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对策. 方法 将我科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208例因神经外科疾病行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后出现并发症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8例患者中出现低颅内压3例,引流管不通畅8例,颅内再出血3例,颅内感染4例.除外:腰大池置管时反复穿刺21例,在置管期间管道脱落2例 结论 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虽操作方便但并发症不少见,应规范管理,积极预防以达到安全、有效引流目的。
关键词 腰大池置管 引流 并发症 对策
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在神经外科疾病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常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出血、脑干出血等疾病,置管时间根据病情最长10-14天,引流血性脑脊液,降低颅内压,缓解脑血管痉挛,减轻脑积水。在腰大池置管及引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及采取的预防措施和对策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科收治的208例因神经外科疾病行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18例,其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10例,10例中动脉瘤开颅夹闭术8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术2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高血压脑出血2例;自发性脑室出血1例,脑干出血2例。本组18例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41.6€?.8岁,18例患者中出现低颅内压3例,引流管不通畅8例,颅内再出血3例,颅内感染4例.除外:208例腰大池置管时反复穿刺21例,在置管期间管道脱落2例。
二、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头和双下肢屈曲于胸腹部,充分暴露腰椎间隙。取L3—4或L4—5间隙局麻下穿刺置管,置入引流管5~6cm,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管末端接无菌引流器,根据脑脊液压力和引流量调整引流管高度,控制引流量,保持引流量在200~300mL/d。
三、结果
出现并发症的18例患者中低颅内压3例,引流管不通畅8例,颅内再出血3例,颅内感染4例。除外:208例腰大池置管时反复穿刺21例,在置管期间管道脱落2例 。
四、讨论
在神经外科疾病中行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治疗主要优点有:①持续引流,可缓解头痛脑脊液转清,脑膜刺激征消失。②持续引流有利于蛛网膜下腔积血的清除和吸收,减少蛛网膜下腔粘连,早期疏通脑脊液循环通路,使颅内压迅速得到缓解,并预防脑积水发生。③将血性脑脊液尽快排出体外,降低脑脊液中致痉挛物质的含量,可有效防止脑血管痉挛 (CVS)的发生。④ 可动态监测颅内压,取脑脊液化验以及鞘内用药(尿激酶)或盐水冲洗置换。⑤有利于减少反复腰穿带来的副损伤,减少逆行感染机会,减轻患者痛苦。
18例患者中出现低颅内压3例,常规打开腰椎置管释放血性脑脊液的方法是放出15~30ML血性脑脊液后关闭腰椎置管2小时,如此循环。3例低颅压患者主要由于脑脊液释放多导致。在关闭腰椎置管并停用脱水药后症状缓解。引流管不通畅8例,血性脑脊液粘稠以及管道迂曲所致。引流管由上向下挤压,盐水冲洗管道并将管道向外拉1~2CM,脑脊液缓慢流出。颅内再出血3例,观察脑脊液颜色,引流液的颜色由暗红转为鲜红,或量突然增多患者有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提示有颅内再出血。 颅内感染4例:腰大池引流期间应注意感染防控:① 病室定期通风换气,限制陪护人员,减少病室人员流动,防止交叉感染,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② 每日监测体温,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有无絮状物。每日留取新鲜CSF常规生化检查,定期对患者CSF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定期作血常规、CRP检查。③ 患者更换体位或搬运过程中,应先夹闭引流管,及时倾倒引流袋内脑脊液,防止出现逆流,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和无菌。④掌握拔管指征情况,尽早拔除引流管。208例腰大池置管时反复穿刺21例:应对措施穿刺置管前应向患者家属详细说明腰大池引流的必要性,治疗方法及置管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配合及支持。
在置管期间管道脱落2例:患者烦躁在查明烦躁原因后给予适当镇静和保护性约束。固定腰部置管我们采用静脉留置针贴膜,在穿刺点处用2~3张贴膜牢固固定,再沿脊柱方向向上依次固定至肩部,并将余下引流管固定在床栏使患者有改变体位的长度。
参考文献:
[1]陈善固,余玉银,曾胜田.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治疗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附46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4):249-250.
