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谋划学校“十二五”事业的发展

来源 :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boy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挑战、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时期。国务院组织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即将颁布实施,这对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无疑有着明确的指向:它既是规划纲要实施的重要载体,也是规划纲要的五年行动计划。对于武汉大学而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规划纲要为指导,制订一个切实可行而又鼓舞人心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加快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正确认识学校发展的内外环境
  
  谋划武汉大学“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必须认真研究学校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客观把握学校发展的成绩和不足,科学判断,冷静分析,顺势而为,量力而行。
  温家宝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我国是人口大国,教育振兴直接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振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作为承担着知识传承、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引领等重要任务的大学,正日益走向社会中心,受到高度关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纷纷推出重大举措支持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这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学校承受的社会责任和压力也越来越大。
  武汉大学地处我国中西部轴心城市——湖北武汉,是国家中西部地区办学历史最悠久、学科门类最齐全、综合性最强的大学,它紧抓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和全面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历史机遇,主动为中西部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最好的知识、技术和人才支持,学校必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经过110多年的建设发展,武汉大学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合校10年来,学校发挥综合优势,成功实现了“1+1+1+1>4”的聚合效应,学科特色和优势不断增强,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特别是多学科综合互补和原四校不同文化观念相融合所产生的巨大潜能,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合校10年之际,學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新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就近期而言,实现学校“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一步(在2013年即建校120周年前后,把学校初步建成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一部分学科在国际上达到先进水平)的时间点正处于“十二五”阶段之中。无论是以远期目标还是近期目标为标准检视现实,学校发展都存在着明显差距与不足:
  1. 学科综合实力需进一步增强
  学科综合优势发挥不够,部分学科建设绩效不够明显,重点学科和基础学科建设尚待加强,学科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多学科优势集成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2. 高层次人才队伍仍然缺乏
  人才总量需进一步扩充,人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物不足,具有国际竞争力、成果显著、特色鲜明的创新团队偏少,有实力冲击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的中青年优秀后备人才数量不足。
  3. 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育人环境需要不断优化,“三创”教育理念需要深入落实,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待加强。
  4. 科研成果质量有待提升
  学校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原创性成果不多,在进一步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引导与强化,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科研成果转化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5. 实质性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待加强
  学校在共同申请并开展重大国际科研项目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合作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吸引来华攻读学位的留学生、发挥国际学术影响力等方面,需进一步推进。
  6. 管理体制的配套改革有待跟进
  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超大规模现代大学的管理不完全适应,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套改革相对滞后,缺乏督办机制和问责机制,管理效率不高。
  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方能乘势而上;正视不足,应对挑战,方能赶超先进。对于学校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而言,立足于长远和全局,深入调查研究,针对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寻求切实可行的对策,是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基础和关键。
  
