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的语文课堂,就是指教学中要坚守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核心价值,追求简约有效,努力减少教学资源的过度开发、教师解读的过度讲析、教学媒体的过度运用和单项信息的过度排放。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高耗低效的现象正反映了语文课堂生态失衡的现实。“欲正其末者,必先端其本”;“清其流者,必先清其源”(陈子昂语)。语文课堂要想真正回归生态,必须正本清源,返璞归真,以生为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彰显和谐课堂的生命本真。
一、生态课堂是实效的课堂
生态课堂只有拥有真知识、真思考、真实践、真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切实奔向学语文的目标。首先,生态课堂要回归学科本源,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精心审视、分解、融合教学目标,仔细布控目标落实的关键点。其次,要认真把握学生阶段性的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原生态表达,敏锐界定和应对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掌握好各项训练融通的尺寸。第三,要准确找出思考的有利支点,让学生涵咏语言文字,真切体会语言内涵,真实思考,真情流露。
语文课是什么?就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言语实践课。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也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教学的“独担之任”。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没有用花里胡哨的多媒体,也没有外加应景的“渗透”,而是抓住体现教学价值的核心语段,“咬住青山不放松”,指导学生用声音读,用情感读,用心来读,读通、读熟、读透,读了还要说,说了还要背。语感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学生的精神和人格就是这样得到升华的。这样的课堂,简约、高效,又语文味儿十足,是真正的原生态课堂。
二、生态课堂是交融的课堂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一个普遍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得意而忘言”,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而忽视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因此有专家提议“让语文再‘语文点’”,既要引导学生明白写什么、为什么写,得其“意”,也要明白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得其“文”,这样文意兼得,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人文滋养和语言发展交融的生态课堂应努力寻求语言发展与人文滋养的最佳平衡点,既没有脱离语言文字的空洞道德说教,也没有脱离课文内容的机械语文能力的枯燥文字训练,而是语言训练与人文感悟的有机结合。王尚文教授说:“人文原在语文中。”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孩子精神成长的过程,训练语言的同时也在提升着孩子的精神境界,生态课堂在学生人文滋养和语言发展交融中打下精神的底子,让生命之树与语文之花交相辉映。
三、生态课堂是智慧的课堂
教与学都是生态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者的任何引导都必须以“学”者的“内需”为准绳,都必须小心翼翼地维护教与学的和谐。让学生如沐春风、舒展心灵、开启心智,精神和潜能得到自由的发展。
语文课堂中虽然强化对文本的价值引导,但并非是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建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侵占学生的话语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心灵上的安全感和自由感,让学生在自主建构、探索、体验、交流中把握规律,触类旁通,在课堂中产生智慧与智慧的碰撞,迸发出语文课堂的灵性。教师在课堂中,当学生茫然时,给他们以启发;当学生困惑时,给他们以引导;当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给他们以帮助。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到课外,让教师的引导对话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二者相得益彰,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课堂,才是充满和谐氛围的智慧课堂。
四、生态课堂是把课上到学生心里的灵动的课堂
语文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揭示人生的真谛,赞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往往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孩子的心灵。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里应达到“春风化雨”的境界,产生“润物无声”的效应。
语文课堂是什么?应该是成全孩子的发展、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堂;孩子们在精神和肉体上都应该得到放松,并按照他们自己的个性,敢说、敢想、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争论、甚至敢反驳教师观点。学生感到有一滴圣洁的露珠滴落在灵魂深处,诗意就在心间悄悄发芽,这才是真正的生态和谐的课堂。
歌德曾经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指向生命本真的语文课堂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课堂,是一种繁华落尽后的真淳,是一种对和谐课堂最高境界的追求,是师生共享语文学习的曼妙历程。回归生态,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诗意;回归生态,让语文课透出生命本真的和谐之光。■
一、生态课堂是实效的课堂
生态课堂只有拥有真知识、真思考、真实践、真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切实奔向学语文的目标。首先,生态课堂要回归学科本源,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精心审视、分解、融合教学目标,仔细布控目标落实的关键点。其次,要认真把握学生阶段性的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原生态表达,敏锐界定和应对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掌握好各项训练融通的尺寸。第三,要准确找出思考的有利支点,让学生涵咏语言文字,真切体会语言内涵,真实思考,真情流露。
语文课是什么?就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言语实践课。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也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教学的“独担之任”。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没有用花里胡哨的多媒体,也没有外加应景的“渗透”,而是抓住体现教学价值的核心语段,“咬住青山不放松”,指导学生用声音读,用情感读,用心来读,读通、读熟、读透,读了还要说,说了还要背。语感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学生的精神和人格就是这样得到升华的。这样的课堂,简约、高效,又语文味儿十足,是真正的原生态课堂。
二、生态课堂是交融的课堂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一个普遍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得意而忘言”,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而忽视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因此有专家提议“让语文再‘语文点’”,既要引导学生明白写什么、为什么写,得其“意”,也要明白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得其“文”,这样文意兼得,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人文滋养和语言发展交融的生态课堂应努力寻求语言发展与人文滋养的最佳平衡点,既没有脱离语言文字的空洞道德说教,也没有脱离课文内容的机械语文能力的枯燥文字训练,而是语言训练与人文感悟的有机结合。王尚文教授说:“人文原在语文中。”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孩子精神成长的过程,训练语言的同时也在提升着孩子的精神境界,生态课堂在学生人文滋养和语言发展交融中打下精神的底子,让生命之树与语文之花交相辉映。
三、生态课堂是智慧的课堂
教与学都是生态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者的任何引导都必须以“学”者的“内需”为准绳,都必须小心翼翼地维护教与学的和谐。让学生如沐春风、舒展心灵、开启心智,精神和潜能得到自由的发展。
语文课堂中虽然强化对文本的价值引导,但并非是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建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侵占学生的话语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心灵上的安全感和自由感,让学生在自主建构、探索、体验、交流中把握规律,触类旁通,在课堂中产生智慧与智慧的碰撞,迸发出语文课堂的灵性。教师在课堂中,当学生茫然时,给他们以启发;当学生困惑时,给他们以引导;当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给他们以帮助。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到课外,让教师的引导对话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二者相得益彰,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课堂,才是充满和谐氛围的智慧课堂。
四、生态课堂是把课上到学生心里的灵动的课堂
语文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揭示人生的真谛,赞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往往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孩子的心灵。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里应达到“春风化雨”的境界,产生“润物无声”的效应。
语文课堂是什么?应该是成全孩子的发展、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堂;孩子们在精神和肉体上都应该得到放松,并按照他们自己的个性,敢说、敢想、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争论、甚至敢反驳教师观点。学生感到有一滴圣洁的露珠滴落在灵魂深处,诗意就在心间悄悄发芽,这才是真正的生态和谐的课堂。
歌德曾经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指向生命本真的语文课堂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课堂,是一种繁华落尽后的真淳,是一种对和谐课堂最高境界的追求,是师生共享语文学习的曼妙历程。回归生态,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诗意;回归生态,让语文课透出生命本真的和谐之光。■