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语文学科十几年,每当听到学生对语文的评价就是“死记硬背”、“学与不学根本没什么区别”、“我不用听课,照样能及格”等这些谬论时,不禁痛心疾首:“谁说语文就是死记硬背,语文也是有思维的!”可是甚至很多语文老师其实也在忽略语文的思维性,我不禁要为语文喊一声冤。本文中就通过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谈一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
一、通过联想想象法训练学生的语文形象思维
在语文思维中一个经常发生作用的思维形态是形象思维形态,我们的文学创作、文章阅读和审美感悟离不开它。写一首诗离不开它,别林斯基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它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这就是说写诗是要用到形象思维的,只有在生活中捕捉到那些具有诗意的画面,才能为读者提供美的感受。
形象思维还表现在对汉字的认识和使用上。汉字原先都是近于图画那样去表示具体的形象或形象性的概念,如“山”、“鱼”、“日”、“下”等。因此,当我们看到某个不认识的汉字时候,从它的字形就可以“看出”它的意思来,如看到“鑫”字,我们就能猜到和金钱或财富有关联,并且是有很多的金钱和财富。
不知语文老师们有无体会,学生经常写错别字时,其实都是因为对汉字只是死记硬背,而没有从具体可感的形象中体会其意义。如“祈祷”这个词,常常会有学生写成双衣旁,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单衣旁实际上是“示“演化而来,而“示”在古汉语中,它的意思是一张桌面上放着祭祀用的供品,所以多数单衣旁的字,如“神”、“祝福”、“祈祷”等都是与祝颂、神明有关的;再如学生写“暮”字,会把这个字下面的“日”写成“目”,也是因为不懂得“暮”字的意思是:太阳淹没在草丛中了,意为太阳下山了,这样就不会写成跟眼睛有关系的“目”。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多以这种方式去引导学生记忆汉字,那么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也是有重要的作用的。
另外,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可通过由此及彼的联想来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细察生活,思考生活,就会产生联想。看到眼前之景,眼前之物,而想到的却是与彼此有关的他景、他物,这就是由此及彼的联想。比如我在作文教学《那树》时,会引导学生:看见树,你会联想到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展开了如下的联想:(1)由飘舞的落叶想到叶落知秋,想到智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想到要见微知著;(2)看到树的高大,想到身高在两米三的姚明,姚明的高大不是因为身高,而是虽在休斯敦火箭队但扎根祖国这块沃土,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他的高大、因为人格更显伟大;(3)由修剪树枝想到人不要带上太多的欲望太多的负担上路;(4)由“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想到树叶找不到自己的家,因为现代化的建筑延伸到哪里,水泥路面就延伸到哪里,由此呼唤心目中的绿色家园。由树而联想到这个五光十色的大世界,学生的思维飞跃静止的物,而把自己的眼光投向广阔的空间。
通过形象去认识抽象的意识是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语文形象思维对于人们形象地把握语文思维对象的特性及联系、对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活情景,对于提高人们的想像和联想等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二、通过追根究底法、判断推理法训练学生的语文抽象思维
事物的产生或存在都是有一定的因由的,有些因由一目了然,但很多因由却是深藏不露的。因此,为了找到这种难见的因由就要学会追根究底的方法,锲而不舍地寻求“庐山真面目”。追根究底法就是透过某一种事物现象而探究到这种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从现象出发,一层层、一步步地去推测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或机理,追根究底法的过程就是要我们回答一个又一个相关联的“为什么”,在进行一系列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中,找到最根本的东西。孩子是喜欢用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方式的,而我们成年人往往却忽略了这种方式,但孩子的“问到底”是感性化的,单向的,与形象紧紧联系在一起,对相关因素考虑得不周全,成年人的“问到底”就需要理性化一些,尽可能要考虑诸种因素的作用,在进行抽象比较过程中,剔除次要因素或错误因素,让根本因素得以呈现。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决非朝夕之功,欲速则不达。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教师行之有效的训练,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缺一不可。因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把这项工作作为长期的工作来抓,坚持下去,终究会厚积薄发,结出艳丽的奇葩。
