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农业稳,天下安。种业盛,粮食安全方能得到保证。
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国家对于转基因粮食作物的推进力度呈现出明显的逐渐增大趋势。在连续四年中央用1号文件提出“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作为国家战略”后,毋庸置疑,转基因作物将被一股史无前例的强大力量推上历史舞台,而由此带来的农药产业的革命号角也即将吹起。
积极信号频现
“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于转基因物种的态度再明确不过:以培育良种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成为当前农业技术的主要任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对此表示,尽管中国的农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从未来的发展来看,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依然是我国最大的问题。我国已经制订了到2020年增产1000亿斤粮食的宏伟目标。他认为,尽管常规技术还会在今后的农业增产里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须结合转基因等生物技术,这样才可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提供有效保证。
对此,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专职技术责任人、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所长万建民向本报记者表示:“把生物育种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来,是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选择。”
正如万建民所言,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种业技术作为最核心、最基础、最重要的关键技术,其发展不仅与国家粮食安全密切相关,而且还涉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早在2009年,国家就已明确提出把生物育种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农业技术地位的愈发凸显,对于从事农业生物技术和育种技术的研究机构和企业来讲,都是积极的信号。
事关战略新兴
开发生产好种子,种子企业及农药企业积极参与到生物育种产业,尤其是转基因产业中成为其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重视发展种业,仅从规模较大的全球性农药企业都在从事种子的开发与生产就足以可见一斑。纵观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其主要的种业公司都已将生物育种作为重要战略选择,并投入巨资进行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我国的情况又如何呢?
据相关部门的数据,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主题多元化的全国种子市场,市场价值达500亿元,种子使用量200亿公斤,全国共有持证种子经营企业8000余家。但是,在这么多家种子企业中,没有一家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能够达到市场总量的5%。种子产业集中度低,进入门槛不高,种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严重不足,产学研结合力度不足的局面亟待改进。
当事人最有发言权。中国种子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帏对此感慨良多:“国家把生物育种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来,对中国种业下一步的产业升级和发展将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
3月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批准欧盟国家种植一种可用于生产工业用淀粉,副产品可以用于生产畜牧饲料的转基因土豆Amflora,被认为是欧盟委员会转变对转基因农作物立场的标志。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应用以来,发展转基因技术已成为一国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不二选择。
“这是一个潮流,如果我们不抓住,在未来的10~20年的时间里,我们就落伍了。目前对我们来讲,粮食的刚性需求也使我们必须要依靠生物技术来提高单产的水平。因此,这是一条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又是赶上并超越发达国家种业的重要契机。”张帏坦言。搭乘转基因种业的商机快车,还需种企主动参与到转基因种业的研发中,也需其他农业企业抓住机会,选择合适的种企参股、并购,共同开拓转基因作物的明天。
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国家对于转基因粮食作物的推进力度呈现出明显的逐渐增大趋势。在连续四年中央用1号文件提出“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作为国家战略”后,毋庸置疑,转基因作物将被一股史无前例的强大力量推上历史舞台,而由此带来的农药产业的革命号角也即将吹起。
积极信号频现
“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于转基因物种的态度再明确不过:以培育良种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成为当前农业技术的主要任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对此表示,尽管中国的农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从未来的发展来看,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依然是我国最大的问题。我国已经制订了到2020年增产1000亿斤粮食的宏伟目标。他认为,尽管常规技术还会在今后的农业增产里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须结合转基因等生物技术,这样才可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提供有效保证。
对此,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专职技术责任人、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所长万建民向本报记者表示:“把生物育种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来,是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选择。”
正如万建民所言,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种业技术作为最核心、最基础、最重要的关键技术,其发展不仅与国家粮食安全密切相关,而且还涉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早在2009年,国家就已明确提出把生物育种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农业技术地位的愈发凸显,对于从事农业生物技术和育种技术的研究机构和企业来讲,都是积极的信号。
事关战略新兴
开发生产好种子,种子企业及农药企业积极参与到生物育种产业,尤其是转基因产业中成为其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重视发展种业,仅从规模较大的全球性农药企业都在从事种子的开发与生产就足以可见一斑。纵观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其主要的种业公司都已将生物育种作为重要战略选择,并投入巨资进行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我国的情况又如何呢?
据相关部门的数据,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主题多元化的全国种子市场,市场价值达500亿元,种子使用量200亿公斤,全国共有持证种子经营企业8000余家。但是,在这么多家种子企业中,没有一家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能够达到市场总量的5%。种子产业集中度低,进入门槛不高,种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自主知识产权品种严重不足,产学研结合力度不足的局面亟待改进。
当事人最有发言权。中国种子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帏对此感慨良多:“国家把生物育种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来,对中国种业下一步的产业升级和发展将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
3月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批准欧盟国家种植一种可用于生产工业用淀粉,副产品可以用于生产畜牧饲料的转基因土豆Amflora,被认为是欧盟委员会转变对转基因农作物立场的标志。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应用以来,发展转基因技术已成为一国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不二选择。
“这是一个潮流,如果我们不抓住,在未来的10~20年的时间里,我们就落伍了。目前对我们来讲,粮食的刚性需求也使我们必须要依靠生物技术来提高单产的水平。因此,这是一条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又是赶上并超越发达国家种业的重要契机。”张帏坦言。搭乘转基因种业的商机快车,还需种企主动参与到转基因种业的研发中,也需其他农业企业抓住机会,选择合适的种企参股、并购,共同开拓转基因作物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