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动机的史料运用策略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281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史料运用,学习动机,认知冲突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9)23-0059-04
   我的导师王生老师曾上过人民版《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公开课。教学中,王生老师成功运用了多则史料制造认知冲突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兴趣与动机。①
   如在抗战持续时间的认知上,他引用了1945年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人在不同场合对抗战起点和时限上的不同说法,让学生思考抗战的持续时间究竟是多少年,得出“抗战的规模是宏大的”这一结论。在抗战胜利的原因分析中,设置了日本裕仁天皇在《终战诏书》中提出日本“终战”于美国投放原子弹的材料,又给出前日本首相近卫文麿主张日本投降是缘于苏联军队的威胁等史料,总结出抗战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从而论证抗战的结果是伟大的;在抗战性质的定位上,王生老师再次创设冲突并设疑,“抗战时期及抗战胜利后很长一段时间国民党一直说共产党是‘游而不击’,共产党说国民党进入相持阶段后消极抗日,双方互称自己才是抗战的主力。对此,你如何看?”并给出史料证明国民党在相持阶段并没有停止对日作战,中共在相持阶段逐渐成为抗战的主力军;针对日本軍国主义者一直否认这场战争的侵略性,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王生老师给出多种史料,包括日方的国策、日本军官的日记、在华外籍人士的日记,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等,让学生驳斥这些反动论调,揭示日本侵华的历史真相,进而知晓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正义性,从性质上看也是伟大的;等等。
   整堂课中,所有学生和听课教师都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都想要寻找问题的答案,学习动机普遍强烈。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以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方向,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并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正是在听完这节课后,我也开始有意识地运用史料创设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也进一步思考,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史料运用策略还有哪些呢?
   人类的许多伟大发现都是在以前未被意识到的问题被发现后出现的,大多数人尤其是在校学生并没有养成积极主动寻找问题的习惯。一方面因为课堂上问题多由教师界定好,根本不需要学生去辨别;另一方面在于人们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去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借助史料创设认知冲突就是为了使学生有效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围绕主题设置相互矛盾的史料来创设认知冲突,王生老师的课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这里不再赘述;二是提供与已学知识相冲突的史料来设置认知冲突。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第二种方法。
   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时,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影响是教学重难点。在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时,教材知识告诉我们:《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和其他欧美列强拥有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和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等特权,加上外国资本所具备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外国资本主义会大大挤压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从而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此时,我给学生阅读下面一段史料:
   《马关条约》开放外人直接投资与自由设厂,对本国工业之建立,具有诱发或展示效果。……据中国近代工业统计,1910年,在中国的外资工厂有136家,平均资本额为7585万元;华资工厂为549家,平均资本额为2191万元。……在这些华资业者中,于1895年只有91家,其378家均是于《马关条约》以后;而且在这549家华资企业,经营商业(纯由民营)者达474家,其中,由买办投资的为16家,非买办资本则为299家,另外234家不说,就平均资本额而言,买办企业比非买办企业约高30%……
   ——《中国经济史》
   上文出自于中国经济学家侯家驹的《中国经济史》。学生从材料中数据看到,甲午战争后的中国民族工业不但没有萎缩,反而出现其自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以来的第一个发展高峰。学生自然生出疑惑:《马关条约》的签订究竟是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是促进了其发展?
