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评书带向世界——第一站新加坡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ac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中央民族歌舞团的于岱岩老师介绍,我加入了北京民族民间文艺研究会,参加研究会的活动时认识了《北京工人》杂志编辑贾群娜。贾群娜喜欢听我的书,常给我写报道供给各报社。她说业余写些稿子,也能挣点儿稿费,增加些收入,好培养女儿。我觉得她很直率,就把照片资料无条件提供给她,她因此很感谢我。1990年亚运会期间,有一天,她突然问我想不想上新加坡?“我给您介绍个新加坡记者,希望您能去那里推广评书。”这样,在贾群娜家中我认识了新加坡“丽的呼声”记者兼主持蔡君祥先生。
  我给了蔡君祥一盘我的《三国》录像。他问我:“您是不是想去新加坡?”我说:“是。”头一个因为我知道新加坡号召国人学华语,我想:只要是讲华语的地方,就能听懂评书。第二,马季去新加坡推广相声艺术取得了成功,我很高兴。既然新加坡华人能接受相声,为什么不能接受评书呢?再者,通过亚运会的召开,我感觉中国强大了,我也敢出国了,有坚强的后盾了。第三,我想圆一个梦。我爸爸1957年被打成“右派”后,有一天我听见他和哥哥的谈话。那是自然灾害的时候,爸爸说,有好朋友觉得他在北京待着实在太痛苦了,希望他能带着一家子去新加坡。哥哥问:“那怎么不去呢?”爸爸说,他舍不得中国,“我是说书的,到新加坡做什么”?爸爸那时在北京没吃的,没穿的,精神上又受了那么大打击,但他为什么不去?这是我多年前一个模糊的记忆,我想圆这个梦。此外更重要的是,我确实希望走向国际舞台,把评书艺术推向每一个听得懂华语的地方。那时候,在美国的吴兆南已然两次请我去台湾,但第一站我想选择新加坡。
  1990年认识了蔡君祥,到1993年,我们应“丽的呼声”有线电台邀请,去参加新加坡“第三届华族文化节”。
  90年代初,出国办手续不像现在这么简单,所以我很感激团长翟弦和。我为什么从宣武说唱团调到煤矿文工团?大团的思想水平就是要高一些,非常支持对外交流演出。我出国,团长特别支持我,信任我。要填表,我还没填呢,他就给我盖章了。我跟新加坡邀请方谈的条件就是我必须以学者的身份去,以后到美国也一样。再一个,必须邀请贾建国和我一起去,我说书离不开贾建国,没有他我真不行。这样,贾建国是作者,我是演员,应“丽的呼声”邀请,我们一起去新加坡。那是我第一次出国,坐上新加坡航空公司的飞机,记得同一航班的还有彭丽媛,她也参加这个文化节,办独唱音乐会。
  1993年5月30日,我们到的新加坡,住在总统府斜对面的一个饭店里。第二天我们就上街转,听当地人说话,了解当地的语言。因为说书要把点开活(把就是看,点就是观众,就是看观众喜欢听什么,怎么说才能吸引观众),你说话要让人听得懂,这样在当地说书你才能站得住。我们边遛弯儿边听边想,琢磨他们在聊什么,爱听什么,在想什么,怎样能把他们说住,抖什么包袱儿能响。我们也跟电台的编辑聊天,知道了市场叫芭莎,扁豆叫乌龟豆……知道了一些当地特有的用语。
  新加坡没评书,只有讲古。我见到了北京人艺的老演员任宝贤老师,他当时正在新加坡讲古,每周讲一次,讲民俗、古代的小故事。讲古就是讲历史故事。中国前几代渔民闯南洋,晚上没有什么娱乐,劳动完了,大家坐在海边,点着蜡烛,有人拿着古书念,大家听。也有人有本事,能脱本儿不照着书讲。讲古有个规矩,就是一次一定要把一个故事讲完。所以我在文化节演出前,他们千叮咛万嘱咐,您一定要把一个故事讲完了。可评书艺术最大的特点是留扣儿(悬念)呀,我就琢磨应该怎么办。
  6月4到6日,我在新加坡世界贸易中心演出3场,这是华族文化节的主会场。这个场地不好演,大天井,从上到下转着圈儿的都是商店。我说书之前,主办方很担心。临上台,他们又嘱咐我,千万别留悬念。我说的《康熙私访》,基本把了解搜集到的新加坡语言全用上了,包袱儿特别响。他们不知道评书是怎么回事,就是在台底下乐。新加坡人的中文分好几个层次,有很多人会说中国话,但不懂内涵。我边说边观察,观众的情绪随着我的语言、表情变化着。后来上边一圈一圈做买卖的都往下看,也不卖东西了,1000多人听我说书,相片都留着呢。等最后,我还是留了书扣儿了。散了书,他们陪我们去吃饭,后面一帮观众跟着,还有带着孩子的。“连女士,后面怎么样了,后面怎么样了?你明天还来说吗,我们明天还来听。”电台的人跟我说你成功了。”我在世贸中心连说了3天,每天1小时,座无虚席。最后一天,把新加坡文艺界的人都吸引来了,他们很震动。有观众特地跑过来跟我说:“头一次听中国评书很新鲜,我们听得很入迷。”
