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中的“荡漾”

来源 :陕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c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对每一个人都是敞开的,写作亦如是。但我们从未能准确概括生活与自己的关系,有时候,我们误判生活,有时候,生活误判我们。生活的多种可能性总是出乎意料地荡漾在每一个个体心中。对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与生活的关系,就像一个年轻人与未婚妻的关系,各种滋味耐人寻味。作家呢?生活应是连接她和写作的中介,从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写到一定程度,有了新的发现和思考,从写作中审视生活更不为人知或被人有意忽略的部分,这大抵是贾平凹所谈的人生与写作的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一、阿英与写作
  阿英是一个十分平凡的普通人,他有着不太出色的写作才华,有着不为人知的生活经历。我一开头就这样“贬”阿英,内心是有几分不安的,毕竟损人不是我的特长,而且如此“损人”也不利己。我如此妄言,大抵是想起“高处不胜寒”,“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可能是对一个人生活状态的最好概括。
  阿英的简介如此写到:阿英,河北人,硕士,高校教师。短短十一个字透露出的信息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讲得清。首先,这是一个“虚拟”与“真实”相交融的简介。阿英是谁?这个名字一听就知道不是真名,现代社会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怎能容忍“阿英”这样的名字存在,这是一个没有揭示“父姓”的笔名,它剥落了个体与家族的密切联系。“阿英”模糊着我们的认知,但我们不可否认,阿英确实是这个社会存在的个体,紧跟其后的“河北人”也迅速体认着“阿英”的真实存在。其次,这是一个“过去”与“现在”相交融的简介。“硕士”这个笼统的词语确认着阿英的教育背景,在当今社会,这是一个不高不低的学历,给人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可怜印象。“高校教师”则是阿英如今在社会中的身份与地位。“过去”与“现在”两种时态同时出现,未来呢?未来是一种将来式,现在定义“未来”似乎是一种监禁,一种犯法,未来只能在想象中发生。
  阿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呢?阿英本人又是如何体认未来呢?在创作谈中,阿英向我们泄漏了他对未来的一种描述,这种不经意间的泄漏也是阿英对写作态度的一种呈现和揭示。“文学像一种顽固的病毒,自从感染了我,就潜伏在肌体内,再也不曾离开。”文学与阿英的关系存在于过去,也发生在未来,一旦发生,就不再离开。文学是阿英不可抹杀的江湖,它在阿英的心中荡漾,时隐时现,但又从未离去。“我时常陷入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写作。”阿英对很多场景缺乏切实的体验,经验匮乏堆积起来的无助感一定深深打击过他,这种打击带给他的唯一后果就是自身陷入无限循环的怀疑中,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生活,怀疑对世界的体验方式。“为了避免与别人打一个招呼,宁愿绕很远的道。”为了真正进入生活与写作,阿英何尝不是绕了很远的道呢?文学就是阿英的第二故乡,他爱这个故乡,恨这个故乡,他离去,归来,再离去,不知不觉中,已经演化成了鲁迅的“离去—归来—再离去”模式,这种模式大抵是每一个故乡都必不可少的一种经历。一份忧愁,一份思念,一份不忍直视,一份日思夜想,千万种离愁别绪在胸中燃烧。走着走着,写作就变成了阿英“偷窥尘世的一种方式,让我把一些隐秘的触角缓慢而严谨地伸向幽微的人性,使我能感受到世界的律动和质感。”