  二、规划编制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十二五”期间,武汉大学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迈进,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努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校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素:
  一是质量。经历了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张,质量问题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作为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武汉大学要立足于高品质的办学思想,妥善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要把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作为一种战略选择,改变通过量的积累和规模的扩张进行发展的模式,要通过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办学声誉、影响力的提高,不断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是特色。任何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样样突出,特色所在就是优势所在、竞争力所在、生命力所在。武汉大学在合并形成综合发展新格局的基础上,必须形成特色、突出特色、强化特色,以特色发展带动全面发展。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学科建设上集中若干优先发展的学科方向进行重点投入,力争有所突破;在人才培养上,通过彰显教育教学亮点,努力在国内形成示范效应;在管理上,力争通过制度创新激发管理活力,调动积极性,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制度与文化。“人”的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最终归宿,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真正内涵。无论是什么形式的高等教育,其文化本质都是相同的,即以人为本,发现人、发展人。因此,如何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使人才有所作为,是制定发展规划的核心。结合国家即将实施“985工程”建设(2010—2020)的配套体制机制改革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应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和大学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着重规划怎样建立良好的大学制度,怎样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怎样建立凝聚人心的机制和大学文化。
  在“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应重点强化以下方面的内容:
  1. 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办学水平的高低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根本上取决于人才队伍的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要根据学科建设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和培养一批大师级学者和具有国际学术视野、超前意识的战略科学家,全面提升学校人才队伍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大对学术带头人、后备领军人物和优秀中青年骨干的培养力度,积极探索适宜人才发展的新组织模式,大力推进人才团队建设;要充分发挥不同人才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努力建设好教师、干部和职工队伍,继续深化教师职务评聘制度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要落实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人才环境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文化氛围。
  2. 要努力提高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
  提高大学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不仅是现代大学功能的体现,也是增强大学综合实力的需要。要着眼于重点、优势学科的支撑与交叉融合,以整合优质资源、凝炼学科方向、创新管理机制为手段,建立高水平、开放性、国际一流的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要立足于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围绕国家战略发展,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力争产生一批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和人文社科精品;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逐步形成一批具有以学校优势学科、创新科研成果为基础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科技型企业及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要进一步发挥人文社科学者“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提升人文社科研究服务党和国家决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3. 要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离开了高等教育的国际视野,离开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交流合作和参照对比,就无从谈“国际知名”和“世界一流”。就现阶段而言,要提高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必须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要在全校树立面向世界的办学意识,积极营造有利于国际交流合作的大环境;要大力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国际教育本土化,进一步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逐步发展国际远程教育,努力拓展学校的国际发展空间;要继续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科研机构、一流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特别要积极争取国际科研项目和参与国际科研合作;要扩大教师、学生交流项目和联合培养项目,努力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优秀人才;要加强中华文化和学术成果国际化推介,树立国际化形象,全面提高学校国际学术声誉、影响力和知名度。
  4. 要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体制机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各项工作的推进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稳妥地推进。要依法行使大学办学自主权,推进依法治校、教授治学与民主管理,努力构建“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和“管理科学、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竞争有序”的现代大学制度;要结合国家重大發展战略和广大社会需求,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科研管理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管理体制;要以完善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为抓手,深化人事、资产、后勤管理和分配制度等系列配套改革,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充分调动院系办学积极性;要构建科学、规范的资源配置和绩效评估机制,优化和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校综合优势的发挥,推动学校学科创新和学科水平的提升。
  5. 要努力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武汉大学处在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地区,要获得足够的办学资金,必须广泛拓宽筹资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要进一步运作好校友基金会、董事会和珞珈发展委员会,调动社会各界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积极性;要通过谋划重大科研项目,在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同时,努力争取政府特别当地政府对学校更大的投入;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争取股权和专利转让收入有较大突破;要充分利用闲散办学资源,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稳步增加对外拓展办学收入和教学服务收入。
  
