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优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p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2010年-2018年62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从专利申请数量和研发强度刻画所得税优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优惠每增加1个百分点,专利申请数量将增长6.9个百分点,研发强度将增加2.63个百分点;税收优惠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出,降低了企业的现金约束,因此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研发领域,最终促进技术创新。
   关键词:税收优惠;技术创新;上市企业
   一、引言
   过去40年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中国科技崛起,但是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信贷市场上的“身份歧视”使其创新活动无法得到长期可靠的保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指出要创新财政科技专项基金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税的杠杆作用。财税政策是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创新投入设备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税收优惠等手段直接影响企业决策,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二、文献综述
   作为遵循理性人假设的微观主体,企业市场竞争伴随非理性行为。丹尼·罗德里克指出,现代非传统的生产活动扩展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政府的积极引导不可缺少。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准公共产品特性和明显的外部性,存在着明显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合理干预(邓子基、杨志宏,2011)。税收优惠因其更少的激励扭曲和较低的寻租风险而备受各国推崇。
   尽管Walsten(2000)发现税收优惠政策挤出了企业的R&D支出;多数学者仍认为税收优惠有助于企业提高收益、降低风险和研发投入成本,刺激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强度和专利数量增加,放宽对企业研发支出的财务约束的影响,增加研发投入、促进创新产品的产出(Lokshin和Mohnen,2007;娄贺统、徐恬静,2008;Czamitzki,2011;夏力,2012;林洲钰等,2013;Kasahara,2014);最近几年的研究转向优惠税种、优惠方式、技术创新指标、检验方法以及长短期效应等方面对税收优惠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细致挖掘(冯海红等,2015;余明桂等,2016;程曦和蔡秀云,2017;李香菊和贺娜,2019),均发现税收优惠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显著。
   所得税是企业享受的主要优惠税种,既有文献以所得税优惠为切入视角,考察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研究还有待丰富。本文以制造业2010年-2018年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考察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其技术创新的影响,丰富了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研究的相关文献,同时从制造业视角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了启示。
  三、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
  1.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技术创新产品需求增加
   政府课税会改变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税收效应可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二者共同影响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需求。
   如图1所示,可供某人选择的消费品有X和Y两种,假定商品X是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减税前预算线AC与无差异曲线切于E2点,消费组合为(X2,Y2);减税后消费者预算线AB和无差异曲线切于E1点,消费组合为(X1,Y1);税收的收入效应为X1X3,替代效应为X2X3。减税增加技术创新产品的需求量,提升了消费者福利。税收优惠政策通过消费者需求影响企业创新产品的生产决策。
  2.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下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增加
   一方面,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将减少其纳税金额,增加其流动现金持有量,企业将多余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支出,从而直接降低其创新成本,促进企业原有的创新进度;另一方面,所得税优惠的“事后性”特征,企业必须在实际增加创新项目的投入,甚至在取得一定的创新成果后才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将鼓励企业创新产出从而享受到最终的政策。
   如图2所示,横轴表示企业投资,纵轴表示企业收益或成本,企业边际成本MC,企业边际收益MPR0,社会边际收益MSR。企业边际成本曲线MC0与企业边际收益曲线MPR0相交于E0点,企业投资为I0,政府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后,会促成企业的成本下降,从而使企业的投资增加。如图2所示,税收优惠政策会促使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从MC0向下移动至MC1,此时更低的边际成本曲线MC1与边际收益曲线MPR0相交于E1,投资增加到I1。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税收优惠政策能够增加企业研发投资,进而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引起企业的产品价格下降,使得技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增加。因此税收优惠政策从投资与需求两方面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决策。
  四、实证检验
  1.样本数据和变量说明
   实证检验所用的样本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和上市公司年报,共包含621家上市制造业企业、5580个观测值,以专利申请数量、研发强度作为刻画技术创新;惯用做法是以Bindex指数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度量企业享受的所得税优惠;Bindex=(1-Ad*t)/(1-t),該指数越大说明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力度越大,Ad是加权税前扣除率,根据相关测算,Ad值取140%,t是企业实际所得税率;控制变量包括:市场价值、现金持有量、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变量定义与计算方法如表1所示,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
  2.描述性统计分析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专利申请数量最大值是6867,最小值是0,均值为40.7246;研发强度的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0,均值为0.0393,企业间以专利和研发强度衡量的技术创新存在巨大差异。所得税优惠最大值是20.5335,最小值是0,标准差为12.0008,说明制造业行业内部不同企业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存在很大差异,本文推测这可能是不同企业的属性所导致。同时,根据方差扩大因子VIF值可判断解释变量间不存在高度相关,拒绝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可能,后续实证分析不会受到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3.模型檢验
   为说明所得税优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其中,Patent是专利申请数量,R&D是研发强度,Bindex是所得税优惠,控制变量Xit如前所述。模型回归结果见表3。
   根据回归模型(1)、(2),税收优惠显著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模型(1)表明,税收优惠每增加1个百分点,企业技术创新将增长6.9个百分点,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制造业企业是一国科技创新的主体,本文的回归说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比没有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高出近7个百分点,税收优惠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专利发明数量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在1%的水平上显著,可以预见税收优惠有助于增加用于创新的现金持有量;资本结构在10%水平上显著为负,我们推测企业的长期负债将挤占大部分资金,限制了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能力。模型(2)表明,税收优惠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研发投入,税收优惠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研发强度将增加2.63个百分点,这可能是税收优惠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出,降低了企业的现金约束,因此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研发领域,最终促进了研发强度提高。观察模型(1)和(2),发现净资产收益率分别在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降低了企业的专利发明数量和研发强度,这可能是因为企业税后利润要向债权人和股东分配,直接减少了企业技术研发的投入金额所致;现金持有量显著提升了企业专利数量和研发强度,验证了税收优惠有助于减少现金流出进而作用于技术创新这一猜想。
  五、结论和启示
   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2010年-2018年的数据对税收优惠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企业所得税为代表的税收优惠无论以专利发明申请数量还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进行衡量,回归结果都显示税收优惠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企业的现金持有数量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税收优惠政策减少企业现金溢出,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这将有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投入。
   本文的启示如下:所得税作为一种“事后补助”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的作用还有待加强,企业在进行研发时必须面对成果转化失败的风险,一旦失败企业将享受不到所得税优惠,故还应该在成果转换方面增加以流转税为代表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不能作为单一的政策使用,企业作为微观主体,可能面临准入限制、市场信息不对称等不利因素,政府可以在市场准入、放宽优惠限制条件、建立透明的市场信息机制等方面综合发力,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程曦,蔡秀云.税收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基于异质性企业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7(06):94-102+159-160.
