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竞争视野下的科研管理及其构建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n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研究与大学竞争
  
  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思想之源和重要手段,高等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人才培养需要在一定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来完成。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大众化和市场化,大学之间的竞争已呈现出日趋激烈的态势。正因为这样,科学研究对于大学间的竞争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政府及社会各界开始赋予大学更多的研究使命,并将科研实力和科研成果作为评价大学、划拨经费、吸引优质生源的重要指标和依据。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以积极的态度和举措对本校的科学研究给以支持和激励,能否在科学研究上有所作为正演变成中国大学获取声誉及社会资源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科研状况的改进和学术竞争力的提高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已成为我国各个大学提升自身的地位和竞争力的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途径。
  然而,大学竞争不是与生俱来的。大学曾长期被看作是远离尘嚣的“象牙塔”,不屑功利主义的神学、哲学、医学等是现代大学早期发展的基础。进入20世纪,大学获得空前发展,不仅数量大增,而且其影响渗入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从社会的边缘进入到社会核心。特别是由于近年来“知识经济”显露端倪,大学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成为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于是,伴随着产业间、国家间的竞争,大学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升级,“象牙塔”在知识经济的冲击下轰然坍塌。大学竞争似乎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甚至被一些国家政府积极倡导。大学会在具有自身特色的竞争中发展下去,而围绕着大学竞争的核心战略即科学研究也将会继续下去。[1]
  大学科研从“洪堡”时代的改革开始就已确立了其在大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随着大学职能的日益健全和完善,科研从最初的单纯的学术城堡中走了出来,逐渐与教学和服务社会结合起来,为大学发展的最终体现即知识和人才服务。随着大学竞争的日益激烈,竞争优势已成为大学立足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据,如何建立和维持大学竞争优势也已成为当前大学自身管理的核心内容。所谓“竞争优势就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组织在竞争中所处的一种态势,是组织拥有的并为竞争对手所不可比拟的一种优越条件和地位”。[2]因此,科研竞争已成为大学生存和发展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它既是大学获取“稀缺资源”、战胜对手的手段,也是现在乃至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合理配置“稀缺资源”的重要方式。然而,我国由于市场化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大学竞争从形式上虽渐趋激烈,但作为大学竞争核心战略的科研在体制和机制方面尚有一些弊端亟待改进。
  
  大学科研管理的现状分析
  
  科研体制与机制改革是中国目前高校改革实践的一个重点,也是教育部政策鼓励和支持的一个热点,因为科研管理在大学中占有很大比重,对教学乃至整个大学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一所大学而言,如何提升科研竞争力以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和竞争潜能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但是,由于中国大学的政府主导传统以及相关因素的制约, 科研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在以下几个层面仍存在着负面影响。
  1.从科研的体制与机制管理层面
  当前我国大学的科研管理大多数实行校院或校系二级科研管理体制,这一体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员的流动,进而阻碍了跨学科科研团队的形成,不利于课题的联合攻关。这种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多头管理,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安排,研究经费和研究力量的分散使得大学科研的低水平重复现象比较严重[3]。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存在着行政性和学术性彼此交叉;管理制度的统一性与科研活动的复杂性互相冲突;科研管理同教学管理相互摩擦的现象。科研管理工作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对科研项目、经费、成果鉴定等方面的被动管理,很少进行科技信息的搜集、加工和发布传递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制定出全方位的能够有效激励教师和科研人员参加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科研管理政策;还没有主动去适应市场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找课题;还没有主动去经营科研,开发科研市场,并将科研成果通过市场转化为生产力。[4]
  科研管理在运行机制中尚存在着许多冗余环节,机构设置缺乏合理的分工与协作,人浮于事,政出多门,造成科研人员大量精力的耗费;以落后的管理模式管理科研人员,对科研人员管得过多、过死,忽视了“科研工作是科研单位生命线”这一第一要义。这种管理方式的最大弊端是“重行政,轻科研”。另外,科研管理在激励机制方面缺乏合理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公平性普遍受到质疑。统一的科研评价标准和不合理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使现有的科研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受到影响。“硬件法则”使教师在科研中表现出追求数量,忽视质量,更多地关注形式化的可以量化的指标,而相对忽略了学术精神、科学态度、学术品格的养成,不利于科研的持续开展。当前许多大学对于不同科研领域不同学科科研成果的差异性关注不够,采用相对比较统一的评价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负激励的作用。
  2.从科研的投入与经费管理层面
  我国大学的科研工作“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被迫牺牲某些基础研究去完成应用和开发研究,久之,不仅导致学校的科研水平下降,而且影响课程和教学质量,甚至对教师和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不良冲击”。[5]另外,我国大学的科研工作更注重对物质、设备等硬件的投入,而对人力资源等软件的投入偏少,这导致了我国大学教师队伍的总体科研能力一直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
  从科研经费来源来看,10年间政府出资比例从46.3%提升至54.2%,企业经费由51.4%下降到37.1%,其他社会经费则由2.3%上升至9% [6],显示出政府对大学科研工作的支持和认可以及我国企业自身研发力量的较大发展,由此表明了科研经费来源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然而,在科研经费杯水车薪的境况下,依然存在着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脱节,科研经费开支增大以及浪费现象,经费与个人收入挂钩,容易使人疏忽科研工作本身,从而强化了科研的功利性价值而淡化了科研的本体性价值。
  从上述的大学科研投入的经费比例、投资的渠道以及对人力资源投入的不够重视等方面来看,我国大学科研的投入体制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虽然大学科研经费的投入在逐年上升,但由于总体经费严重不足,导致了大学科研工作的趋同现象越来越严重,进而在一些领域中形成低水平重复以及恶性竞争。政府主导的科研经费投入体制使大学科研过于依赖政府的战略选择,因而这种经费投入方式将有可能导致开展科学研究的大学几乎都围绕着国家科研经费的投入导向转,从而使科研中的竞争逐渐缩小范围并失去作用。另外,企业与社会对大学科研投入的低比例现象将会严重影响产学研结合的实施和创新体系的构建,不利于大学竞争意识的养成,并将导致更高的机会成本或交易成本。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全程监督机制和后期审计制度的缺失将会导致仅有经费的浪费和科研参与的虎头蛇尾,由此滋生科研中腐败现象的发生。
  