  作为一个演员能得到观众的赞赏是很幸福的。看到我的评书受欢迎,“丽的呼声”电台的两位经理曾传良、刘志坚先生马上向观众宣布:“近期将播出连女士的评书!”“丽的呼声”电台是私人有线电台,听众收听要付费,所以他们选择节目是很注重收听率和经济效益的。我给他们录了一部《康熙私访》。他们的董事长又请我们在香格里拉吃饭,说:“连女士,你能不能再给我们录一下‘二十四孝’?”当时我挺吃惊的,我说:“我们国内都不讲这个了。”他说:“现在的小孩子总跟大人吼,对父母不尊敬,希望您说‘二十四孝’,让小孩子接受一下传统教育。”我没说过,也没准备,临时去书店、图书馆找了工具书和资料,贾建国帮我编了24段书,第二天就录了,还出了盒带,他们特别感动。《二十四孝》录音带出版后,我在新加坡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签售时读者排大队,好多家长说:“连女士,听了你的《二十四孝》,小孩子不跟我们吼啦,不跟我们瞪眼睛啦!”
  头一回上新加坡,本来签证就7天,给“丽的呼声”电台留一部书《康熙私访》。电台播了几天,效果挺好,听众反映不错,他们说要再跟我续签一部书。这样,我又留了一周,录了《刘公案》,贾建国先回来了,因为家里还有女儿没人管呢。有贾建国,我就省心。吃饭没带钱,我一伸手,他带着呢,我什么都不操心。没有他,我就得动脑子了。其实没他我也行,就是依靠惯了。
  一周内我又录完了《刘公案》,加上《康熙私访》、《二十四孝》,这几部书开始在“丽的呼声”电台的黄金时段连续播出。后来听电台的编辑说,《康熙私访》特别受欢迎,播出时正是下班的黄金时间,大家都争分夺秒往家赶。有些人来不及回家,就跑到电台来,本来电台是“闲人免进”的地方,可值班的人也没办法,只好让大家进去听。跑来的人发现电台的电梯里有个小喇叭播放节目,就都挤在电梯里,上上下下半个小时,把《康熙私访》听完才离开。
  在新加坡期间,除了录书,我还和新加坡电台的经理、编辑交朋友。中国人讲“人和”是一宝,我挺重视这两个字。我住在“丽的呼声”的编辑梁玉萍家,她和我同岁,人非常善良,而且精通《三国》,是电台里中文水平最髙的资深编辑。梁玉萍一个人住,可能有点儿洁癖,她家厨房装修得很漂亮,但就是不许做饭,“点儿油星儿不能有。我去了,她破例让我做饭,跟我特别好。好多人都说,梁老师能让你住她家,还让做饭,真是大新闻。新加坡人特别喜欢中国的饺子,我在梁玉萍家给大伙做了回饺子,买了韭菜、肉,他们不喜欢吃煮的,我就做锅贴儿。结果“丽的呼声”所有的编辑带着家属全来了,给我累坏了,他们一拨一拨地吃,我一铛一铛地做,那儿又热,都虚脱了。我觉得新加坡人特别朴实,出国第一站去新加坡,对了。
  我第一次到新加坡待了半个月,临走时曾传良先生和他太太请我吃饭。曾传良是曾子的后代,后来还到中国来续过家谱,很重视传统。他的太太叫何德梅,文雅漂亮。两个人是在新西兰上大学的时候认识的,非常恩爱。他们夫妇想交我这个朋友,请我到家里作客,他们都是马来西亚籍,住在昔加末河边上。和他们的交往,也给了我一个再去新加坡的机会。因为“丽的呼声”电台是私人电台,注重的是收听率。我回国之后,曾先生他们总和我通电话,希望我再去,后来给我做了工作签证,我又二去新加坡。
  (摘自中华书局《我为评书生:贾建国、连丽如口述自传》 口述:贾建国、连丽如 整理:吴欣还)
其他文献
义和团运动从本质上讲是保守派的一次救国运动,其目的也是为抵御外侮。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与外国列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他们看来,只有将中国的一切洋人驱逐出去,将学西学的人全都杀掉,将中国一切与“洋”字沾边的东西都破坏掉,才能实现中国的富强。  当时他们大肆诛杀与西学有关的人,主要有“大毛子”、“二毛子”和“三毛子”。“大毛子”指的是外国传教士,“二毛子”指的是中国的教徒,“三毛子”
期刊
所谓既得利益集团,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以利用权力或垄断获取巨额利益,并由此形成边界清晰、相对稳定的一种群体聚集效应。其主要特征有四:一是有足够的权力资源;二是有足够的垄断能力;三是有影响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渗透力甚至决断力;四是通过利益关联,逐步形成群体的边界,获取集团利益。应该说多数既得利益集团都不是在一夜之间可以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苦心经营”才逐步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一旦形成,就会兴风作浪
期刊
将蔬菜存放数日后再食用是非常危险的,危险来自蔬菜含有的硝酸盐。硝酸盐本身无毒,然而在储藏了一段时间后,由于酶和细菌的作用,硝酸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这却是一种有毒物质。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与蛋白质类物质结合,可生成致癌性的亚硝胺类物质。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肥料。化肥本身没有毒,给蔬菜施肥也没有错。问题在于人们往往大量地、单一地施用氮肥,这就超过了植物的需求量,或是在采收之前还在施肥。由于植物来不及把它们全