  三、几点思考
  
  学校“十二五”规划的制订,对把武汉大学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希望,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努力奋斗,学校力争建成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群体,培育若干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知名学科;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世界水准的创新群体和学术大师,造就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人才,产出一流学术和科研成果,为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但在具体制订“十一五”规划过程中,我们认为,还有如下问题需认真思考。
  1.如何增强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
  对世界一流大学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有人才培养,又有科学研究;既有学科建设,又有对外拓展;既有物质保障条件,又有校园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既有大学管理,又有对外关系等等。因此,迫切需要学校规划的制订者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界定“世界一流大学”并明确自身发展的定位,这样才能既有高远的目标,又有切实可行的措施,真正使规划落在实处。要科学设计目标体系,使所定目标既鼓舞人心,又符合实际,并且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要突出对规划目标、发展思路和保障措施等问题的研究,切实做好重大工程项目的前期论证和准备工作,增强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目标相结合,既有体现导向性的目标,又有可以量化、评测的目标;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和监控机制,保证规划的实施在科学规范的指导下有序进行。
  2.如何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统筹协调
  “十二五”规划是一个全面的发展纲要,但其中的许多内容又有较强的关联性,一所学校内部学科、人、财、物的合理协调,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国家、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配合等等,都需统筹协调。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发展实际,认真研究“十二五”期间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研究事关学校发展全局、影响深远、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建设项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重点突破和整体协调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做到胸怀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协调有序;要抓好顶层设计,做到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建设,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和谐发展。
  3.如何进行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的衔接
  相对于国务院制定的规划纲要和武汉大学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而言,“十二五”发展规划属于学校的近期规划;但相对于年度工作计划而言,“十二五”发展规划又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因此,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在对校内外环境和校情进行全面调查、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学校当前实际和中长期发展的需要,准确把握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找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在确定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时,做到远近结合,既立足现实又富有远见,既具有可行性又具有前瞻性。尤其在今后5年的学校发展中,要将学校规划体现、落实到部门(单位)的年度计划中,将学校的战略目标分解成有针对性的、可测量的、可监督的活动、目标和任务,通过近期目标的不断达成进而向更长远的目标迈进。
  4.如何在校内实现规划的群体目标认同
  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必须在校内形成群体目标认同,使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实施,这样才具有实际意义。在规划编制前,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做好调研工作,全面认识学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规划制定时,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发挥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规划编制过程变成动员全校师生员工广泛参与、统一思想的过程,变成反映民意、凝聚民智、激发民力的过程,把学校“十二五”规划变成全校师生近期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要完成规划的各项任务,还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营造良好和谐氛围,通过规划所设置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让学校产生更强的凝聚力,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发展。
  责任编辑:周振国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五心”为基本思路,以“五法”为主要措施(“五心”:精心抓规范、狠心抓作风、用心抓教学、细心抓安全、真心抓稳定;“五法”:用曝光整改的办法促进工作落实、用信访跟踪的办法破解工作难题、用统一均衡的办法夯实工作基础、用公开透明的办法杜绝行政腐败、用考核引导的办法激活工作动力),积极探索,锐意改革,有力推进了浠水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近两年
期刊
如何在高校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工作能力,努力做到参有新策,谋有高度,干有落实,最重要的就是要做一名“学习型”、“开拓型”、“实干型”和“廉洁型”的领导干部。    一、要勤于学习,努力成为学习型领导干部    一是要确保学习时间。要科学统筹时间,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科技法规、上级文件精神、新的教育理念、管理业务知识、先进高校管理经验等。二是要做到学思结合。应带着问题
期刊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谁抢占了人才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武汉城市圈作为中部地区的核心区域,真正迈入以开放性、竞争性、联动性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时代。要全面创新发展模式,打造中部地区人才高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人才尤其是区域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发展创新的关键。  一、武汉城市圈人力资源现状   1. 高层次人才总量状况。据统计,在武汉城市圈内各单位从
期刊
农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研究生素质教育就农科研究生来讲,根据其特点和教育规律,在内容上有其独特的要求,应着重加强四种素质(即专业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的教育。  经过大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入学选拔的硕士研究生,其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本应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但就目前
期刊
铁山区是湖北省黄石市市辖区,它以盛产铁矿石而得名,又以“武钢粮仓”而闻名于海内外。近三年来,它又因在湖北省率先开展城区“大部制”改革而备受关注。三年来,该区大力推行“大部制”改革,全面实行“扁平化”管理,机关部门由37个精简到25个,机构精简1/3,社区16个合并为9个,撤销政府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变“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这场发轫于2009年3月的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改革一
期刊
科学发展呼唤着科学领导。没有科学领导,就没有科学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并要求领导干部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和各种长期、复杂、严峻问题的考验,要实现科学决策,统筹兼顾,民主治政,反腐防变,抵御风险,维护稳定,推进發展的领导目标,从领导过程来讲,即要从根本上提高认知力、执行
期刊
作为新中国自己建设起来的一所重点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年轻而富有朝气”著称高教界,被赞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  笔者认为,与时俱进和实践创新,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的精神风貌,服务社会、振兴中华的责任与使命,是该校能够后来居上的关键之所在。    敢于竞争,不断创新教育理念    改革开放之初,该校即确立了建设理工文管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教师是办学的主体”、“走综合化发展
期刊
一、现代领导活动呼唤领导科学  任何一门新的学科的建立,都是在历史与现实的成熟之中完成的。领导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路线,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面对新形势,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的各级领导干部,迫切需要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并能迅速地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以适应迅速变化了的形势。这一新形势也为党的干部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
期刊
2009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厦门市委市政府、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省领导科学研究会、中共厦门市委党校联合组织召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理论研讨会”。全国领导科学界139位专家学者就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促进领导科学创新发展,充分发挥领导科学在服务于科学发展实践中的智囊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研讨会取得了成功。  
期刊
2009年1月20日,当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在华盛顿国会大厦的东面门廊庄严矗立,左手按着圣经,高举起右手宣誓他将忠实履行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的职责,尽他所能维护、保护和捍卫美利坚合众国的宪法时,一种信息社会“领导”的新现象产生了。概括他跌宕起伏的选举过程,共启愿景、利益磋商、魅力铸成是其中极其突出的领导行为因子。    一、“Yes,we can”——愿景领导的威力    奥巴马说:“如果你把我和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