[2]程启龙,宋国红,朱广廷,等.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1):54-55.
[3]刘瑞云,君绍雅,张楷文.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附27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2,18(4):264-265.
(作者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关键词 腰大池置管 引流 并发症 对策
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在神经外科疾病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常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出血、脑干出血等疾病,置管时间根据病情最长10-14天,引流血性脑脊液,降低颅内压,缓解脑血管痉挛,减轻脑积水。在腰大池置管及引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及采取的预防措施和对策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科收治的208例因神经外科疾病行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18例,其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10例,10例中动脉瘤开颅夹闭术8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术2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高血压脑出血2例;自发性脑室出血1例,脑干出血2例。本组18例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41.6€?.8岁,18例患者中出现低颅内压3例,引流管不通畅8例,颅内再出血3例,颅内感染4例.除外:208例腰大池置管时反复穿刺21例,在置管期间管道脱落2例。
二、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头和双下肢屈曲于胸腹部,充分暴露腰椎间隙。取L3—4或L4—5间隙局麻下穿刺置管,置入引流管5~6cm,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管末端接无菌引流器,根据脑脊液压力和引流量调整引流管高度,控制引流量,保持引流量在200~300mL/d。
三、结果
出现并发症的18例患者中低颅内压3例,引流管不通畅8例,颅内再出血3例,颅内感染4例。除外:208例腰大池置管时反复穿刺21例,在置管期间管道脱落2例 。
四、讨论
在神经外科疾病中行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治疗主要优点有:①持续引流,可缓解头痛脑脊液转清,脑膜刺激征消失。②持续引流有利于蛛网膜下腔积血的清除和吸收,减少蛛网膜下腔粘连,早期疏通脑脊液循环通路,使颅内压迅速得到缓解,并预防脑积水发生。③将血性脑脊液尽快排出体外,降低脑脊液中致痉挛物质的含量,可有效防止脑血管痉挛 (CVS)的发生。④ 可动态监测颅内压,取脑脊液化验以及鞘内用药(尿激酶)或盐水冲洗置换。⑤有利于减少反复腰穿带来的副损伤,减少逆行感染机会,减轻患者痛苦。
18例患者中出现低颅内压3例,常规打开腰椎置管释放血性脑脊液的方法是放出15~30ML血性脑脊液后关闭腰椎置管2小时,如此循环。3例低颅压患者主要由于脑脊液释放多导致。在关闭腰椎置管并停用脱水药后症状缓解。引流管不通畅8例,血性脑脊液粘稠以及管道迂曲所致。引流管由上向下挤压,盐水冲洗管道并将管道向外拉1~2CM,脑脊液缓慢流出。颅内再出血3例,观察脑脊液颜色,引流液的颜色由暗红转为鲜红,或量突然增多患者有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提示有颅内再出血。 颅内感染4例:腰大池引流期间应注意感染防控:① 病室定期通风换气,限制陪护人员,减少病室人员流动,防止交叉感染,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② 每日监测体温,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有无絮状物。每日留取新鲜CSF常规生化检查,定期对患者CSF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定期作血常规、CRP检查。③ 患者更换体位或搬运过程中,应先夹闭引流管,及时倾倒引流袋内脑脊液,防止出现逆流,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和无菌。④掌握拔管指征情况,尽早拔除引流管。208例腰大池置管时反复穿刺21例:应对措施穿刺置管前应向患者家属详细说明腰大池引流的必要性,治疗方法及置管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配合及支持。
在置管期间管道脱落2例:患者烦躁在查明烦躁原因后给予适当镇静和保护性约束。固定腰部置管我们采用静脉留置针贴膜,在穿刺点处用2~3张贴膜牢固固定,再沿脊柱方向向上依次固定至肩部,并将余下引流管固定在床栏使患者有改变体位的长度。
参考文献:
[1]陈善固,余玉银,曾胜田.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治疗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附46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4):249-250.
[2]程启龙,宋国红,朱广廷,等.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1):54-55.
[3]刘瑞云,君绍雅,张楷文.早期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附27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2,18(4):264-265.
(作者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