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F提出—项战略性任务。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为此,对党应具备哪些能力才能胜任这一使命的探讨,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具有全方位的执政能力,即具有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科学的发展目标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具有协调各层次利益关系,解决各方面利益矛盾和冲突,创建公平、公正、合理协调机制的能力;具有保护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不断得到满足和提高的能力;具有使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各区域协调发展,政治、外交良性循环,社会稳定进步的能力;具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的能力。党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承担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进的历史重任。因此,党的执政能力是党承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重任最基本的政治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使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得到有效的调整和合理的解决。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方面都还很不成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矛盾,这些矛盾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表现出大量不和谐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延缓着全面小康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如,在政治上,存在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完善,党群不和谐的现象;在经济上存在着利益关系不平衡、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现象。为此,能否有效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化解各层面的摩擦,削弱各种矛盾发生的因素,是对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要建设一个使全体人民包括弱势群体都能实现各得其所、各尽所能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必须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这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有效地协调各层次利益关系,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协调发展的调节机制。中国共产党只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才能从全体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制定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的利益协调机制,使社会利益冲突和社会贫富两级过分悬殊的矛盾得到妥善解决;制定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社会保障体制,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全面小康社会带来的利益制定良好的政策和可靠的社会保障机制,从而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
切实加强党的“三种能力”建设,肩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任
1、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并充分发挥其创造活力的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多样化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趋势。多样化既激发了个体的创造活力,同时也导致了差别和矛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要消除多样化、消灭差别和矛盾,而是要求党善于因势利导,坚决破除各种思想障碍和体制弊端,把各行各业、各个社会阶层和各种类型人们的创造活力激发出来。其次,是激发创造力的社会动员能力,即能够按照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尊重一切个体和不同群体的知识、劳动和创造力,在全社会倡导和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建机制,形成一种鼓励创造、允许失败,宽容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创建氛围。再次,是能够着眼于从体制上人手,在尊重保护全体人民的合法利益,关心困难群体、表彰先进分子,使全体人民都能尽其所能,保护和激励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和最有效地激发群众的创造活力,使之成为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2、使全体人民各得其所,以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因为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保证全体人民充分地得到他们各自所应该得到的东西,即使他们各得其所。这里包含着三层意思:一是人民群众的需要既是全面的,也是多样的,我们党要理解和满足人民群众各种不同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稳定。二是这种多样化的需要应该是有序的、公平而又符合正义的。应该看到,一方面,由于社会分配机制以及政治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完善,会造成人们的正常需要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在某些不正确因素的诱导下,人们也常常会产生某些不合理的需要。这些因素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所以,我们党要能建立和规范满足人们群众不同需要的公平而又符合正义的社会秩序,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和工作机制,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有效调节和引导人们的需要,使之合理化、规范化,妥善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种种矛盾,使人们群众正常的、合理的需要得到及时的满足,以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二是相应的道德、舆论环境,要以全体公民的高度自觉和相应的素质为保障。我们党应该建设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包括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在全社会提倡和发扬那种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使人民群众能够自觉地消解矛盾,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3、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这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也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为此,我们党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观念,并将这种观念和意识转变为人民的共识;要全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提高改造自然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旷,减少经济生产对环境的损害和破坏;要大力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的转变,以保护人类自身的健康和人口的可持续的水平和质量,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减少人类的消费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法律和文化环境作为保障,
(作者:中共神池县委党校讲师)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具有全方位的执政能力,即具有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科学的发展目标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具有协调各层次利益关系,解决各方面利益矛盾和冲突,创建公平、公正、合理协调机制的能力;具有保护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不断得到满足和提高的能力;具有使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各区域协调发展,政治、外交良性循环,社会稳定进步的能力;具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的能力。党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承担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进的历史重任。因此,党的执政能力是党承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重任最基本的政治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使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得到有效的调整和合理的解决。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方面都还很不成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矛盾,这些矛盾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表现出大量不和谐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延缓着全面小康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如,在政治上,存在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完善,党群不和谐的现象;在经济上存在着利益关系不平衡、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现象。为此,能否有效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化解各层面的摩擦,削弱各种矛盾发生的因素,是对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要建设一个使全体人民包括弱势群体都能实现各得其所、各尽所能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必须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这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有效地协调各层次利益关系,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协调发展的调节机制。中国共产党只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才能从全体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制定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的利益协调机制,使社会利益冲突和社会贫富两级过分悬殊的矛盾得到妥善解决;制定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社会保障体制,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全面小康社会带来的利益制定良好的政策和可靠的社会保障机制,从而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
切实加强党的“三种能力”建设,肩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任
1、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并充分发挥其创造活力的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多样化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趋势。多样化既激发了个体的创造活力,同时也导致了差别和矛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要消除多样化、消灭差别和矛盾,而是要求党善于因势利导,坚决破除各种思想障碍和体制弊端,把各行各业、各个社会阶层和各种类型人们的创造活力激发出来。其次,是激发创造力的社会动员能力,即能够按照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尊重一切个体和不同群体的知识、劳动和创造力,在全社会倡导和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建机制,形成一种鼓励创造、允许失败,宽容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创建氛围。再次,是能够着眼于从体制上人手,在尊重保护全体人民的合法利益,关心困难群体、表彰先进分子,使全体人民都能尽其所能,保护和激励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和最有效地激发群众的创造活力,使之成为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2、使全体人民各得其所,以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因为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保证全体人民充分地得到他们各自所应该得到的东西,即使他们各得其所。这里包含着三层意思:一是人民群众的需要既是全面的,也是多样的,我们党要理解和满足人民群众各种不同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稳定。二是这种多样化的需要应该是有序的、公平而又符合正义的。应该看到,一方面,由于社会分配机制以及政治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完善,会造成人们的正常需要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在某些不正确因素的诱导下,人们也常常会产生某些不合理的需要。这些因素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所以,我们党要能建立和规范满足人们群众不同需要的公平而又符合正义的社会秩序,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和工作机制,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有效调节和引导人们的需要,使之合理化、规范化,妥善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种种矛盾,使人们群众正常的、合理的需要得到及时的满足,以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二是相应的道德、舆论环境,要以全体公民的高度自觉和相应的素质为保障。我们党应该建设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包括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在全社会提倡和发扬那种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使人民群众能够自觉地消解矛盾,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3、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这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也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为此,我们党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观念,并将这种观念和意识转变为人民的共识;要全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提高改造自然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旷,减少经济生产对环境的损害和破坏;要大力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的转变,以保护人类自身的健康和人口的可持续的水平和质量,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减少人类的消费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法律和文化环境作为保障,
(作者:中共神池县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