  生活是阿英最好的素材,他像“一片舒展的叶子“,摊开自己,“在人间的雨水和阳光下”,“接受冲洗和晾晒”。阿英在创作时,甚至有意接近他的生活,即使作为读者的你只读过阿英的一篇小说,瞥一眼阿英的简介,你也能发现他对生活真实的摹仿。倘若你像我一样,同时阅读了他的《江湖行》和《荡漾》,你就能更加确认他对真实生活的热爱。阿英与生活的态度是辩证统一的。他一边靠近生活,一边又想远离生活。《江湖行》和《荡漾》虽讲述了不同的故事,但两篇小说的故事背景却极为相似,比如,小说以“农林大学”(他在河北农业大学任教)为创作背景,以计算机专业(他待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为写作的素材,还时常将“保定”(他的家乡)写进小说。农林大学和计算机像是他永远的活素材,二者的故事永远都讲不完,对有些读者来说,阿英这种故乡情怀和专业情怀让人叹为观止,当然,肯定有一部分追求新奇阅读体验的读者对此不屑一顾。对阿英的贬与褒,正是对其多种可能性的挖掘与呈现。阿英记录生活,生活也记录阿英。这种互相体认的态度给心灵留下一种经久不衰的宁静自得。
  二、“江湖”中的“荡漾”
  阿英曾直言:“这两篇習作中,共同的焦点是‘逐利’。”现代社会,金钱至上,拜金主义引发了一波又一波浪潮。在《江湖行》中,阿英从三个角度书写这个充满诱惑力的“江湖”,一是作为本地最大娱乐综合体的江湖,尚红孩、柳一驰和郑阙构成了这个小江湖的三角欲望;二是作为潜在江湖的学校,翁鹤鸣、章院长、萝卜男等人在此江湖中勾心斗角、惴惴不安;三是作为广泛意义上的江湖,它宏大、复杂,囊括着人世间的一切善与恶。正所谓,人在江湖行,哪能不湿脚。在这部中篇小说中,与前任院长翁鹤鸣相比,章院长没有名字,他拥有的只是一个最具普遍意义的代词,他可以是为了追逐利益不择手段的任何人,而任何追逐利益的人也都可以是他的替身。章院长为了创业绩晋升副校长,亲自到雄安炒房;他还利用司墨燕嫉恶如仇的性格,将其当枪使,让她戳穿袁处长小舅子论文造假这一事件;此外,他有意隐瞒前任院长翁鹤鸣的“断筋门”一事的真相,因为“老翁身上有污点,才无法挡住自己的光辉。”对无具体名字的章院长来说,“利”字当头,什么都可以出卖,他唯一在乎的只有自己的前程。其次,小说对柳一驰的着墨虽不多,但柳一驰的地位不可小觑。他是喊出“江湖”一词的第一人,作为一名大三学生,他可能是小说中最年幼的一位,“逐利”这一举动在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他本来有着自己的电台主播梦,但一遇见财大气粗的尚红孩,他立即想转行,跟着尚红孩混饭吃,他转行的唯一原因是,电台的工作看起来很酷,但赚钱少。为了赚大钱,他对尚红孩言听计从,他跟着尚红孩喝酒,进红灯区,虽然“脸上现出一丝忐忑,但他没有犹豫,一个弹跳,进入暗门”。在江湖中,柳一驰大胆无畏,不听劝,最终的下场惨不忍睹,他不但没有傍上尚红孩这个所谓的光鲜亮丽人士,还因胃出血被送往了医院。最后,最让人心疼的“逐利者”是尚红孩。他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不计后果地享受“江湖”。尚红孩的家境曾使他在爱情中难堪,毕业后,当再次回到母校时,他的一切举动都是为了炫富,填充他脑子的只有“报复”,他已经成为他所处身的社会最直接的牺牲者。社会同化了他,一个淳朴的农村小伙而今满脑子都是金钱社会嫁接给他的意识形态。