余丽君,教师,现居广东广州。
一、通过联想想象法训练学生的语文形象思维
在语文思维中一个经常发生作用的思维形态是形象思维形态,我们的文学创作、文章阅读和审美感悟离不开它。写一首诗离不开它,别林斯基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它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这就是说写诗是要用到形象思维的,只有在生活中捕捉到那些具有诗意的画面,才能为读者提供美的感受。
形象思维还表现在对汉字的认识和使用上。汉字原先都是近于图画那样去表示具体的形象或形象性的概念,如“山”、“鱼”、“日”、“下”等。因此,当我们看到某个不认识的汉字时候,从它的字形就可以“看出”它的意思来,如看到“鑫”字,我们就能猜到和金钱或财富有关联,并且是有很多的金钱和财富。
不知语文老师们有无体会,学生经常写错别字时,其实都是因为对汉字只是死记硬背,而没有从具体可感的形象中体会其意义。如“祈祷”这个词,常常会有学生写成双衣旁,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单衣旁实际上是“示“演化而来,而“示”在古汉语中,它的意思是一张桌面上放着祭祀用的供品,所以多数单衣旁的字,如“神”、“祝福”、“祈祷”等都是与祝颂、神明有关的;再如学生写“暮”字,会把这个字下面的“日”写成“目”,也是因为不懂得“暮”字的意思是:太阳淹没在草丛中了,意为太阳下山了,这样就不会写成跟眼睛有关系的“目”。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多以这种方式去引导学生记忆汉字,那么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也是有重要的作用的。
另外,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可通过由此及彼的联想来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细察生活,思考生活,就会产生联想。看到眼前之景,眼前之物,而想到的却是与彼此有关的他景、他物,这就是由此及彼的联想。比如我在作文教学《那树》时,会引导学生:看见树,你会联想到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展开了如下的联想:(1)由飘舞的落叶想到叶落知秋,想到智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想到要见微知著;(2)看到树的高大,想到身高在两米三的姚明,姚明的高大不是因为身高,而是虽在休斯敦火箭队但扎根祖国这块沃土,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他的高大、因为人格更显伟大;(3)由修剪树枝想到人不要带上太多的欲望太多的负担上路;(4)由“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想到树叶找不到自己的家,因为现代化的建筑延伸到哪里,水泥路面就延伸到哪里,由此呼唤心目中的绿色家园。由树而联想到这个五光十色的大世界,学生的思维飞跃静止的物,而把自己的眼光投向广阔的空间。
通过形象去认识抽象的意识是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语文形象思维对于人们形象地把握语文思维对象的特性及联系、对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活情景,对于提高人们的想像和联想等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二、通过追根究底法、判断推理法训练学生的语文抽象思维
事物的产生或存在都是有一定的因由的,有些因由一目了然,但很多因由却是深藏不露的。因此,为了找到这种难见的因由就要学会追根究底的方法,锲而不舍地寻求“庐山真面目”。追根究底法就是透过某一种事物现象而探究到这种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从现象出发,一层层、一步步地去推测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或机理,追根究底法的过程就是要我们回答一个又一个相关联的“为什么”,在进行一系列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中,找到最根本的东西。孩子是喜欢用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方式的,而我们成年人往往却忽略了这种方式,但孩子的“问到底”是感性化的,单向的,与形象紧紧联系在一起,对相关因素考虑得不周全,成年人的“问到底”就需要理性化一些,尽可能要考虑诸种因素的作用,在进行抽象比较过程中,剔除次要因素或错误因素,让根本因素得以呈现。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决非朝夕之功,欲速则不达。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教师行之有效的训练,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缺一不可。因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把这项工作作为长期的工作来抓,坚持下去,终究会厚积薄发,结出艳丽的奇葩。
余丽君,教师,现居广东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