   材料中,侯家驹先生认为,《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取得了较大发展是条约中有关“开放外人直接投资与自由设厂”的内容所导致的,他将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于外资企业“对本国工业之建立,具有诱发或展示效果”,仔细阅读史料,结合必修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内容,《马关条约》“诱发或展示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外国资本家在华投资的近代企业所获得的巨额利润促使很多中国人效仿他们从事工业投资。
   ②外国企业雇佣并培训了大量中国员工使中国具备了很多从事近代生产和管理的本土人才,特别是“买办”们在外企中积累充足的资金后往往开始自己投资工业。
   ③外国资本主义的涌入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更多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④外国企业在中国租借地和通商口岸地区提供了较好的公共设施及和平的秩序,也方便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创建和发展。
   除此以外,《马关条约》中的其他条款也有助于解释这种现象。首先,与之前的条约相比,《马关条约》割地、赔款的数量最多,又是将特权出卖于之前长期向中国学习的日本人,这大大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很多进步之士希望通过发展中国的实业来拯救中华民族。其次,巨额赔款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压力,加上清政府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这迫使清朝统治者无法实行此前长年持续的抑商政策。清政府不得不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破天荒的于1903年成立了商部来奖励实业,这固然是出于清廷扩大税源、充实国库的考虑,但不可否认的是,政府的重商政策是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取得初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综上,学生可以得出结论:《马关条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双重性的——一方面它是对中国经济的疯狂掠夺,加剧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它也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有利的作用,客观上大大刺激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尽管这不是列强主观上愿意看到的。
   在此,学生由史料与教材内容的冲突而生疑,并运用所学知识来释疑,最终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并抓住主次关系,加深了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历史指向过去,距离学生比较遥远,即便是高中生,在学习历史时也经常处于机械学习的状态,无法深入分析并总结概括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和影响。超出预期策略便是在教学过程中选用恰当的史料,“使之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预期,引起学生的兴趣,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产生意义学习的策略”。①
   早在11年前,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张元先生在《一课时讲完隋唐史的实验》中就提出史料选用的标准是“既重要又有趣,重要在于它呈现了精辟的见解,有趣则是它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②可见,仅是史料本身有趣还不够,史料还要能“呈现”“精辟的见解”。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超出预期策略,我们既要选用生动有趣的史料与看似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相联系,赢得学生的关注,还要出乎意料地将看似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曾思考过的问题、未曾接触过的史料联系起来,或将看似教条性的内容与现实社会、生活实际、未来工作和事业联系起来,让学生惊奇地发现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事实、趣味、实用价值和时代气息,产生深入领会和探索的学习兴趣。
   1.与未曾思考过的问题相联系
   举例来说,在分析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时,我们常常会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种族的积愤、内政的腐败、外患的逼迫、革命思想的传播,以及扎实的组织发动工作等方面来阐释。
   然而以上因素在1911年之前就存在,而自1895年广州之役以来,革命党的多次军事行动都失败了,为什么会是1911年的武昌起义扭转了这种颓败局势,并迅速波及全国,最终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呢?我让学生阅读下面两则史料:
   村料1:瑞澂得外务部密电,已移其眷属于汉口租界。……陡闻枪声,即张惶失措,继之电话线断,消息不通,益惶恐不知所为,不问敌势之虚实,仓猝更衣,带同铁忠穴署后围墙,电巡防统领陈得龙率巡防队数十人护出文昌门,乘江清火轮遁入汉口碪(谌)家机(矶)。翌晨,闻汉口无事,复返德租界,入居楚豫兵轮中坐观动静,毫无施设。
  ——《武汉战记初稿》《辛亥革命史丛刊》(六)
   材料2:武昌之成功,乃成于意外,其主因则在瑞澂一逃;倘瑞澂不逃,则张彪断不走,而彼之统驭必不失,秩序必不乱也。
   ——孙中山①
   学生通过材料1可以看出瑞澂是一个胆小如鼠、贪生怕死的人,他在武昌起义爆发后非但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而且还弃城逃走,完全没有尽到一名总督的职责,犯了重大的决策失误。材料2告诉我们孙中山先生认为武昌起义的成功纯粹是偶然事件,他说如果瑞澂不逃,统制张彪不走,清军各级指挥官就不会四处远飏,地方政府仍然是可以控制时局的。
