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思考

来源 :教师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eora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明确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西部农村学校校舍大规模的改造、“班班通”工程的逐步实现。迎着国家支持青海等藏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号角,我市农村教育即将迎来信息化教育高速发展的明天。在此之际,就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谈几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1 现状及问题
  
  1.1 面对机遇观念陈旧落后。观念问题是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索。在传统的教育观念指导下,部分领导和教师认为开展信息技术是个面子问题,上级领导来指导工作,首先考察的是有没有现代教育设备,而设备的利用和教学的有机结合却是另一回事。在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下,信息技术课程可有可无,作用不大。而且在一些老师看来,信息技术的介入比传统教学方法“来得慢”,是中看不中用的花花名堂。这是教育信息化始终处在“打字、画画”和“课堂演示辅助教学”的低级阶段、影响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1.2 资金投入十分有限。我市大部分农村学校现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均为国家项目所配。项目是实施了,但后期维护和升级却没有着落,有些学校的设备长期处于半损坏状态。
  1.3 专业力量薄弱,应用技能普遍较低。人才短缺是严重影响我市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难题。就我市农村中小学来说。一是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和课程教师的知识化、专业化离要求相差甚远。我市四所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中,没有一名是计算机专业,好多学校都是由其它学科教师经过培训转行而来。他们在做好其他教学工作的同时,只能做好日常性的保管与整理以及按部就搬的开展课程。二是各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较低。大部分教师由于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所以就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三是学校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精通常规教学,但对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等问题知之甚少。
  1.4 使用效能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够。随着各个项目的实施,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拥有量明显增多,但就从我市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使用率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其使用率尚处于低效能状态。
  在调查的6所学校中,只有一所学校一学期开展了三百节左右的多媒体资源应用课,而有一所学校却只上了二十几节课音乐欣赏课;从教学情况看,教学模式单一,主要采用课堂演示型。学生主体和个别化教学未能体现;从运用形式上看,以教师操作、学生观看大屏幕为主要形式,其强大的网络功能、交互式学习等功能远未开发。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还处于初级应用阶段,使用效益低下。
  
  2 方法与对策
  
  2.1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我们要对现行的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信息时代人的基本素养,重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革学校现有的课程与教学模式。
  2.2 做好规划,层层把关、分步推进。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认真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科学确定教育信息化目标。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校校通”工程和基于网络技术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或校园网建设。集中力量分批建设,注重设备的整体性能与今后的升级,确保设备能够长期应用。学校要设立专项资金,建立相应的制度,保证专款专用。
  2.3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制定中长期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规划。在分析全市及全校教师现有的技能水平和教学实际要求的基础上,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在培训中应发挥电教部门和管理人员的指导作用。加强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指导。
  学校应重视信息技术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从专业结构、职能结构、年龄结构和素质结构等方面人手,打造一支思想好、懂技术、懂管理,熟悉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硬、软件的专业队伍。
  2.4 推进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第一,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大力倡导和鼓励教师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学科的教学中,使教师树立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探索学科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第二,确定学校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时数评价参数,督促学校和教师重视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为师生创造的活动、交流机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广泛开展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等竞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示范课、优质课、公开课,学生作品、学生网站等的评比,激发广大师生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冯秀琪,关于我国电化教育的几个问题,中国电化教育,1999。
  [2]唐裔,关于农村教育现代化问题的思考,教育仪器设备,2001。
其他文献
当人类享受着现代化高效快捷的同时,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资源的严重紧缺等灰色文明的负面效应也逐步显露,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进步的基本条件。于是,我校以“关爱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一支配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观念为依据,以研究性学习为契入口,以小组合作为组织形式,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开展科技综合实践活动。    走进神秘的昆虫世界   
期刊
让学生快乐自主地学习是新课程的显著特征,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已成为新课改的核心任务。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有直接或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期刊
[摘要]教育关注的是人的自由与幸福,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作为一名班主任,更应该注重在学生的心灵播撒阳光,把学生美好的人格塑造作为自已的最高目标。学会欣赏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用宽容的心态去大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让每个孩子都在爱的
期刊
个人简介:陈文江,男,中学一级教师,出生于1968年12月。1991年7月毕业于菏泽师专体育系,1997年7月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系本科函授毕业,毕业后一起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本人现任郅城县董口中学教务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作者长期担任班主任,并从事体育教育,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并提出了一系列在全县产生轰动的课堂开放的理念。本人先后在省内多家刊物杂志
期刊
[摘要]新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蕴涵着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素养要求,但当前高师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与新课程实施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通过充实高师学生人文知识文化底蕴、丰富人文关怀的体验和加强人文关怀的实践训练等途径来解决。  [关键词]新课程;高师学生;人文关怀素养;培养途径    1 人文关怀素养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职业者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越来越发达和人类对科学技术非人道使用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一般包括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合作教学三种主要形式。本文阐述了在体育课堂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及合作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使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更科学、更合理。  [关键词]体育教学;合作学习    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一要重视四个意识的培养,即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这是
期刊
作者简介:本人陶伟芳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任教于绍兴市袍江中学,中学一级英语教师。多篇论文、案例在市中获奖。论文《浅谈初中英语语法的归纳复习》在教学月刊中发表,《让英语课堂活起来》在浙江省教育信息报上发表,《初中分层次有效教学的实验》在中国校外教育发表。  [摘要]本文通过就新教材课堂语法教学的现状分析,提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使用图示教学,来提高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效果。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从
期刊
[摘要]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用提问来启迪学生,使他们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课标精神,从英语教学特点出发,探索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研究课堂提问的艺术与策略。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提问;艺术与策略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要]高校和谐发展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深入探讨高校和谐发展问题对于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正确处理好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关系,构建和谐科学的发展模式,加快和谐校园建设,推进高校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等学校;和谐发展;关系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
期刊
[摘要]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力军和主力军。青年教师构建和谐心态,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塑造良好人际魅力的基础,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青年教师要友好地对待同事,学会倾听他人讲话。  [关键词]青年教师;心理素质;人际魅力    学校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先进文化的发祥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也要构建人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当代青年教师肩负着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