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创新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张景安(科技部秘书长、科技日报社 社长)
中国经过了28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今天处在一个新的时期,新的阶段,遇到了新的问题和新的任务。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出自主创新呢?
我们出口的1400亿信息产业中,自主知识产权不到4%、利润不到3%,国际上都是几十的利润,在这个时代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软件企业最有价值的不再是厂房、设备、流水线,而是知识产权,谁有知识产权谁就控制了制高点。知识产权专利是可以卖的,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是全靠买知识产权来发展的。
这28年来我们走了一条大量引进、大量合资的路线。这个路线使我们中国较快地缩短了和国外的距离,没有这个路线我们今天也不可能发展得那么快。但是现在的问题在哪儿?我们几乎所有的高新技术竞争力的产业都是国外的知识产权,依赖度超过了50%。在高科技市场今天的竞争是什么情况呢?在你跟国外差三、四十年的时候,国外专利你随便买,这个时候引进是一个捷径。当你差距稍微小一点了,你再引进的时候不是你想引不想引,而是你引不来了,因为没有哪一个国家会把自己最先进的技术给别人。
自古华山一条路,自主创新应该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后代人说我们就会抄袭不会创作这是不行的。这么多年的引进这一条路我们再不能走下去了。第二个就是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这是我们的一个突破口,也是我们中长期科技规划国家呼吁比较强烈的。始终坚持未来的产业化、市场化项目,必须以企业为主再加上同行的研究机构。这个时代如果你比别人站得高,那是因为你站在巨人之上,真正的高科技产业如果不是每时每刻都吸收最新的信息,你不可能取胜。现在许多人说未来人们用得最多的东西就是搜索引擎,就是说你能不能把最先进的信息每时每刻到你这儿来,你在这个之上创造才可以。
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不仅是一个方法、更是一个理念、一个思路,我们要学会包容。高科技企业就是融合的生产力,我认为这个不光是总政府来说,我们凡是产业化、市场化的项目必须给企业再不能给研究机构了。研究机构做研究机构的事,但是由企业来做这是一种导向。
大学研究机构在以企业为主体以后赋予了更大的责任,研究机构跟大学我们这20多年都是开发,没有多少储备,无源之水肯定是要死的,没有源泉的水你怎么生存?产学研一体不仅是一个理念,而且也牵扯到一个定位问题,否则的话我们国家怎么能竞争得过美国?
我们到硅谷时候就说,我们不是要克隆一个硅谷,也不是克隆一个微软,而是我们要在“三个代表”照耀下,要有一种体制、机制,要有一种制度创新,我们这种制度肯定能够把你们打败!
自主创新与强国之梦
王元(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主任)
中国在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过程中,我们应该看到可以利用的一些资源和优势,成功走自主创新的路子有各种不同的选择,但是我觉得本质上取决于你在多大程度上来利用这种优势。第一个优势就是我们的人力资源。保守估计,我们大概有3400多万科技人力资源,全职研发人员有123万,在世界上都是处在第一位的。
第二个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涌现出来、培育出来的那种强烈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并不等于是总裁、董事长或者总经理,企业家的精神实质上是一种看着风险去寻找各种机会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在大的企业、民营企业可以看得出来,还能在农民企业家身上体现。
第三是我们有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几乎所有的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在中国本土上都能找到适合的人,这是中国和印度、巴西等国家相比,都具有这样一个明显的特点。
第四个中国是一种多层次、巨大的市场。只占消费者群体比例很小的人群就足以支撑一个规模企业的成长,这是中国企业的特点。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有如此巨大本土市场的国家有两个,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英国等一些新兴国家在整个工业化的过程当中只能利用全球的市场,它不可能来发展自己的本土市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过去我们更多地讲中国有比较廉价的劳动力,其实中国的这种优势并不仅仅在于劳动力成本的相对低廉,而在于它有一个组织能力非常强的工业体系。我想现在任何一种产品进入到中国市场,如果中国厂商能够跟进的话、如果市场能够接受的话它会迅速地组织起来原材料的供应者、零配件的供应者和市场网络的提供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最后一个就是这种源于社会的、来自于历史的反思成了我们现在的一种意识,就是强国之梦。我觉得以上这些条件能够真正地利用起来它就会变成提高我们自主创新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能够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竞争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
“十一五”科技计划实施与管理
申茂向(国家科技部发展计划 巡视员)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的根本途径。
