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长、研究家乡,产生浓厚的家乡情怀.本文着重探讨家乡情怀教育的实施路径,重点在于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