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绘画过程中,写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写生的过程就是一个打草稿的过程。清初著名画家石涛,不仅在绘画实践上成就辉煌、独树一帜,而且在绘画理论上业不同凡响,超群绝伦。他提出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一系列完整的思想,不仅是对搜尽奇峰自然之源的切身体验,也是他对前人理论的总结。该文就对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进行分析,并以此阐述这一理论思想对中国画写生的意义。
关键词:石涛 草稿 写生
在清代的画家中,石涛的成就和地位都是首屈一指的,其画风属于“创新派”,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石涛,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小字阿长,别号有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和“清初四僧”之一。其提出的关于写生的绘画理论,有如空谷足音,震耳发聩,其影响是空前而深远的。石涛具有的特殊僧人身份,其宗教文化的精神世界必将成为“草稿”论的精神之源。
一、“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在其著作《苦瓜和尚画语录.山川章》一文中提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主要目的就是告诉艺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有最起码的态度,文中原句为“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应该具有的态度,还向世人阐述了怎样把现实中的自然物转化为艺术创作者笔下最生动的形象。自古以来,一些有名望的画家都特别注重师造化,同时也能够较快融入实际生活,对一些客观现象进行写生。“搜尽奇峰”的“搜”不单是寻找、搜索的意思,也具有深入生活的意义,即必须细心才能发现周围的美。“尽”表示丰富、美好。“奇”的含义并不是人们一般所理解的“奇怪、奇特”,而是指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美的东西。深入生活需要创作者用心观察、寻找,进而找到自然中美的东西。
“草稿”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表述为:“草稿”是指初步写出的文稿或画出的画稿等。“草稿”是为“正稿”服务的,草稿是正稿的前期准备,是粗糙的。既可以是以实体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观念的形式存在,譬如人们常说的“打腹稿”。就绘画草稿来说,从在创作过程中可按其功能划分、存在方式划分、以及文字形式划分等,三种无论哪种草稿都具有试验性、创新性、偶然性、粗放性、针对性和独特的艺术等基本特征。草稿是没有压力心象的直接表达,从心迹到笔迹,“草稿”是观念的最初宣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情绪的表达。心随笔动,笔随心转,是一种先秦哲人天人合一思想的游移。
作为中国画的客体世界就是山川林木之大千自然之象,人和自然的关系始终是艺术创造与美学探讨的重大问题。实际上,“搜奇峰”的过程就是师造化,也就是感受大自然的过程。“打草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自己从周围、自然界发现的各种美好的物体进行整理、创造,最终达到完美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由此可见,这句话既包含了深入生活、仔细寻找生活中的美的含义,又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以完成创作的含义。如此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绘画的主体是画作的先导,“艺术史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外师造化”中国绘画从关注客体,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转向关注主体“中得心源”。这种理念是建立在“身所盘恒,目所稠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众多写生理念的基础上的,这些都是古代画家在绘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重要写生方法。
二、树立“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写生理念,需要创作者具有丰富的经理,脑海中能出现各种山水形象,然后对这些景物进行加工整理和完善。石涛在观察自然景物时,可以借助笔墨将自己的情感传达在画面中,并不会受到思维等方面的制约。深厚的功底来自于不停的学习与探索,即要“身入”又要“心入”,深入实际贴近生活的不断实践与磨砺,融合贯通,汇聚沉淀。写生是搜尽奇峰唯一之路,写生是绘画创作常说的话题,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的今天,对自然之象获取的工具与技术越来越成熟。由胶片到数码,可以说有观复制,和传统绘画相比,可以说是截然不同。“写生当随时代”,我们在搜尽奇峰打草稿时,对于纯自然之象积累时可使用先进的现代技术,可以更快捷大容量的获得绘画资料,对于重点的材料必须还要手写记录当时的感受,积累创作情感。直面生活,与写生对象近距离对话,以最敏锐的观察捕捉对象独特的形象,把握对象鲜活的神情,以最直接的方式获得最真切的心灵感受。写生永远是“引导画家想象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只有认真的观看,才能发现自然中蕴藏着的美好法则,唯有恭顺而专注的描绘才是艺术家应有的本分。
写生是体现画家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畫家收集创作素材,获得创作灵感和锤炼艺术语言的必经途径,写生是绘画创作之源。写生是对自然的进一步探究与摸索,不但可以增强创作者的构图水平,而且能够使创作者获得诸多创作资料和灵感,全面体验自然中真实景物的气魄与神韵,还可以让创作者心胸得以开阔,性情得以熏陶。发现自然之美,了解并探究自然的神奇,进而获得真谛,取得精髓,并由此领悟,总结与其相符的笔墨语言。中国画的“意象”不是“意”与“象”的简单相加,而是二者在根源部位写生上的统一。在根源部位的统一,既非技术问题,也不是知识问题,乃是修养问题,最终落实在画家的生活方式之中。
结语、石涛在搜尽奇峰自然之源的切身体验与对前人理论总结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不仅阐述了写生对于中国画的作用,而且也给创作带来了巨大影响。我们在绘画过程也必须清晰的认识到写生的作用,以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时,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理论揭露了整个艺术史的两条规律:一是不断创新是艺术发展的规律。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是艺术创新的规律。用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理论之剑------开当今绘画艺术实践之路。只有回归自然深入生活,才有可能逐步获得,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和风格。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 诗论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84