建设创新型国家有没有可以考核的指标?我想第一个是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就是全社会的科技投入要在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目前我们的数据是39%左右,15年中从39%跨越到60%,大家算一算每年要平均多少,这个压力是非常大的。但是这个数据才刚刚是跨入世界发达国家的科技贡献量,很多国家都已经达到80%。
对外技术依存度要降到30%以下,我们目前的估计是85%以上,这个压力也是很大的,农业稍微好一点,汽车、通讯、制造业等等很多来讲大家都看到,可能外来技术、来料加工这个压力非常大,这是很严重的。本国人发明专利和科学论文被引用的数量要进入世界前五位。
“十五”期间科技计划的实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基本上完成了“十五”期间的重大科学技术项目,而且成功地应对了非典重大疫情对人们的危害,这是总的进展。
在“十一五”期间增加了一项地方科技工作,相对中央、部门、行业而言,真正地把科教兴国来讲落实到基层去。
同时还抓了十二个重大专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软件专项、信息安全与电子政务及电子金融专项、功能基因组和生物芯片研究专项、电动汽车专项、高速磁悬浮交通技术研究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专项等等。
另外我具体来讲说几个计划,一个就是863计划,是继续世界技术发展的前沿、加强创新,实现从重点跟踪到突破跨越的战略转变,通过五年的努力,显著增强我国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攻关计划的组成有重大项目引导项目的三个层次,重大项目与国家目标紧密结合,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工程建设的需求,对产业技术升级、新兴产业形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带动作用。三到五年内可以说通过努力能够完成所确定的目标,而不是像前沿技术那样你可以超前研究。
西部开发主要针对西部是一个地区和三个地方的资源来做的,主要是瞄准特色产业、环境保护、缩小数字鸿沟等等方面,推进西部环境改善这些方面所设立的。
去年把农业税免了以后,县和乡没财政收入了,靠什么来缓解?如果真正的实行1000个县人民富起来,县财政强大以后,我们国家的经济会有一个大的改观,我们讲将来还要组织100个大学、100个科研院所来重点支持、扶持,让我们科技的恩惠能撒向人间!
“十一五”科技攻关
冯记春(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司 司长)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将我们“十一五”高新技术的发展总体目标落到实处,要以实施专项为载体共同推进科技专项计划。
第一个是要试试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在组织科研计划的过程中,将组织产学研联盟或者产业联盟,共同加强技术的开发。现在在产业联盟上我们国家还是比较弱的,同行企业往往是竞争,不能联合。国外在技术发展的今天,很难有一个公司能垄断一项技术,都是很多大的公司来进行联合,共同来开发,然后变成产品的时候各个企业进行市场竞争。根据国家的目标和企业的迫切需求,我们有选择地在国家科技计划中进行支撑。
第二个是实施区域创新行动,以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为核心。我们要创造环境要有利于这个发展,当然我们有政策环境、有法律环境,以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重点。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为突破口,围绕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区域经济比较优势,提升区域创新资源,全面提升区域的创新能力。为发展高新技术,全国建立了5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很多地方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发展纲要,提出当地的一些规划纲要,现在拿过来一看都有趋同的趋势,都是发展信息、生物、智能化、能源、交通都一样。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政策、项目的引导,形成自己本地的特色,在全国占有主导地位,我们在这方面要分门别类地进行指导,形成我们创新型国家的良好的文化氛围。
第三是实施跨越发展。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技术与系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力争在关键领域实行跨越式发展。
第四是实施再创新行动,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利用对外合作交流的契机,提高关键领域的再创新能力。过去我们引进一代落后一代,反复地引进,我们国家在政策上、资金上投入引进、消化、吸收的资金非常少。韩国引进一块钱可能要投出40块钱进行消化吸收,所以他几大产业很快成了世界上的主导产业,在国际上占有非常强的地位,在几年前他通信产业、传播产业、高速轮轨方面、核能方面都非常落后,他们引进一套进行消化吸收以后,他们现在走向了世界的前列,甚至还要求对中国进行出口。
第五是实施产业化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加大对我国已经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十一五”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叶玉江(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 副司长)