  完善科研管理,促进大学竞争
  
  1.以经费投入为前提,形成外部资金保障机制
  大学科研的投入主要指向于科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而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最终都要回落到财力的投入上,“科研经费的竞争是竞争的焦点”[7],因此,大学科研的投入归根结底是财力的投入,这是所有大学从事科研的根本所在。我国大学的科研投入由于缺乏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因此还不能很好地促进大学竞争能力的提升,尚需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第一,转变以物质为中心的科研投入思路,实行科研全成本核算机制。现行的科研投入体制实际上导致了大学教师科研工作的非职业化倾向,难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也难以形成富有凝聚力的科研团队。中国大学科研要想获得更大进步,必须同时重视对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双重投入,虽然物质资源的投入是开展科研的基础,但科研活动中最终决定性的因素仍然是人。因此,建议在全面改革高校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基础上,实行科研全成本核算机制,鼓励教师开展职业化的科研工作。[8]
  第二,实现科研经费投入渠道的多元化,以多元化的投资体系促进科学研究的多样性。我国由于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团体对大学科研的投入不够积极,大学科研只靠政府拨款,导致了整体科研经费的严重不足。为此,在科研拨款体制上,应创造条件,努力调动各类企事业和社会团体重视并投资科研的积极性,引导大学主动走向市场,实现大学科研经费投入渠道的多元化。同时,实行以自由竞争为主的科研经费分配方式和在此基础之上的拨款方式。在自由竞争的前提下,政府不再过多干预,这将能更好地促进科研的发展,促进科研人员的危机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应用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增加对基础研究投入,确立大学在基础研究中的核心主导地位。国际经验告诉我们,现代基础研究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方面,即基础研究的物质投入主要依赖政府和非营利机构,基础研究的人力投入主要依赖于高等教育机构。为此,建议政府应努力提高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比例,确保基础研究在整个研究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这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长远导向。
  2.以评价激励为基础,形成内部管理保障机制
  促进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是大学科研管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科研竞争的突破口。进行管理体制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实现科研对大学竞争强有力的推动,必须建立一种有利于促进教师群体自由、整合科研团队力量的科研评价激励机制。
  首先,要在高校的科研管理政策和制度中体现激励因素。将激励因素体现于科研管理政策和制度之中,则能增强评价作用在影响科研工作者价值观方面的力度,促使他们朝着预定的目标和方向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同时改革“科层制”管理,实行“课题制”管理。 “课题制”管理要求研发队伍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课题负责人以固定人员为主,加大课题负责人的权利,使其对课题的研究和经费的使用承担法律责任。为此需制定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以形成监督约束机制。流动人员的相关费用由课题组负担。学术带头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项目完成后,应对其科研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新申请项目挂钩,以此来形成柔性的管理体制。
  其次,要在高校的科研管理方法上实施创新和激励手段。坚持正确的科研评价导向,促进评价的科学化。针对当前大学普遍采用的“硬件法则”的科研评价,应采取相应政策和措施,规避其带来的一些问题。在强调数量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质量。数量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教师的科研投入和参与度的提高,但如果不以质量为要求的话,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制造。关注科研评价的差异性,实行分类评价,就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同学科门类以及研究成果的不同价值制定不同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
  再次,在高校的科研管理过程中奖罚并举营造有利于良性竞争的评价激励氛围。对先进的奖励和对落后的约束都是科研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概念应该体现在大学科研的整体管理思路和价值导向中。适度的科研目标、良好的工作氛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等都是激发教师的重要激励因素,同时为防止由于竞争和压力带来的一些不利后果,如学术违规、利益侵占和不正当竞争等,必须制定有效的惩罚措施。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引导良性竞争,促成教师个体与院系群体之间的相互协作,使大学形成竞争与协作互为促进、教师个体需要与学校整体目标共同实现的良性循环机制。总之,建立公正、客观的奖励与约束机制、科学合理的岗位设计和系统有效的行为规范,是激发科研人员工作热情、保持高效率工作状态和规范个人行为的必要条件。[9]
  