  在《荡漾》这部短篇小说中,阿英集中描写了岳父一家人对女婿穆尧白的嫌弃。阿英抓住了岳父姿态万千的“屁”和穆尧白不忍直视的“水族箱”,并对其进行了饶有趣味的刻画,人物所有的情感在物体中沉淀,也在物体中爆发。岳父通过放屁发声,确认自己的强权地位。但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岳父最终的不幸是由于“放高利贷”。换言之,“逐利”是岳父倒下的最直接原因。与《江湖行》相比,《荡漾》因插入“爱情”的文字更多,所以,对“逐利”的刻画不如《江湖行》突出。但小说中的“爱情”难道能撇清自身与“利益”的关系吗?阿英用了大量篇幅描写岳父千姿百态的响屁以及穆尧白在岳父家中的无地位,但阿英从未告诉我们穆尧白为何要迎娶付苏苏。此刻,我们需要动用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发挥读者的权力,调动自己的想象,为穆尧白和付苏苏的结合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与付苏苏相比,穆尧白的经历“相形见绌,寡淡得宛如一碗忘记加盐的白菜汤。”穆尧白作为一个活最多,钱最少,地位最低的“青椒”,他与妻子争吵的走向时常回归到“穆尧白没钱”这条老路上。即使两人之间起初是因为爱情而结合,生活的一地鸡毛也将他们引向“金钱崇拜”的旧路上。况且,根据文本的透露,穆尧白与付苏苏的结合更像是“金钱”在搞怪。正如付苏苏自己所言,穆尧白只是贡献了一个“精子”而已。
  在这两篇小说中,阿英对小说人物“逐利”的行动与心理的刻画功夫令人感叹。阿英的江湖摇摇晃晃,像一种顽固的病毒,侵袭着人生的边边角角,荡漾在每个人心中,这种侵袭既折射着“江湖”的诱惑,也反思着人间的病态,郑阙在文末发出感叹,这场似真似幻的“江湖行”让人怀疑它是否真的发生。是江湖篡改了我们?还是我们篡改了江湖?阿英的这场“江湖行”既让人惊叹,也让人不寒而栗,唯一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存在,而且还很有可能继续存在。在这个不知深浅的江湖中,摇摇晃晃的我们该如何正视这场游行呢?阿英只是将小说的多种可能性呈现在读者面前,剩下的路要靠每一个读者自己完成。
  作者简介:李欢欢,女,河南洛阳人,西北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
其他文献
大雪谦虚地躺在故乡  经过夏的锻造,秋的磨砺  土地已经变得坚硬  雪铺在上面,像抹了一层  白白的雪花膏  滋潤着干枯的皮肤  以及皴裂的伤口  它们悄无声息,不声张也不炫耀  它们谦恭卑微  就那样温柔地贴着干瘪的肚皮  像久别故乡的游子,回到母亲的怀抱  一滴相思泪就能救活死寂的心  一声轻唤,就让那缕炊烟  袅袅升起来  暗示  风吹着口哨,从地畔上走过  酣睡的麦苗,被雪冰了一下  露出
期刊
“叮咚”之声  叮咚之声仿佛来自水底,清脆之音仿佛  置自身于透明,它弥散于我的书桌,  在一本书中,  我读到了一个水手历尽沧桑的生活。  叮咚———很清脆又很沉重,  仿若锚沉入大海,  又仿若一粒雨水滴落于一个春天的脊背。  所有的一切晃若隔梦。  这声音的深邃———  从一个清朗的女孩身上是看不到的,  传说中雨水是白雪的妹妹———  那女孩只会丢掉  一些笑声于湖底;  一个水手看到锚便
期刊