期刊
近年来,“成功”和“幸福”越来越成为社会价值的中心,引发了极大的关注,这些观念也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影响。所谓“成功”就是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幸福”则是追求个体生命的美好感受。现在关于“成功”路径的所谓“成功学”的书籍虽然已经引起了相当的争议,但还始终是热销的,而对于“幸福”的探讨更是激发了广泛的关注。这都说明这些观念和价值既是人们关注和探讨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们的不满足和焦虑的
期刊
日本人十分注重房屋的“抗震性”  说一些我感受到的中、日两国间技术方面的差距吧。  2009年夏,我来到北京工作,租住一间建于2005年的公寓。但是,住了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就渐渐地感觉到这幢公寓和日本的公寓“似是而非”。  有时,我打开房间的门,门板竟然会从门框上脱落下来;打开窗帘,窗帘竟然会掉下来;窗户的拉手貌似坚固,可用不了多久就会坏掉,结果窗户怎么也打不开了;浴室的淋浴喷头有时不出热水,
期刊
我的一个好朋友,是一所高级中学的校长,儿子参加高考前的几个晚上,邻居家平时一向很安稳的狗,不知什么原因,总是一个劲地叫个不停。夫妻俩十分着急,最后不得不买回了大量的肉骨头,天天到了晚上就向狗窝里丢肉骨头。狗有了骨头就住嘴,没了骨头就开叫。夫妻俩轮流上阵,总算把这一关挺了过去,儿子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听了这样的故事,我甚为感动。同时感到,校长朋友把简单的事情弄得过于复杂了。  狗叫,最好的办法就是
期刊
马岛之争的前世今生  英国、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之争由来已久。阿根廷政府历来认为马岛是1520年由葡萄牙人戈梅斯首先发现。而英国学者则认为英国航海家戴维斯1592年最先发现。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发现东西两岛之间的海峡,命名为福克兰海峡,并由此命名该群岛为福克兰群岛。18世纪初,大批法国人先后来到该岛,称为马洛伊内群岛,后转化为西班牙语的马尔维纳斯群岛。18世纪中叶,法、英先后在两个主岛上建
期刊
古代的宫女数量从汉代开始,随着朝代的更替而逐渐地增加。西汉初年,宫女只需要十几人就可以了。可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宫女的数量一下子猛增到了1000名。而到唐开元、天宝年间,人数一下子跃升到4万名。不过也可以理解,大唐王朝国富民强,万国来贺,需要的人自然很多。明代的宫女数量为9000人,宫中每年仅花费的脂粉钱便高达40万两银子。  这些宫女们大多都是万里挑一的美人,她们经过层层考核选拔,最后才从全国各地
期刊
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中国诞生了有史以来的第一面国旗——大清国黄龙旗。  19世纪,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清政府不得不适应近代外交的需要,设计一面“国旗”。  1862年2月,清政府决定向英国购买兵船,交由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具体操办。李泰国向英国皇家海军上校阿思本订购了8艘舰船,组成“英中联合海军舰队”。为了使这个舰队有别于其他国家的船只,李泰国和阿思本设计了一面旗代表大清国——长
期刊
徐恩曾,国民党中统特务头子。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参加陈果夫、陈立夫组织的中央俱乐部(即CC)。1931年,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科长,1935年,升任处长。1938年8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成立,任副局长、局长。抓捕顾顺章、向忠发,破坏中共地下组织,都是他任内做的事。  徐恩曾是为蒋介石立下汗马功劳的特务头子。1945年1月底,蒋介石竟下令将徐恩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