基础研究的主要工作是来落实、引领未来,创新从根本上最终要靠基础研究。我们在中长期科技规划发展纲要里有八个科学前沿问题、十个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还有四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我们国家有这么大的一支队伍,凝练出这么8+10+4也是很不容易的。
“十一五”把整个国家的科技计划规范为基本计划加重大专项,一个是基础研究计划,一个是高技术计划。基础研究计划就是包括了自然科学基金和973,基础研究计划中自然科学基金量大面广,到今年达30多个亿,主要是支持广大的科学家,支持自由申请,面向小的课题组和单个的科学家,面向支持他们自由探索式的研究。973计划是面向战略目标的一些基础研究,要按照6+2的方式来安排。6个领域: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还有一个是综合交叉,一个是重要科学前沿。
“十一五”期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实施四个大的科学研究计划,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科学技术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
这次“十一五”确立了八个重点方向,在科学前沿方面要围绕这八个方面来给予支持: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与社会结合、凝聚态物质效应、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等等。
还凝练了十个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关的重点领域: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基础研究、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科持续发展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基础材料改性优化、新材料设计探索及其服役失效机理研究等10个。
蛋白质研究主要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蛋白质科学创新研究体系,在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蛋白质研究新技术方法领域取得若干重大突破。
量子调控研究重大的专项计划的目标是要争取在与量子调控有关的量子现象的基本理论方面取得突破,初步实现基于这些现象的新量子技术。
在纳米科学基础研究方面,希望能够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纳米材料、纳米期间、纳米生物核医学的研究体系。
在研究基地方面我想在“十一五”期间也是一个重点,这是一个基本的计划,也是表明我们认识到现在我们基地建设的薄弱。在“十一五”期间要大力加强研究基地的建设,我们要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要加强野外台站的建设,还要建设一批综合交叉的国家实验室。
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政府责任
房汉廷(中国科技促进研究中心投资部 部长)
中小企业是一个高效率的经济群体,在技术创新、就业、经济增长等诸多方面都体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是市场创新的主体、是经济贡献的主体,它能够提供大量就业、科研成果、财富。但同时在市场经济竞争当中,又是一个弱势群体,在资金供给等方面的问题也是越来越突出。
我们的中小企业,可以说所有困难都有,资金短缺,不是一个环节的资金的欠缺,是多个环节的资金欠缺。技术升级困难,管理粗放等等这样一些事情是一个表象,这些表象在哪儿呢?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资金链的断裂,不能有效衔接。换句话说,我能看到对岸有一顿丰盛的美餐,但是我现在找不到过河的船,我只能看到被别人拿去,或者在这边饿死。
首先,我们从企业的生命周期种子期、起步、成长、扩张和成熟这样几个阶段,我们看到对应的是种子资金、起步资金、成长资金扩张资金和规模化资金,如果按照企业的生命周期已经对应的资金性质,政府应该在这五个阶段以及这五种资金方面应该有一个系统的制度化的安排,这些才使我们的中小企业连续不断的发展程序。
国内现在的情况也不是太理想,现在创业投资机构是319家,管理的创业资本总量是631亿。2006年中国创业投资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高峰,很多资本都纷纷进入这个领域,这对中小企业来讲是一个福音。
我们说政府或者准政府以及政府的派出机构去做投资,必然是失败的。但是这种失败并不意味着政府在这方面没有作为。
开发银行是解决三个问题:一个就是技术已经比较完善,产品和服务进入了开发阶段,但是还没有销售收入;第二就是有了光明的市场前景,但是股权投资者都不愿意进行,这时候开发银行介入;还有缺乏抵押物相应的担保,商业银行也不愿意介入,这几类都是开发银行重点考虑的。
通过政府贴息、担保、采购、税收减免等方式可以提升企业的信用等级,吸引商业金融资本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第三个方面我们说采购,很多发达国家对于小企业的产品都有一个规定,政府采购当中至少要有30%的比例必须采购小企业的产品,哪怕价格高一点或者说质量糙一点都要采购。
政府在这样一个企业成长的过程当中,都有它的责任,也有很多具体可成熟、可操作的办法去帮助小企业发展,同时帮助小企业发展,更重要的实际上是为你的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永不停歇的第二曲线。
外贸发展与中小企业服务
祝书海(国家商务部外贸发展局中小企业部 主任)