长痛短痛的乡土  站在乡愁里的泪水  深情地浸泡着远方  含辛茹苦的娘亲  白发长长  粘满操劳的种子  种植一棵名叫乡愁的树  如今还在生长  现在,娘亲的白发  已长成思念的丛林  五谷一样的鸟  在乡音中到处筑巢  还有什么比我的心更痛?  长年四处奔波  我思念中的故土  像娘亲,一生都在为我弱小的乳名  把伤口轻轻拭擦  雨天  空气,十分忧闷  黑色的闪电  划破我胸膛  脆弱的心脏跳
期刊
我记忆中的父亲,中等偏下个头,腰板坚直,两眼有神,总是那么精神,他却常常驾着高头大马或大骡子,一手扶犁,一手扬鞭,随着翻开的土地在垄沟之间来回奔忙,嘴里不时地高声吆喝着牲口:“吁、吁,—喔、喔,—得儿驾!驾!”父亲鼻孔和骡马鼻孔同时冒着热腾腾的气息,身后土地上留下波浪般湿漉漉深翻过的泥土,广袤田野上到处散发着泥土和嘉禾的芳香。父亲一生辛勤耕作走过的土地,如果用数字来说,或可以绕着地球转几匝,他的农
期刊
朗读黑夜  一朵花知道痛的时候  就要凋谢了。我深知  爱上一个人的滋味,身怀利器  而杀心倒戈:一根旧日鱼刺  它的韧和突出,撑开我们苦涩的内心  不在乎多走几截弯路。  不在乎卑微的重复  旧服的拉链,纽扣  齿轮上的明月、归途  这是最后一批  今夜要赶回家的人  今夜,我们在雨水中拥抱  在黑夜中,再一次把黑夜朗读  你要像样地离开一次  我似乎不该停下来,长久地  观望一棵树,带有暗示性
期刊
一  四十岁之前,人都在做加法,不停积累。四十岁之后,就做减法了,删繁就简三秋树。老黄觉得这话有些道理,也不尽然,老黄刚四十出头儿,额头上边的头发就懒得给他站岗,急着做减法了,脑门儿上那片阔土,越来越像停靠船只的港湾。老黄苦恼过,抓狂过,用生姜片擦过,用生发药水抹过,讨过好多秘方,就是没法把港湾恢复成林地。无奈,老黄只好把边际的头发留长,采取地方支援中央、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老黄不喜欢刮风天气,发
期刊
在文庙  在文庙,青草与青瓦一起被历史典藏  从天空的蓝走下来,我们深入层层鸟鸣  看阳光洒下的禅香,  在古柏的诵经声里打坐  又一株桂子染上金黄。  远处的山峦铺满黛色  如果有一行月台般的诗句,  我一定把菩萨  赐予我的虔诚,种在花瓣的中央  ———被月色一吹,便落下无限春风  在蜀河  八月,爱情的余热适合浸在蜀河。  渡口的水聲越来越薄  青石台上,风雨飘摇  就像是老照片那样渐渐泛黄
期刊
是时候了  是时候该和这场雪好好谈谈了  我们已经习惯了黑暗  为什么要为我们送来光明  多痛心疾首  这耀眼的白  让罪恶清晰  诡计明了  将拍摄的这顶苍穹的白色礼帽  永久存放于朋友圈  是不是就表示在我的内心  还有一团光亮保持着良善的本质  那么多人的脚印一排排踩在雪上  多像寒食节为谁在白纸上拓下的纸钱  对任何圆满的事物我都不忍心破坏  所以,在凌晨之后  等大地被清洁工,晨跑者  
期刊
旅行  白天看见我。悬浮的  磁棺上火苗布设棋局。假装枝头  被举起,那阵鸟鸣  遥远地像另外的天体,没有向我  跑动,一剑封喉的消费者  夜突然就黑了  乌鸦的定力并不见好转,它们压低  叙述,和我形成对峙  我的生命仿佛一场重病  在药剂的出出进进之中,  被抹掉了名字  那顶着光环的汉字,在隧道小跑  一次漏风的朗诵  让我重新回到一切发生的本身  单曲循环  可以把自己休整成一种状态  不
期刊
坡上草  在大山最柔美的腰肢上,  做一个绿油油的动词  将天空洗蓝,把爱藏在清风里,  与牛羊一起  守护着小村的前生和今世  冷了,有炊烟  暮色降临,星星打开灯盏  从泥土深处搜寻春天的消息  将些细的悲欢年复一年反复耕耘  清晨初见,如有露珠相伴  那是一种朴素纯净的情怀  从梦里回到了人间  天上星  世俗之心修行的圣洁道场,  每一个闪烁  都是一颗菩提之心  为苍凉尘世点燃的美丽烟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