【2】石涛 《宣和画谱》 四川美术出版社 成都
【3】乔念祖 《石涛画语录》与现代绘画艺术研究 北京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
关键词:石涛 草稿 写生
在清代的画家中,石涛的成就和地位都是首屈一指的,其画风属于“创新派”,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石涛,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小字阿长,别号有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和“清初四僧”之一。其提出的关于写生的绘画理论,有如空谷足音,震耳发聩,其影响是空前而深远的。石涛具有的特殊僧人身份,其宗教文化的精神世界必将成为“草稿”论的精神之源。
一、“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在其著作《苦瓜和尚画语录.山川章》一文中提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主要目的就是告诉艺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有最起码的态度,文中原句为“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应该具有的态度,还向世人阐述了怎样把现实中的自然物转化为艺术创作者笔下最生动的形象。自古以来,一些有名望的画家都特别注重师造化,同时也能够较快融入实际生活,对一些客观现象进行写生。“搜尽奇峰”的“搜”不单是寻找、搜索的意思,也具有深入生活的意义,即必须细心才能发现周围的美。“尽”表示丰富、美好。“奇”的含义并不是人们一般所理解的“奇怪、奇特”,而是指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美的东西。深入生活需要创作者用心观察、寻找,进而找到自然中美的东西。
“草稿”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表述为:“草稿”是指初步写出的文稿或画出的画稿等。“草稿”是为“正稿”服务的,草稿是正稿的前期准备,是粗糙的。既可以是以实体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观念的形式存在,譬如人们常说的“打腹稿”。就绘画草稿来说,从在创作过程中可按其功能划分、存在方式划分、以及文字形式划分等,三种无论哪种草稿都具有试验性、创新性、偶然性、粗放性、针对性和独特的艺术等基本特征。草稿是没有压力心象的直接表达,从心迹到笔迹,“草稿”是观念的最初宣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情绪的表达。心随笔动,笔随心转,是一种先秦哲人天人合一思想的游移。
作为中国画的客体世界就是山川林木之大千自然之象,人和自然的关系始终是艺术创造与美学探讨的重大问题。实际上,“搜奇峰”的过程就是师造化,也就是感受大自然的过程。“打草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自己从周围、自然界发现的各种美好的物体进行整理、创造,最终达到完美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由此可见,这句话既包含了深入生活、仔细寻找生活中的美的含义,又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以完成创作的含义。如此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绘画的主体是画作的先导,“艺术史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外师造化”中国绘画从关注客体,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转向关注主体“中得心源”。这种理念是建立在“身所盘恒,目所稠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众多写生理念的基础上的,这些都是古代画家在绘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重要写生方法。
二、树立“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写生理念,需要创作者具有丰富的经理,脑海中能出现各种山水形象,然后对这些景物进行加工整理和完善。石涛在观察自然景物时,可以借助笔墨将自己的情感传达在画面中,并不会受到思维等方面的制约。深厚的功底来自于不停的学习与探索,即要“身入”又要“心入”,深入实际贴近生活的不断实践与磨砺,融合贯通,汇聚沉淀。写生是搜尽奇峰唯一之路,写生是绘画创作常说的话题,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的今天,对自然之象获取的工具与技术越来越成熟。由胶片到数码,可以说有观复制,和传统绘画相比,可以说是截然不同。“写生当随时代”,我们在搜尽奇峰打草稿时,对于纯自然之象积累时可使用先进的现代技术,可以更快捷大容量的获得绘画资料,对于重点的材料必须还要手写记录当时的感受,积累创作情感。直面生活,与写生对象近距离对话,以最敏锐的观察捕捉对象独特的形象,把握对象鲜活的神情,以最直接的方式获得最真切的心灵感受。写生永远是“引导画家想象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只有认真的观看,才能发现自然中蕴藏着的美好法则,唯有恭顺而专注的描绘才是艺术家应有的本分。
写生是体现画家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标志,也是畫家收集创作素材,获得创作灵感和锤炼艺术语言的必经途径,写生是绘画创作之源。写生是对自然的进一步探究与摸索,不但可以增强创作者的构图水平,而且能够使创作者获得诸多创作资料和灵感,全面体验自然中真实景物的气魄与神韵,还可以让创作者心胸得以开阔,性情得以熏陶。发现自然之美,了解并探究自然的神奇,进而获得真谛,取得精髓,并由此领悟,总结与其相符的笔墨语言。中国画的“意象”不是“意”与“象”的简单相加,而是二者在根源部位写生上的统一。在根源部位的统一,既非技术问题,也不是知识问题,乃是修养问题,最终落实在画家的生活方式之中。
结语、石涛在搜尽奇峰自然之源的切身体验与对前人理论总结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不仅阐述了写生对于中国画的作用,而且也给创作带来了巨大影响。我们在绘画过程也必须清晰的认识到写生的作用,以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时,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理论揭露了整个艺术史的两条规律:一是不断创新是艺术发展的规律。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是艺术创新的规律。用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理论之剑------开当今绘画艺术实践之路。只有回归自然深入生活,才有可能逐步获得,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和风格。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 诗论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84
【2】石涛 《宣和画谱》 四川美术出版社 成都
【3】乔念祖 《石涛画语录》与现代绘画艺术研究 北京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