2004年,我们国家贸易额突破了万亿美元大关,成为第三大贸易国;2005年,继续持续了快速增长态势,比2000年的时候增长了2倍,保持了第三贸易大国的地位。五十多年来,我国进出口额增长了750倍,如果按照这个速度15%的增长,在2008年的时候,我们有望超过德国,成为第二大贸易国。目前我国有172种商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像拖拉机、集装箱占世界的80%以上。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中小企业从税收、GDP的贡献还有出口创汇已经占到了半壁江山还要多,国家在从各个部门从各个方向上对中小企业进行服务,重点性怎么强调我觉得都不过分。
国家对中小企业的一些扶持政策,第一个从政策法规方面,2003年1月1号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鼓励中小企业出口,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合作交流。还有去年年初的时候国务院颁布了《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以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里面讲了一些如何鼓励民营经济与国有企业竞争,给了一些优惠政策,尤其是在一些华东地区民营企业比较发达的地方,他们现在步伐走得非常快。
第三个就是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第四个就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还有银行关于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还有今年“两会”期间证监会的主席刘明康专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问题,对银行准备采取规范措施,制定了几个独立核算等等几个措施,鼓励向小企业进行贷款融资。
还有一点就是中国企业境外商务投诉服务中心,这个是今年2月份,我们的部长提出来的在目前现有服务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渠道,就是说中国企业在国外遭到冤枉,比如说货款收不回来,还有贸易壁垒、技术壁垒我们就针对这些情况提供免费的支持。
如何申请创新基金
杨军(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项目组织处)
对科技型和中小企业有资格申报创新基金的这些企业,我们是有一定要求的。一个是科技型的,科技型的怎么体现呢?要求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要达到30%,研发经费占上一年度的销售额达到5%以上,另外职工人数要在500人以内,这个是中小的含义。当然后面还有一些对申请无偿拨款和贷款贴息有不同的要求。申请的项目要有技术创新,这个是最基本的。我们分布了六大领域,在去年开始提出了一个叫高技术服务业,这是一个比较新的东西。因为前几年也提出来了,但是一直对他的评价还有争议,所以从去年开始我们也在逐渐试着做,今年就会多一些。
不支持的企业一个是中方不控股的企业,就是说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但是外方控股超过50%,这个就不支持了。我们当时设定这个条件的时候,是借鉴了很多发达国家他们也有这种基金的方式。另外,上市或者上市企业拥有50%以上股份的企业,因为这类企业融资渠道比较通畅,国家的基金还是有限的,所以不赞成他们申请创新基金,其中留学人员创办企业除外。
同一个企业同一个年度可能申请一次,因为现在周期越来越短,以前我们时间是很长的,从3月1号或者4月1号一直到年底12月31号都可以申请,所以企业有可能年初申请的时候没有立项或者没有受理,就要到年底还可以赶上申请一次。今年我们的截止时间就是8月1号,按照财政的要求我们在10月份的时候要把所有的项目立项建议都要报到财政部,也是通过他的审批今年从国库下资金,所以后面的时间就是绝对不能变的。
对于重大项目,就是我们认为申请国家基金在100——200万的项目,我们如果支持了,就是重大项目。这类项目我们要求地方的支持强度至少要达到申请国家的支持强度。另外,对以前没有立上项的项目,我们对地方单位有一个要求一定要让他们把好关,数量不能超过推荐项目数的10%。
激励企业创新的税收支持
杨元伟(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 副司长)
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鼓励力度。第一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的150%抵扣所得税,抵扣不足可在五年内享受结转。跟以前的政策相比有几项突破:第二凡是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有研发投入的,都可以享受加计50%的税前扣除政策,不光盈利企业,亏损企业也可以享受,第三没有增长限制,不再限制每年研发费用增长比例达到10%;第四可以结转,从鼓励的力度来说,我们估计比原来大得多,据初步测算,对企业所得税影响一年有180亿左右。
在税前可一次性列支的单台设备价值,把这个比例适当提高了,原来规定单台价值10万元以下可以一次性进入成本,现在把比例提高到30万元。第二允许企业采取相当方法缩短折旧年限,采取加速折旧政策。
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政策,对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经严格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期满后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我们也做了个大概的测算,现在这个政策和原来政策相比,鼓励的效果增大了,现在两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政策从获利年度起,相当于原来的4-5年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原来自投产之日起我们做了个研究,大概只有三分之一不到企业实际上享受到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因为很多企业投产之日起一到两年或者两到三年基本没有盈利,那个政策鼓励的力度非常小,现在政策规定获利年度起可以享受两年,而且获利年度企业是可选择的,比如我可能9月份开始获利了,我可以不当作获利年度看待,我把明年当作获利年度。