   同时,我再辅以其他生动有趣的细节进行讲解。在总督瑞澂、统制张彪临阵逃走后,其他的湖北军政要员失去统一领导,他们与革命军抵抗一阵后,也纷纷作鸟兽散。布政使连甲在营署抵抗起义军,后见大势已去,于次日凌晨便弃部而逃;提学使王寿彭、交涉使施炳燮、盐法道黄祖徽、武昌知府袁毓楠等均于十一日逃出武昌;汉口、汉阳的官员也纷纷乘火车逃跑。一些军官直接告诉士兵,瑞制台和张统领已不知何往,你们回营还是回家悉听尊便。作为当时湖北统治阶层的核心人物,他们的行动对其下属、对整个战局形势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他们率先弃城逃走,使得清军不战而散,革命军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光复了武汉三镇,并迅速席卷到其他地区。
   事实上,武昌起义爆发比较仓猝,起义初始,革命军方面也处在群龙无首的状态,参加起义的大多是下级军官和士兵,革命党领导人孙中山、黄兴及起义军主要领导人刘公、孙武、蒋翊等均不在武昌,革命军急需一位能孚众望的人出来领导。时任新军混成协统领的黎元洪被推上革命军都督的位置,且先不谈黎元洪临时革命的动机和原因,由他出任起义军首领的重要作用在于增强了起义群体的内聚力和战斗力,与瑞澂逃走导致清军溃散截然不同的是,黎元洪任都督使得起义军士气大振。加上黄兴抵达武汉,出任战时总司令,进一步稳定了军心,壮大了革命军的声势。
   虽然孙中山先生忽视了革命成功的必然性,他的上述观点也并不为同时代的人所接受,但这一观点也揭示了武昌起义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起义爆发时瑞澂、张彪的弃职逃跑加速了革命的成功进程。如此,学生惊异地发现,武昌起义的成功除了经济政治等必然因素外,还有起义爆发时地方最高领导者弃城逃跑这一偶然因素。
   2.与学生实际相联系
   这里的与学生实际相联系,并不仅限于日常教学中所强调的为高考服务的功利性。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过,我们学习历史,是要對历史怀有一种“温情与敬意”。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时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对高考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上,还要真正怀着对历史的“情”与“意”来学习历史。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运用史料将看似教条性的内容与现实社会、生活实际、未来工作和事业联系起来,就是要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意”,真正发挥历史学科该有的人文教化功能,服务于学生生命的成长和精神的成长。
   例如在开展必修三专题七第一课《近代物理学的革命人和奠基者》的教学时,我问学生:1905年时,爱因斯坦才26岁,大学毕业才5年,但他已连续发表5篇论文,不仅将量子理论运用到光学领域,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还全面阐述了时间和空间是随着物质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的狭义相对论。为什么他在二十几岁的年纪就能突破经典物理学创造科学奇迹,成为伟大的物理大师呢?为此,我特意找来爱因斯坦自己的一些回答。    材料1:A=X Y Z
   材料2:成功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做,所以成功的秘诀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学生对爱因斯坦的回答都很感兴趣。我详细阐述了这两则史料的缘起:材料1是一位年轻的美国记者追问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时爱因斯坦的回答。他曾解释过,A代表成功,X是努力工作,Y是正确的方法,Z是少说废话,要实干。
   材料2源于爱因斯坦1920年出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时给学生讲的第一堂课。课堂上,爱因斯坦拿着一个盒子走上讲台,从盒子里拿出一枚又一枚骨牌在桌子上摞起来,摞到20几枚时,骨牌哗啦啦倒下,他不紧不慢地捡起来重摞。当爱因斯坦重复摞了四五次后,平静的礼堂开始骚动,但爱因斯坦继续旁若无人地摞了倒,倒了再摞。30分钟过去了,学生开始纷纷离去,也有学生帮爱因斯坦摞骨牌。盒子里共有约50枚骨牌,他们摞起不到40枚就倒了,大部分学生认为把50枚骨牌全部摞起来是不可能的,于是剩下的学生也一个个离去。最后,只剩一位学生留下执拗地摞着骨牌。又过了一个小时,那个学生将50枚骨牌全部摞了起来,爱因斯坦高兴地祝贺他成功了,问他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说:他发现有的骨牌略带磁性,能吸合在一起,他就把带磁性的骨牌全摞在下面;后来他又发现骨牌轻重不一,他又把重的摞在下面。就这样反复多次,便成功全部摞了起来。爱因斯坦便发表了如上总结,那位坚持摞骨牌的学生后来成为爱因斯坦的同事,他就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惠勒。
   同时,我又进一步补充爱因斯坦学习、工作、生活的一些细节: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智力并不出众,他三岁多才学会说话,从小学到大学都被老师认为是没出息的学生。然而这些并没有阻断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迷恋和探索。在1900年大学毕业后,他在瑞士伯尔尼市联邦专利局工作了七年,期间,他白天认真工作,晚上回家就埋头钻研学问,几乎每年都发表一两篇重要论著,光电效应和狭义相对论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少说废话多思考也是爱因斯坦治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为弄明白相关问题,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推着儿子的小车走在街上,他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到;在桥头等学生,他会掏出纸片做运算;手术后躺在病床上,他在想着把稿子整理好;等等。正是在这种孜孜不倦惜时如金的研究下,他才能对科学做出如此重大的贡献。