  参考文献:
  [1]侯玉凯,于敏.简论大学竞争[J].辽宁教育研究,2006(7).
  [2]卢馨. 构建竞争优势[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9):40.
  [3]谢安邦,罗尧成.关于我国大学科研体制特征及改革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6 (3).
  [4]林治华.创新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5).
  [5]杨汉清,韩骅.比较高等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6]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2004年中国科技统计数据[EB/OL].http://www.sts.org.cn/sjkl/kjtjdt/data2004/cstsm04.htm,2006-11-10.
  [7]谢安邦.比较高等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杨颉.中日大学科研投入与产出的比较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
  [9]朱江.建立符合科研人员需求的现代科研管理体制[J].中国科技论坛,2003(11).
其他文献
学生公寓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一位社会学家在谈到集体宿舍的地位和作用时指出:“无论是对于社会生活还是大学生自身来说,宿舍带来的好处远远超出了它单纯作为居住场所的范围。”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园区已成为大学公寓的主要模式。生活园区成为了学校管理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以往那种以卫生检查、行为规范及违纪事件查处为工作着力点的思路显然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解耦几乎是与控制这门学科一同产生的,是控制理论中历史最悠久的问题之一。解耦主要研究的内容不外乎下面两个问题:第一,怎样选择被控量和操作量的配对;第二,采用什么样的解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一直被视为高校学生工作的瓶颈,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成为当务之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如何培养和造就具有高素质、创造性思维的人才,给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提出了挑战,也给高校学生教
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飞速发展,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我国冬季大气环境质量与供热方式直接相关,集中供热方式正是提高大气质量的一种可行办法,所以城市集中供热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机器的迅速发展,语音技术被应用在数字通信、智能控制等领域。由于语音信号的引入,打破了原有人机接口在地点和设备方面的限制,改变了人和机器之间的关
张国利同志是水矿集团公司大湾煤矿采煤二工区党支部书记。他参加工作近30年来,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生活上也时时作表率。尤其是他尽心尽力孝敬老人的先进事迹,一时间成为矿区流传的佳话,成了千百个家庭教育孩子的榜样。  张国利一家上有5个老人,下有小孩,妻子没工作,全家开销仅靠他一人微薄的收入。每月工资收入,扣除几位老人的赡养费后所剩无几。但为了赡养老人,两口子任劳任怨,十几年如一日,付出的不仅仅是艰辛
介绍了一种高性能的16位单片机80C196KB控制的IGBT逆变CO2电源的主电路结构、控制系统硬件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软件设计和焊接工艺实验.实验表明:所研制的单片机控制的IGBT逆变CO2电源,能够精确控制输出
现代的教育管理要求改变过去将人仅仅视为被管理的对象,忽视了“人”的中心位置的问题。应该重新审视“人”在现代教育中的位置。人是教育的中心,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因此,现代教育管理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从而真正体现现代教育的终极价值。    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的内涵    “以人为本”是西方近代以来最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是14~16世纪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的核心,是针对中世纪“一切为了上帝”的“以神为本”思想的
早霞玫瑰是我们以白玫瑰香作母本、秋黑作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葡萄新品系。果穗圆锥形,平均穗重650.0 g,最大穗重1 680.0 g;果粒圆形,粒重5.0~6.0 g,最大粒重8.0 g,紫红色;肉质
研究生学籍管理是学校对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培养过程的管理,包括研究生入学与注册、建立学籍管理数据库、课程管理、成绩管理、学籍异动、毕业审核等[1],它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学籍管理的信息量也急剧增加,这无疑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与挑战。本文在简要分析网络化环境下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的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利用网络来对研究生的学籍进行动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