支持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对风险投资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科技大会说对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风险投资企业,实行投资收益增收见面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税收优惠。
鼓励人才的培养,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部分可在税前列支。
完善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进口整机设备优惠,要逐渐转变到鼓励国内企业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设备所需要进口的重要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现在整机进口免税,这个政策带来的问题就是给国内装备业和自主创新装备业带来非常大的冲击。
对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对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大学科技原一定期限内免征营业税、所得税。
继续支持转制科研机构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现行的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金为推进创新活动的捐赠。
政府采购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
贾康(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在国家非常明确的制订建立创新型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形式之下,大家自然考虑到怎么样更实质性的调动各种各样政策手段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可用的政策手段之一就是政府采购。政府采购现在大家最看重的是政府实行的集中采购,财政支出里面一向有政府采购支出,过去的问题是分散进行,分散进行形成不了批量,而且还容易滋生腐败,分散采购之下,在各个环节会出现吃回扣等等不正之风的问题,最近几年纳入政府采购改革轨道的资金量每年都在提升,今年至少要提升到2500亿——3000亿规模上,今后几年还会继续扩大,潜力还是不小的,按照其他国家的一般经验,政府采购在政府支出里面的份额应该到30%或者更高一点,我们货币支出盘子三万多亿,今年还不到三千亿,或者将近三千亿,才接近10%的规模,后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这样的政府采购在市场上来说是有辐射力、有影响力的,政府通过这样的集中型采购,最典型的是招投标,把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官员企业之间在采购环节上的相互监督融合在一起,可以给政府购入价格比较低廉、质量有保证、最能够体现少花钱多办事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同时,又可以发挥政府的一些调控作用,比如说经济偏热时候把大批量政府采购往后推一点,经济偏冷时候把大批量政府采购往前推一点。另外结构上,政府采购有这样的功能,可以体现政府的政策导向,我适当的支持什么,我适当的限制什么,比如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运作过程中,就可以明确的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贯彻政策的管理制度,最后制定出细则,怎么样支持自主创新的产品更多的取得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中间政府给他助力,让他更快地进入成长期,使自主创新的企业即发挥内在的潜力和活力,又能够得到政府方面比较规范的倾斜支持,综合在一起。
我们国家这方面的讨论还是很初级的,这次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公布之后,很快地又发布了若干配套政策文件,政府采购在整个知识创新里被赋予很重要的地位,这里边的要点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怎么细化呢?由财政部牵头各个部门会同进一步制定的政策和相关法规实施细则里边,大家可以看到,涉及政府采购的有若干个已经完成起草还有起草过程中间的一些文本,有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有政府采购国货认定标准,政府采购进口管理办法等等,具体文本出炉还有一定难度,时间表上标的都是待定。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李新男(国家科技部政体司副司长)
我们国家已经明确了要把创新型国家作为一个发展的宏伟目标,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呢?现在学者们也在纷纷的进行讨论,我想核心的一点,就是这个国家的发展不是靠完全的资本的投入,能源的消耗,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破坏来发展,要靠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生产的效率,建设一个友好的、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来发展,不管大家怎么定义创新型国家,我想核心点应该在这样一个发展模式上。