  [2]邓子基,杨志宏.财税政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1(05):5-10+136.
  [3]冯海红,曲婉,李铭禄.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吗?[J].科学学研究,2015,33(05):665-673.
  [4]李香菊,贺娜.税收激励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吗?[J].经济科学,2019(01):18-30.
  [5]林洲钰,林汉川,邓兴华.所得税改革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3(03):111-123.
  [6]娄贺统,徐恬静.税收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20(06):88-94.
  [7]夏力.税收优惠能否促进技术创新: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12):56-61.
  [8]余明桂,范蕊,钟慧洁.中国产业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6(12):5-22.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今社会企业发展的趋势表现为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了企业追求更好更快发展的首要前提。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紧随这一趋势。要紧随这一发展趋势,淘宝商家就要做到洞悉用户,宏观预测和数据化运营管理。本文以女装TD店铺为例,介绍了该店铺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该店铺的数据化运营现状,指出了该店铺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优化策略。通过该店商品与竞品进行对比,提出如何提升商品的竞争
期刊
摘 要:在夜间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社会组织和政府参与到这一竞争激烈的消费市场中,然而盲目地加入和发展不一定都会得到消费者的满意。因此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等多种调查方式对大学生夜间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探究影响大学生夜间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而从政企层面为夜间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夜间消费市场更加繁荣,进而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和城市活力。   关键词:夜间消费;夜间经济;大学生
期刊
摘 要:根據市场经济的发展商标评估显示,对于商标权价值呈上涨趋势,采用了二叉树模型的方法,对无形资产评估商标权商标价值评估,不仅引用了实物期权法,还列举了实物期权方法的特点。本文采用实物期权模型中的B-S模型和二叉树模型对格力商标权价值进行评估。因此,本文以格力电器为例,对实物期权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实物期权模型;无形资产评估;格力电器;二叉树模型;商标权  一、引入研究实物期权商标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开始了在企业供应链方面的竞争。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各个企业可以在复杂而庞大的供应链中对他们的商业伙伴乃至竞争对手进行更加深入、有预见性和可信度的观察,使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能够精简活动以及加强协作,使其变得更加高效、透明与协作,也能更好地提高物流决策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文将简要介绍人工智能如何从需求预测的角度促进供应链提高效率、准确性,
期刊
摘 要: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收入分配问题的探讨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本文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而后计算得出中间品关税水平,以此度量贸易自由化。接下来,本文借鉴Freestra和Hanson的外包模型来构建计量实证模型,检验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我国27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内工资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对工资差距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用进口渗透率替代中间品关税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来进行稳健性
期刊
摘 要:本文进行研究的目的是运用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方法可以适当地降低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这意味着可以减少扣除的费用,在这种经营状况下,也能够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使企业从行业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分析该公司的经营状况,了解公司在收入、费用税务筹划方面的情况,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分析计算提出税务筹划的有效方案;最后,为了能够使该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方案
期刊
摘 要:市場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满足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需要根据市场政策和大数据的发展不断变更。企业双元创新以现有知识和资源进行渐进式和激进式相结合,改变企业传统的发展模式,企业兼并则是典型代表。通过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的益处在于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随着控制方的转移,并购双方经营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重新配置产生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竞争力。本文以阿里巴巴并购为例,阐述了并购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期刊
摘 要:隨着我国互联网经济不断深度地发展与成长,互联网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不少企业选择通过企业并购的方式发展和扩张,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整体实力。但是企业并购是一种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在并购过程中存在各种财务风险,本文以TC公司并购GJ公司为例分析互联网企业并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防范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在我国企业并购有着十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技术应运而生,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云会计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了会计行业发展的趋势。本文以我国云会计龙头企业金蝶公司为例,详细地阐述云会计运营成本低廉、部署周期快、协同能力强大、后期运维简单、效率提升巨大等诸多优势,同时也分析了解决方案的模板化、难以保障信息安全、服务的可持续性差、难以确保会计凭证的真实性等劣势,最后提出了加快推进SaaS模式云会计应用的对策。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变迁以及科技信息的发展,价值链管理成为战略管理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核心在于从企业的上游、下游来实现内、外部产业的共同优化,使企业有自成一体的全面经营管理模式,满足企业长期发展需求。本文选取京东作为研究案例,通过京东的内外部管理情况对其价值链管理及其财务绩效进行深入分析,分析优劣并提出建议,为大多在电商行业未完善管理模式的企业提供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模板,尽可能推动电商行业系统化、规范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