   由此,学生收获了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努力工作,正确的方法,少说废话,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然而,道理看起来似乎很浅显易行,却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我鼓励学生向爱因斯坦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在漫漫求學之路上艰苦耕耘,不说废话,追求真理,坚持奋斗,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以上便是近年来我对运用史料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一些思考与实践,与各位同仁分享,并恳请指正。
  【作者简介】施月琴,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历史教师,镇江市属骨干教师。
  【实习编辑:杨博】
其他文献
大千世界,骗术无奇不有。新花样层出不穷,甚至不时出现在你身边,让你防不胜防。    央视名档,难说不被人利用  2011年12月18日,姜女士收到一条手机短信:“您的手机号码被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栏目组举办的‘真情回馈’活动抽中了幸运三等奖,请使用电脑打开网址www.wyscw3.com,输入验收码5618领奖。”  姜女士平时爱看《我要上春晚》节目,也确实发过短信参加评选活动。对突然降临的幸
在一个关于“卢美美”事件的电视节目中,一个网友对卢俊卿说,你的钱挣得不干净,所以你捐钱做慈善不会得到大家的喝彩。他的话掷地有声,博得了现场一片喝彩。  这种喝彩让我感到有些不解,如果我在现场的话,我是很想发问:什么钱是“干净”,什么钱又是“不干净”的呢?在我看来,赚的钱干不干净,那不过只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事情。  中国最大的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如果它们捐些钱做慈善,我估计大多数组织都会接受。但问
关键词 选择题,高考,客观性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19-0065-03  20世纪80年代初期,选择题进入高考试卷,随着填空题、连线题、列举题、名词解释的相继退出,选择题恐怕是现在高考历史试卷中最为稳定的一种题型了。随着分省命题、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和命题技术的进一步提高,选择题在继续保持其传统优势的同时,也不断拓展其考查功能,尤其是在考查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几乎没有哪个人一见面就会喜欢丑女孩,更没有哪个单位愿意把绣球抛到丑女头上来。面对社会的不公我们该怎么办?本文主人公叶小配身高仅有1.55米,稀疏的黄发,还有一脸的雀斑,算得上标准的丑女。在一家大商场求职无门后,她放出豪言:“我丑得打工都没人要,那就一定要当老板!”3年后,她实现了自己的豪言。    求职无门,丑女孩发誓当老板    现年24岁的叶小配是四川省盐亭县富驿镇人。20
[关键词]历史,综合探究课,目标设计,定位,实践,价值  在学科课程范畴内增加综合探究课,并以文本形式在教材中予以呈现,这是世纪初开启的课程改革所做出的努力。该轮改革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改革重点,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在于转变学习方式,而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行为和认知取向的形式应该普遍存在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但基于转变学习方式之于新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该轮改革还在
在日常的课前备课中,老师都知道学情分析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很多教师难以抓住其核心,造成学情分析的形式化,导致教学的低效性。备课主要有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前备课三种类型,这里笔者从课前备课视角,谈谈学情分析的内容与操作。   学情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学情是指学生情况,即学生身体、心理、情感、智力、学习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狭义的学情是指学生的学习情况,涉及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
暖出嫁的时候,只有18岁。18岁的暖,却嫁了个三十好几的男人。  暖没觉得有啥不好,男人答应暖,要将暖的弟弟妹妹从山里转到镇上读书。暖的父母在年根儿乘别人的三轮蹦蹦车去山外赶集,半道上,三轮蹦蹦车翻到了几十米深的山沟里,暖的父母一句话没说,就撇下暖和弟弟妹妹走了。  暖的弟弟刚满12岁,妹妹还不到10岁。  男人是个镇水泥厂的装卸工,人长得像铁塔,脱了上衣,胳膊胸脯上便露出一坨坨黑亮亮的疙瘩肉。男
一  6点了,门上有钥匙转动的声音。肖志伟带着一股寒冷进了屋,这两天,这个城市遭遇了倒春寒,女儿在幼儿园不小心也被传染了感冒。  “好饿,菜烧好了吗?”“还没有,不知道你是否回来吃饭。”“咦,你今天怎么没有给我打电话?”“囡囡不舒服,一直陪着她,你回来吃饭可以提前给我打个电话的。”向胜男系上围裙说。“我这不是忙吗?”肖志伟抱起女儿,亲了又亲。  向胜男倚在厨房的门边,她看着肖志伟,知道他下一步会洗
因为他来自农村,她和他的相爱遭到她父母的强烈反对。是她倔犟地用3个月的沉默无声作反抗,最终使她父母妥协。他们太了解自己的女儿了,为了这份爱,她会用一生的沉默来继续反抗下去的。  结婚那天,面对岳父母不舍的眼神,他信誓旦旦,一定会让她幸福的。而后牵着她的手踏上了由南往北的列车。她终于成为他的新娘了,抛弃了优越的城市生活,义无反顾地跟了他。  婚后的日子,幸福而恬淡。他忙碌着事业,她极尽贤惠与温柔地支
从20多年前大包大揽的国家养老模式彻底破产时,今日的延迟退休就几乎已经被注定。  人社部官员一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把延迟退休的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为什么延迟退休?因为养老基金有亏空。  为什么养老基金有亏空?因为养老制度转轨时,留下了巨大的空账。  为什么养老制度需要转轨?因为最初制定的国家大包大揽养老体制,已经无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