政府在推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这项工作上有两方面作为:一方面作为创造环境;第二方面环境用他手中的资源引导社会资源的配置朝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发展。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于2005年12月在北京联合召开会议,决定共同启动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引导工程的基本宗旨,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为我们建立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撑。主要目标提出三个引导:第一引导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企业;第二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第三引导增强战略产业的原始性创新能力和重点领域的集成创新能力。引导工程指导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政府引导与运用市场机制相结合,优化资源配置,集成各方面优势,创新工作机制,营造有利环境。
引导工程的总体部署,有六方面工作:第一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第二支持若干重点领域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第三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和支持战略产业的原始创新和重点领域集成创新;第四加强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和产业化基地建设;第五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第六加强企业创新文化建设,鼓励广大职工为加强技术创新建功立业。
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目的,推动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探索不同类型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模式,形成一批创新型企业,引导和带动广大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试点企业的目标、途径是关注在每一个企业,但是这些企业要有典型意义,要总结他的成功经验,要总结他的发展类型,给更多企业提供示范效应,使更多的企业走上自主创新发展道路。
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黄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秘书长)
知识产权保护是市场优化配置、技术创新资源必不可少的手段,如果没有保护的话,无形资产这种交易活动有可能不发生。你设想一下,如果张三创造一项技术,尽管产权是他的,但是没有保护,谁都可以用,知识产权制度如果没有保护的话,就名存实亡了。买方到了技术市场,如果他不知道卖方专利是否能够得到严格有效的保护,他根本不敢买。从激励创新的角度说,它确保了从市场获得的专利收益属于权利人,从而进一步激励技术创新。
知识产权保护要从制度上、观念上、法律体系上、执法力度上进行着手,切实为知识产权提供合理有效的保护。2005年知识产权局系统不断的推进执法保护工作,各地方知识产权局全年共受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1313件,受理其他专利纠纷284件,查处假冒他人专利案件362件,查处假冒专利案件2808件,向公安部门移送案件15件,接受其他部门移交的案件23件,与其他部门协作执法1534次。今年上半年人大组织专利法执法情况大型调研,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仍然存在着以下现象:第一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一方面被抓住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抓住了赔偿的金额也低,第一风险成本低,第二实际执行过程中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知识产权基本是私权,民不举官不纠;第二侵权赔偿低,赢了官司输了钱,费好大劲官司终于打赢了,一算经济账不划算;第三执法手段不强,处理纠纷不快,制止侵权不利。
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我们叫双轨制,即行政保护又给予司法保护。首先要提高对知识产权执法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建立健全执法工作体系和机构,充实执法人员,增强执法力量,提高执法工作的地位。加强执法队伍的培训,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内教育和对外宣传,提高执法信息公开水平。
完善创业投资体系
刘健钧(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金融处副处长)
任何一个技术创新都离不开具体的企业创业活动,传统大企业主要依靠于传统的金融支持,像过去的大型企业通过商业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或者在创业板上市解决融资问题,在现在创业型经济社会,创业型企业已经不可能仅仅依靠传统的金融来满足资金的需求。为了适应创业型经济对创业融资的需求,世界各国都探索建立创业投资体制来促进创业投资的发展,满足创业型企业一些特殊的融资需求。
我们在英国、美国等创业投资发达的国家考察,创业投资机构的年投资额一般接近当年GDP的1%,在以色列这样的国家甚至高达1.3%。去年我国GDP已经接近20万亿元,按照占GDP1%这么一个比例来计算的话,我国创业投资机构当年投资额应该为2000亿元,2005年我国创业投资机构的当年投资额仅为10.74亿美元,这么一个投资额相当于应有创业投资额的4.25%。
过去的20年中间,诸多的政策和立法都因为缺乏可操作性而使得这些政策与立法没能善终。主要原因,我个人认为有两个方面:第一由于我们过去把创业投资理解为风险投资,只是从风险属性这个角度理解它的本质内涵,就认为风险投资无非就是风险比较高的投资活动,所以我们第一支创业投资基金业就是1985年设立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借助于一种信贷支持的方式,希望给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一种能够承受较高风险的贷款支持,这种支持方式被实践证明是不符合支持创业要求的。第二方面,过去对创业投资的理解,我们理解创业投资,就理解成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种投资制度安排,这个理解并没有错,这个理解还是有一些简单化认识,任何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过程都离不开具体的创业活动,所以我们只有具体支持了创业活动,我们才可能推动高技术产业化。过去风险投资政策都是从所谓的产业化这么一个简单层次认识创业投资,而没有理解创业投资是通过支持具体的创业型企业来推动高技术产业化过程的。
探索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基金
邹力行(国家开发银行投资业务局局长助理)
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基金的基本原理,就是将财政资金和开发性金融机构资金共同组建高新技术产业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金和其它金融资金共同投向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并组建专业投资平台,由专业管理团队负责投资运作。条件成熟时,以该投资平台为纽带,引导各类科技投资机构组建若干个子平台,从而形成引导基金的母子体系,实现政府资金在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过程中的示范和放大效应。通过这种新的制度安排,将财政科技投入资金有效的转化为商业资金同值的资金,解决重大科技产业化规模融资和科技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引导社会资金共同组织母资金,投到一些投资机构里,投资机构就是子基金,有可能是新成立的子基金,也有可能是现行的投资机构进行改造,增加投资能力,他的资金一部分是通过母基金来的,起到引导作用,大部分是非政府资金,子资金对科技成果产业化进行支持。在母子资金之间应该有一个相应的管理办法保证规范操作,子资金与项目公司之间也应该有一定的规范程序保证投资起到良好效益。同时,有一套风险防范的机制,保证正常运转。
基金的风险控制,在制度层面上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第二引进战略合作投资者;第三由专业团队进行管理,对基金实行有限合伙制度;第四根据基金实际情况,制订清晰、明确的投资和发展战略;第五遵循审慎的会计原则,做好信息披露的准确度和透明度工作。政府部门发挥宏观管理优势,加快推动科技活动信用建设,与金融信用评价体系对接,从技术开发到产业化各环节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体制。
基金的风险控制,在操作层面有一些具体办法:第一基金投资净受益终留存一部分,作为风险防范和激励作用;第二设定母资金对子资金投资比例上限,做到股权多元化,分散风险;第三制订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机制。
推进高技术股份公司股权转让
熊焰(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
高科技企业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是我们国家在下一轮竞争中胜出最核心的体制保障。我们国家目前的靠拼资源、拼劳动力的做法想在世界上取胜已经很难了,因为现在能源、资源的限制已经到了临界,因此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而转变增长方式的根本在于一大批高科技企业的迅速成长。国际上区域高科技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发展最成功经验是美国硅谷,美国硅谷经验概括起来最关键两条:一条原创技术;一条资本市场支撑。
当然,像美国硅谷那样把全世界资源都汇聚到一个点,这个成功模式能不能复制很值得怀疑。但是,硅谷模式的一些基本理念,比如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无疑是对的,这也是中国下一轮高科技企业、高科技产业能否迅速发展的最根本要素。中国人绝不笨,他从不缺创造性,从不缺创业的冲动,但是我们目前的体制供给中缺少了一个让资本如何与高科技企业对接的机制。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脉,几乎全球任何一个企业都缺资金。现在中国的情况对应于高科技企业发展而言,间接融资由于信用不足、可担保物不足、公司的稳定性不足,贷款银行只能收取平均利息。如果是高科技企业,让任何一个银行家做这样一个决策是很困难的,因此银行不给高科技中小企业贷款是正常的。
在市场失灵情况下应该由非市场因素进行校正,另外我们国家资本市场,更是一个非常畸形的市场,中国目前有近千万家企业,中国的标准资本市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深沪股市,只容纳1400家左右。近千万家企业,一千多家上市,这就是所谓极小概率事件万一出现了,万分之一的概率,因此,我们国家高科技企业发展特别是中小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亟待突破就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